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

证券毕业论文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些年,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变化非常值得关注。一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导致全球国际投资规模大幅度下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投资的投资重点和产业结构都面临巨大调整,资源节约型、经济环保型、技术创新型产业成为投资的亮点,低碳投资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热点。二是传统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投资活动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改变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对外直接投资大国。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的出现,使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二、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定位不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际投资学是国际经济学和投资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此同时,迫切需要懂得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的专业人才。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国国内一些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包括财经类、综合类乃至有些工科院校等,相继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课程,并陆续出版了以“国际投资学”命名的教材。国内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主要有:上海财经大学杨大楷编写的《国际投资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孔淑红编写的《国际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李东阳编写的《国际投资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任淮秀编写的《国际投资学》、南开大学冼国明编写的《国际投资概论》、山东大学范爱军编写的《国际投资学》。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投资概述、西方国际投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基本形式、国际投资风险管理、国际投资政策与法规,以及将国际投资理论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战略方法。这些教材的特点是偏重于理论性、学术性,案例没有或较少,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有些难度。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滞后于国际投资发展

国际投资不断的发展要求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单是联合国贸发会每年出版的《世界投资报告》的主体和内容就不断更新。另外,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也在不断翻新,除了传统的股权式投资外,诸如合同制造、服务外包、订单农业、特许经营、技术许可及管理合同等非股权式投资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目前,全球跨境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活动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布局和区位分布的选择,极大促进了资本、人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趋势和特征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和特征,因此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必然与对跨国公司的研究密切相关。而目前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反映出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少案例支持

国际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适应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教材的理论性应淡化,而实用性和生活化应突出。如课程有一章专门介绍国际投资的各种理论,由于缺乏案例教学安排,学生掌握得并不好。另外,在介绍全球国际投资的发展、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容时,由于缺乏新鲜生动的数据、图表或图形说明,对学生难以产生吸引力。

三、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教材的重新定位与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建议对《国际投资学》教材重新定位,把经济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突出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两个主线,国际直接投资是经济学涵盖的范畴,而跨国公司属于管理学范畴。针对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授课效果,笔者把《国际投资学》教材中的国际直接投资部分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教材中与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相关内容筛选出来,编写了《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教材。本教材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介绍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发展、理论、环境、动机、方式和企业组建形式。第二部分,从微观角度介绍跨国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产生和发展、作用、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第三部分,专门介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等问题。每章都遵循从基础知识入手,由浅至深、由理论至实践的编写思路,对于理论的介绍,用图形、图表说明,形式生动,浅显易懂。同时,与授课需要紧密结合,融入案例分析、知识链接和知识拓展等栏目,力争展现给学生一个结构清晰、知识体系浅入深出、与时俱进的教材。淡化教材的理论性,突出实用性和生活性。教材中选用的案例新颖、生动、贴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生动的案例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渴求,以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际投资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务,既要重视教师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参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运用案例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1.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方法。

这要求教师平时关注时事热点,并结合所讲授内容,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从中选取新颖的代表性案例,并设计出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问题。例如,笔者在讲授跨国并购的动机和风险内容时,选取TCL并购法国汤姆逊的案例。这个案例精选于何晓晴的《TCL国际:“蚂蚁”背“泰山”》论文。①中铝注资力拓和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两起并购案并购的动因是什么?②两起并购案为何会有不同的结果?③从表1可以反映出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有哪些特点?④2009—2010年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高潮的原因是什么?在授课中,可以由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由一个或几个学生作重点发言;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集体给出统一答案,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信息量大,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有限的时空内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感性背景材料,为他们拓展思维想象力,深入理解和讨论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如笔者在讲授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内容时,引用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并播放周立波主持的《壹周立波秀》节目中一期题目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从笑话变成佳话”的视频。周立波幽默地讲到,“正所谓相爱简单,相处太难。希望吉利和沃尔沃能白头到老,永结同心,计划生育,子孙满堂。”在欢笑中让学生领悟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巨大的风险。此外,进行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去获取知识,还可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就某个问题自己做PPT,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四、结语

总之,要根据当今国际投资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辉邢智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管理学院

第二篇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现状

大多数教学者认为当前证券投资学没有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原因在于“教师讲授,学生跟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挫折感,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于丽红、兰庆高等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运用所学原理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张志军、胡煜寒、刘恒怡等认为应该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应该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输出方式,建立双向互动的研究型教学流程入手。钟高峥等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探讨解决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中问题,认为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条件,通过即时展现实际证券市场环境,构建实时模拟交易机会,或重复证券市场历史进程,以现实证券市场呈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投资过程中强化对证券投资理论、知识、工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认为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现代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通过模拟投资借助分析工具进行体验式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投资风险和组合投资降低风险的作用,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就具体教学方法改革上,归纳起来主要如下:一是市场模拟操作教学。如陈钧等认为模拟教学是实现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张启智则认为实验室模拟投资方式结合证券营业部实地观摩会带给学生良好体验,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二是案例教学。李文君等认为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原理简单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定条件下的分析能力,但是案例教学中应当注重比较、概括才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郝会会等提出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技能必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辨力,实现“理论-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三是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如张启智认为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资本市场、证券市场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较深刻地认识本学科与其他金融学科的内在联系,从而奠定坚实的金融证券理论基础。已有的证券投资学教改研究在证券投资学应当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上形成了共识,并认为证券投资学应当通过引入学生参与来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于证券投资学教学体验,因此比较直接的反映了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现有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往往将证券投资学的问题置于一个孤立的系统中,没有就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做系统性的考虑,教改手段也比较单一,因此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教改效果。事实上,证券投资学教学系统内的各因素各种教学手段是相互影响,惟有协同才能实现效果优化。二是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推崇的几种方法中,实验教学固然可以通过学生上机模拟操作来增加体验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但没有考虑实验教学的适用性。证券投资分析存在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固然可用于技术分析,但其效果值得怀疑。

