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

病理学护理论文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那为什么肝脏会破裂呢?那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了肝的脂变,肝脏体积肿大,呈土黄色,质地松软易脆。那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肝脏发生脂变呢?环环相扣的问题提出,让学生思维活跃,将临床生产实践中的现象与病变本质、发病机理等理论知识紧密联系,既巩固了本学科理论,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病理组织切片教学方法是老师仅进行简单的形态学描述,观察的任务就全面交给学生完成,由于形态学的内容较抽象,并且很枯燥。学生很难将文字描述与具体的形态学特征联系起来。因此在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时,我们采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从低倍镜开始观察组织切片,通过观察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结构的不同、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所染的颜色不同来寻找和辨认组织的病理变化部位,再转换到高倍镜下,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详细地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注意将组织形态学变化与器官功能、临床表现相联系,培养学生延展性思维。如,在观察肝硬化病理切片时,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分割肝小叶,使肝小叶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岛;假小叶无中央静脉。假小叶内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脂变,甚至坏死。根据组织学观察,我们提问:是什么导致了肝硬化?此病变会给肝脏带来什么影响?最终动物会出现什么结果?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使同学们掌握了引起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肝硬化在镜下病理学的特征;肝功能障碍等等问题。最后,由同学们画出肝硬化的组织形态图,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过去在观察大体标本时一般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观看,让他们自己描述时却无从下手。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观察病变和描述病变的能力,我们一般将每班分几个组,每组4名学生,由他们自主开展病例讨论,观察与描述提供病例标本的病变特征,并根据观察到的各器官、组织的病变特点进行诊断。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病例标本的观察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组织病例讨论前,教师要事先布置待讨论的病例,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接下来,我们将一些常见病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只贴上编号,让学生对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病变描述,并开展讨论。例如我们将实验室收集的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鸡新城疫、鸡马利克等畜禽常见疾病的标本分组,每类疾病标本贴上相同的代号,由学生对病理标本进行描述、讨论,并且根据病变组合判断病因,写出实验报告。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时,教师转换为主讲人,科学、严谨地分析病例。

3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动物病理标本室课余时间的开放,是解决动物病理学课实验内容多,学时有限的有效方法。我们将动物病理标本分类进行陈列,贴上详细的注解。在动物病理标本室课余时间开放期间,有许多同学拿着笔和纸进行记录,这样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知识,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动物病理标本室的开放教学,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总之,开放动物病理标本室,建立了开放的自由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学能力。这样,既能弥补原有实验课学时不足的情况,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学习效果。

4结束语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观察组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两组其他生物学指标阳性率比较:观察组ER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PR、HER-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危害女性生命健康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近年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虽然乳腺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其发病率却仍居高不下,我国虽属于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较前有明显增长,且发病年龄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Han等纳入16640例乳腺癌的研究显示,在<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每下降1岁,死亡风险增加5%。

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主要是浸润性导管癌,占总数的69.35%,主要病理类型构成和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级方面,观察组组织学分级和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与对照组应的组织学分级有所差异,但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国外报告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6%;沈镇宙等报告233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35岁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9%,>35岁患者的转移率50%。本组资料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法医病理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14例猝死病例中,心源性猝死154例(71.96%),其中因冠心病猝死(suddencoronarydeath,SCD)者为140例(65.42%),非心源性猝死60例(28.04%);本组214例猝死病例,各年龄段间猝死构成比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41~50岁组猝死病例最多,为66例(30.84%),与21~3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0岁猝死所占构成比最低;男性173例,女性41例,男性猝死多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年龄段间男性猝死人数均多于女性;汉族所占猝死构成比最高,为66.35%,其次为维吾尔族,猝死构成比为27.57%,各民族间猝死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1、表2)。

2.2死亡原因分布特点导致猝死的疾病依次为:(1)心血管系统疾病(CVS,71.96%),疾病的发病高峰为41~50岁组;(2)消化系统疾病(DS,8.88%),发病各年龄阶段没有明显差异;(3)呼吸系统疾病(RS,8.41%),发病主要集中在51岁以上高龄组;(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15.61%),发病高峰为<50岁。从单个疾病看,以心源性猝死明显高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其他系统疾病(表3)。

