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心理状态与成因范文

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心理状态与成因范文

时间:2022-12-05 04:41:45

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心理状态与成因

(一)“社会群体性焦虑”是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现如今,社会的不同群体大多陷入了“群体性焦虑”状态,作为职业女性,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也无法逃脱“社会群体性焦虑”的桎梏。具体表现为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爱发脾气,又由心理因素而易引起睡眠障碍、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身体不适。

(二)数字化出版转型背景下学术期刊女性编辑职业群体压力增大由于学术期刊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学术期刊编辑和文化休闲娱乐类等非学术期刊编辑不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内容、市场、营销、经济效益等因素,办刊经费一般由主办单位全额或差额拨款,无经费之忧。故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他们只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学术能力及编校能力即可,工作相对稳定、安静、清闲。他们只需要“来料加工”,承担稿件初步审核与后期加工整理工作,为拟刊用稿件“整形”,做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二传手”即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学术期刊在传播人类知识和成果及促进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各类学术期刊不断涌现,学术期刊编辑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多。其中,女性编辑人数不可小觑。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演变,数字出版逐渐成了未来出版的发展方向。数字出版包括了来稿、加工、印刷、发行、阅读传播等一系列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化使得传统出版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张,数字化技术几乎渗透到了出版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也改革了学术期刊传统的纸质作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出版形式和发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一桌、一椅、一笔”的编辑模式逐渐被“一桌、一椅、一笔、一电脑”模式所取代。从投稿、收稿、审稿、校对、编排到发行,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网络化。在线编审系统的使用实现了编审的实时化、透明化。该系统很好地联系了作者、审稿专家及编辑部三个子系统,使得三者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传递。出版的数字化趋势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不甚擅长信息技术的女性编辑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对数字出版技术缺乏了解。研究表明,由于受能力、个人喜好及文化偏见等的影响,大多数女性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技能明显不如男性,她们更倾向于不需要多少创新的专业工作。由于自身的短板,她们往往对数字技术不够关注,了解缺乏,对数字化产品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阅读模式不太熟悉。这与数字化出版要求学术期刊编辑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网络及多媒体技术进行文字处理、网站维护、出版互动及期刊推介是不相宜的。数字出版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出版复合型人才是既掌握出版产业规律、精通出版物内容,又熟识数字出版特性,还能操作数字出版经营的人才。他们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以高度的职业敏感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紧密联系或者跟踪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动态及项目,密切关注有关行业及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势头,从而及时把握相关行业及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前沿。这样才能找到有价值的选题切入点和合适的作者,从而能够准确地选题,定向开展约稿和组稿工作。对于学术期刊编辑而言,一定的专业素养及过硬的文字加工能力仅仅是基本职业能力,数字化转型对编辑提出了“复合型”“一专多能”等更高的素质要求,那种传统出版模式下“坐在家里等米下锅”的办刊模式显然已经落伍了。全能型人才不仅是内容方面的行家,同时在出版方面也是很好的操盘手,这是一个趋势。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的迅猛发展要求编辑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数字化信息渠道和载体,熟练运用编辑技术,掌握编辑技巧,熟悉内容及资讯的处理。大部分学术期刊女性编辑由于观念传统、知识面狭窄,对期刊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不太关注,加之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比男性差,女性学术期刊编辑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更多地感受到职业压力。

(三)具有共性的新时期职业女性的角色困境“这是一个女性前所未有的艰难时代:社会需要我们做职场女性,但是家庭需要我们做全职太太。”女性在家庭中要扮演好母亲、妻子、女儿、媳妇等角色,发挥婚姻功能、生活功能、养老育小功能ꎻ在职场中要遵守职业规范,胜任本职工作,获取劳动报酬。很多职业女性为了平衡家庭和事业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在婚后不得不扮演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的“双面角色”,承受着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冲突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厅堂”和“厨房”之间两难的处境使广大职业女性在家庭和事业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很多女性在事业上的成功换来的却是婚姻和家庭的丢失。回归到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这个群体,她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相当数量的学术文章,同时也要处理一些繁杂事务和应付日常人际关系及自己的职称晋升或学术研究。与男性编辑们不同的是,她们婚后还要面临生育所带来的事业的暂时中断,照顾家人和孩子及日常家务劳动也让她们很难拥有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这严重影响到她们的事业发展、学业提高以及职业晋升,在职场与男性编辑们的竞争中明显优势不足。

(四)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职业群体微观公平感的缺失作为准公共部门的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场所,是各类专门人才会聚的地方,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传承文化的职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水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办学质量和学校影响力。而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则离不开高校领导者对内、外部各类资源的利用,离不开对校内各部门、各群体人力资源高效能的管理与开发。编辑出版是公共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学校一般只注重一线的教学、科研,直属单位的地位相对较低。学术期刊编辑作为教辅人员,与高校一线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相比,社会认同感普遍不高,他们是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中小众非主流的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相比教学科研岗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期刊编辑们可谓是“相对弱势群体”。

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职业群体微观公平感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和高校教学一线教师比较。高校推行绩效工资原本为了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而在实际的高校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评价标准较多地关注易于量化的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量,对不易量化考核的教辅单位则采用“大锅饭”的方式。编辑部劳动成果检验的长期性和教学科研不同,这与绩效考核的短期性也是矛盾的。因此,绩效考核标准的不科学有损改革的公平性,不利于对高校教辅服务类员工工作的激励,更与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相背离。(2)和高校内相同服务属性的专技人员比较。在高校内部,财务、后勤、档案管理、图书馆、编辑出版等同属于教辅服务单位。编辑部工作属于脑力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常年性、重复性,而成果又无法量化。因此,编辑部工作和图书馆、档案馆等其他教辅工作同享“大锅饭”,显然有失公允。(3)同一部门内部比较。当前,很多高校在岗位分类定级、结构比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不尽合理,岗位的设置和教职工的聘任难以匹配,有的岗位职责不够明晰,这样会使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失去应有的公平性。绩效工资激励的导向一般是按照职称高低分档位,在绩效分配中,往往以职称或资历区分待遇。凡此种种,均导致了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群体微观公平感的缺失。其中,女性编辑占有相当的比例。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心理状态与成因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uanti/ztzhfw/7097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