技术分析强调的是经验而非理论,从证券投资学教学课时安排来看,以数十课时来完成经验积累几乎没有可能,况且国内外证券投资实践都证明技术分析法的有效性缺乏重复性。而证券投资基础分析建立在对证券价值的一种重新评估上,这种价值发现一般需要一个过程,在有限的证券投资学学习期间内这种价值评估更加难以得到论证。尽管案例分析可以以便捷的方式拉近实践与课堂距离,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但是案例分析法也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简单的使用同样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组合运用,由此改变教学环境,应当是一个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三是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无法及时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现状,相关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对此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金融自由化后,证券实践呈现出证券产品的多样化、固定收益类证券市场分额增加以及证券市场与产业市场的高度融合的趋势。然而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后认为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上,证券投资学教学与证券实践严重脱节降低了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价值,因此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探索

如上文所述,当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了这种教学改革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有学者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改变受教育者学习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内心驱动的外在形式。因此剖解学生学习内心驱动机制很有必要。即学生学习存在着两种驱动,一是获得学分,对学生而言,这是学习最基本目标,一般认为,以为获得学分的内心驱动下的学习是被迫型学习;二是获得知识,即学生主动学习他们认为对其有价值的、或感兴趣的知识。成功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两种内心驱动朝一个方向作用。2012年12月,本课题组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年级选修证券投资学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有效问卷63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是:100%选修该课程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学分,但其中只有30%学生在有学习该课程知识的愿望;81%的学生希望所学知识能够为其未来的工作提供知识积累,满足个人爱好仅占8%;96%的学生采用期末针对性的复习,40%的学生课堂学习。课堂认真听课同时课堂外主动学习的学生占13%。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获得学分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目标和动力,而考试方式、教学方式、未来就业状况等所构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心驱动被抑制了,这种抑制来自于课程的考察方式、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对学生是否有价值等因素。因此破坏这种“被动学习”环境,可以改变学生学习行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证券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在系统介绍证券投资学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传授对学生未来职业活动具有价值的课程内容。针对目前证券市场与产业运作高度融合的现状,我们认为可以将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置于四个模块中。模块一为证券概述,介绍证券、证券市场相关概念;摸块二为公司内部治理;模块三公司资本运作;模块三为金融创新;模块四为证券投资分析;模块五为证券监管及证券理论。二是证券投资学教学方式的改革。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上述目标则需要对我们综合运作多种教学方式。第一,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存在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效果,因此应该区别使用。在证券投资学基础分析和项目运作教学中,可以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而在证券投资学技术分析分析教学中则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由此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第二,课堂教学方式和期末考试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有引导作用,证券投资学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学期结束时学生参加考试的做法。在课堂学习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方式学习,老师讲解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研究中传授相关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在学习成绩考察上也应当以学生掌握原理运用原理的能力为考察内容。学习成绩分配上,降低期末考试所占分比,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

三、结语

证券投资学教学在系统传授证券投资学基础理论的的同时应当关注证券投资实践、关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教学环境下形成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行为。已有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尽管找到了传统证券投资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所在,但却将这些问题置于一个个孤立的系统中考虑,相关教学改革手段也比较单一,因此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改革效果。我们认为惟有改变当前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真正对其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改变其学习行为,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商科教育理念。

作者:郑宏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

1目前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校内实践轻校外实践.

本文讨论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狭义的概念,它从空间上主要由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组成,从内容上主要由课程实践、技能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等方面组成,而不包括思想政治课的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军事训练和一般生产劳动等.校内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和第二课堂,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内实践,尤其是课程实验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课程实验学时要求,并给予教学师资、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充分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撰写和答辩各环节要求也都比较明确、规范.校外实践主要包括技能训练、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学生到政府公共投资规划和管理部门、公司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实训或实习,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习实训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实际业务单位容纳实习实训人数有限且担心经营管理秩序和安全受到影响等诸多原因,目前许多高校在校外实践方面还没有关于给予充分的重视,技能实训基本上是到校外有关单位进行为数不多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或观摩;毕业实习往往采用放羊式的,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对实习的内容和过程学校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

1.2重第一课堂实验轻第二课堂实践.

第一课堂实验通常是指在校内进行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的课程实验,由专门教师在特定的实验室内组织进行.第二课堂实践是指教学计划没有特别规定、可以在校内外进行、并非由特定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其目的在于应用第一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各高校逐步重视实践教学,但人力、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建设等大都重点放在第一课堂实验上.在各种考评中,一般把第一课堂实验是作为硬约束、第二课堂实践作为软约束加以对待.第一课堂实验纳入教务部门管理,有严格的计划性、规范性;而第二课堂实践通常由团学部门组织实施,活动的计划性不强,管理也缺乏规范.这与目前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标准不无关系,它不利于人才创新意识、担当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于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3重认知性、验证性实验,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实验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实验课程设置上,一般多设置单一课程实验,很少开设跨课程、跨年级、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在课程实验内容上,重验证性实验而轻设计性实验,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基于课程理论教学进度,提供虚拟的实验数据素材,按照规定的步骤让学生进行验证性、模拟性实验,目的在于学生深化理解课程基本方法、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很少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自行搜集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设计性实验.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目前缺乏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有很大关系.

2优化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内容

本专业旨在培养扎实掌握投资学科的基本理论,具备处理公共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理财等投资实务及资本运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和企业投融资制度,熟练掌握投资信息搜集与处理和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在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投资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在专门投资机构从事投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理财规划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通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教学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理智、诚信、洞察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良好品格;(2)系统掌握投资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与投资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3)熟练掌握和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有处理项目投资、投资理财、政府投资、投资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业务技能,能将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投资组织与决策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投资业发展动态;(5)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查阅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6)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实现上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笔者认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从如下方面进行优化:

2.1在课程实验中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重.