3讨论

猝死也称急死。WHO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6h内发生意外死亡。猝死的特点为死亡急骤,出人意料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猝死包括3种类型:(1)死前无疾病症状体征而突然死亡者;(2)死前虽有疾病症状体征,但该疾病一般不会引起死亡而突然死亡者;(3)医院外死亡,死前无目击证人者。关于死亡的急速程度,国内外法医学者各持论点,说法不一,有15min及1、6和24h等时间界限。本研究根据WHO的规定,限定在6h内死亡者为猝死。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猝死发生率为8~12/10万人,美国每年有30万~4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死亡[2]。本组猝死病例214例,从死亡原因分析,心源性猝死构成比居首位(71.96%),除年龄<20岁组外,>20岁各年龄组的死亡原因均以心源性猝死为主,其主要疾病依次有冠心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炎、肺动脉夹层、主动脉炎等。非心源性猝死中,以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所占构成比最多。

金波等报道202例猝死病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占比例最大。在世界范围内,心脏性猝死是一个重大问题。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猝死病例占75%以上,起主导作用。本研究显示,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构成比居首位(65.42%),其次为休克、中毒、颅脑损伤等,提示冠心病已成为引起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此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冠心病猝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的范围及程度、病变动脉的支数、病变节段长短和斑块的性质等关系密切,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的急性阻塞、心肌缺血、梗死致区域性心肌代谢或电解质紊乱是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214例猝死病例中,男性173例,女性41例,男女之比为3.49∶1。金波等报道男女比例为1.73∶1,王艳丽等报道为2.12∶1,这可能与不同研究者运用的猝死标准不一、病例数较少或者地区饮食差异有关。本组从年龄分析看,41~50岁组猝死构成比最高(30.84%),其次是<40岁者,从年龄与性别关系看,各年龄组均以男性猝死多见,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猝死者中男性更多见的可能原因:(1)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2)与男性嗜烟酒、暴饮暴食以及性情急躁有关。(3)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中坚阶层的中青年人所承受的社会生活压力增加,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问题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因此中青年人猝死案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饮食不合理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冠心病人群中肉食为主的比率高,大量摄入肉食,可导致摄入热量超标、肥胖,并引起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升高;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诱使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引起单核细胞聚集,促进脂质的释放,增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冠心病年轻化多与现代社会年轻人脑力劳动过度、社会交际频繁、睡眠质量差、生活不规律、运动不足有关。短时间内过度饮酒、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以及长期过度劳累、紧张焦虑、惊恐、重度抑郁、绝望情绪、社会遗弃、性格改变均可促使心血管意外概率增加。重度抑郁可引起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明显下降,这也是促发冠心病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以上均成为青年人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促使冠心病发病趋于年轻化。本研究还比较了新疆地区不同民族猝死的构成比,结果显示汉族占猝死构成比最高(66.35%),其次为维吾尔族(27.57%)、哈萨克族(4.67%),蒙古族、俄罗斯族、回族各占0.47%。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56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过程,化疗后肿瘤平均直径为(3.0±0.8)cm,显著低于化疗前的(5.2±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

1.2新辅助化疗前后免疫组织学改变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p53、c-erbB-2与nm23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VEGF阳性率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长期以来化疗均属于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而近期国内有临床实践显示,新辅助化疗方案可促使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大幅提高。新辅助化疗即先期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或手术前实施的全身性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新辅助化疗可在放疗或手术前缓解恶性肿瘤伴随症状,促使患者从心理与身体上适应治疗,还可促使原发病灶明显缩小,可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同时,新辅助化疗对微小癌灶可予以有效消除,可促使手术过程中肿瘤细胞活性大大降低,减少肿瘤细胞向血液的传播,能够降低肿瘤分期,降低肿瘤复发的几率。另外,新辅助化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实施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56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从化疗前的(5.2±0.6)cm缩小至(3.0±0.8)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大多数患者肿瘤体积有50%以上缩小,同时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

