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

创业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创业教育是一种站在创业者的角度进行审视的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市场的分析能力及解读能力,帮助学生保持清醒的就业头脑,利用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摆在面前的专业取舍与就业抉择。因此,就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来说,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性的有效措施与途径,同时更是保证学生就业质量与择业效率的重要策略。

二、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基于这一认知基础之上,结合当下高校专业教育现状来看,要想保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效率,建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一)清晰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尚无清晰的定位。回顾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创业教育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首要目标提出和发展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动因,各高校把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的“第二课堂”教育,严重扭曲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使得高校创业教育定位模糊。许多高校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为企业家速成教育,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成立企业,培养未来的老板,在学科上侧重于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技能教育,这显然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做法。

(二)开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就要进行课程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任何教育模式都需要科学的体系作为支撑,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虽然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但是也不能例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色及特点,对学生今后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待相应的专业领域,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科学分析能力,同时对于学生专业能力适应性的提高来说,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高校要完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客观上需要一支精于业务的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依托于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教师和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政工干部。客观地讲,尽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因为自身缺乏实践,特别是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绝大多数老师难以胜任创业教育的工作,创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结语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成

(一)创业理论课程

必修课程主要有创业意识课、创业心理课、创业者素质课和创业知识课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专业之分,都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渗透课程是指在创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渗透与学科特色有关的能力培养,拓展创业教育的学科应用领域,优化教学内容。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选择地修学,以满足不同的发展需要,创业教育的选修课主要包括创业学、市场营销学、创造学等。

(二)创业实践课程

创业实践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相比课堂教学优势所在,创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校内模拟练习、企业实习或是自主创业,让学生对自主创业有了切实的体会。创业实践课程分为三大类:企业生产操作实践课程、社会交往实践课程、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课程。企业生产操作实践课程是基于对企业生产流程的认识,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操作步骤,认识企业。社会交往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无论学生是否自主创业,都需要与人打交道,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应如何经营管理。

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从1998年开始,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做了自主探索。2002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被选定作为首批试点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各试点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9所高校都开展的各有特色: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开设了创业管理作为选修课;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创业管理作为必修课。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开设了创业学作为选修课;西北工业大学开设了创业学作为必修课。除创业管理和创业学两门创业教育的基础入门课程之外,清华大学、人大、北航、黑龙江大学还开设了诸如KAB大学生创业基础、技术管理创新、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课程(SYB)、三创(创新、创造、创业)等创业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其他高校也大都开设了创业学等基础课程,有些还开设了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创业教育课程,但有个别高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没有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不清

创业教育课程在许多高校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虽然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管理,但高校对创业教育依然定位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前教育,因此多是把创业教育当作了职前教育。这种定位导致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能纳入高校常规教学体系中,多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创业教育课程被边缘化。目前,创业教育尚未成为一级学科,甚至还不是二级学科,由于学科定位不清,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放在学生毕业实习前的一到两个学期开设,而不是从大学入学一开始就进行关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追求学校的就业率,而没有考虑创业教育对于改变学生就业观念、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从事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和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是创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许多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没有企业管理层的经验,他们所讲授的创业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实践指导意义不大。来自经济类或管理类的专业课教师,虽然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多,但也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有老师真的有创业经历,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了。为了加强师资力量,许多高校聘请当地著名的企业家做课外讲座,但这种讲座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讲授的系统性较差,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创业教育教材适用性不够

美国高校如著名的百森商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编写了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教材,并且建立创业案例库,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创业案例。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大部分由国外翻译而来,并不适合中国学生使用,与中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现状相差甚远,适用性不够。有些高校编写的教材缺乏系统的创业经验和相关专业理论的整合,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还有些教材只是将与创业教育有关的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内容稍加整理,内容体系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并不具备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四)创业教育课程学科特色不突出

当前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不同,但创业教育课程却相似,具有学科特色的创业课程并不多。创业教育课程多是根据学校已有的师资设计课程内容,一门课程由多个不同学科的教师讲授的现象很常见,讲授的内容大同小异。不管是理工类、人文类还是经管类学科,开设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都是一样的,实践课程内容也差不多,多是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形式,针对不同学科设计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高校很少。其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针对各自学校的学科特色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比较有特色,但大多数高校只在全校范围开设了一两门通识类的选修课,学科体系不完整,不利于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同学科的学科特色没有得到体现。

四、基于学科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构建

(一)理工类

1.理工类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和实验上面,这就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够。理工类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实现此目标需要完善理工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理工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理工类学生应加强有关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家能力的创业能力培养。技术能力是为了支持企业的生存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管理能力是对公司资金、人才、外部环境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外部机遇转化成为企业资源;企业家能力主要是指创业者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发现外部环境隐含的机遇和威胁,从而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可考虑开设技术创业、高技术企业创业与成长、风险投资、企业家精神等课程。创业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理工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可考虑创办公司或开展项目国际交流。

3.理工类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孵化器等形式支持理工类大学生创办公司,虽然创办公司这条路对大学生来说很难,现实的困难与压力很大,但对于有魄力创业、有能力创业、又勇于承担风险的学生来说,学校的支持,理工类大学生所拥有的良好的创业技能,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相比其他学科学生还是要大一些的。著名的企业家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都是理工科学生,都是在大学时开始创业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先进教育机构合作,与优秀的行业培训机构合作。树立国际化理念,德国在理工类创业技能培养方面做得很出色,我们可以借鉴其先进的创业教育办学理念,开展国际培训。派遣教师进修培训、互派留学生和举办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充分发挥理工类的专业优势,进行学科专业新技术新知识的交流与合作。

(二)人文类

1.人文类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创业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它需要通过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融合、升华来实现。人文类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创业思想,并进行有关创业实践的演练。

2.人文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人文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能只集中于创业思想领域,还应根据人文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创业选修课,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适当开设创业技能课程,以弥补人文类大学生创业技能知识方面的不足。开设的课程,创业知识方面:创业管理、KAB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学概论等。创业技能方面:创业实务、技术创新管理、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等。人文类学科根据创业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结合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教育,活动内容如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创业计划竞赛等以及开展创业专题讲座,使人文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3.人文类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沙盘模拟是一种通过在一定时期内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实践模拟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制定决策,解决问题。通过沙盘模拟演练,学生感悟正确的管理理念,掌握经营管理技巧,认识企业间的竞争,对今后的经营管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撰写创业计划书是人文类大学生很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学生通过选定一个创业项目,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市场容量,提供项目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做好财务预算与分析,完成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计划,在完成过程中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三)经管类

1.经管类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是管理类、财经类岗位或金融机构。经管类学生创业理论知识扎实,重点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建立健全具有经济管理学科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变就业压力为创业动力。

2.经管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经管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着先天优势。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经管类专业课程除经济学、经济法等经济学专业必修课程外,还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金融、会计、投资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课程,在这方面,经管类专业具有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研究,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够充分,学科优势不突出,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3.经管类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中可结合KAB创业教育(中国),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侧重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涉及评估创业者潜力、识别创业者特征、领导力、决策力、风险承担等内容。侧重学生创业知识的培养,涉及创立企业、经营企业、识别和评估商业机会、创业计划书的设计等。注重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创业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进行。各高校通过加强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有潜力的创业项目,由政府或是企业提供创业风险资金,学校提供创业所需的辅助支持,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为经管类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有力支持。经管专业学生实践经验丰富,社会交往能力强,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学校、学生与政府、企业及对项目感兴趣的风险投资人联系,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平台,为创业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本文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不管是国内试点的9所高校,还是非试点高校,都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但在创业教育定位、师资力量、教材、课程学科特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于学科特色,针对不同学科,理工、人文、经管类学科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作者:高薇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第二篇:SWOT下的高校生创业教育探析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分析

首先,国家政策扶持。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开业、创业指导等许多方面。其次,知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是一个智力、知识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所以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再次,创新意识强,敢于拼搏。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意新颖,思路开阔,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他们能够很快将各类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创新能力,影响着创业活动的特质,是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最后,其他优势。大学生还具有管理、领导、组织、策划、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都将对其创业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劣势(weakness)分析

首先,缺乏实战经验。虽然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缺乏一线实践经验,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比较理想化,许多创业项目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目前创业教育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知识层面,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战。其次,缺乏管理能力和市场定位。创业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这就决定了创业者需要许多管理方面的能力,如销售、人事、后勤、行政、财务管理等,他们往往缺乏这些实际能力。对于有些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者过于乐观,缺乏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所以一些创业项目在现实中运作时,缺乏资金支持。尽管有许多地方政府和高校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能如其所愿获得资助。同时由于其他原因,他们的融资也是困难重重。

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虽然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明朗,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的走势比较平稳,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工业和制造业大国。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乃至创业都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许多地方政府和高校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高校自身所设立的创业场所,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最后,新兴市场的产生。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深入发展,许多新兴市场和行业不断被催生出来,比如管理咨询、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4.威胁(threat)分析

首先,我国创业教育相当滞后。这和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大学生一直都是统招和统分的。在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许多高校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创业知识和与创业有关的能力的培养。其次,来自其他创业者和家庭的压力。大学生创业也面临着社会上其他创业者的压力,他们创业的项目、领域和区域等有许多重合。家庭成员担心其有失败风险,往往对他们施加压力,迫使这些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只能“望洋兴叹”。最后,社会的高度不认可。社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支持,导致大学生创业缺少有利的氛围和土壤。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战略选择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和威胁同在”这样一种现状。据此,高校大学生创业将有四种战略选择:SO增长型战略、WO弥补型战略、ST拓展型战略、WT防御型战略。

1.SO增长型战略(利用机会,发展优势)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良好的经济形势、政策支持和新兴行业兴起的机会对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引导,把他们的创新精神、知识和能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鼓励他们创业,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创业。

2.WO弥补型战略(利用机会,弥补劣势)