对于单门课程,除按章节安排基础性、单一性实验外,还应利用本门课知识安排综合性实验;同时,在大三、四学年,要整合若干门有关专业课程知识,开发一定的综合性实验.另外,基于特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性实验.根据新时期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笔者认为,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重应占整个课程实验的50%以上.通过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2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增加课程调研形式.课堂实践教学至少应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调研两种形式,前者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后者则要到政府投资规划和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投资咨询公司进行调研,了解与课程相关的具体投资领域或项目的基本业务知识、决策过程、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价方法等.由于经费、安全等因素影响,目前各高校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校内课程实验形式,较少实施到校外进行课程调研.实际上,课程调研可以增加学生对具体投资业务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课程相关投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学生对专业投资课程的学习兴趣.建议根据课程特点分配适当学时进行课程调研.

2.3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技能实训.

作为普通财经高校的投资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投资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扎实了解项目投资、金融投资、投资管理等有关投资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而且还要熟悉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投资业务流程,掌握相关专业投资技巧,具有一定与投资客户、相关利益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后者只能借助于技能实训环节加以实现.而技能实训是目前普通财经高校的薄弱环节,许多高校基于经费及实训基地限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本没有安排技能实训,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难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实际投资业务和进入工作状态.笔者建议,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后半段安排6-8周时间的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其中,1周时间到政府发改委了解宏观投资规划、投资政策和宏观投资管理手段等内容;1周时间到城市投资公司熟悉投资环境评价、公共投资管理等内容;2周时间到公司企业掌握投融资的渠道、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风险管理等内容;3左右时间到金融机构(主要是证券、期货部门)熟悉各种投资工具和投资分析技巧等内容;1周时间到投资咨询公司熟悉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等内容.技能实训,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也可以有学生自行联系单位,但学校都要制定具体的内容要求、监管措施和考核标准.

2.4改革毕业论文形式.

撰写毕业论文是校内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目前多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仍采用传统的学术论文形式,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功利浮躁日趋严重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进而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改革毕业论文形式业已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投资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除继续保留传统形式的学术论文形式外,还可以增加投资调研分析报告、投资方案设计与评价、投资专业学科竞赛成果等形式,后面几种形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形式的毕业论文,需要制定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

2.5强化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基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坚持“知识探究、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作为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予以强化.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以一定活动成果形式(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方案设计、读书笔记、听学术报告次数等)计入学分,同时制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经费资助和奖励办法,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加强科研训练.

本科生导师除在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学习方法、思想品德等对学生予以指导外,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也应作为其一项基本职责.导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就论文或调研选题的确定、文献资料的收集、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投资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学术道德规范等给予科研方法上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要求学生定期阅读一定的专业文献,撰写读书笔记或综述报告.大力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彻底改变传统单一课堂笔试方式,实行笔试、课程论文(或调研报告、方案策划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2)举办学术论坛.

学术论坛是营造学术科研氛围、了解现实投资经济研究热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有效手段.学院团学组织应将举办学术论坛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性工作,每学期至少举办一场.论坛的主题可基于当时的投资经济热点进行确定.论坛的形式,一是邀请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来校做学术报告;二是进行主题征文,进行大会交流、专家点评.

(3)鼓励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学院应加大经费投入,认真组织学科竞赛活动.就投资学专业而言,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有关金融机构组织的“证券模拟大赛”以及学院组织的“企业投资失败案例复活赛”、家庭或个人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

(4)优化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各财经高校组织的寒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关于美好乡村建设、关注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主题,与专业学习关联性不是很强.建议除做好上述活动内容主题外,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领域中的现实热点问题,如: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FDI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效应分析、××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等等.

3优化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保障措施

坚持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三结合”方式,优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予以保障.

3.1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践教学(或实践育人)实施意见,明确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领导、工作职责、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投资学专业所在院、系要基于国家和学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和社会对投资学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制定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制度以及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考评标准.

3.2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

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中,配齐配强专业实践教学导师;定期选送教师到投资部门或机构进行挂职锻炼或业务实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公共投资管理部门、投资银行、证券部门、企业财务部门高管为大学生实践导师;建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将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3.3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

基于各高校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投资项目评估或金融投资分析实验室,配齐并及时更新各种实验硬件、软件,使其能够满足专业课程实验、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增加实验项目数量,优化实验项目结构,健全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书等基础教学材料;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注重实验室安全,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条件与和环境.

3.4积极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本着互惠互利、就地就近原则,多途径、多形式在政府投资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公司企业、投资咨询机构等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3.5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支持力度.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日益开放的市场对投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本文对现行的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做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完善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

投资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强化高校实践教学并将其提升到实践育人的高度。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在加速进行中,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巨大,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作为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投资学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主要定位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必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课程设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满足投资管理、公司投融资和个人理财领域对投资学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一、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

投资学的范畴从广义上来说多指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投资规划等投资经济学问题,从学科属性上应属经济学学科,相近专业有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狭义上专指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其他团体对某一经济活动的投资行为,包括项目投资的分析、评估、策划、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入、项目的监控与绩效评估等投资管理的行为,与财务管理、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等学科有较紧密的联系。而目前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与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具体有如下的表现:

1.教材版本较多,但与教学环节相脱节。从教师角度来看,教材是授课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的先进性与科学性的关键,其质量的好坏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与学生专业背景、能力结构、个性、兴趣相适应的教材会扩宽会拓宽学生专业知识视野、提升学生专业理论境界,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投资学专业教材有限,内容各有侧重,但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内容滞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实验设施耗资大,但学校实验经费有限。在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资金的紧张往往造成软硬件建设落后于理论课程的设置,导致很多专业课程只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演示来学习。从有些已经建好实验室的高校来看,很多也是利用率不高,很多实验室只是摆上了电脑,连上了网络,但缺少进行证券与期货模拟交易与分析的软硬件设备,如卫星接收机、实物展台、工作站终端等,导致一些专业课程无法正常开展。