通过对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作者发现相较于化疗前,原发性肿瘤异型化十分明显,经观察部分患者瘤细胞核染色加深且变大,形态不规则,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明显下降。经B超检查,病灶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部分病灶坏死,由此可见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有显著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后VEGF阳性率显著低于化疗前,而p53、c-erbB-2与nm23阳性率无显著改变,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新辅助化疗影响免疫标记物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加以体现。原发性肿瘤可合成血管抑制物,而血管抑制物可对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状态造成影响。VEGF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刺激,促进其分裂过程,进而使血管生成速度加快,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强,这对于恶性肿瘤的增殖与扩散十分有利。而通过新辅助化疗可对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DNA的过程加以抑制,促使VEGF表达率降低并抑制VEGF的效应,从而可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扩散发挥抑制作用,使肿瘤切除率大幅提高,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教学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的整合并非是简单的整理合并,而是以人体解剖结构系统为单位,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分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部分。以消化系统为例,先交待必要的消化系统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内容,以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诊断为核心,再进行相关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外科治疗等教学,将原来枯燥的基础知识作为临床内容的补充,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有序的进行组合,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作用,同样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学习,减少了学生的上大课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实现了宏观与微观、形态与机能、正常与异常、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医学知识思考、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整合势必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转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有益于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启发式、案例式、PBL、讨论式、易位、情景模拟、导学、角色扮演等多种交互式方法进行教学。除了课堂教学,网络课程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授课讲义、课堂录像、教学课件、图库、互动式BBS等。这部分涵盖了病理学理论授课的大部分内容,均通过网络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全方位的交互呈现,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使枯燥的理论授课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3.评价方法改革课程整合后的考核方法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传统的病理学考试采用简单的笔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往往会使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摄取而忽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整合后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大块组成,平时成绩中又细化为课堂讨论评分与形成性测验评分,实验成绩主要包括病理切片诊断和绘图的评分,通过成绩加权,得出最终成绩,这对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从而优选出真正适合临床实际要求的创新型全科医学人才。

二、病理学在医学课程整合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全科医学课程整合后的病理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完成、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方面,都对现在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参与课程整合的病理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宽阔的知识面、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兼具临床医学背景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我们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出来的,由于长时间局限于某个专业范围内,以至于知识面较局限,各学科“各自为政”,并且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比较少,这也大大影响了课程整合的顺利进展。另外,目前尚没有融合了各学科精要知识点、适合学生预习、复习的教材及参考书,这就需要各学科专家团结协作,将各学科间有联系的内容重新理顺,突出“基础与临床结合,以临床应用为目的”的课程整合主旨。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学教学改革主要是将现代教学方法、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以此形成教学和辅助教学的新方法,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学环境是网络教学得以开展的物质前提[3]。为此,校方需要建立多媒体网络实验室,构建综合型网络教学平台,以便为病理学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提供基础。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病理学网络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2种方法:

其一,网上学习和讨论。借助学校搭建的综合型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等多媒体课件按照章节顺序到网络上,借助教学平台提供的课件、教案、动画、录像、图片等学习资料,学生能够在上课前对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实验原理进行预习,以此对理论知识的大致内容、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授课结束后,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获取辅助学习资料,帮助自己更好地开展复习或检验课堂学习的成果。一般来说,网络教学平台将涉及课程通知、课程问卷、答疑讨论、课程作业、教师信箱、在线测试、问卷调查、课程管理等20余种功能板块,学生仅需一台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获取学科的最新资讯,而教师信箱、在线答疑的引入则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沟通的有效渠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和全面的解决。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平台也让学生对于实验流程的自主设计成为了可能,在平台教学资源数据库中往往存储着病理学实验的设计方式、流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学习资料,无论是普通的教学实验还是层次更高的科研实验,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取所需的指导与资源,借助实验设计辅助软件,学生可以将自主设计的实验流程完整地到平台讨论区,并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点评为自己实验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

其二,多媒体教室教学。病理学的多媒体教室主要是通过校园网将教室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中安装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为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提供有效支持。一般来说,病理学的多媒体教室主要具有学生示范、视听广播、个别辅导、双向对讲、学生分组、教学管理、学生当前操作查看等功能。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计算机屏幕上的视频、文本、图片等多媒体信息以及自己的声音实时传递给学生主机,也可以对学生当前的操作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在讲授病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主机上播放多媒体课件,对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体系与具体内容进行展示,该课件既可以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集中观看,也可以分别发送至不同的学生主机上让学生分别观看。若学生遇到不懂或不能全面理解的问题,可重播该部分课件或向教师发出提问申请,等待教师通过计算机或面对面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避免学生的“踊跃提问”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另外,基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记录功能,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也可以进行统一的存储,待教师的理论讲解或实验演示结束后,统一投放到大屏幕上,让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基于软件的管理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比对并将其中的优秀实验从学生主机中提取至教师机,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供其他学生观摩。由此可以看出,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消除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各环节杂乱无章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也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除以上功能外,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模拟,即通过仿真实验软件对学生输入的实验数据、选择的实验方式进行处理,以此生成对应的实验结果。为了方便学生使用,该软件一般允许学生拷贝至自己的计算机中,那些在课堂上未能完成的实验或学生独立设计的实验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完成,从而在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方便。

