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

班级文化论文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必须首先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纠正学生的心理认知偏差,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高中伊始,势必是学生不同思维、不同习惯、不同认知之间的碰撞期,既然有碰撞就要有磨合,因此,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情感特征已经显著的生活习惯,从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给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高一新生对一切充满好奇,想要了解却害怕受挫折,不自觉地将新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与初中老师、好友进行比较,这样极容易沉浸在怀念与失望的纠结中,从而影响到对新环境的认同。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克服晕轮效应,避免仅凭自己主观揣度去要求他人,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与老师、同学交往,要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给学生创造自由轻松的交流氛围,诚实坦然地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这些都是进一步融洽班集体氛围,沟通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友好关系的基础,班主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学会与人交往,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

高一新生思想活跃但情绪比较敏感,加之他们年龄小,所以容易在与人交往方面表现出诸多不足。所以班主任要引导教育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学习上,尽快了解初高中教与学衔接的特点和技巧,顺利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避免学生在交往问题上花费过多心思,以免因为不恰当的交流而影响心态,影响学习中的注意力。这是转化学生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很多老师并不注意这个状况,往往就交往问题谈交往,忽略了学生思想改造的技巧。班主任对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尤其高一新生,而且和谐的班风是建立在班级成员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的。高一新生往往希望在新老师面前留下好印象因此会做出很多不同的表现,以期引起老师的注意力,班主任一定要和任课教师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个性加以疏导,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特别要注重每个学生自我表露愿望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中间的交流要给他们讲明原则,交给他们必要的交流态度和交流技巧,保持自我个性,培养包容、谅解之心,让学生不要在矛盾中保持沉默或者冷战。可以通过班级活动让学生从轻松欢乐的氛围中体会到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实现“共情”的教育境界。

再次,班主任要成为教育的艺术家,学会经营班级,不断输入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完善品质的关键。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高一新生踏入高中学门充满种种幸福的渴望,这一阶段也是班主任培育学生思想的最好阶段,因此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不断给学生注入正能量,培育他们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班主任要给学生宽容协作意识,因为协作意识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新生要有班级认同感,除了受到新教师新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同学关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他人的价值和班集体的意义,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协调组织能力;班主任给学生注入“向心力”和“凝聚力”,班集体是力的核心,每一个学生就是力的源泉,让学生在班级中有强烈的归属感,能够以班级为荣,以班级和班级同学的榜样作用为荣。在高一磨合阶段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以班级集体为荣,那么在思想中就无形树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减少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形成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高中新生思想转化的基础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包括与教师之间的民主、和谐,也包括与同学之间的宽容、平等。班主任一定要明确问题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最佳的条件,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服务。

作者:张卫华单位: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加强引导,注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对每个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个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有很大的影响。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又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不光局限于课堂,更大程度上应该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培养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让班上的每一位成员在活动中领悟到班级与个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到突破口开展活动,引导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激发兴趣,拓展课外活动高职院校的艺术生对课堂外的活动兴趣较大,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搞一些户外的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能够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和强化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个人与团队唇齿相依的关系。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现代社会的挑战,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二、情理结合,升华班级的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靠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很多高职生自我约束力较差,这就需要班级制度来影响、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道德观念。高职艺术学院的学生对很多事情都不很在乎,对学校的校规校纪也不是很重视,学校虽然针对学生制订了学生手册来约束学生,但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很难会自发学习,所以对学校的管理规定并不了解。强化疏导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既要依靠教育,又要依靠管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由于艺术专业学生本身的特点,不能单纯地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教育,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及创作的时间与空间,管理上采用以疏导为主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注重因人、因事、因时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班级博客内容丰富,彰显个性。《教师天地》告诉学生“如何提高听课效率”、“作文开头12妙法”等;《班级荣誉》中名列前茅的同学为所有同学树立了榜样;《风采展示》收录了同学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积极进取的勃勃朝气;《习作天地》收录了学生们的习作和随笔;《家长心声》让老师与家长更好地沟通教育孩子的秘诀;《好书推荐》给学生们提供了益于身心、促进阅读的好书书目;《活动剪影》留住了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的精彩瞬间……如:在开展了主题班会后,通常会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报道(此内容还被《现代小学生报》刊登了):“上个星期,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各个小队准备《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中队主题会。班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说的说,问的问,比开联欢会还热闹,在周末的时候,大家跟自己的搭档联系,心里都希望自己的节目是最好的!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星期一。还没到早读时间,大家就议论纷纷,有时还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陈老师终于来了,高兴地说:“有才艺的可以上去在黑板上装饰一下。”我们听了,争先恐后地挤上去,有的写标题,有的画花边,有的填颜色,有时候我们不免发生一些争执:你挡我位置了,让开,你画错地方了,重新画……我们准备得不亦乐乎。班会开始了,汤婧文、黄子娴两位主持人大方地站在我们大家的面前。首先是小品《做值日》,张蔚昕、汤婧文、李思霏演精彩的表演,让我们深深地懂得做好值日也是文明的表现。而赵子烨和苏硕磊的相声,让大家在笑声中得到启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必定是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收获!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更能外塑形象。学校作为培育文明的场所,社会文明的窗口,更要求我们全体同学学文明,用礼仪。希望我们全体同学能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着装得体、不求时尚;说话文明、举止大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尊重师长、学会关爱;遵守交通、不闯红灯;讲究卫生,不扔纸屑……让我们携起手,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而努力,让文明礼仪永伴我们前行。”暑假时,让孩子把自己的假期生活展示出来;学农后,孩子们的感想丰富多彩;合作练笔,不仅有精彩的作品,而且有真实的合作体会;每一次习作,都记录了孩子的付出;每周的班级小结、测验小结、学期末的学期小结、读后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记录、节日的感悟……在班博中将班级的活动、学生的作品、特长加以展示,不仅仅是一种成长经历的真实记录,同时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为班内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学习的镜子,焕发了班级的生命力。

