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完善建设西岸经济区调研报告范文

完善建设西岸经济区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2-07-12 09:01:16

完善建设西岸经济区调研报告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我市被国家整体列入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为把握这一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探寻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之道,根据市政协总体安排,在两位副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就我市如何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各县(区)、金巢经济开发区和市直有关单位预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与毗邻的四县进行了重点调研,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座谈会,并赴六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当前我市融入海西经济发展的基本估价

(一)我市融入海西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

我市与省地域相连,是省通往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之一,也是闽台经济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连接带”,区位条件较为优越。市委、市政府对海西经济区建设一直高度关注。“海西”战略确立后,我市在融入海西经济发展上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

1、战略谋划超前,工作起步较早。市委、市政府在国务院《意见》出台前即组织力量就我市融入“海西”进行了调研、论证;《意见》颁布后,迅速制定了《市关于抓住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机遇,奋力推进赶超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市对接海西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四区一通道”的发展定位,即“努力将建设成为连接海西与内陆地区的交通大通道,成为面向沿海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区、新型能源开发利用试验区、临川文化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区”。今年初,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将“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着力打造对接海西经济区桥头堡”确立为全市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战略层面,把融入“海西”作为我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各县区也应时而动,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初步发展思路。黎川县确立了打造产业升级接替站、创业区域中心、“海西”旅游休闲后花园、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思路;资溪县制定了建设“海西”生态旅游后花园、有机食品生产和供应基地、木竹精深加工和轻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南丰县提出了建设“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三位一体旅游新城”的目标定位;广昌县拟定了打造闽台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旅游、物流产业的发展设想。市直有关单位也主动开展了一些前期工作,市发改委就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专程赴等地了解“海西”区域及有关城市的发展规划;市台办、市招商局分别举办了多项“对接海西”的业务培训;市新闻单位和媒体先后开设了“对接海西”网页专栏,拍摄了“对接海西,力促赶超”电视专题片;有关部门还先后邀请了台湾中天电视台、东森电视台、“中国电视公司”、《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台湾媒体来抚拍摄专题片,通过加强联系,增进交流合作,为融入“海西”积极准备。

2、基础工作扎实,融入条件较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抓项目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为融入“海西”创造了一系列有利条件。一是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京福高速、鹰瑞高速已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90公里;向莆铁路正加快建设,加上已有的鹰厦铁路、浙赣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济广高速、资光高速、抚吉高速,初步构建了我市“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陆路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至福州五小时经济圈,我市也将成为省及中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二是产业基础更加夯实。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化工建材、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6大优势产业;金溪香料、宜黄塑料、机电、日用陶瓷、变性淀粉、南丰食品加工6大省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县域经济中具有特色的工业经济板快;南丰蜜桔、广昌白莲、临川西瓜、崇仁麻鸡等农业特色产品,已形成我市独有的品牌优势;资溪大觉山生态旅游特色鲜明,闻名遐迩;物流业不断做强做大,已成气候;格美科技多晶硅、东乡雨帆燃料乙醇、南丰生物柴油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加快了我市打造“新型绿色能源基地”的步伐。三是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为承接闽台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在项目战略带动下,我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全市先后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015个,开工750多个。市中心城区114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至2009年底已完工或基本完工72个,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优化了城市格局。今年,我市被命名为“省园林城市”,评为“全国绿色生态城市”和“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在去年荣获“2009浙商投资潜力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又荣获“2010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具投资环境城市”荣誉大奖。四是对闽台招商引资成果甚丰。全市现有台资企业41家,投资额达2.54亿美元。闽资企业1500多家,投资额30多亿元。“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台商创业园”等省级园区,惠泉啤酒、添光化工、赣东苎麻纺织等闽台企业先后落户我市并成功发展,对吸引闽台投资产生了较好的磁场效应。