大学生创业者在校期间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减少自身的劣势对创业的不利影响。比如学习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开展与创业有关的市场调研,提高自身的市场敏锐度。高校要抓住当前大好时机,通过举行各种创业大赛以及类似的模拟创业活动来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3.ST拓展型战略(利用优势,减少威胁)

大学生创业需要深入分析创业过程中的优势和威胁,减少不利因素对创业的影响,尽可能地把威胁减少到最低程度。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金、物质等资源,挑战自我,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这样才能降低创业的失败风险。

4.WT防御型战略(降低劣势,减少威胁)

处于这种战略之下,大学生创业者所面对的威胁和具有的劣势是比较大的,对自身创业实践是不利的。创业者可以积极挑战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因素和克服自身的劣势,积极有效地掌握有关创业的知识和管理能力,不断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对自己的创业大有裨益。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除了和自身因素有关外,也和外界因素休戚相关。要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高校和创业者共同配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虽然国家、社会和家庭等外界因素多为不可控因素,然而高校并不是不能有所作为,而是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来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潜质和能力。

1.加强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没有创业意识,何谈创业行为?企业意识决定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方向,它是创业者前进的灯塔和指南针。高校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如商机意识、转化意识、战略意识、风险意识和勤奋及敬业意识。有了创业意识,并不能决定创业行为的成功与否,创业者还需要一些如创新精神、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等在内的创业精神。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2.完善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业教育尚没有形成体系,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单一。这就需要高校构建一种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优化的师资队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跟上时代节拍的教学内容等为一体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的完善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保障,也是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外在条件之一。高校要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培育开发理性的创业文化

高校创业文化的培育过程其实就是创业教育不断深化和创业实践不断开展之间相结合的过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促进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在高校里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许多高校广泛开展了创业知识讲座、创业大赛、创业报告、创业能手的评选,甚至在校园内设立专门的创业园区,提供技术指导、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学子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高校要构建开放的人文环境,形成宽松的氛围,鼓励大学生创业实践,积极正面地给予引导,减少创业者的压力,形成一种和谐的、理性的和开放的创业文化氛围。

4.构建全方位的创业扶持体系

高校需要寻求政府部门、企业等的大力支持,从法律法规、策划方案、创业团队、筹资融资、市场营销、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对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辅导,开展多维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帮扶,构建全方位的创业扶持体系。借助有关创业中介市场的服务,提供进出口关务、税务登记、商标注册、工商登记等各类服务,便于创业者顺利地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及时有关创业的动态、项目、政策和资源等信息。全方位的创业扶持体系离不开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需要出台符合实际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作者:李源泉苏琼瑶单位: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创业与创新有无联系。

当前,我国高校对开展创业工作意义的认识大多基于就业方面的考量,因而提出“以创业促就业”“先就业再创业”等诸多口号。大家普遍认识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有必要鼓励毕业生通过创业途径实现就业,并通过创业来提供更多的岗位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因而创业与就业联系密切,谈到创业自然会联想起就业。正因为如此,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要引导部分高校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社会服务这一职能,建设“应用型高校”。将创业与就业相联系,符合创业内涵本身之要义,因为创业蕴含着“创造职业”之意蕴,况且在一定程度上,创业确实能够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困局,因而高校普遍接受这一观点。将创业与就业相联系本无可厚非,但如把这一观点当做创业教育目的的全部,显然不够全面,甚至顾此失彼。美国和德国也非常重视高校创业教育,他们起步比我们早,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们认识到创业虽然与就业相关,但重要的是创业与创新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如若忽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创业的视野和层次都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并且创业一旦与创新相联系,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一点从两国对大学类型的划分就可看出。他们将大学划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和创业型三个类别,并且创业型大学一定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有些国外学者又将创业型大学称为“创业型研究型大学”。反观我国的应用型高校一般是新建的或者是办学历史较短的高校。这就注定了国外的创业型大学会在研究创新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引领性”人才;而我国的应用型高校则必然会注重社会需求开展创业教育,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正是因为将创新与创业相联系,美国的大学已然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智库,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源;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下,美国也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中心。德国大学的发展亦是如此。德国是第一次学院革命的发源地,秉承洪堡理念的德国“研究型大学”成为19世纪世界各国学习的对象。但是后来,一批后起的工科大学关注于创新创业教育,发起了二次学院革命,并得以迅猛发展,大有超越这些研究型大学的趋势,迫使这些研究型大学走上“创业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当创新创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并实践时,德国的高校同样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诞生了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一大批“创业型”大学,引领和支持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2.行动:内涵与外延孰重孰轻。

国外对高校创业教育行动的研究比较深刻,主要有“行动内涵”和“行动外延”两个方面。一是德国高校的关于行动内涵的研究和实践。德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行动依然保存着洪堡理念传统,偏向于非功利性,将创业教育视作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看来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人才培养的一部分,除了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外,还应该将其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甚至从学生入学之时就应启动创业教育。如,慕尼黑工业大学在1998年采取了入学倾向性测试,测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据此建议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特定的学习课程,以利于他们在入学之初就能针对未来的职业而进行科学的生涯设计。德国大学的创业课程并非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创业知识传授,他们非常重视训练学生有关本专业的职业面向所需要的跨学科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他们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不仅如此,德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继承了他们的传统,重视哲学伦理、社会科学、人类文明相关人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欣赏并接受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学会用企业家高效率的方式学习和工作。德国的大学相信,如果充分挖掘创业教育的内涵,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创业教育,即使他们以后不直接从事创业活动,在大学培养的这种企业家精神和办事风格也会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二是美国高校关于行动外延的研究和实践。美国高校深受新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高校应该私有化,这样高校就能够有更多、更自由的空间与工商业、企业之间发生更为深刻的联系。他们认为,大学也如同企业,大学的管理者其实就是经营者,目的是怎样为学校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校长被称为首席执行官,教授则成了知识工人,大学变成了学术资本集团。在这种功利主义理念的指导下,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必然关注学校以外的东西,以谋取大学的科研能与企业、政府的项目发生联系并且联系密切,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即使是专业教育,美国的高校也要求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告诉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如何将思想形态下创意变为行为形态下的创业。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在参与教师的创业项目中,学生的创业意识会自然而然地得以启发,创业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也因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美国的创业型大学的周边往往成为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诞生了硅谷这样一些高科技产业园区。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始了创业理论课程,启发学生创业意识,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也有一些高校尝试开始了实操类虚拟课程,教授学生创办企业的步骤,规避创办企业的风险等等;还有一些高校将创业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企业,感受管理好企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概而言之,当下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偏重于功利性,主要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如同美国那样,与政府和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创业教育的外延没有很好地拓展,学生创业训练的平台不够。当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更显欠缺,没有将创业与专业联系起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

3.角色:高校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国外创业型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一般体现为“官—产—学”螺旋结构。官、产、学分别代表着政府、产业和大学,联系这三个主体的平台分别为产业园、研究中心和孵化园。大学在这一螺旋结构中承担着自身的职责,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必须考虑产业和政府的需求,否则就会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科研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大学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模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产业和政府的信任,因而获得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以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为例,他们认为大学在国家层面创业实践中承担的职责有两个,其一大学是研究中心,即围绕国家和企业的需要开展研究,并帮助、督促教师尽快缩短向企业出售技术产权的时间,以让技术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其二大学是人才培养基地,即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创业性人才。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大学仍然应该视知识和技术创新为使命,应该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应该如企业那样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换句话说,大学出售的应该是知识和技术产权,而不直接从事企业管理和产品经营。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即使是与其关系密切的硅谷,斯坦福大学也没有以任何实体的方式介入硅谷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反观我国高校,很多学校凭借自己的科研优势,成立了自己的校办产业,不少教师也拿着自己技术专利直接创办企业。这样会分散教师的精力,不仅影响学校和教师的科研再生产能力,也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造成学术职能和商业价值的冲突,得不偿失。高校在创业环节中,应该清晰自己的角色职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4.目标:适应性人才和引领性人才哪个重要。

适应性人才就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现有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显然,适应性人才欠缺的是对未来、未知行业的知识创新和职业创造能力。如果我们仍然局限于就业需要的创业教育,那么可以培养出一批适应性创业人才,他们也能模仿性地,或简单创造性地创办餐馆类服务业企业或加工制造业企业。但这与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期望尚有差距,他们希望高校能够为提升国家层面的产业层次,改善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做出贡献,他们期望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引领性创业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国外的创业型大学绝不满足于培养适应性人才,他们坚持学术创业为己任,着力培养引领性创业人才。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在两名毕业生BillHewlett与DavidPackard于1938年成立惠普公司而首开创投风气之后,斯坦福就成为硅谷光芒四射的创业传奇里最为重要的一环,并相继孕育出包括Sun、Cisco、Yahoo、Google在内的一家家闻名于世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该校“公共关系部门的统计,整个硅谷至少有5000家公司,追根溯源,其创业者都和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斯坦福对于学生创造性思想的培养和塑造,推动着每一个勇于尝试、梦想改变的年轻人成为创新道路上的开拓者。”

二、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应该把握机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创业型高校的经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

(一)在创业教育观念上,要始终坚持创业与创新相联系。

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的创业实践项目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所创办的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高校可以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低层次的创业项目投入一定的精力,但不应该仅仅关注于其并为其付出太多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一些研究型大学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将专业、学术创新与学生的创业项目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和学术大胆地进行技术革新创新,并及时帮助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诞生更多的如中国科技大学的讯飞科技集团那样的高科技的企业。

(二)在创业教育行动上,要特别注意内涵和外延并重。

当前,我国高校都在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应该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理念,在校园内营造“全员创业教育”氛围,不能将创业教育行动简单地理解为在编制计划中设置一个组织,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几个创业学分,开始几门创业课程。创业教育应该属于素质教育范畴,绝非设置学分和开始课程那样简单,这种把素质教育学分化和课程化的做法,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此外,还要借鉴美国的方式,不断拓展创业教育的外延,强化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强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社会服务属性,力争使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更接地气,避免高校学术资源的浪费。