二、把班博做“亮”——班博是交流站,彰显班级的创造力

班级博客在网络世界里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班级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平台。在这个由同学们自己创设和管理的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敞开心扉去诉说、去聆听、去体验。如汤婧文同学在《合作》中写到:“今天下午,陈老师让我们每个学习小组,两个人一起写一篇小练笔——《再见了,亲人》。早在昨天晚上我就根据李思霏找来的关于五次战役的资料写好了稿,今天中午的时候又给陈老师看了,陈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建议,今天下午的写作可谓是胜券在握。既然老师要求的是团结合作,我就决定由我来改,李思霏来写。老师一宣布开始,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似的,吵吵闹闹的。李思霏来到我座位旁边,我们就开始写作文了。我首先发问:“姿姿,你说这开头怎么改?”“让我看看。”看了老师的批语,李思霏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啊想,想了好一会,苦着脸对我说:"不知道。”过了许久,大家陆续走出教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怎么搞的,优势变劣势了,这可如何是好啊?!看着所省无几的同学们,霎时文思泉涌的状态一扫而空,取之而代的是满腔怒火,看着李思霏过了这么久还没写完,心里的怒火顿时燃起,我一把夺过笔,怒气冲冲地写了起来,李思霏见状,丝毫没有生气,反而笑嘻嘻地跟我提这里的不足,那里的不足,我的怒火渐渐被李思霏的嬉笑声浇灭了。呵呵!好不容易写完作文,我们得了7星,成绩也还算可以,我对李思霏说:“合作愉快,哈哈,今后继续努力!”这次的写作不是我忍受了她,而是她宽容了我。”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其共同特征和同一目标。但是每一个年级又必然有其阶段性的特征和任务。因此各个级部在落实学校整体规划时,绝不能大而化之,对上疲于应付,对下随意安排,必须根据自己阶段的特有目标任务来确定具体的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等。只有这样才能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起到实效,既能忠实的执行学校规划,又能对班级层面起到领导作用。只有这样工作才能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成果频出。

比如,高一年级主要针对新班整合、入学教育、学习常规、习惯养成等,在诸如模式构建、制度设计、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物质静态文化形成等方面重点展开工作。高二年级在前一年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模式的优化、制度的落实、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精神动态文化形成、综合能力的培养等,亦即要更加重视在实施过程中拓宽范围、提升水平、深入内部。高三年级由于要面临高考,应该突出建设重点、强调与学科知识融合,为学生减压释负,让学生体验快乐。绝对不能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备战高考对立起来,认为会占用时间而将其束之高阁。而且在每个不同的阶段,级部要组织相关的研讨会、成果汇报等,对本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总结正反经验、反思优劣得失,推广可供借鉴的做法,改正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经验。