2病理学网络教学的作用分析

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学改革得到了全国各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结合以往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可以看出教改的主要作用在于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变化。下面,笔者就对这种模式上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说明。第一,教学模式由以往的单向式转为交互式。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交流,但是知识的流动却是单向的,原因在于,传统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程度只能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反馈,师生间在日常学习中的交流渠道非常狭窄。受此影响,即便是教师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也往往已经到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结束之时,进行的改进和调整也只能是“亡羊补牢”。而且在医学院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的今天,即便是教师有改革的意愿也会因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而被迫放弃。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网络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交互式特点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网站的帮助,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学生对当前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彼此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也变得更加方便,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方法动态化转变的双重目标。第二,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强调使广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的今天,这种做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学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以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能力。可以说,网络教学对于学生思路的激活、对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功能比教学模式转变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第三,教学由以往的时空固定转为时空分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只有同时处在同一空间内才能使授课得以顺利进行,这种做法对于在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并非难事,但在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各种非脱产的业余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时空固定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的学习需求,而基于网络技术的病理学教学改革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学生们能够在任何可以接入互联网的场所、在自主选择的时段接受专业教育,对于学习资料、教师教学课件的获取也变得非常快捷。即便是对于在校大学生,网络教学平台也让他们能够在各自的空间内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以往仅供休息的住所也随时可以被开辟为学习的重要阵地。所以说,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病理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无关时空的外部环境,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不仅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变化,也推动了教学手段和理念的不断创新。第四,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相对而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从属地位,而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改革则打破了这种固化的局面。借助网络平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成为可能,具有交互式特征的信息交流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平凡。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不必受到来自教师的各种束缚,可以在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下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对于教师来讲,摆脱了“学生监护人”角色带来的沉重负担后,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面,例如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翔实的网络学习资源,如何为学生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如何对学习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等。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教学使教师的角色定位跳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狭窄范畴,对于教师潜力的进一步挖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网络平台中存储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材从以往学习的重点转变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起点,教师的作用也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1.1观察指标①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状况,该量表包括24个条目,大部分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条目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很重。小部分条目采用Likert3级评分法对条目进行评分,其评分标准如下。0分:无;1分:轻度~中度;2分:重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②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症状从无到极严重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患者依从性分级内容如下:①完全依从;②1周内拒绝服药,但次数<5次为部分依从;③1周内拒绝服药次数>5次为不依从。

1.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MD评分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SCL-90评分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SCL-90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治疗依从率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张丽的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其发病诱因一般为心理上受到超过其忍受程度的创伤。张培芳的研究显示,在精神病患者诊治过程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心理护理为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发现患者精神上的异常,然后有效应用医学心理学等方法帮助患者排除负性情绪,使患者心理上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精神病患者产生抑郁等负性情绪,其原因一般为:①治疗精神病的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②负性情绪为患病的一部分诱因;③随着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对前途感到绝望等。

病理学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46例,占53.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2例(37.2%),下呼吸道感染14例(16.3%),胃肠道感染21例(24.4%),泌尿道感染13例(15.1%),其他6例。

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ICU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较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种类较多等均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体见表1:

1.3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感染均在3天内消失,治愈率为100%。

2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高龄、侵入性操作、ICU住院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联合使用种类较多等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机体较为衰弱,机体抵抗力较差,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感染,而接受有创性检查及治疗患者,机体正常防御技能受到破坏,导致细菌侵入人体难度较大,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侵入性操作中,一些消毒灭菌不合格医疗器材的使用等可诱导感染的发生,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为了抵抗细菌感染,患者多会采用抗生素治疗,然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种类较多等均可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感染发生,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及护理干预,减少感染的发生。护理对策:

①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工作较为繁重,医院要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健康教育,同时由院内指派专门感染检测员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及指导;所有侵入性操作所需使用的器械、工具等均需严格消毒并拔管。

②保证ICU内良好的室内环境,在不同患者之间采用屏障进行分隔,医院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安装空气层流设备,对空气污染进行杜绝,室内每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定期消毒清洁室内器械及设备。

③所有进入重症监护室内人员均需适应专用消毒口罩、衣帽及拖鞋等,进入病房及操作前均需严格洗手,医院需要配备手部专用消毒剂;患者使用的废弃物放进密闭、专用袋子内送往专门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操作。

④本次研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呼吸道护理不到位引起,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医护人员需要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及无菌手套;患者使用呼吸机通道间隔2天更换一次,同时将冷凝水及时处理,避免患者倒吸;采用环氧乙烷对相关器械进行消毒处理,患者使用器械均专人专用,保证无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吸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