(三)在创业教育角色定位上,要清晰自己的职责。

当前,我国高校大多坚持“产学研”方式进行创业教育,“学”和“研”分别指教学和科研,其主体都是高校,“产”是指“产业”,即高校要与产业相联系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坚持“官—产—学”螺旋结构,政府、企业和高校均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主体。并且,很多高校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要支柱性产业的研究基地,美国的一些高校甚至成为军工企业的技术支持者和专利提供者,他们当然会获得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我国高校必须主动融入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中,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也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但高校同时也要克服贪大求全的思想,应将校办企业交由市场去办,着力于技术创新,不应舍本逐末,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方面消耗太多精力。换句话说,高校应该成为技术和专利的转让方,而不是产品的直接提供者。

(四)在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要致力于培育引领性人才。

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着同质化倾向,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着趋同问题。适应性人才应该是高职类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培养目标上不应自降层次,而同高职教育或应用型本科高校混为一谈。很多时候,我们一谈到大学生创业就会自然联想起开饭馆、宾馆之类的低层次创业项目。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研究型大学对创业教育不屑一顾。如果从学术和技术创新层面看待创业教育,如果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引领性人才,就可以破除研究型大学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当然,培养引领性人才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从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角色定位等多种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虽然艰难,但确实是研究型高校所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中国研究型高校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作者:夏小华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实施体验式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体验式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创业思想意识的形成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思想意识不强是影响其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行动的内在根源,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深,求稳的心态比较严重,从而形成了对创业的畏难心理,这实际上体现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其次,大学生创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成功的几率较小,这也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产生。而体验式创业教育通过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对创业活动有一个客观认识,转变观念,从而消解对创业的顾忌心理,最终形成创业思想意识。

(二)体验式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与创业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具有一致性,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长久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动手、实践、思考能力欠缺,如缺乏毅力,缺乏观察、分析、判断市场机会的能力,缺乏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缺乏社会交往的能力,这些能力上的欠缺成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短板”和创业成功的隐患。而高职院校通过实施体验式创业教育,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创业情境与过程,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创业能力,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自觉融合。

(三)体验式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形成创业文化氛围

体验式创业教育以互动活动为载体,高校通过开展各类创业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教学参观、创业讲座、创业体验园、企业顶岗实习等,指导学生选择项目,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在高校内形成一种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高校通过开展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为学生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保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扬开创精神,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形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展各种创业活动。

二、体验式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体验”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发生动态联系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外部形态的关涉,更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内在意义的交流。所谓体验式创业教育就是教师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将学生带人事先设计好的与创业相关的活动和情境中,使学生在多维的人际互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体验、学习并领会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体验式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

学习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能否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能自主地去学习知识。这实际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也是一致的。现代教育学理论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因此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正是以教师创设的一系列互动活动为载体,学生经过亲身的体验,使学习向主体化、主动化的方向转变。

(二)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

杜威确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因此,他所主张的“从做中学"实际上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他认为,如果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单纯地学一些文字,在教学中就应当懂得经验或经验的情境的意义,必须在教学中联系校外的情境,学校中成功的教学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做事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或者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从而自然地学到了东西。体验式创业教育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学生在各种实地考察以及亲身实践中,不仅用眼看、用耳听,还动手做、用脑想,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形成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

(三)学习动机理论

动机常被定义为一种激发、指向并维持某种行为的内部心理状态。动机可以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当我们追求个人兴趣和能力提升时所产生的一种寻求并克服挑战的本能倾向。所谓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因素(如奖励、惩罚)引发的动机。内外动机是两个独立的维度,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将教学与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增长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总能奏效。有时候,教师也需要借助诱因和外部支持来激励学生。因此,教师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也要有效地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体验式创业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内部动机。针对那些已有可行性创业项目的有志创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创业孵化园,给予创业实践支持,这样能形成激励学生创业的外部动机,内外学习动机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四)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个被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等广泛应用的术语,建构主义理论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学习者会主动地发展他们的知识,而不是仅仅被动地从教师和外界环境中以知识包裹的形式接受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效果其实取决于外在环境和个体自身两个因素,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者在老师创设的一定的学习情境之中,通过与他人积极主动的配合与分享,再加上原有的认知,将知识综合建构起来并予以掌握。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W因此,学习过程中情境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体验式创业教育中,教师经常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复杂的、有意义的、基于创业问题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创业情境体验中进行创新性、自主性的思维,从而有利于创业思维的培养。

(五)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扩展了社会学习理论,将诸如信念、自我知觉以及期望等认知因素纳入其中,形成了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是阐释了三项交互决定论,即:个人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等三种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个人因素(信念、期望、态度以及知识)、物理与社会环境(资源、行为结果、他人、榜样和教师以及物理设置)和行为(个体行为、选择以及口头陈述)三者之间互相影响。在教学上,如果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处于持续的相互作用状态,那么教学就会处于持续不断的循环之中。体验式创业教育强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创业,外界环境给予学生创业实践支持,从而使学生树立创业目标,这是个人、环境与行为之闾的三项交互决定理论的具体体现。

三、体验式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体验式创业教育重在通过学生参与体验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它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校内、校外平台等各项资源,.无论从创业教育的内容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着重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应遵循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个原则、

(一)课堂教学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设置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我国高校实际,第一课堂教育仍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作为大学创业教育的基本环节,应设置完善的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所谓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知识点,设计可供学生参与体验的活动项目,在体验活动项目的同时,使学生学习并深入理解或简单运用创业知识。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在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时安排设计若干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验并学习创业知识。每节课学生都有可参与、体验的活动,在体验中自然地学习了创业知识。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重在学生的课堂体验,可以采取的活动方式如下:

1.创业案例分组讨论与点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就典型的创业案例或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在讲解创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时,可以使用义乌工商学院创业学院大学生杨甫刚网店创业的案例(杨甫刚观察市场需求,揣摩顾客心理,不辞辛苦,从售卖义乌的小商品到转做化妆品生意,从第一单只赚五角钱到身价百万,并为学校捐献创业基金),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总结:杨甫刚为什么能够创业成功?创业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2.创业实务角色扮演。

体验式教学法假定某一模拟场景,学生在课堂中围绕某一事件扮演特定的角色,通过学生的表演,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模拟环境当中,学生通过观察、参与、体验、反思等,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如在讲授小企业的经营时,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企业总经理,人力资源、财务、生产和市场等职能部门经理,让学生通过对当事人角色的扮演,来体验角色的职能以及所需能力。

3.创业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种产生新的、有用的见解,提升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根据某个案例中显示的问题,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所有的建议都要记录下来,在头脑风暴结束后对这些见解进行评价。如在讲授创业机会的发现与评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身边存在哪些创业机会,列举不同来源的创业机会,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动机、资源、性格、特长、技能),探讨哪些创业项目适合自己,怎样去做,就一系列问题开展头脑风暴活动。

(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在校内开展创业活动体验,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创业教育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能力的养成。课外活动以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吸引了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因此,体验式创业教育除了强调课堂上的体验之外,更应重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创业体验。

1.定期在校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通过比赛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在校园内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将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团队推向市场,完成学生创新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如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在2013年11月,由基础教学部和就业处共同主办科技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主要参赛对象为大二下学期的学生,学生们将自己的创业想法形成创业计划书,并在决赛现场进行答辩。虽然这些学生的创业计划略显稚嫩,但这一活动客观上却在学生中普及了创业知识。

2.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

工作坊主要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服务,通过定期开展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创新创业导师、企业家和风险投资机构负责人举办讲座,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政策、资金支持。如清华大学“X-lab”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就是一个基于创业知识学习、创业能力训练以及创业活动体验的工作坊。学生通过提交自己的创业计划书,成为“X-lab”会员,参与各项学习、参观、比赛活动,享受“X-lab”的校内外资源,每学期驻校企业家和驻校“天使”定期在清华“X-lab”现场进行指导,展开讨论,为同学们提供意见和建议,介绍相关资源,推动富有创意的思想和技术变成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3.在校园内设立“创业体验园”。

“创业体验园”由学校出资支持,定期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人来管理和指导,向广大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凭借通过竞标的创业项目,在园区实践自己的项目,体验创业。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开辟大学生创业园,只要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评审,学校可免店铺一年租金、物业费,摊位的免费使用期限是1年,如果第二年摊位的经营状况良好,还可以继续申请免租。特别优秀的项目,如果学生没有启动资金,学校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向宁波人社局申请最高10万免担保贴息贷款,作为创业资金。

(三)社会实践——利用企业资源,注重创业平台的搭建

以美国硅谷为例,硅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得益于与斯坦福大学的合作,一方面,企业借助斯坦福大学优秀的技术、科研实力,另一方面,斯坦福大学借助企业的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理念付诸实践。硅谷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高校应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为学生搭建一种在真实环境中开展创业实践的平台。

1.企业参观与交流。

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实地参观,感受企业运行过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经营以及市场前景,同时邀请企业经理人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介绍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策略,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坚定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如在讲解小企业经营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或走访各种不同类型的小企业,让学生自己去对比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服务质量、经济效益或装修环境,了解哪个企业的服务好、生意怎样、整体感觉如何、不同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有目的的参观和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小企业的认识。在讲解企业文化建设时,教师可以联系世界五百强企业,组织学生参观,在参观与交流中让学生体会企业建设过程中需坚守的各种核心要素。

2.企业顶岗实习。

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计划书中涉及的创业类型,联系好相关企业,让学生到对口的企业实习,学习经营,了解该类型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学习有关的管理办法,为创业打下基础。如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酒店专业实行“2+1”培养模式,学生在最后一年被送往校企合作的酒店实习,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观察企业运营情况,锻炼自身的能力,积累经验,这样可以为那些有志于以后从事餐饮行业创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便学生将来不创业,这样的锻炼仍然能够帮助学生在其他行业的就业中取得成功。

