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区幼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社区幼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2-05-31 09:01:26

社区幼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在最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区凤凰街道片区内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调研,深刻认识到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壮大,社区已成为我们社会的前沿基层民间组织,尤其是社区的教育功能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幼儿生活在社区里,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课堂,环境作为一种“公开课程”、“无声的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社区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人们也愈来愈认识到社区教育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价值。而社区中的环境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能成为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服务的教育资源社区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与社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幼儿的早期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此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着重强调了幼儿园、家庭、社区间的密切配合。幼儿早期教育必须植根于社区,而推进社区幼儿教育社会化的关键,我们认为应该创设以托幼机构为中心的社区幼儿早期教育的服务基地。

一、目前我街道的幼儿教育现状:

目前我街道辖区有学前儿童2700名,有幼托机构14所分别为省级示范园2所,省级优质园3所、民办园2所、民办托儿所6所。

二、对社区幼儿教育实施机制的探索和思考

1.建立组织机构----社区幼儿教育发展指导中心。幼教工作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我们必须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尊重、理解和支持幼教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推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区主管部门在协调街道社区教育、卫生、计生、妇联、共青团、文化、民政、公安、老干部局等各部门的基础上,动员全区的力量参与、督导社区幼儿教育的实施,建立健全一整套社区幼儿教育服务的规划、组织、标准、实施方案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并在改善早期教育的质量上给予更多的投资,以便更系统地促进和提高早期幼教项目的质量和幼托机构的成功创建,使所有的幼儿都成为高质量的幼儿保育和早期教育的受益者,尤其是低收入的社区。我们常说,“缺谁的不能缺孩子的”。然而在政府里,我们恰恰就是管孩子事的工作人员缺少,在有些部门甚至已经被忽略不计了。我们完全有必要在各级政府里,健全早期教育的管理组织,这是组织上的保障体系;

2.创办社区父母、儿童学习活动中心,如亲子俱乐部,使父母学习、儿童教育两手一齐抓。要走出托幼园所的保健和教育只对入托儿童而不对社区其他儿童的传统模式,要把社区的整个家庭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和干预对象,改变托幼园所的功能,使其成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教育系统,促进教育的多样化与社会化。

3.实施托幼一体化的早期潜能开发与素质教育。使早期教育与保健受到同样的重视,冲破生育、养育、教育在实施阶段上分步走的陈旧观念与做法,真正使优生、优育、优教有机融合、同步实施。

4.树立幼儿整体发展的大概念。幼儿是完整的人,需要全面的关怀。建立从生理到心理、从治疗到预防、从预防到全面发展的积极的全方位的幼儿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使幼儿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5.建立幼儿早期发展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幼儿早期发展评价系统和幼儿早期环境评价体系。要建立督导制度,创造“评估---指导---发展---评估”不断循环互动的家庭---社区工作模式。

6.将儿童营养、保健、心理、教育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使其能够发挥促进社区幼儿发展的综合功能。在社区幼儿发展服务中,要变“拼盘式”为“炖烩式”,变理论说教式为操作技能式。所有的幼教合作关系都必须考虑到在职父母的需要,向家长和幼儿提供具有时间针对性、实用操作性、科学创造性、艺术趣味性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方法和技能。

三、对社区幼儿教育的工作模式和途径的探索和思考

社区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好的模式和途径,将社区散居的幼儿组织起来,制定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方案,实施科学的潜能开发与素质教育,为社区广大幼儿家庭服务。

1.参观游览。带领幼儿到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甚至工地、农村去参观,增进幼儿对国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2.操作劳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加深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如带幼儿去超市参观时,鼓励幼儿根据要求合理地安排花费,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走出去,请进来。带领幼儿到街道、广场、新村、小区去散步,还采用“请进来”等形式,利用社区人力资源的独特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如,邀请消防队员向幼儿展示灭火的技能,请医生为幼儿演示急救的方法等。此外,幼教机构也应积极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的发展。如教师可利用节假日,为社区居民举办育儿知识讲座;为特殊幼儿家长提供家教服务等。

4.成立社区家长委员会。以前,家长确实也参与了幼儿园的活动,但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如开放日、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家教通讯等。这种形式上的参与,决定了家长在家园联系中只能成为一个“支持者”与“学习者”。而不是一个消费者、监督者。如何构建家园合作的组织体系,从体制上来保障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成立社区家长委员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整合幼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幼儿教育资源的优势,使之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1)积极构建幼儿园局域网、幼儿多媒体教室、幼儿电脑房,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习的园所氛围,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乃至创造性服务。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幼儿园和社区的良性互动、教育、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信息技术使幼儿园教学增添了亮丽色彩。网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动画故事、精彩的教学方案、前卫的教学理念……都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尤其是富于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课件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动态情景中实现师生互动,使教学更生动、具体、形象、直观,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效率。局域网使教学资源得以在社区选择与共享。以往幼儿园只能单向统一播放学习课件,而今,局域网则为师生提供了挑选播放自己所需内容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进行资源共享,精彩的课件、教案都能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和社区中的每个家庭共享,使大家不断地相互学习。