(二)我市融入海西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我市融入“海西”,虽然基础条件较好,但是与“海西”区域城市,尤其是与省城市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上存在差距。我们在学习考察时看到,目前,谋划“海西”、宣传“海西”、建设“海西”已成为全省工作的主旋律、主基调,全省上下形成了大学习、大调研、大宣传、大发展的热潮,整个八闽大地已成为抢抓“海西”机遇、积极先行先试、争取加快发展的热土。相比之下,我市作为海西经济区成员,虽然市、县主要领导对融入“海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从全市看,仍存在思想不够解放、宣传不够广泛、动员不够深入、氛围不够浓厚、融入不够迅速等问题。国务院《意见》颁布已有一年多,我市的融入工作依旧停留在战略层面以及领导讲话和原则性的文件中,与省“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积极参与“海西”建设的态势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二是工作上不够主动。在建设“海西”中,省很多城市十分注重抢抓机遇,“干”字为先,主动作为,放手发展。莆田市谋划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建成后第二年才正式获得国家认可;南平市在国家尚未批准武夷新区建设规划的情况下,先行启动武夷新区核心区建设。这种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们有的同志工作按部就班,习惯于等指示、找依据,对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瞻前顾后,不敢主动作为,虽意识到“海西”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但又认为海西经济区建设是以省为主体,我市距离“海西”核心城市较远,只能起“配角”作用,担心难有大的作为;虽希望获得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但又不去积极争取,奢望坐享其成,不愿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到融入“海西”上来,从更高站位上抢机遇谋先行、更高层次上抓项目促发展。

三是措施上不够有力。围绕建设“海西”,省对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及时提出了“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乘势而上、有所作为”的要求,全省各市都把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工作机构,建立了工作机制,制定了政策措施,落实了工作责任,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泉州、莆田、三明、南平等市均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对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实行了市、县两级领导挂点联系生产建设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制度,集中开展了“项目建设年”、重点建设“百日冲刺”等系列活动。然而,我市有些工作却相对滞后,除个别县外,市县两级至今没有成立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没有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方案,融入工作没有统一的规划、明确的步骤和具体的要求,缺乏实质性的进展。

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我市将面临被海西经济区“边缘化”的危险,坐失发展良机。

二、对我市融入海西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市的发展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紧要关头,抓住“海西”发展机遇,尽早融入“海西”发展大潮,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加强与“海西”区域内各城市的对接融合,对实现赶超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解放思想,切实抓住“海西”发展机遇

思想新,一新百新。“海西”战略的提出、发展、完善,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倡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我们只有在思想上打破一切束缚,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引领新一轮科学发展,才能切实把握“海西”发展机遇,以开阔的眼界和超凡的魄力实现的赶超发展。一要强化抢抓机遇意识。随着“海西”战略的实施,围绕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在这场伟大的建设实践中抢到了机遇,谁就抢到了发展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不住机遇是损失,抓不快、抓不准、抓不好机遇同样是损失。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性,切实把握好“海西”建设机遇,不断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在与时俱进中用好机遇,并积极争取把机遇转化成发展的成果和实力。二要强化开明开放意识。省发展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开明开放是快速崛起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开明意识、提升开放水平,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大发展促进大赶超。要破除一切禁锢,克服满足现状、等待观望、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打消各种顾虑,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降低一切可以降低的门槛,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躺开胸怀,谋求发展,在建设“海西”中占有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三要强化“先行先试”意识。要充分认识和切实用好用活中央赋予“海西”的“先行先试”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着眼于“先”、着重于“行”、着力于“试”,敢于创新创造,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先行先试,奋力成为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在对台招商和扩大利用台资上先行先试,全力构筑两岸产业对接的集中区;在对台工作和扩大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全力打造“两岸共同家园”和“两岸融合的示范区”。争取申报和建设一批闽台商投资载体,建立保税加工贸易区,设立对台金融合作试点,抢占对闽台合作制高点,促进对闽台深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行之路。尤其对与毗邻的资溪、南丰、黎川、广昌四县,要依照当地现有优势,给予“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区域,使这些区域率先发展,率先融入海西经济区。四要强化加快融入意识。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组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深刻领会国家建设“海西”的总体部署,深刻认识“海西”战略给我市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上来。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融入‘海西’,发展自己”的思想,研究“海西”,用心运作,敢于试验,把局部的优势集聚起来,拿出跨越发展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决心、干事创业的激情,乘势而上,争当“海西”经济发展的前锋。