二、投资学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高等院校投资学专业的调查,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校内实践轻校外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从定义上讲,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具体是由课程实践、技能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等课程组成。校内实践主要是课程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和第二课堂,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内实践,尤其是课程实验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课程实验学时要求,并给予教学师资、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尽量充分的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撰写和答辩各环节要求也都比较明确、规范;校外实践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学生到公共投资管理部门、公司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实训或实习,但大多因为实习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业务单位可容纳实习实训人数有限且担心经营管理秩序受到影响等原因,目前许多高校对校外实践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技能实训基本上是到校外有关单位进行为数不多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或观摩。毕业实习也基本上是放羊式的,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而对实习的过程和效果学校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

2.重第一课堂实验,轻第二课堂实践。第一课堂实验一般是在校内进行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的实验课程,有专门的老师在特定的实验室内组织进行;而第二课堂没有特别规定、校内外都可以进行、非特定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目的在于把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近些年来,各高校逐渐重视校外实践教学,但有限的人力、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建设等大都重点放在第一课堂实验上。在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评中,一般倾向于把第一课堂作为硬约束,第二课堂作为软约束加以对待。在管理上,也体现出第一课题实验纳入了教务管理部门,有严格的计划性、约束性;但第二课堂实践通常由团学部门组织实施,计划性不强,管理缺乏规范。这种状况不利于人才创新意识、担当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重认知性、验证性实验,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目前,许多高校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设置实验课程上,一般多设置单一课程实验,很少开设跨年级、跨课程、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在实验内容上,中验证性实验而轻设计性实验,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基于课程理论教学进度,提供虚拟的实验数据素材,按照规定的步骤让学生进行验证性、模拟性实验,目的使学生深化理解课程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很少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自行搜集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设计性实验。

三、完善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建议

为了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投资学实践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由相应的改革,主要有如下建议:

1.在课程实验中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对于单门课程,除按章节安排基础性、单一性实验外,还应利用本门课知识安排综合性实验;同时,在大学本科后两年,需要教师整合若干门有关专业课程知识,开发一定的综合性实验。另外,基于特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性实验。并且要适当提高此类课程实验的占分比重,比如50%~70%,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在实践教学中增加课程调研的形式。课堂实践教学至少应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调研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在校内的实验室进行,后者则需要到投资规划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进行调研,了解与课程相关的具体投资领域或项目基本业务知识、决策过程、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价方法等。由于经费、安全等因素影响,目前多数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校内课程实验形式。实际上,课程调研可以增加学生对具体投资业务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相关投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学生对专业投资课程的学习兴趣,因而建议各高校可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调研。

3.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技能培训。作为普通高等财经院校的投资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投资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系统学习,不仅要了解项目投资、金融投资、投资管理等有关投资学基本理论及方法,而且还要熟悉现实中有关投资业务的流程,掌握相关专业投资技巧,具有一定与客户、相关利益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后者只能通过技能实训环节才能得以实现,而实训环节是目前普通财经高校的薄弱环节,许多高校基于经费及实训基地有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本没有安排技能实训,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难以使学生尽快适应投资业务、进入工作状态。因而,可根据专业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半学期或大三上半学期,可适当安排6—8周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具体实训安排可作如下设置:

(1)查找资料,了解政府的宏观投资规划、投资政策和宏观投资管理手段;

(2)到公司企业掌握投融资的渠道、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风险管理等内容;

(3)到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期货等部门熟悉各种投资工具和各种投资分析技巧等内容;

(4)到银行、投资咨询公司熟悉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等内容。技能实训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也可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但学校要制定具体的内容要求、监管措施和考核标准。

4.改革毕业论文的形式。传统毕业论文大多是学术论文的形式,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功利性心理膨胀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进而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而改变毕业论文形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除了继续保留传统学术论文形式之外,还可以增加投资调研分析报告、投资方案设计与评价、投资专业学科竞赛成果等形式,后面几种更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形式的毕业论文,还需要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赵淑芳.投资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2]马成文.优化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4(1).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1新办统计学专业的院校特点

目前,全国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大约有很多所,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这些知名大学的统计学专业已有很长的办学历史,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不管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都占有一定优势.吉首大学地处边远的西部民族地区,当地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办学地域的特殊性,使吉首大学面临的困难比其他高校相对更多,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不管从办学条件、办学经验还是办学历史上与那些名牌院校相比差距不小.统计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处于摸索时期,在教学管理、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远落后于那些老牌院校,并且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在生源质量及就业等方面都赶不上那些老牌院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广泛适应社会需要的统计人才,是统计学专业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1].但新办统计学专业的吉首大学目前要达到统计学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似乎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吉首大学作为民族地区的地方性高校,不能不顾自己的实际,不可盲目模仿和复制其他大学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和自我价值发挥的舞台.

2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2.1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统计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经济学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统计学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和适应能力,能在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从事统计分析、风险管理、数据分析以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性专门人才,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2.2统计学专业培养规格要求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应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统计学、数理金融、保险精算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经济与金融、保险与精算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备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具体来说,学生应获得如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2.1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数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2)掌握扎实的经济金融或保险精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掌握数理金融、保险精算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热点和重点问题.(3)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统计计算的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2.2.2能力要求(1)具有对经济与金融、保险精算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及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能力.(2)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统计软件包(如:Matlab、R、SPSS等),有较强的计算与分析能力.(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外语成为交流和获取新知的工具.(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2.2.3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经济、金融法律和法规.(3)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形成文理融合的知识结构.(4)具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关键,因为课程体系结构既关系到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又关系到怎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素质.不同高校的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不少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合理的.如果硬性规定统一,将会严重束缚统计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阻碍各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2].为实现统计学专业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积极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注意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区分统计学与数学专业特色,加强各种学科知识互为联系、互为补充,重视实践应用,偏经济、金融方向,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设计,实现三结合,即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有机结合,专业主干课与专业方向课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3],注重统计学、数学、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等主干学科的综合应用.