3.面向企业的创业计划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写出面向企业的创业计划书,内容包括创业项目、资金筹集、经营风险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分析、投资回报预测、市场开拓、人员管理等,向企业招标,吸引企业的资助和扶持。学校要借助校企合作的企业资源,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一方面,由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企业特点,定期为企业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是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在校内设立“种子基金”,用于资助大学生的这种创新行为,激励学生不断尝试开发新的创意。

作者:付立平武桂玲单位: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探讨

一、高校创业教育内涵解析

(一)“创业”定义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常常就把“创立自己的事业”称之为创业,把“创办自己企业的人”称之为“创业者”。创业,即创立基业。在新时期,对于创业我们应该赋予更多的内涵,从而使“创业”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上的理解范畴,对于创业,我们要更多的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开拓进取的意识和一种坚持不懈的素质。创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需要团结和合作;创业不仅仅是谋取利益和物质上的回报,更要学会感恩和无私的奉献;创业不仅仅是指创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更是要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与创造。总而言之,创业的内涵十分广泛,我们不应该把“创业”单一的理解为创造一份事业以满足个人的需求,更要将它扩展为使创业的成果福慧更多的人群,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创业教育内涵剖析

高校作为新时期里传播创新知识的教育圣地,为新时期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教育内容不断增添新的内涵,同时也促使很多教育学者和教育专家在高校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上做出了很多探索与发现。在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针对“21世纪的教育哲学”的问题研究,各界人士达成统一观点:三项因素关乎未来人的发展与进步,分别是学术性成就、职业性成就、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证明。在此会议的基础上,还提出了“enterpriseeducation”的概念,随后该概念被译成“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强调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开发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潜在机遇并乐于动手实践,从而开拓适合自己发展的广泛天地,走向前途光明的成功之路。创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教育囊括了高校的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内涵,协调三者的比例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狭义的创业教育侧重点比较具体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求采取有效的具体措施针对性地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比如开设创业课程使大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提供创业咨询和创业贷款等方式来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二、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起步较晚,最早的可追溯为16年前清华大学研究生举办的“清华大学创业设计大赛”,这次比赛共成形了114份创业计划书,其中不乏有许多市场前景光明能够成功运行的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就是为一项具有市场发展前途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做出详细的市场计划报告,若计划观点新颖、市场前途广阔,就会吸引不少商家的注意,从而获得一笔丰厚的回报。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设计大赛”成功举行,并帮助不少大学生创立了一番自己的事业,成为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此后在1999年举办的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更是吸引了全国各知名高校3000多人的参与,其规模更大,这项活动的成绩可圈可点,当属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开端,从这些活动中使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看到了创业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各高校每年举办两次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高效创办大学生创业活动。自此之后,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一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截至2001年6月,在北京海淀区北京科技大学等4所大学由师生创办的企业就达98家,这其中年总收入达千万的已经超过12家。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政府政策的积极鼓励和各个高校的“绿灯”支持,今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必将逐年增多。

(二)成功与失败并存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也是一样,总的来说是成功与失败并存。199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由清华大学邱虹云等3名在校大学生创建了第一个大学生高科技创业公司———“视美乐”公司。其核心技术是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该公司一直发展运作良好,截至目前在北京已经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在“科技新贵”青岛建成了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一条完整的年产达10万台产品的生产线,邱虹云更是因为其天马行空的构想和卓越的创造能力被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贴切的称为“清华爱迪生”。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然而失败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另一个清华学生创业团队易得方舟()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基本上互联网站的种种设备易得方舟都具备齐全,而且按照当时的水平来说以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虽然易得方舟从一开始就定位于“教育娱乐ICP”,并号称是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的网络门户,但是有关于市场盈利方面的款项问题,他一个都没解决好。回顾看来,FANSO团队运作与清华严谨的学风大相径庭,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失败从成立那一天就是命中注定的了。从易得方舟的例子可以归结出来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不过有三:一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欠缺创新的发展思路;二是缺乏完善的商业指导和商业发展规划;三是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

三、如何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人格的培养贯穿高校教育内容的始终,人格是关乎人才发展的重要心理素质,培养创业者独立完整的人格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价值观念、审美等各方面共同发展,培养青年学生成熟独立的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能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着力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模式原则,在人才培育上,全面统筹,精心设计,注重主体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实施和规划。

(一)注重主体性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高校教师更多的是起到教育和引导支持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使他们认识到自主创业的乐趣与成就感,发挥想象与创造力,享受创业的过程,在其中完成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等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承认个性的存在,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潜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多多组织相关的创业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与发展,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创造性

创造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其实每个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强弱的不同和领域范围的差异。创造力的发挥以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为前提,创造的成果依赖于学生具有的技巧和能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除了强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注重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为青年学生的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动力支持。

(三)注重开放性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重要人才,他是社会发展的先驱力量,是进行社会创新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应该予以大力支持的。但是,现今的情况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导向机制并没有完善,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可度不高,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引导和支持。社会没有提供相关的保障机制,家长很多也不赞成学生自主创业,这就无形之中,阻碍了创业教育实践的开展。

二、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政府应该对创业教育展开进一步的引导和保障就业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创业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所以,政府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划和规章制度,来引导高校的创业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创业教育进展的规范化和有效性[3]。

(二)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就能很好的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一个引导作用。家长应该通过平常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一个榜样模范作用,家长要注意实行正确的家庭教育,鼓励他们开拓创新,用于冒险,敢于自我拼搏和奋斗。

(三)大学生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接受创业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关于创业教育的看法,跟随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充分的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展开积极的培训活动,让他们认识到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阶段开始走向大众化,学生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觉地接受创业教育理念,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校园活动中,以便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的氛围,培养和谐的社会创业环境当前,社会并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有一个重要的认识,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这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各种渠道的宣传教育,加强政府部门对创业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关于创业的环境,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让他们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社会的全民创业浪潮之中。

三、结束语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估和考试成绩两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4]。(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估,(2)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则通过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来进行比较。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比较结果显示,TBL组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明显,学习态度明显改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学生期末学习成绩结果结果显示,主观测试题成绩TBL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题成绩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T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作为创业教育工作者,在创业辅导和创业教育中支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对于医生职业的选择,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考虑到专业设置不同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情况,需要培养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如何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潜能,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TBL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但教师仍占主导地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TBL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储备,需要不断学习,加强对创业的理解。课题的制作、问题的提出、学习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精心布置。如:必须制定商业计划吗?如果是,什么样的商业计划才是真正需要的?如何制定?何时制定?教师要有丰富的经验,教学技巧和沟通能力去解决TBL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师需掌握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心理特征和教育特征,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方法。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校创业教育有别于以创业开公司为目的就业培训。创业教育是为人生开创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好准备。创业成功可以带动就业率。创业教师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勇于担当风险,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准确的识别和理性选择创业时机和机会,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也可以选聘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投资专家、管理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各种类型的实战经验。充当学生创业的校外辅导员。传授学生书本以外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教师对创业内涵的理解是个导向问题。对创业理念和内涵理解不够,会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的创业教师对于“什么是创业?”、“为何要进行创业教育?”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应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去看待。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熟知教学内容、对学科前沿内容有足够了解,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3.2T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学生感到学习枯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学生,课时多,学习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学习,及时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是医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医学院校都在积极尝试TBL教学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我们在创业学教育的理论课中尝试TBL教学法,结果显示,TBL组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明显好于传统教学组。期末成绩学生的主观测试成绩也高于传统教学组。TBL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运用练习,学生通过课前下发的学习计划要点,带着问题积极在互联网及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大大激发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组内讨论知识,积极交流,互通有无,相互监督,取长补短,学生主动学习,而且可以多系统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小组经共同学习与磨合后形成一个稳定的团队,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创业教育非常注重团队的重要性。大量证据表明,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团队成员能起到对创业带头人的补充和平衡作用,并且相互之间也能互补协调,则这样的团队对企业会做出很大贡献。现在的医学生就是未来的临床工作者,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目前医学院校非常关注的课题。TBL教学法首先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团队内分享信息,介绍优秀的学习方法,及时传递先进的科技信息,逐渐形成了团队特色,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由于TBL教学法给予了学生间更多的接触和合作机会,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团结合作,拓宽思路,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提高组织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人格的自我测量上,虽然实施者不同,测量的时间间隔也不同,但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认真性和宜人性都显示了中等到很高的稳定性水平,不同特质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及不同量表上的平均相关度为+0.65[6]174175。人格特质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变化,特别是在二十几岁的年龄段。年龄和教育经历是引起人格特质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对成功创业有帮助作用的人格特质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有意识地激发和诱导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至于应该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诱导,还需要研究者在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同时,加强对作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者的关注,深入探讨创业者特质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作用发挥的中介与路径。