二、班级要针对自身情况办出特色

这对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班主任在思想认识上站位要高,在组织引导上目标要明,在具体实施中策略要多。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构建适合本班的模式,设计适合本班的制度,更要根据生物班和普通班、文科班和理科班,在学科划分、成绩要求、能力水平、学生爱好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实施策略以适应不同班级、不同爱好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要,为其提供各具特色的平台。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1.微文化的“小微”特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小微时代”。微文化是小微时代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来讲,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更容易接受小微文化。微文化虽然具有“快餐式”的特点,但能够“填饱肚子”,满足学生的需要。

2.教师理念的守旧,缺乏对新生事物认知的引导班主任通常都把管理好班级作为首要的任务,即学生听话、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好等作为班级管理好坏的标准。在今天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立德树人。同时,也要改变自己的德育理念,学习和接纳新生事物,加强对学生的疏导,而不是“堵”。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建议。

3.班级文化生活的单调性,导致班级精神的缺失在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很多班主任的理念不够先进,导致对班级精神文化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正是这种可的认识,才让外来的文化占领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以至于学生情感的缺失,班级的精神文化发展从而也遇到了瓶颈。

二、微文化影响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1.更新观念,体现学生主体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班级全体师生共同思想的体现,是师生共同的责任,也是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更新自己的观念,积极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建设符合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文化。学生也应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将班级文化等同于简单的班级布置,要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每个人的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师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需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做班级管理的引导者。有关班级的事情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事物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中,分散外来“不良的”微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2.创新“常规阵地”,体现学生主体(1)创新班会课,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第一,师生共同制定学期班会课计划。班会课不是随意开的,它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班集体建设服务。所以,像“班级如何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等都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来解决。在开学初,师生围绕班级建设来确定本学期班会课主题。学生参与计划制定过程,既尊重了学生,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以寝室为单位,组织班会课。为了避免班会课的随意性,班主任可以以寝室为单位,精心选择主题和设计班会课,分阶段完成班会课。这样的安排能够发挥寝室每个成员的特长,在准备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成长。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最后达成共识,就形成了寝室文化。不同的寝室文化,就构成了班级多元文化的一部分。第三,创新墙壁文化,体现学生的个性文化。班级墙壁文化是以黑板报为主体,以字画张贴等为辅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墙壁文化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成长。第四,以黑板报为载体,宣传班级文化。黑板报是班级墙壁文化重要内容。班主任可根据学校的主题安排,布置体现班级特色的文化内容。在此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将每期的主题分配到寝室,由寝室成员共同完成。在完成黑板报的过程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2)以拓展专栏为辅,展示个性文化为了满足学生需要,展示学生个性文化,应积极开拓班级的墙壁文化。在班级的左右墙壁上,可悬挂学生书写的励志书法作品或者是绘画作品,并进行定期的更换,满足热爱书法和绘画学生的展示需求。班级的前面墙壁除了《制度文化》专栏外,可以设立《青春风采》展示班级不同学生的特长。班级后面墙壁的小板上,可以设立《心灵桥》等专栏,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进行文字的交流。通过墙壁文化的拓展,展示班级个性文化,体现学生个性与特长。这样,学生就会更多地关注班级的文化,减少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3.利用校园活动,展示班级文化班主任要善于利用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班级文化。通过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重大节日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班级干部的组织能力与智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提升凝聚力,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手机对于建立良好有序的班级文化有极大作用,但同时带有很多干扰作用。

1.容易使成员更关注虚拟社交圈,从而忽略班级同学。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社交圈除了班级成员外,不可避免会有很多远距离网伴,网络拉近了距离,天涯若比邻,原本传统媒体时代人际社交圈集中在邻居、同学等之中,现在社交圈极大地扩大。社交圈的扩大虽然能够使同学交到更多远方的朋友,甚至网友,但是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如果被其他过多地消耗精力,必然对身边班级同学关系造成影响。班级同学之间交流减少,有些极端案例甚至完全摒弃与同学的交往,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班级不和谐因素必然导致班级凝聚力减弱。