(1)科学的设置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设计基础》、《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等,加强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课和计算机学习,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数学和计算机水平.因为统计学是以数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只有数学和计算机学扎实了,才能培养出掌握现代统计方法的学生.这类课程的学习在入学后前3个学期内按设置计划完成.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将为学生进入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

(2)科学的设置统计学专业的学科主干课程.如《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随机过程》、《统计软件》、《贝叶斯统计》、《统计计算》、《试验设计》、《数学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等,培养学生的现代统计方法和思想,掌握系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理论.

(3)科学的设置统计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及选修课程.突出人才培养的特点并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教师专长进行分专业方向教学,具体分为经济统计和保险与精算2个方向.经济统计可以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证券投资分析》、《金融数学》、《统计预测与决策》;保险与精算方向可以开设《数值计算方法》、《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回归分析》.由于统计学应用的广泛性,且不同行业和领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统计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统计学专业知识技能,还要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因此,除了开设上述统计专业方向课程外,还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开设相应的统计专业选修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可将《生物统计》、《非参数统计》、《数据挖掘》、《密码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列入专业选修课程中,供学生选学.其开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由本校专业教师且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讲授,也可以由在统计相关部门工作的专业人士以讲座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邀请知名的专家教授来讲学或作报告的形式.

4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统计学专业是与实践联系紧密、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一门综合性科学[4].科学的设置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本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合理安排和组织观摩/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4.1观摩/社会实践

在第4、5学期各安排观摩/社会实践,均不占教学计划时间,可采取以下形式:(1)观摩和见习.第4学期学生到工厂参加考察,了解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参加考察的学生必须做好相应记录,事后写出相应报告或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2)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每年至少进行1次社会实践,每次完成1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4.2课程设计

在第5学期安排抽样调查的课程设计,第6学期安排统计软件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培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及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次课程设计的写作时间为期1周,有任教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完成1篇论文的写作.

4.3课程见习

在第5学期安排1次课程见习,共1周.通过课程见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金融、保险、精算等行业相关部门的一般流程、内容、手段、组织和运行规律,进一步了解行业法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内容包括听经济金融、保险精算等部门从业专家的报告,完成见习报告.

4.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占用教学周共8周,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写出实习报告或总结.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然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任何在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另外,由于金融学博士相对比较稀缺,但高校门槛友都要博士学位,因此农业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原专业并不是金融专业,甚至也不是相近的专业。其他专业对口的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只能是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农业院校的课题大都属“农口”,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平台的缺乏,几乎没有纯金融的课题,参考大部分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基本都围绕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方面,结果就是科研脱离教学,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也不能及时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反馈给学生。

1.1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包括三部分,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和毕业设计。农业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金融模拟实验室,但硬件因缺少投人普遍存在服务器落后,计算机老化的现象。就软件来看,证券投资分析软件比较成熟,但要购买相关的实时资讯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很多院校为了节省经费就采取压缩实验学时的办法。而商业银行和保险等相关软件虽有产品,但其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保密性比较强,实习单位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接收也不会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更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金融学专业虽为农业院校的非核心专业,但招生人数却远远高于其核心专业,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能由非金融专业的教师作为其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这就造成“学”与“用”不相匹配,学生用四年的时间学习金融,而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却是非金融领域,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

1.2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证种类很多,有证券、银行、期货、基金销售(主要针对银行)、保险等。以下是笔者对某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2009级学生已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调研结果。从上图来看,学生对资格证的重要性并不陌生,但从考取结果来看,学生并不偏好跟自己专业联系更为紧密的资格证。其中,81%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该行业工资水平较低,从业难度大。而事实上,金融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已连续几年跃居全国第一的高位,近五年我国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见图2。从上图来看,金融业平均工资水平除了2006年稍低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还有96%的学生认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对以后的就业更有帮助;另外,少数学生对金融专业不感兴趣。从生源角度看,农业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更高,平时接触金融有关方面的机会较少,甚至学了《证券投资学》后还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股票和基金,所以会有部分学生对金融业完全不感兴趣。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金融理论和专业实践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尤其是农业院校更应如此。

2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重建具有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2.1.1增设农村金融的相关课程自200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后,农村金融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市场也函需农村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只有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在金融学硕士培养阶段设有农村金融方向,开设了相关的农村金融课程。一方面有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议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就开设农村金融相关课程。例如,取消以往为了体现农业院校特色而开设的《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合作金融》等课程。

2•1•2细化金融学专业方向综合类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大金融”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国际型人才,而农业院校则应该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了解到国内高等院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已经考虑到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将金融学专业方向进行细化,着力培养专业人才,而农业院校则远远滞后于其他高校。建议农业院校在结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除了设置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专业方向以外,更应该增设农村金融方向,体现办学特色,为农村金融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

2.2注重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农业院校应积极创造机会,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金融机构实习、进修,还可以聘请金融机构的员工作为兼职教师,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院校金融学专业之间的合作,定期选拔骨干教师到国外或国内知名院校访学进修,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带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2.3.1建立全真实验教学体系全真实验教学体系即创建全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亲身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将实验室改造为银行营业大厅、券商柜台等等,学生可以分批、分角色体验不同的职业分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注意金融实验的时间安排,证券投资分析类的实验由于要使用实时行情来进行分析,所以该实验安排就要跟证券交易所的开市时间一致。最后,农业院校还应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实验室对外开放和资源共享。