二、创业者人格特质研究视域下的大学创业教育

从关注创业者本身出发考察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创业教育实践偏离了正确方向。在目前的大学创业教育中,重点是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的是创业教育本身,忽视了接受教育的主体。然而,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对创业活动的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大学创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创业者人格特质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的内在潜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创业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大学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创业教育实践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形势的发展对创业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创业教育的未来方向是什么?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阐述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7]。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对如何开展创业教育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上看,创业教育的普遍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认识,唤醒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本能,初步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是,对比国内外的创业教育,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相对落后,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创业知识传授型;二是创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型;三是创业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践型。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第一种模式,部分高校是第二种模式,极少数高校是第三种模式。这三种创业教育模式都是在小创业教育观指导下设计的,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任务的完成,而不是教育的实效性。还有一种大创业教育观,那就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这种大创业教育观出发,我们就会发现目前国内的大学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创业教育的理念不科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会有不同的结果。从国内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高校管理者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狭窄,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往往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补充。这种创业教育理念,极易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不重视创业教育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而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效。第二,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创业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综合考虑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科学衡量时间、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国内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太科学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设置的导向有问题,创业教育课程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且创业教育往往由招生就业或创业辅导等机构来主导,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2)学时不足,缺乏连贯性。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但一般只有16学时,授课时间则分散于大一的下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功利性意味比较强。(3)教学内容不全面。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都是以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辅以创业大赛和创业论坛等实践活动。在创业教育活动的初期,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也是必需的,但随着创业教育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进一步得到补充和更新,特别是在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第三,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要求。推进创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人适合做创业教育的教师。是高校专业课老师,企业家,还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是兼职人员,包括就业或创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接受过创业知识培训(如KAB和SYB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者很少。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由于缺少专业培训和创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纸上谈兵,难以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业者人格特质研究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

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中心问题,教育必须关注作为生命存在的现实的人。创业者人格特质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在于创业教育必须关注作为创业活动主体的人,必须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研究和关注。大学创业教育只有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变革,才能有效应对急剧变化的创业教育形势,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树立大创业教育观,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定位,取决于高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国内大部分高校目前还没有把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应有的水平,仅仅停留在增设一门课程或作为就业教育补充的地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理念对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创业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各高校应树立大创业教育观,用这种科学的理念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以合理的内容满足潜在创业者的需求

各高校应在大创业教育观的指导下,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框架,注重其与专业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和衔接,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二是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突出创业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学时比例。三是要关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不应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应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

(三)建设结构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创业教育的专业水准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笔者以“警校高职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找到0篇文献。笔者以“文科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找到0篇文献。笔者以“高职生创业”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找到119篇文献。可见,相关研究尚少,成果不多。徐旭梅等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警察院校大学生自主性低,教官很少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意,看重结果和分数,轻视过程和能力。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应不同于传统课程,学生将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成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和实践者。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育毕业生未来就业的创新、自律、坚毅、诚信、自信和开拓能力,果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刘黎明认为,警察院校的学员毕业时多数(23以上)无法进入警察(公安)系统,这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严重失衡。长期的失业一定会让他们感到社会缺乏“公平”,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怀揣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证走上“非常专业”的犯罪道路,这些人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潜在隐患。朱晓红等认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需求是不同的。文科专业的技术性弱使了大学生比较缺乏依托专业创业的自信心。孟庆伟认为,创业首先不能被当作一种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而应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很有参考价值。

二、广义创业与狭义创业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在法治社会,对政府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市场主体则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创业,博大精深,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比如,在发现“杜蕾斯”等行业巨头由于过分傲慢,把主要精力放在渠道和营销上之后,刘克楠开始创新、创业,开办了大象公司,倾注巨资于产品和服务,并且一举成功。又比如“数字游牧民”。NatalieSisson是著名的“旅行箱创业人”,她全部家当就一个旅行箱,没有固定住址,但在四个国家有银行账号,17个手机SIM卡,挣钱全部在网上。她做了接近4年的生意,有着6位数的收入。2013年5月30日,根据闽教高[2013]55号文件,福建警察学院被确定为2013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互联网信息资源辅助研究”等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为2013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视频侦查技术实践应用”等3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为2013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特别是小型、新型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既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实现个人抱负,反哺社会。广义的创业,是指在创新精神的指引下,不安于现状,不囿于陈规,不满足于既有工作模式,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想常人不敢想,干常人不敢干,在新的领域、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普通人往往将公务员岗位看作是铁饭碗,其实公务员也存在着创业的需要。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大陆的公务员将要分类管理,职位归入综合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工作将由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负责。公务员分类管理的试点工作已进行多年。离全国推行已经不远了。高校及毕业生都要有思想准备。一个大学毕业生(含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如果二十五岁考入公务员单位,他将在这个系统工作三十五年。这一历程不算太短,其职位可能会有这样的调换,综合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也可能是专业技术类→综合类→行政执法类,还可能是……理论上讲会有六种调换方式。求稳怕变是不正确的态度。2005年3月7日,任玉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1∶26,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

2005年4月27日下午,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在新闻会上说,我们国家目前所谓的“官民比”应该是1∶197.69。不管具体比例是多少,总之,体制内外的基本共识表明———我国大陆的公务员是冗员较多的,未来定会精简。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可能要面临转型、转岗、创业。同样的道理,警察也存在着创业的需要。比如,近几年由于《禁毒法》的推行等原因,劳动教养制度出现了很大调整,在部分警察身上出现了以下转型: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强制隔离戒毒警察→社区矫正干部。即使是在相对稳定的监狱系统,考上公务员、进入狱警行列的年轻人也会有岗位的变动,也会有工作性质的转变,比如“,接线生”(办公室文职岗位)→“看守(带班干部)”→“书记员”(内勤)。又比如有的年轻人刚进入监狱时,在防暴队值班,后来到监区当带班干部(分队长),之后又到监区做管教,后来任副监区长,极少数人之后还担任了监狱的领导。有的年轻人刚进入监狱时,在一线带班,之后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加上自己的钻研、实践,成长为罪犯心理矫治的能手,一直工作到退休。也有极少数年轻人是这样转型的:各市司法局监狱管理科警察→社区矫正公务员。也还有极少数年轻人,在监狱、强戒所的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经过遴选,进入局机关、厅机关工作,不再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执法工作,而是做宏观管理工作。2013年5月3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公布了《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报名参加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等;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报名参加市(地)级机关公开遴选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有的高职毕业生,其职业定位为大机关,他们早早就参加自考、函授学习,为参加遴选而主动提升学历层次。这既需要创新意识,又需要创业能力。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年轻人的职业生涯是漫长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憧憬。我们需要在学生毕业前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规划辅导,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也要早做打算,这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如何渡过———综合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一线工作?二线工作?文字工作?管理工作?与人沟通?与设备打交道?业务工作?还是协调工作?有人认为,在国进民退、市场机制远未发挥应有作用的今天,高职学生的创业成了小打小闹。其实,人的潜能有时是逐渐显露的,年轻人的长处、优点也是会变动的“,穷则思变”“、陆路不通走水路”,每个年轻人都会碰到天时地利人和不完全具备的事情,及时调整,改弦更张确有必要。总之,创业的意识人人都应当有,对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司法警院高职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三、司法警察就业目标下高职生创业的特点

1“.行业保护”导致学生创业积极性缺失。

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7条规定:录用人民警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在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狱管理局、强制隔离戒毒局主动搜集空缺职数(警察退休人数,辞职人数,开除人数),确定拟增补人员的数量,报送人事部门,进而配合人事部门进行省级统一招警考试工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近十几年的招生情况也表明———之所以80%的司法警院学生是农村学生,是因为处于二本线至一专线之间的农村考生对学费一万元以上的民办三本院校不感兴趣,而对学费仅五千元且六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毕业生当年入警的警院“情有独钟”。可见,高中毕业生是因为每年15%~35%的入警比例而报考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司法警察的择业志愿使农村高中毕业生对警院趋之若鹜。在少数省份,仍然存在“行业保护”———监狱管理局与人事部门协调,给予系统内下辖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政策倾斜,在省统招指标中划出约三分之一,通过限制专业的方式面向下辖警院毕业生。这有利于提高本省警院高职生的就业质量,但同时也导致本省警院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不高,眼睛只盯着那几个公务员指标,一年考不上,第二年再考;第二年考不上,第三年再考;第三年考不上,第四年再考……。我省竟有连续考十一年的个案存在,令人感叹。

2.涉警专业高职生创业自信心匮乏。

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思想牢固,择业志愿明确,本来是好事。但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比如,一旦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则工程设计、建筑、钢铁、水泥、装饰材料等相关专业的高职生必然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同样道理,警察院校学员学习的是非常专业的警务知识、技能,除了从事相应的工作外,他们没有多少能力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一起参与就业竞争。广度与深度的矛盾,博与精的矛盾始终存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旦对口,如鱼得水;一旦改行,可有可无(沦为冗员)。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其局限性,有就业优势,也同时存在就业劣势,即使是西医专业的高职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就业困惑。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初衷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的理想化模式是“订单式”培养,类似于“以产定销”的工厂,但是,目前我国大陆的高职院校大多达不到这一标准,一些文科及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成了两不像———既不像普通本科高校那样知识面广,也不像工科类高职院校那样动手能力强、一毕业就可上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所开设的课程,除了基础课外,专业课大多为人文科学类。在“刑事执行”、“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监狱。在“涉毒人员矫治”和“行政执行”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法律事务”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高职生也不可能申办律师事务所。在“刑事侦查技术”、“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私人侦探所,也不允许私人开办保安公司。在“应用缅甸语(法律服务)”及“应用泰国语(法律服务)”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资金、渠道的缺乏,个人开办边贸公司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司法信息安全”专业,高职生也缺乏自主创业的底气。因为其专业技术方面的本领尚欠火候,刚刚入门,学到的仅仅是一鳞半爪,多为半瓶子醋,无法独当一面。在新型媒体大举挤占传统纸媒空间的今天(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有五亿)“,新闻采编与制作(法制新闻)”专业的高职生若不考公务员(入警),而是到报社找工作,成功者将“寥若晨星”,进入党报系统的几乎没有。在“社区矫正”专业中,学生缺乏立足本专业创业的信心,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个人开办矫正轻刑犯的机构。去心理咨询中心当助理,又因门槛太高而无法进入,况且心理咨询中心的经济处境也不乐观。

3.创业意识尚属模糊,创业事例鲜见。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下逐渐养成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不但行为举止整齐划一,言论整齐划一,甚至思维也几乎一致了。这有利于管理、控制,却不利于创造、创新和创业。“等”“、靠”、“要”的惯性使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到目前为止,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较少。曾有极个别在校学生尝试进行文印店经营,但由于场地设在学生宿舍产生了安全隐患及倒卖历年毕业论文电子稿而被院方取缔。