2.过度使用手机,侵占学习时间,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学风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使用手机会对学生课堂、课后学习和考试产生极坏影响。手机的使用在课堂上会导致“隐形逃课”,所谓隐形逃课,就是学生出现在课堂上,但心不在课堂,一节课都做低头族,对老师的讲课茫茫然不知所云,手机上网老师不易发现。因为学生专注于使用手机,互动减少,必然降低老师教课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必然受影响。在课后学习中,短信等多种新媒体时时拉走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手机的使用,安静无声,有时候,原计划的上自习就变成了自习室里玩手机。考试时,因为手机联网方便,易于携带,不少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便存侥幸心理,使用手机作弊,而监考老师不易于发现,长此以往,学生怠于学习,甚至其他学生也有样学样,班级班风势必变差。

3.对虚拟世界依赖,可能导致对实体活动关注减少。学生在食堂吃饭玩手机、等人玩手机,甚至参加班级活动时也专注玩手机,这已然成为高校里的又一道“风景”。班级举办团体活动,本意是使同学之间增进了解、融洽关系,但手机依赖症使得学生机不离手、手不离机,一离开手机心里空落落地找不着北。过于沉湎虚拟世界,将影响同学对实体活动的关注,而部分同学三心二意的态度,又将反向影响其他同学的参与愿望,长此以往,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4.传播不良信息。手机信息扩散方便快捷,但同时不良信息的传播更隐蔽、危害更大,且难以对这些不良信息进行监控。大学生还未进入社会,社会经验少,判断力弱,对于手机网络上传播的这些信息容易相信并予以转发流传,影响班级其他成员,甚至潜移默化中将这些信息内化成自身的道德判断。这些负面影响会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离,看待问题只关注消极面,对社会有否定性、怀疑性判断。

二、对策

看待手机的影响,不能只看到积极面从而盲目乐观,也不能只看到消极面而盲目陷入悲观,对于这种新生事物,我们要趋利避害,用发展辩证思维对待它,使校园手机文化为班级文化建设服务,引领其健康、正确地发展。

1.班级成员要加强自律与他律。要扭转手机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本质上需要学生转变观念,养成健康的用手机习惯,理性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和地点,做到上课不玩手机,下课少玩手机,多增加与班级成员的交流。班级中要将手机使用规定纳入班级制度,班干部率先做好榜样,引导全体同学遵守制度,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2.高校加强对手机使用的引领。学生光有自律还远远不够,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引导,一方面进行硬性管理,制定严格的有关手机使用的校规校纪,大力宣传并严格执行。如对于考试携带手机者予以惩戒。另一方面做好宣传教育,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倡导,引领全体师生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手机文化。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学生是班级的主角,更是一个班级的主体,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隐性文化的形成,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首先,一个班级的学生干部队伍能起到榜样作用。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队伍,是班级的“领头羊”,是师生之间的“桥梁”,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带领班级全体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班风。本人带班,不将权利只授予一个人(班长)身上,每天班级QQ群、微信群中,生活委员上传《宿舍卫生每日一报》、学习委员上传《课堂考勤每日一报》、文体委员上传《晨操考勤每日一报》等,将班级常规工作量公平分布,一是加强了班级的制度建设,及时让师生了解班级常规工作,二是增强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促进学干队伍及班级和谐健康发展。其次,同伴之间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也可称之为同辈文化的相互影响。青年希望从对同伴那里的了解来解开自己心头的迷惑。在价值观与世界观还没有成熟建立之前,他(她)们会彼此效仿,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同伴身上来。伴随着对身边同伴的过分依赖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越来越凸显。本人带班注重对小团体的引导。如上所说,重视班干队伍建设;注重对舆论的引导,良好的舆论对所带班级会产生积极影响,它能让同学之间非常团结友爱,让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让班级充满学习氛围。同样,不好的舆论也会导致班风学风差,同学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信任,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对班级中的“特殊小头头”,通过“家校合作”“逐个攻破”“重拾信心”“相互督查”等方式,引入正道。也由此调整班风,事半功倍。

二、德育学分制度推广

德育学分,在健雄学院也称为成长学分,实行加减分制。是学院根据实际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分项起到激励作用,减分项起制约作用。本人仔细研究学院德育学分实施办法,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中,与学生一起学习德育学分制度,充分推广。委托班级学习委员带领班委会统一负责加减分统计,借助于班报、班会、QQ群等载体,每半月公示一次班级学生德育学分成绩,及时起到警示与鼓励作用。为帮助学生将德育学分制度文化从强制性约束向自觉遵守转化,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征,结合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自觉养成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好习惯。面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建设文化,学生学习并严格遵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