2.3.2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岗位实习”由于金融行业的保密性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难度就比较大。农业院校应当聘请已在金融部门担任领导的校友兼任客座教授,充分利用这样的人脉优势,与金融部门共建实习基地。可以尝试职工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学生传授职工专业理论,学校与金融单位之间建立起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

2.3.3尝试改变毕业实习的考核方式农业院校目前的毕业实习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毕业论文。既然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于农村金融的专业人才,不如尝试取消毕业论文,而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习项目撰写实习报告更为可行。

2.4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金融学专业不仅应该是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应该是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建议大一、大二不分专业方向,共同学习金融专业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再按照学生的爱好、专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其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金融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以自身的真实经历感染学生。再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人人才培养方案。

2.5积极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1.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论文(设计)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正确。

3.毕业论文(设计)中所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4.对论文中的图或表要给予解释,统一标上编号和图题,安排于相应位置。若同类图表数量过多,也可作为附录列于论文后面。

5.凡手绘图形一律用碳素笔在硫酸纸或复印纸上誊描,并标上图号、图题,然后贴附于论文适当位置或附录中,要求图面整洁、比例适当。

6.毕业论文(设计)篇幅一般为5000字以上(不含图表、程序和计算数字),最多不超过14000字。

7.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符合国标。

二、内容要求

㈠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汉字;英文摘要约300个实词。

3.关键词:从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在撰写正文前要写毕业论文题目。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以下就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分别加以说明,供学生写作时参考。

⑴毕业论文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②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③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⑵毕业设计

①前言(引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②本论:

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要列出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元、器件或零、部件;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③结论: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6..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6篇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毕业论(设计)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三、撰写的基本要求

1.拟写提纲

拟定提纲要项目齐全,能初步构成文章的轮廓;要从全面着眼,权衡好各个部分。

2.撰写初稿

⑴初稿的内容尽量充分丰富,以方便修改定稿。但要防止一味地堆砌,写成材料仓库。

⑵要合乎文体范围。文句力求精练简明,深入浅出,通顺易读,避免采用不合语法的口头语言或科技新闻报道式文体。

⑶要写得干净些、清楚些。初稿最好使用页面字数不太多的稿纸,四周有足够的空余之处,以便于进行增、删、改、换等。

3.修改定稿

⑴修改观点:一是观点的订正,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以及说明它的若干从属论点是否偏颇、片面或表述得不准确;二是观点的深化,看一看自己的观点是否与别人雷同,有无深意或新意。

⑵修改材料:通过材料的增、删、改、换,使文章支持和说明观点的材料充分精练、准确和鲜明生动。

⑶修改结构:对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作部分的调整。一般出现下面几种情况,都应动手修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有较大的变化;层次不够清楚,前后内容重复或内容未表达完整;段落不够规范,划分得过于零碎或过于粗糙,不能显示层次;结构环节不齐全,内容组织得松散。

⑷修改语言:包括用词、组句、语法、逻辑等。作为学术性的文章,语言应具有准确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根据这一基本要求,语言的修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不准确的改为准确的;把啰嗦、重复的改为精练、简洁的;把生涩的改为通俗的;把平庸的改为生动的;把粗俗语言改为学术用语。

四、引用文献的要求

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通常有文中注(即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用括号说明文献的出处)、文末注(即正文中在引用的地方标号,一般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5])、脚注(即正文中只在引用地方写一个脚注标号,在当页最下方以脚注方式按标号顺序说明文献出处)等三种。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中引文的出处以及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规定采用脚注方式在当页注明。引文的编号每页均从1开始,放在右上角,如1,;引文的注释内容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页码,其基本格式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⒈脚注基本格式如下:

⑴中文著作

【示例】

张仁德:《比较经济学》(修订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3页。

说明:请注意标点符号和各项的次序,一定要标明页码。

⑵翻译著作

【示例】

[美]阿瑟·刘易斯著,梁小民译:《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2页。

说明:请用方括号标明作者的国籍、译者的姓名。一定要注明页码。

⑶中文杂志、报刊

【示例】

王昭凤:《论德国企业性银企关系制度》,载《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熊永红:《多元格局日渐成形》,载《中国证券报》2001年8月7日第1版。

说明:文章名和杂志名都用书名号,用“载”字表明两者的区别;报刊文章要标明版次。

⑷外文原著(书名用斜体)

【示例】

I.M.DLittle.1950.ACritiqueofWelfareEconomics.2ndedn,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57,p112.

说明:写作时间和出版时间不同,前后都要标明。书名用斜体。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⑸外文杂志(杂志名用斜体)

【示例】

M.Kalecki.1944-5.“TheWorkofErwinRothbarth.”ReviewofEconomicStudies12(2),p121-122.

说明:文章名用引号表示,期刊用斜体,一定要注明期刊号。

⒉参考文献列示格式

引用的参考文献统一列示于正文之后,直接引用的文字、数据、表格等应将参考文献序号标注于正文;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头

注意:论文必须至少有两篇英文参考文献。

五、论文中数学公式要求

1.注意事项

⑴公式以另行居中排为原则。公式的编号用加圆括号排在右边行末齐版口,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连点或虚线。

【示例】(1.3)

⑵“式中”、“其中”或“此处”等词另行、顶格排,后接排字母代号,代号后用后用——(双连),少数也用=(等号)的。各种符号(——,=)尽可能对齐。回行对齐上行文。如每行公式代号说明文字的字数较少,为了节省版面,也可采用接排或双栏排的形式。

【示例】(1.4)