(2)电脑技术使幼儿园所管理更有序、高效。办公自动化、光盘刻录等技术的运用,还能使幼儿园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更科学、有序、高效。同时可使社区中的每个家庭通过网络参与幼儿园所管理与创新等工作。网络技术使幼儿园、家园交流天地更为宽广。幼儿园网页的制作,使家园、幼儿园、社区间的交流更广泛,通过电脑也便于家长、社会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改动态,以便家园更好地合作。使教师、家长、幼儿通过网络实现良性的互动。

2、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优势互补,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教育空间,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携手促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目标,并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教育,具有幼儿教育的优势。社区则有任务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年龄特点配合幼儿园教育,而社区更具有灵活性和自愿性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幼儿园、家庭,组织安排生活,防止和减少孩子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和腐蚀。二者各具不同教育特点,各有其不同职责,幼儿园教育只有充分利用和借助社区教育的优势,与社区一道共同优化社区教育环境,才能取得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我们应主动架起幼儿园和社区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的各个环境中,构建起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以充分满足幼儿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络站,以保证社区幼教活动的方便、及时、系统、有实效

幼儿园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人力资源和广泛的、经常性的联系,并将这一关系程序化、制度化,使社区将幼儿园的活动视为自己份内的工作,变临时性为计划性,建立社区联络站,以保证社区活动的方便、及时、系统、有实效。

1、健全社区幼儿教育领导机构。社区幼儿教育的开展,涉及到社区内各种教育机构与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因此,必须建构一个能统筹、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的组织机构,这就是社区幼儿教育委员会。这个社区教育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参教、议教、资教、助教的作用,使社区教育工作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进行。

2、组织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一个大而活的课堂,幼儿园利用社区的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社会教育资源为组织幼儿园参与、了解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提供服务。

3、完善幼儿园为社区服务的管理制度,以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回报社区。营造积极、和谐、开放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回报社区。如幼儿园每周六、日向社区开放,让社区内孩子来园活动,免费为他们提供活动场地、玩具和操作材料;放开了幼儿接送时间,为社区的家长们提供方便;定期举办培训,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等。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家长、社区三者的互动与合作。

六、对拓展社区幼儿教育发展方向的建议

1、以园为主导,加强协调性。形成园、家、社区的教育合力,重要的是要加强协调性。在这三者之中,作为幼儿教育和保育的专职机构——幼儿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了解幼儿家庭情况及社区环境状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要建立制度定期与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定期沟通、加强协商合作,积极取得家长和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

2、幼儿园应成为社区教育中心。这就要求幼儿园不仅着眼于入园幼儿,而且要面向社区全体幼儿。未来的社区内的幼儿园应敞开大门,庭院设施对外开放,社区内各幼儿及其家长都可方便享用,幼儿园的图书室,可让社区成员自由阅读。使幼儿园真正成为社区的教育中心。

3、优化社会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幼儿园内部的教学环境,周边的社会人文环境如何创设,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获得有益于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素质?形成具有支持性的幼儿教育环境,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是儿童发展的资源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提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也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环境对幼儿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教育,就要优化社会环境,各音乐茶座、咖啡厅、书报摊、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管理要切实加强,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阴暗面,提供给幼儿一个健康、愉快、积极向上的生活空间,使社区内的活动场所设施,真正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4、创设必备的活动区。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仍主要以上课或集体活动为主,相对来说,孩子们缺乏自由活动的时间。就是在自由、分散活动时,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场所及有效的指导,而存在着“放羊”现象,这样既增加了老师的精神负担,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设置活动区势在必行。所谓活动区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幼儿园可设置的活动区有:社会活动区(娃娃家、医院、市场、马路等);自然科学活动区(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区;艺术活动区(音乐、美术);语言活动区(阅读、故事表演等);建构操作区(拼、插、搭、小制作等);室外可有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这种划分并不固定,每个幼儿园在具体操作时可视情况化整为零、灵活搭配。场地大一些的,可设置大的活动区;场地比较紧张的,可设置小一点的活动角,如图书角、数学角、自然角、娃娃家等。活动区大多以班为单位独立设置。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设置共用的大型活动区,如图书馆、科学宫等。我们创设的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注重形态、色彩、游戏、幼儿参与等方面的因素,将幼儿园设计成安全、温馨、童趣、充满美的、幼儿喜爱的乐园。通过幼儿与环境间主动和充分的交互作用,使幼儿成为幼儿园真正的主体。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区幼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baogao/diaoyanbaogao/60204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