三、显性文化是隐性文化的成果与升华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朝气,班级学生所在的宿舍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宿舍能否体现出专业特色,都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显性文化是隐性文化的成果。宿舍的明亮清爽,干净整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都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宿舍卫生是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必须要坚守好这块“基地”。为此,本人鼓励班级宣传委员带领全班同学制作班级小报,每月发行一期,在班级充分推广。小报内容丰富,鼓励班级同学积极投稿,散文、绘画、书法、诗歌等,题材不限,缔造“书香班级”,做“书香青年”。

四、结语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如果虚与实反映班级文化的匹配作用,即班级文化是否发挥了对班级目标支持作用,那么,刚与柔则反映班级文化的构造强度,通俗地讲就是班风是否已经成型。班级文化一旦成型就会产生惯性,会比较稳定而难以改变。构造强度大的班级文化为刚性文化,构造强度小的班级文化为柔性文化。对班级文化构造强度的判断,一是考察班级文化的要素构成是否全面,二是不同层次的要素之间是否像齿轮那样形成咬合。按照主流划分方法,班级文化构成要素主要分为班级精神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只要上述三个层面要素有明显欠缺,或者要素齐全但相互之间未产生咬合,其构造强度就不高。班级文化匹配作用的有无、强弱与班级文化的稳定性之间,既有一定的关联性,又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考察班级文化的构造强度需要与对班级文化的虚实诊断结合起来。比如:构造强度偏低的班级文化,即使是具有匹配作用的“实”文化,也会面临班级文化变异而可能丧失班级文化建设成果的问题。又如:不具备匹配作用的虚文化,如果构造强度较大,就会形成负面的班级文化惯性。这种情况在实践中表现为班风差而很顽固,要进行矫正比较困难。如果进行校级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可以考虑以“虚—实”和“刚—柔”,即班级文化的功能(fuction)和班级文化的构造强度(structure)两个维度,建立班级文化F—S二维矩阵分析模型。(见表一)A区间代表的是惯性班级文化,其主要特征是:构造力强,对班级目标的战略匹配作用弱;其管理方略应该是对班级精神文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可能因为其构造强度大而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存在重新建构班级文化的可能性。B区间代表的是健康型班级文化,其构造强度和匹配作用指标双高,因而是理想的班级文化目标,其管理方略应该是认真维护和积极创新。C区间代表的是颓废型班级文化,其基本特征是:构造强度和匹配作用指标双低,因而是最需要改造的班级组织文化。尽管如此,但因为其文化构造强度小,所以改造的努力可能相对于惯性文化来说要容易些,只要对班级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定位,调整是比较容易的。D区间代表的是潜力型班级文化,该类型的班级文化尽管构造强度小,但因其匹配作用强而代表了健康的发展方向,只要在保持这种趋势的基础上,着力加强班级文化的构造强度,夯实班级文化的基础就行了。

二、宽严辨证

自古以来,处理宽与严的关系就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的经典读物《菜根谭》中就有“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的名句。后人用来纪念诸葛亮的成都武侯祠,也有“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名联。我们的古人不仅概括出“宽严相济”的基本原则,也总结了“先严后宽”的具体经验。这些思想对于判断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宽严辨证,可以考察班级文化多方面的特征。首先,宽严关系可以考察班级文化的舒适程度。班级文化实现其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创造舒适的班级心理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成长。班级文化的舒适程度是反映班级文化质量的重要标志。实践经验表明,学生最喜欢“玩又玩得开心,学也学得扎实”的班级环境,这应是班级文化建设比较理想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班主任和学生都比较轻松,也学有所成。相反,需要班主任的强力措施才能维持班级秩序的班级,或者虽然形成比较好的班级管理秩序但班规严厉,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便会形成一种令人感到压抑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班级环境中,不仅老师觉得累,学生也会觉得烦。其次,从宽严关系可以考察班级文化的发展阶段。笔者曾参照英文原版的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对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进行总结提升,将班级文化的生命周期概括为启动、积淀、成熟、变革等四个阶段。一般而言,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启动阶段,班级环境“严”的特点突出,随着班级文化的发展,“严”的特征会越来越少,“宽”的特征会越来越多。最后,从宽严关系可以考察班级文化的运转机制。班级文化运转机制可以从自律与他律的比重关系进行考察,“宽”的背后是自律多而他律少“,严”的背后是自律少而他律多。

三、同异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