(二)积极谋划,主动实现规划政策的对接融合

融入“海西”,谋划好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等基础性、关键性工作的对接十分重要。一是规划上要主动融入。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海西经济区进行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同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我们要组织专家认真研究,按照我市对接海西经济区“四区一通道”的战略定位,抓紧做好“十二五”规划、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具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搞好生产力布局,制订配套的政策措施,主动做到与国家、省及海西经济区规划相衔接、相统一。要重视做好县(区)发展规划,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整体性,确保整个规划“一盘棋”。二是政策上要不断融合。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国家、“海西”区域城市出台的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大胆借鉴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及时完善融入与对接的相关政策制度。要在争取中央政策支持上共同努力,我市要积极争取享受中央关于“扶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扶持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东乡、金溪、资溪、南城、南丰、乐安、宜黄、崇仁8个县与广昌、黎川两县一样列为原中央苏区县,同等享受国家扶持原中央苏区县的优惠政策。三是项目上要积极谋划。要紧紧抓住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国家实施产业振兴规划、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机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策划生成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组织力量跑部进京,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力争核电、电厂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和实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四是体制机制上要不断创新。要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调整和完善行政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构建与“海西”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框架;围绕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构建法制、责任、务实、高效政府,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制度,统一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消除市场壁垒,打破垄断和排外行为。当前,尤其要加强对融入“海西”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与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和推进我市参与“两区”建设工作。同时,抓紧制定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工作方案,建立高效规范的推进机制和责任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抓住关键,努力实现主导产业的对接融合

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融入“海西”的关键在于产业的融入。我们要多层次、宽领域、大规模的搞好产业对接。

1、推进工业的对接融入。国务院《意见》鼓励建立与台湾产业配套的以及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对此,市政府首先应制定和组织实施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推动与台湾产业的有效对接。培育发展关联度强、配套成本低、竞争优势明显的同业聚集型和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建立与台湾、等地产业配套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制造中心;鼓励企业逐步从一般零部件、原辅材料供应商向关键零部件、原辅材料供应商转变,提高行业精深加工水平,带动经济持续发展。其次,要筑牢承接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在引导工业资源向专业化园区聚积,培育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的同时,要沿向莆铁路、福银高速、济广高速和鹰梅铁路展开生产力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台湾工业园”、“台商创业园”、“高科技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以闽台投资为主体的新兴工业走廊,尽快形成闽台资企业的聚集地。再次,要进一步加大对闽台的招商引资力度。要创新招商方式,针对台资企业往往“抱团”转移,大型台企一旦落户,就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厂商跟进投资,“克隆”出“群聚”效应的特点,紧紧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订后闽台新一轮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的契机,密切跟踪闽台产业发展动态,加强与闽台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突出以产业吸引投资,“以闽引闽”、“以台引台”,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链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如:台湾的LED照明、无线网络、车载资讯,的装备制造、新能源、化工、电子等。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型能源、汽车汽配、电子信息等结构优化、技术优化、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培植重点骨干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优势,实现与“海西”产业“资源互补化、环境关联化、经济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推进新型绿色能源基地建设,逐步把建成“海西”的新型能源开发利用试验区。