式中C——总支出由消费

I——投资

G——政府支出

⑶公式中的主体,拉丁字母(英文)一般用斜体,俄文字母一般用正体,缩写字(如sin,log,max,lim,ln等)和运算符号(∑,∆,∂,∏,∪,∩,∈,∵,∴,∫等)用正体,阿拉伯数字用正体。各种符号以及数学上的缩写字和前后的字母之间都要空四分之一字符。

2.数学公式的转行和变换

⑴很长的数学公式请尽可能在=(等号)或类同的其他关系符号(如<,>,≤,≥,≠)处转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最好在“+、-”号处转行。如果算式不是多项式(即式中没有+、-号)的,则可在乘号处转行,用乘号(×或·)连接。等号,加、减号,乘号都应放在下行之首。

⑵数学公式转行后上下行以等号对齐。分行要匀称,不要一行太长一行太短。在两行都不太长的情况下,最好左右拉开,不要居中排。

⑶如果上行算式中有等号,下行以“+、-”号处转行的,一般下行以“+、-”号起首的算式应比上行的等号退后一格。

⑷有时候限于版面的地位或为了便于转行,数学公式可改变形式,仍不失其原意。分子分母都为多项式,则将直式改排横式时都须加括号。分子为简单式,分母为多项式,改为横式时只需要将分母用括号括起来。

六、一般格式要求

1.论文(设计)各部分的顺序(装订)要求

封面

任务书

完成情况登记卡

成绩评定及评语表

独创性声明(可有可无)

中英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中文目录(可有可无)

正文(含脚注)

谢辞(可有可无)

参考文献

附录(可有可无)

封底

2.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格式(教务处主页下载)

中文题目:限20字,三号宋体加粗,题目一行排不下时可排两行;

作者姓名、指导导师姓名等,小三号宋体加粗;

日期:小二宋体

3.独创性声明(单设一页,排在封面后)

4.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分页,“摘要”小三号黑体居中,“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加方括号,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小四号楷体。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用小4号TimeNewRoman,英文“关键词”用小4号ArialBlack。

5.中文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示例】:

1.中国货币政策研究

1.1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1.1.1商业银行在整个模型中的地位与作用

1.1.2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

1.2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1.2.1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回顾

1.2.2我国1984年以来的周期划分

1.2.3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周期描述

(注意: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不要页眉,按罗马数字排序)

6.正文

⑴层次代号的格式如下:

一级标号:1.×××

二级标号:1.1×××

三级标号:1.1.1×××

⑵论文字体、字形及字号要求

①层级字体、字形

一级标题:1.×××小三号宋体加黑

二级标题:1.1×××四号宋体字

三级标题:1.1.1×××小四号宋体字

正文××××小四号宋体

②图表标号:

图:1.1图:1.2图:1.3图:2.1图:2.2图:2.3……

(标在图正下方)宋体五号

③表:1.1表:1.2表:1.3表:2.1表:2.2表:2.3……

(标在图正上方)宋体五号

④参考文献及篇眉宋体五号

⑶段落及行间距要求

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2pt”。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居中,正文五号宋体,取固定行距18pt。注意不要在一篇参考文献段落的中间换页。

8.页码:从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9.论文用纸及打印规格要求

纸张规格、尺寸

(mm)

每页印刷版面尺寸(mm)

每行打印字数

每页打印行数

含篇眉,页码

不含篇眉,页码

A4(210×297)

140×260

140×240

32—34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具有民族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人民银行积极从信贷市场寻求信用评级业发展的途径,但受我国信贷市场市场化程度低,银行信贷授信方式和风险评估机制固化,对推动第三方评级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参与评级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信贷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的需求动力不足。如何改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借鉴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分别从监管立法、完善准入机制等几个方面,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关键词:

信用评级;信贷市场;市场监管;经验探索

一、国内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级低目前,国内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监管法律体系层级较低,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和《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规范》等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内容仅涉及评级机构的业务许可与资质条件、义务规范和持续监管等内容[1]。而效力位阶较高、操作性强的基本法律和监管细则组成的规范性的监管法律体系缺位,难以为评级市场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二)监管框架缺位当前我国对信贷市场评级的监管尚处在探索阶段,受监管主体不统一、具体监管措施和手段不足、监管细则可操作性不强等影响,评级监管体系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存在许多监管盲区与漏洞,如缺乏明确的准入、退出规则,相关利益冲突防范、股权比例和准确的信息披露相关规定不明确,评级机构责任不对等问题,导致现有的监管措施与手段不能有效制止评级行业存在的恶性竞争。特别是美国等国的评级机构掌控着全球金融市场话语权,其无限制地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掌控我国80%以上的评级市场份额,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强化评级监管机制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三)缺乏认可机制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是建立在市场对信用评级报告大量使用、对信用评级需求旺盛的基础上的,就需要一方面监管部门带有“准强制性”的监管特许;另一方面,需要评级机构主动寻求市场,通过对投资主体的风险提供公平、客观和合理的评估报告与投融资建议来推动市场需求,以形成自律与政策普遍认可机制下的评级机构“声誉资本”的积累。但是,当前人民银行在监管推动评级行业发展中,却普遍存在着监管政策推动渠道不畅、金融机构与评级机构之间缺乏利益共同点与合作机制、信用评级机构市场运作效能不高、评级需求低等众多问题。如:2011年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要求审慎使用外部信用评级报告。[2]种种现象表明评级市场认可机制缺乏已成为制约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重要瓶颈。

二、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

目前,各国监管部门根据信用评级业发展的背景不同,对信用评级机构采用不同的监管模式与市场发展方式,监管模式决定了监管机构设置及相关法律制度、监管内容,但大都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选择不断强化政府监管。