四、对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设想

(一)内容

1.创新意识。

一百年前,南美洲的阿根廷欣欣向荣,在世界上被普遍看好,然而,由于缺乏创新,受限于民粹主义等原因,现在已大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种族、民族、国家、地区、行业剧烈竞争的今天,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是自甘堕落,甚至是自取灭亡。同样道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年轻学生来说,创新意识非常重要。绝大多数省份已放开招警条件,面向全国大学生招警。如果哪一天少数几个省份也取消了“行业保护”(学界俗称“断奶”),我们的警院高职学生将面临更残酷的公考(入警)竞争。没有危机意识,没有创新精神,肯定要败下阵来。

2.创新思维。

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关系密切。年轻学生除了学习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外,必须逐渐培养形成存疑、批判、探索、革新的思维习惯。摈弃盲从、懒惰、懈怠的陋习。陈寅恪在1929年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现在看来,并未过时。在强调共性、强调集体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形成创新思维尤为困难。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3.创新能力。

创业,就是要创造财富,可以是物质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财富。乔布斯的创业史,虽然难以复制,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激励年轻的高职生向书本学习、向新媒体学习、向社会学习,逐渐培养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余额宝”的出现,彰显了马云的创新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勤于修正、勤于改进和勤于调整而逐渐形成的。新加坡致力于增强教育市场与就业市场的关联性。学生在大二结束时才确定具体的专业学习方向,且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同时在两个系选修两个专业,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一经验,对我国的高职学院特别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很有借鉴价值。

(二)形式

1.创业课。

各高职院校,包括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已普遍开设了创业类讲座。在此基础上,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开设创业类理论与实作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曾发文要求各个高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经过几年的探索,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分专业、分性别、分来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辅导。

2.实地参观考察创业园区或创业企业。

安全防范专业学生可以参观公安局网警支队工作场所、安保公司技术中心。小语种专业可以参观自由贸易区、边贸企业。法律事务专业可以参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警务专业可以参观法院的法警队、检察院的法警队。

3.观摩他人计划书。

虽然,知识不等于技能,经历不等于能力,但是,没有知识的储备是不可能凭空具备技能的,没有干事、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经历,能力也绝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年轻的高职生必须认真对待学习,认真对待社会实践,认真对待创业设计,认真观摩他人制作的创业设计计划书。

4.参赛。

积极参加“挑战杯”等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业艰难,但是学生可以尝试,先迈出一小步,先开始做,再慢慢改进,修改方案。虽然获奖很难,但是经过几年的参与,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可以积累经验,促进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途径

1.个人。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应当通过个人立志,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选定目标,努力学习,刻苦历练,考级考证,实习见习,顶岗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的创业能力。

2.社团。

可以以高职院校内部的学生社团为依托,相互介绍,相互提携,以团体形式加入创业行列。也可以让学生社团像市场中的小微型企业一样,每天有许多新成立的,每天也有许多关门歇业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在优胜劣汰的大背景下不断推陈出新,螺旋式上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3.高校。

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在现代教育中心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解决硬件故障、软件病毒的能力。在后勤服务中心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餐饮管理、销售、烹调等方面的技能。在警官培训处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操作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的能力,避免大三撰写毕业论文时,才发觉自己不了解Word的尴尬。在保卫处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安全意识,了解技防设备的使用要领。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实习,可以培养书刊经营管理能力,了解我国新闻出版的规律,了解数字信息的利用手段。允许高职生在校园内开店,也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一条途径。餐厅、咖啡屋、文具店、书店等可以作为选择项。学生规模小的职院,校内“创业街”的建立,会存在不少困难。此外,由于一些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不在大学城内,此路困难重重。值得注意的是———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不能与司法警察的择业志愿相抵触。不能通过贬低警察就业目标的价值来开展创业教育。否则,将会伤害农村学生的感情,还会挫伤学生对创业课教师的信任感,得不偿失。

4.社会。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

教育形式的变化,增加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难度,实施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难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高校都结合实际发展现状,针对性开展了医学生创业教育,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医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做好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众多人员研究的主要问题,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结合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现状,针对性提出一些创业教育方法,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投入和扩招的影响,毕业人数持续上升,尤其是医学专业学生,但是医疗行业提供的岗位却没有任何变化。所以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医学生改变就业难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展了医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了全新的就业观,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理念,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高职高专医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就业形式认识较模糊

从当前医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很多学生都具有较重的职业专业选择性,侧重于医生职务,对医院职业充满了向往和渴望。同时受家庭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医生是“铁饭碗”,树立了当医生的目标,将大量的时间都应用到医学知识和实践操作上,没有参与创业教育。很多学生甚至坚持以后必须要做一名医务工作者,对创业不感兴趣,忽视了创业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学校创业教师资质不足,教学内容完善

现阶段,很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都有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教育方式和形式较单一,而且很多创业指导者都由教师担任,教学内容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同时不具备创业教育的能力、教学方法较死板等也是影响了学生创业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三)传统理念的影响

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向往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等单位,而且很多人员开始将能否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作为衡量大学生成功的标准,与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具有很大联系。在此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创业意愿不断下降,严重时还将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创业教育质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四)学校创业教育理念较落后,创业教育重视性不高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技巧的课程,与职业教育、学术教育等拥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高专不重视创业教育,侧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创业教育流域形式。很多学校随意开展了创业教育,但都只是进行表面工作,不能落实教育。

(五)社会环境对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的约束

国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但很多创业者受创业资金、创业人际关系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终磨灭了想法。此外,社会舆论与同学的讽刺等均会对创业者造成严重影响。

二、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

(一)认清当前形势,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

医学生应该全面了解当前形势及以后就业的形势,提高就业危机感,积极投入到创业教育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创业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认清就业危机模式,积极向相关人员学习创业经验,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反复活动和实践中了解自己,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创业计划,积极向社会成功人士学习,营造良好的学校创业氛围,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更新就业理念,加强创业教育

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进行创业教育时,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要认真宣传国家及政策创业政策,给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创业教育需求,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让大学生结合当前就业形式,从思想上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认真参与到学生组织的创业活动中。

(三)与时俱进,结合时展要求开展创业教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社会,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的眼光,片面的分析问题,结合时代要求认真处理好各项问题。由于当前社会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不能将学生是否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尺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学校期间认真学习创业知识和创业方法,解决就业难问题,及时缓解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矛盾。

(四)重视创业教育,完善各项面资源

结合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业教育。第一,建立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形成专业化教学内容;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工作,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创业实践场所,让学生亲自感受创业价值,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构建完善的教师队伍,提高整体师资素质;第四,加强创业教师教育和培养,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第五,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完善各项活动。

(五)强化政府扶持,落实监督政策

各地区政府人员必须提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制定的政策必须满足党中央要求,同时,还要对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让大学生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持。学校相关人员还要积极做好政府各项政策宣传工作,给创业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提供便利条件。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及时解决创业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发展。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已经成为解决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创业教育效果,必须联合社会、家庭和学生等各方面力量,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兴趣,设置合适的创业教育内容,避免因片面追求创业教育而影响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1]申俊霞.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15,(01).

[2]杨兴波,张林.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新西部,2016,(06).

[3]周武汉.关于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47).

[4]申俊霞.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创业教育的定位与实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7).

[5]赵英.就业指导在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J].硅谷,2014,(03).

作者:陈旻尉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及策略

摘要: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双重挑战。面对如此压力,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素质导向、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为特征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优势和潜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成为高职院校创业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大学生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双重挑战,就业门槛高、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成为了现在就业市场岗位供给的新常态。面对如此压力,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素质导向、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为特征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优势和潜力,发挥大学生群体传播市场经济理念、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成为高校创业工作的重点。而在大学阶段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而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课程观念急需调整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类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社会性和实践性,不同时期的创业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创业教育的学科前沿性十分重要。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树立更加开放的现代教育理念。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直至今日的“互联网+”,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热点一直在改变,要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开展创新型大学生创业项目,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课程观,积极探索和改进创业教育课程,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个角度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创业需求的实际出发,设置灵活的课程形式,在学生每个创业观念转变的节点提供必要的创业教育和配套服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创业教育课程观的提高不仅仅是创业教育从业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师的义务。学生要接触前沿的学科知识、培养自身的创业能力,就要求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做到师生共同成长,从单一的知识技能习得积累,转变成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创造。通过这个过程,使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思想意识逐步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必备的进取心、吃苦耐劳等素质。因此,转变课程观念,营造创新型的教学氛围,是全体教师应尽的义务。

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

一是现阶段我国高职学院主要实行三年学制,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数实行“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年,课程任务紧,培养周期相对较短。而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仅是一时的想法和乌托邦式的信念,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的前期规划,多角度观察,理性分析,有效的资源分析与整合,成熟高效的运作技能,加上良好的商业心态才能成功。在创业实践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必要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创业教育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的教育时间必然不会很短,这恰恰和当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周期现状相矛盾。二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高技能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侧重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与此相配套的是按照不同岗位需求技能模块式的课程设置。而对于创业而言,专业技能只是一种最基本的创业能力,甚至未必是未来创业过程中必备的能力。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并对生产、交换、分配、销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则是创业必备的技能,简而言之,企业中的人、财、物如何组织和分配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技能。而更高层次的社会交往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创造机遇和把握机遇的能力等,这些都需要相结合才会从整体上全方位影响和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使创业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因此,这些能力如何培养,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最主要的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跟不上创业教育的要求