2、加强农业的交流合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成为“海峡西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三明市成立了“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我们要抓住机遇,适时向中央有关部委申请设立“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或“赣台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壮大我市农业产业。要发挥我市农业的特色优势,找准定位,加强合作,大力推进优质粮、生猪、蜜桔、油茶、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努力把我市建成闽台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加强与闽台的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对台农业合作,积极构建抚台农业合作联盟,在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行之有效的对接合作。大力引进台湾资金、农业新品种、先进技术设备、科学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化我市农业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积极向闽台地区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把我市特色农产品推向和台湾,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经营新格局。

3、实现物流的对接联网。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现代保税物流园区,把“抚北”打造成现代物流中心。依托广昌、南城、南丰等县的物流业优势,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形成集报关、仓储、装卸、运输、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物流配送网络。鼓励和支持市内企业参与省沿海港口开发与港口铁路支线建设,拥有一定出海口自主权。争取与省莆田市密切合作,规划建设“无水港”,在湄洲湾港口建立港口泊位,作为货物进出口的中转站。积极争取海关、商检在设立办事机构,规划建设一批铁路、公路货场和查验场,推行“属地报送、口岸放行”模式,使物流有效融入“海西”现代物流网络,促进商贸大流通,实现经济大繁荣。

4、深化旅游的全面合作。在海西经济区有“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三条特色纽带,我们要加快培育这些战略性文化品牌,进而推动文化旅游这一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的新兴产业。一是加快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主动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与“海西”旅游实现规划、主题、线路、服务的有效对接,规划临川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合力培育旅游品牌,推进跨区域无障碍旅游建设,打造大旅游格局,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闽台休闲旅游的“后花园”。二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着力打造以文化旅游产业园、资溪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农家风情生态旅游带、禅风乡韵生态旅游圈为核心的“一园一区一带一圈”精品旅游景区;加强旅行社、星级宾馆、景区等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共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三是彰显临川文化的内涵和魅力。经千年岁月孕育生成的“临川文化”,是赣文化的支柱之一,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充分利用我市与闽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特点,深入研究河洛文化及客家、闽台、赣鄱和岭南等地域文化,推动临川文化与闽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推进中心城区文化产业区建设,举办汤显祖文化艺术节,开发中国油画艺术创意产业园,发展五皇殿古玩市场等举措,不断增加临川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为旅游资源注入新的内涵和文化因子,奠定文化生态旅游在“海西”区域中的独特地位。

(四)强化措施,进一步完善融合的平台和手段

海西经济区涵盖闽浙赣粤四省20个城市,成员众多,既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又需要不同主体之间友好协商、务实推进。特别需要合作各方在制度安排方面,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地加以设计,使海西经济区合作成为区域城市的共同战略。我市作为“海西”成员之一,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与“海西”城市之间的全面交流与合作。一是推动“海西”一体化组织与管理机构的建立。尽快与区域内各设区市建立党政领导和部门联席会议及互访机制,每年定期组织领导层磋商和互访,以高位推动,促进区域的有效融合和发展。二是推进“海西”区域经济整体合作战略方案的确定。建立重大合作项目共商机制;统筹规划区域内产业发展布局;建立健全产业链延伸对接机制和产业分工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发展规范、产品标准的统一;建立完善的信息互动平台等。三是不断拓展交流合作的平台。充分运用好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等合作载体,建立互补、错位、配套、分工的协作机制,促进城市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四是建立区域城市的战略联盟。主动参与建立城市战略联盟,争取以向莆铁路为联系纽带,积极加强与莆田、三明、南平等城市合作,推进“向莆铁路沿线城市联盟”,努力在基础设施、经贸、旅游、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构筑区域空间与功能一体化的向莆铁路城镇群;鼓励和支持县(区)与省的县(区)加强联系,缔结友好城市,促进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支持县(区)与台湾地区的市、县及乡镇加强交流和往来,形成全方位的合作联盟。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间商贸、金融、文化以及民间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与闽台地区形成平等合作、互动互惠、资源共享、共生共荣的生动格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完善建设西岸经济区调研报告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baogao/diaoyanbaogao/60599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