现有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专业创新教育为主的专业课程指导教师,二是以就业创业课程为主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而新常态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相应教师有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和适用的教学资源,又要求教师有创业实践经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要想指导学生创业成功,纸上谈兵是不行的。马云也曾经说过,创业没有经验可以复制,只有教训能够借鉴。因此,要想培养和建设一支优秀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加强创业实践学习,必要的时候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业活动,提升创业经验的同时也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极大促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或校友作为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定期开展创业经验介绍的讲座,并结合自身创业项目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创业流程、创业项目推演等实战培训;与此同时,定期选送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到创新创业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和培训,加深教师的创业认识和实践。

四、配套措施建设有待加强

创业教育不是一个全体学生都要有教学成果的教育过程,而是在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给予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最切实可行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创业活动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过程,因此,创业教育的配套措施必须贴近学生需求和创业实际过程。

(一)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众创空间”性质的创业中心,让创业项目有孵化的时间和空间。在创业项目的形成初期,即可入驻创业中心,通过专业指导教师的协助和创业指导教师的帮助,让创业项目从价值主张、产品结构、目标市场、销售渠道和解决方案等各个方面有更科学的规划。当项目逐渐定型之后,即可入驻创业中心孵化器中,进行项目运行,此时,除了专业教师的指导外,创业指导教师将协助创业项目完成工商、税务等方面的证照办理,创业中心给予定型项目办公区域、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力争项目落地并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创业大赛或模拟创业比赛,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比赛选拔出优秀创业团队,入驻创业中心或者推荐给行业企业,甚至可以直接引荐给风险投资机构。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围绕创业教育开展专题活动,参观创新创业企业、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让整个校园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丰富并推动创新创业的引导模式,建立创业就业合作机制,多渠道多角度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政策指导、创业指引和创新意识培养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是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

作者:肖荣璐 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

摘要: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乃当务之急。立足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背景,提出要同时构建创业教育理论平台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两个平台,并找到具体的平台实现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实现途径

自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达到了新的高潮。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处于劣势;就国内情况而言,由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实训条件、师资及学生基础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国外和我国本科创业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将未必适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来构建自身的创业教育平台,满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

创业教育是为培养学生创办企业、推广商业活动等过程所必需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岗位事业的创造者[2]。创业平台是指为推进创业活动建立的组织、服务和制度三者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的系统,从而将创业者、机会和各种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为创业者提供必需但不容易获得的服务和信息,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3]。针对高职院校,本文将创业教育平台定义为实现提高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而构建的各类平台。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近年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创业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环境、创业压力、创业团队、创业能力等方面,但创业教育平台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创业教育平台仅限于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并没有深入研究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不能只进行简单的课堂式创业教育,更要进行社会实践式创业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提供实践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积极性。马永斌、柏(2015)提出了“大学—政府—企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网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大学、政府和企业是利益相关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黄本笑、黄芮(2014)认为,要建设软、硬两个平台,而软平台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基础、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等,硬平台主要是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刘化波、王云龙(2011)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平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创业教育培训平台和创业支持平台。李丽芳(2010)的创业教育平台,则由创业教育主体、创造价值链、资源平台以及创新环境四部分组成[5]。

(二)现实背景自高等职业教育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同类学校多、生源少、人才培养与本科同质化、在就业市场没有竞争优势、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为了解决本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通过推动创业促进就业,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时间尚短,经验不足,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某些高职院校也提出了一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案,但是总体来说其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还需要检验。但随着我国高职院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成果初见成效。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

(一)创业教育理论平台

1.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堂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涵盖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政策与法规等“创业学”内容,也包括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课程等基础性课程[6]。如果所有课程都开设将会大量占用有限的教学课时,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所以要根据“适用和实用”的原则,开发分专业的创业教育教材,将创业意识与技能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贴近应用,实训条件相对完备,学生实践能力较强,而本科院校的学生往往更注重理论性。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相对于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优势。

2.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教育讲座是创业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高职院校在知名校友、高级教授、社会资源方面比不上本科院校。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互动更为频繁,学生的创业激情更高;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技术、税务、法律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来校讲学,把最前沿的科技技术、最及时的信息和最关键的创业因素传授给学生。此外,将本校创业成功的学生作为榜样,邀请他们现身说法,讲述他们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挫折。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3.在线创业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创建创业教育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让创业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因而,高职院校可以立足本校的优势搭建一个关于创业的网络平台,分享与创业相关的在线课程,学生在平台里面留言,教师及时答疑,政策走向。只要考虑创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上这个网站,从这个网站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线平台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比课室学习更具灵活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即使在家里,也可以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了解创业知识,把握创业的最新动态。

(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依托校内资源,进行创业实践。围绕创业协会、创业社团等学生组织,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竞赛。对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极力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对在校内创业的学生,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通过搭建校内创业平台,让学生了解创业,有机会参与创业,扩大创业覆盖面。

2.校企结合,进行创业实践。大多数高职院校可以开拓社会资源,推动校企联合搭建平台,在校内外建立一批孵化基地、科技园、实习实训基地,对有意识和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理论渗透、创业技能提高等实习、实训项目,选择有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创业基地,建立不同类型的创业实习实训平台[7]。

3.围绕新兴产业和互联网领域创业,进行创业实践。以电子技术、新材料应用、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依然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高职院校可以依赖自身的优势,抓住时代机遇,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新兴产业发展。另外,互联网为各个领域、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载体,将掀起大学生创业的浪潮,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梦想的强大武器。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实现路径

(一)搭建创业竞赛平台

高职院校要关注创业大赛的各类信息,对有创业意愿和好项目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配备专业教师,对获奖的项目在创业大赛结束后要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使创业大赛项目产生实际的意义。创业竞赛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检验创业教育成果,从而推动各校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8]。

(二)搭建创业实践基地平台

高职院校应整合和改善大学生创业园的物理空间,拓宽创业孵化基地的面积,建设较为完备的创业服务体系。在创业项目信息提供、经营模式设置、市场应用推广、资金筹措支持等方面给予保障,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加强各高校创业园的互动与合作,促成大学生创业实践从封闭校园经营模式进入开放的市场竞争模式。

(三)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大学生创业的真正意义是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新的生产领域,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提升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实效性。据有关机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高校真正能够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比率还不到10%。“科技成果少、转化率低、推广难度大”,是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9]。因此,对于有科研成果或专利的学生,高职院校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创业尝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五、结语

尽管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其中的不足,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着力构建高效的创业平台。最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学生创业的政策。因而,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鉴雪,杨兔珍.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3):26-28.

[2]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韩信传,王伯良.我国创业平台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123-125.

[4]马永斌.生态网———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1-54.

[5]李丽芳.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126-128.

[6]刘化波,王云龙.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4):102-103.

[7]曲秀琴,吕秀丽.构建“多维度”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思维[J].科技创业家,2013,(19):180-181.

[8]黄兆信,王志强,刘婵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2015,(2):59-157.

[9]杨虹,刘楚达.浅谈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8,(4):118-119.

作者:梁远喜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第四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创业教育作为其中项目之一,也获得了相应进步,大批自主创业型人才涌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然而,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依旧呈现出部分问题亟待改进。基于此,本文从创业教育的内涵、意义入手展开论述,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影响创业的主要因素,并探寻了完善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高职;创业教育;困境;完善路径

1引言

创业教育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新理念,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基本准则与目标,是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客观地说,国内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实践中对创业抱有热忱,怀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并不多见,为此,如何发现并解决影响学生创业积极性,如何基于这些问题而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和鼓励工作成为了当前创业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2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创业教育指的是对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思想以及技能进行培养,使其创业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并在未来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通过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的设置,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教授相关创业流程与创业知识,为将来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创业教育旨在加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使人才能够胜任岗位,立足于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对创新型尖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为了快速推进我国更好、更快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与专业竞争较强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与塑造优质人才的重要载体,所以更应鼓励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扎稳脚步,实现自主创新。

3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

3.1创业教育尚未自行体系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课程方面仍是一片空白,不利于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开发与引导。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展了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指导、就业规划等,但课程体系不完备,课时安排量少,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再加上部分授课教师对创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难以深入理解,认为只要“照本宣科”即可。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3.2学生对创业教育缺乏热情

众所周知,作为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学习应当体现出积极的态度,然而事与愿违。在职校课堂中,可以看到许多职校生仍处在被动位置,对创业内容毫不“感冒”,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学生在下面玩手机、聊天,使得创业教育课程开展毫无意义;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尴尬地位,既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又找不到促使学生融入创业教育课程理念的方法。学校领导的积极主动性和学生的消极对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创业教育态度失衡的现象也是影响创业教育有效性的一大问题。

3.3学生创业能力匮乏,缺少创业条件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学校资源、课程设置、学生能力等方面都与本科院校相差甚远,由此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水平上,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薄弱、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本科院校相比,多数高职学生难以抓住创业机遇,对其掌控能力较低。再加上高职学生由于思维水平与知识水平的限制,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在对市场前景评估和把握方面与本科生存在差距。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加之创业活动自身的高度复杂性,都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薄弱,能力不足的现象。

3.4高职院校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中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考验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实践活动,而这也是增强高职学生创业积极性与信心的重要路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虽然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却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和课外操作,将创业限制在有限的课堂内,学生接受的是“赤裸裸”的理论,对创业的认识程度仅局限在课本知识和相关报道中,抽象的认知并不利于学生真实创业观念的形成和对现实创业机遇的认知。

4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下述几点:

4.1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系统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形成的基石,也是指导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有效保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课程方面仍是一片空白,毫无起色,极不利于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开发与引导。即便开展了创业教育课程,但也因课程体系不够完备,课时安排量少,使得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4.2创业教育态度冷热不均

作为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学习应当体现出积极的态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高职生对于创业仍处被动位置,对课程内容丝毫不“感冒”教师在教学中也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地位,既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又找不到促使学生融入创业教育课程理念的方法,这种创业教育态度失衡的现象是当前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缺少创业资格条件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学校资源、课程设置、学生能力等方面都与本科院校相差甚远,这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水平上,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薄弱、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创业活动自身的高度复杂性,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薄弱,能力不足。

4.4尚未构建实践平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中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考验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实践活动,也是增强高职学生创业积极性与信心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虽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却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和课外操作,将创业限制在有限的课堂内,一味的理论灌输是没有太多价值的,也不利于学生真实创业观念的形成和对现实创业机遇的认知。

5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模式的实践路径

5.1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着力打造良好创业文化和实践氛围

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更加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挖掘和充分利用,这种教育体制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善高校育人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政策和制度进行人性化的调整,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应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意的是对于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首要以学生主体性为优先考虑对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力,施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其自主创业的能力。如,可开设相关模拟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真实创业情境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并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创业想法、过程、方案进行详细的评价与讲解,为学生未来创业提供指导方向。

5.2加大创业教育重视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与实践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度。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应着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对一些可行的创业项目进行实际投资,进入实践运作阶段,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对创业学生进行项目指导,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直接的咨询与帮扶;又或是建立创业教育联络工作组,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引入企业家、创业者为外聘教师;设立创业基金,搭建创业平台,对于学生策划的具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给以帮扶,等等。

5.3结合校内外加大宣传,有针对性地展开创业教育及其培训

首先,应加大有关自主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广播、网站或其它自媒体形式的宣传,在校内形成广泛而充实的氛围;其次,开展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高职学生创业能力与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多与部分大型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创业模拟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语

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就业困难的重要举措,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潜在能力,解决社会就业压力。但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仍存在很多弊端,发展缓慢。因此,要想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就需要学生、高校、社会各方共同修正传统就业观念的不足,结合地方政府共同实施相应政策,鼓励扶持学生创业计划的进行;同时加快推进创业教育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整体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为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输送更多自主型人才。通过积累这些创业实践经验,逐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让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晓峰,王斌,郑洪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学术论坛,2012(9).

[2]李晓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界,2014(27):88-91.

[3]杨自朋,周小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104-105.

[4]吴建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31-233.

[5]闫明,安俊学.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因素及促进体系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11-314.

创业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1.1大学生创业不断产生代表性人物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广东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创业人数有所增加。2012年广东省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410人,2013年为1575人,增加了11.7%。但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只有1%,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3]。南国商学院自主创业人数逐年增加,企业初具规模。该校2011届毕业生王涛现在是大益茶业集团福建闽南地区的经销商,有100家大益专营店,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王涛还注册1000多万创立广州市隆顺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省政府表彰的20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之一李毅来自北师大珠海分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何龙祥获得“广东省2011创业先进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2003届毕业生罗映武创办的“广州批发市场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为各行各业批发商服务的信息平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莫希进创业营业额已近600万元。

1.2重视创业教育但起步晚珠三角独立学院大多在院级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了《创业管理》、《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思想,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创新、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学院成立创业学院或开设创业管理专业方向,以培养专业创业人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1年创立了中山市首家创业学院,力争成为珠三角高级创业型人才培养基地。南国商学院在市场营销专业下设创业管理方向。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设立了终身教育学院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CDC)两大平台,CDC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辅导。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向导,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引导,由企业人士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课程。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心,为学生打造一个创新创业学习、交流、实践的平台,鼓励和扶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训练。但珠三角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创业教育起步晚,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有关文件都强调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融入专业教学,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自主创业。

2珠三角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珠三角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现状,本课题组对珠三角16所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800份调查问卷,回收708份,回收率为88.5%,其中有效问卷671份,问卷有效率为94.8%。对问卷汇总分析后发现珠三角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2.1创业教育师资情况珠三角独立学院尚未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缺少双师型教师,创业教育教师主要由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兼任。他们大多缺少专业理论,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和企业工作背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在对创业教育师资情况的调查中,专职教师占81%,外聘教师占19%。在创业教育师资背景的调查中,有创业实践和经验的占11%,受过创业方面相关培训的占27%,其余占62%。

2.2创业教育课程与授课方式情况当问及“最想获得哪方面的创业知识”时,调查发现,31%希望学习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22%期待学到创新意识,28%选择管理及领导艺术,19%选择市场营销与财务税收。在对“创业教育应采用何种授课方式”的选择上,有61%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训练,有21%的学生认为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12%的学生希望进行案例教学,有6%的学生认为应请成功创业人员做讲座。调查发现珠三角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渗透到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偏向就业技巧指导、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规划、心理与政策等的指导,没有形成独立的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不够,实践环节普遍不受重视。

2.3创业教育的期望与满意度情况当问及“是否有必要进行创业教育”时,有72%的学生希望开展创业教育,13%认为没有必要,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但在对“本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的调查中有4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26%认为一般,25%认为重视,7%觉得非常重视。在对创业教育满意度的调查中,觉得非常满意占11%,基本满意占26%,不满意占63%。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希望开设创业教育,来引导将来的创业,但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对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并不满意。

2.4大学生创业教育外部环境情况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多元化,对创业的认识、目的及想法的理解差异较大。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就是自己做老板,22%认为创业是打拼一份事业,8%认为创业就是获得技术发明专利,27%认为开创性的工作也是创业。在“大学生创业目的”的调查中,有36%的同学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32%认为是为了赚更多的钱,24%为了解决就业,8%表示只是为了尝试一下。在“是否有过创业想法”的调查中,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占24%,参加过创业活动的占21%,有过创业想法的占46%,根本不想创业的仅占9%。在回答“你认为创业最需要什么”时,有36%的学生选择了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32%选择了个人素质和创业头脑,23%认为是国家的政策支持,9%认为家庭的支持很重要。调查表明,有些学生连创业的定义都不明白,国家有关创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宣传未到位,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尚未形成浓郁的氛围。总之,珠三角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思想观念、师资力量、授课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许多独立学院尚未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未能有机结合,因而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创业教育。

3珠三角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模式构筑

珠三角独立学院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主动融入珠三角区域发展和创新实践,营造创业氛围,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珠三角区域亟须的有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人才。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及外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构筑起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3.1建设高素质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要求授课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理念,有较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引进有企业创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对现有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培训。选派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体验创业过程,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其创业教育能力。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提高其创业理论水平。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优势,聘请企业家、创业精英与创业校友等作为兼职教师,以专题讲座或实践指导的形式为学生授课,传授创业经验,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与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商会联合举办的“以创业带就业”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学生与企业家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南国商学院通过“薪火相传-校友讲师成长计划”,先后聘请44位校友讲师开设讲座,传授创业知识,分享成功创业经历,结对子指导在校生就业、创业,增强在校学生就业、创业的信心,激发在校生不断尝试创业。校友们的言传身教,起到了“传、帮、带”的良好效果。

3.2校企协同加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创业实践基地是独立学院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能够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规范化和持续化发展。珠三角独立学院要整合社会资源,校企协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使创业教育与企业资源对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在实践、实习、实训中感受企业的运作流程,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培养创业型、实战型教育师资。逐步形成高校、社会、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企业的创业资源[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就抓住与广东林安物流园合建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契机,在广东林安物流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成为整合校企资源,协同创新,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型教育平台,校企逐步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这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容,企业利用高校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林安物流园联合其他企业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开展参观访问、现场教学、顶岗实习、创业计划设计与企业家座谈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为协作院校提供富有创业经验的兼职教师。高校要把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打造成为创业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推进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5]。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独立学院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创业转化平台,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让大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获得宝贵的创业经验。孵化有市场价值的项目,使部分大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水平,促进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注重全方位的创业模拟实训教学,充分挖掘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资源,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开展各类创业实训课的教学和进行仿真模拟演练,实现创业过程与经营业务流程实习,增强学生问题分析和风险预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3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良好的创业文化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形成重视创业、推崇创业的社会环境,创业教育才能持续开展。一个有利于创业的文化氛围对创业人才的成长影响极大,珠三角独立学院应立足自身优势,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崇尚创业、鼓励创业的良好创业教育氛围,有效激发大学生参与就业创业实践的热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及创业教育活动,如开展创业体验、创业孵化、创业社团活动、创意大赛、创业沙龙、创业设计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创业生涯规划、ERP沙盘模拟大赛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锤炼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贯穿于创业教育全过程的校内创业实践活动,将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积极宣传成功创业者的事迹,让自己校友创业成功的事迹唤醒在校生的创业意识,使大学校园里充满着浓郁的创业文化气息,让学生入学时感受到浓厚的创业氛围,促进学生及早树立创业意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就在历届毕业校友中选择成功创业的优秀典型,把他们的优秀创业事迹编辑成书———《薪火相传》,发给每个学生,用创业校友的事迹激励青年学子,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媒体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创业教育成为社会的责任。

3.4优化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创业教育要想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就要遵循学科特点,不断总结与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将理论融入实战演练,强化学生的创业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型人才[6]。因此独立学院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应积极探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倡导行动导向、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如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沙盘模拟等,保证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创业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可操作的任务。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创业项目小组,创业小组对实训项目充分讨论并进行任务分工,每个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然后进行项目实操,通过团队分工协作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推动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人,手机网民4.64亿人。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2013年为9.9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交易份额为18.6%。“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3年6月,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20万人,由此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1600万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降低了消费领域创业门槛,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新途径。大学生网络创业优势突出,创新意识和网络应用能力强。同时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创业初始投入及运作成本低、风险小、利润回报率高、运作时间和方式灵活,这是很适合大学生从事的一种新型校园创业活动。当今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广东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47.2万人,比“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增加3万人。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就业压力,鼓励网络创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符合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型战略思路,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应开展网络创业规划大赛,通过设计、模拟网络创业,锻炼学生整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全面提升学生网络创业素质。定期邀请网络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以自身的成功经历讲解创业历程和感悟,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创业,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氛围。应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大学生网络创业。利用现行的积极就业政策和对实体经济的创业扶持政策来推动网络创业,为网络创业提供资金、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7]。

4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