(一)统一的监管机构,提升了监管层级

相关国际组织及各国普遍设立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监管信用评级机构,监管部门统一、明确,已形成以行业自律、法律制度和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如:欧盟设立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制定规则、命令,要求成员国监管机构提供特定信息,享有启动调查程序、警告、罚款、暂停执业等权力。德国则由联邦数据保护与信息自由专员、数据保护专员履行监管职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享有监管职权,制定必要规则,对违反规则的评级机构处以罚金和其他处罚。[3]日本金融服务局对信用评级机构具有检查权和处罚权。

(二)健全的监管法律制度,推动评级制度建立

各国借鉴相关国际组织的准则及原则,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监管法律制度。欧盟的监管法律体系由《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规》及其派生法律、各成员国国内法、相关指引组成。德国将欧盟相关指引转化为其国内法,以修订的《联邦数据保护法》为核心,并适用民法典、商法典、信贷法和电信法等法律。日本主要以《金融工具和交易法案》《政府信息公开法》进行规制。美国则出台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健全了《1935年银行法》《联邦储备法》及相关规则等组成的监管法律体系,推动了信用评级结果成为了债务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对信用评级监管的主要观点是建立在声誉资本理论之上,即在评级机构发展初期,政府监管政策给予评级机构特权保护并鼓励自律,竭力保证评级结果的独立性与公正性,确立其准监管者的特殊地位。

(三)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规范市场发展秩序

国际法律层级通常围绕评级机构注册申请、信息披露、利益冲突防范、内部管理制度、非公开信息使用、禁止有损市场公平秩序行为、机构检查制度等几个方面内容确立监管框架,对评级行为提出基本要求。[4]一是信用评级机构准入门槛较高,以注册制为主,认可、许可、审批制等为辅。如美国申请机构必须符合NRERO制度的公开评级结果、依法注册为投资顾问、符合获得颁发资质并对其有效监管的三个原则并满足五个条件才可成为“全国认可的评级机构”。[5]二是国际组织、各国对评级从业人员要求较严,对从业人员知识、经验、职业道德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如:日本监管部门要求评级人员需有专业资质,并吸收银行及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参与评级。三是强调评级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并注重保护信用主体的隐私权。美国法律规定“全国认可的评级机构”须公布相关的初始评级和跟踪评级,强调了信息披露的同业可比性、广泛性和跨越一定时间段、符合业务模式等要求,但禁止对评级信息不当传播、利用其获益或提前散布评级结果。四是各国监管部门都做出规定防止围绕信用评级机构发生的各种利益冲突,强调评级机构应当从股权结构设置、评级业务活动和评级员工的活动等方面规避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6]五是国际组织及各国明确规定了评级机构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保证信用评级行为的规范性、严密性、程序性,评级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中,《欧盟信用评级监管法规》规定了信用评级机构组织机构的设定、管理委员会或监理会的设立和职能以及审查职能,确保评级过程的独立性。对相关人员的报酬、任职期限等做出严格规定,并要求采取方法保持评级方法的适用性。[7]六是构建了较完善的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体系。其中,美国违法违规的评级机构除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可能被证券委员会处以谴责、中止或撤销注册等行政责任,还会承担解除合同、返还评级费用、违约赔偿等合同责任及损害赔偿的侵权责任。[8]七是重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合作。如:日本金融服务局与欧盟证券与市场管理局建立了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合作机制。

三、对构建我国信贷市场评级管理框架的启示

(一)健全立法机制,提升法律层级

借鉴美国、欧盟的多层次立法体制,通过上位法统一确定外部信用评级的监管框架,规范相关监管事项,妥善解决评级机构特许经营授权、运作规范、评级服务、退出管理等问题,通过制定完备的评级机构监管立法来提升法律层级。同时,设立基本法律、相关法规、部门规章和操作规范性文件相互协调的法律制度,并在相关法律中涉及外部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适当给予特权,以立法规定评级结果的引用范围,推动信用评级成为信贷等债务市场的制度性安排。

(二)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引导市场需求

随着《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人民银行对评级市场的监管地位却并没有明确规定,当前政出多门、效力层次不一的评级监管标准和细则,降低了评级市场监管统一性,因此,需要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统一政策支持口径,国家层面达成支持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共识,培育市场对评级结果的需求。一是建立与银监会、工信委等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机制,积极动员政府部门广泛推广信用评级业务,在监管规则中引用评级结果来规范投资程序。二是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内外部信用评级的结合机制,促进信贷市场评级标准、监管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执业准则的实施。三是积极参与评级业的国际监管协调。加强与国际信用评级同行的交流,加大扶植本土评级企业参与国际评级话语权的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机构的准入与认可机制,提升持续监管能力

从国际监管的实践来看,信用评级监管的核心问题是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对市场准入的资格认证标准和程序的透明化等提升持续监管能力。因此,人民银行加强对评级市场的监督管理应当从机构准入入手,提高评级机构的准入门槛[9]。一是确立以注册制为主、认证制为辅的准入制度,保持适度的行业准入门槛。如:严格限制外资评级机构的准入或限制控股比例,限制外资持股中资评级机构比例超过25%以上的评级机构进入信贷市场,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二是明确评级机构获得认可的条件与标准,尽早建立信贷市场监管部门在信用风险监管中使用评级结果的认可制度,以完善监管机制。三是完善准入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示相关信息,确保认可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便于社会公众监督。

(四)健全监管制度框架,严格市场约束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相关评级监管制度中出现的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问题,如:监管制度中缺乏事前、事后等原则性的监管条例,评级过程中存在的权责不对等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评级监管体系的相关机制以厘清监管职能,因此,监管部门应制定更为具体的监管细则,以完善评级制度框架。一是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包括评级回避制度、评级人员的薪酬制度、评级执业守则的执行监督机制及内控机制,确保评级业务与其他辅助业务相分离,避免因商业关系或特殊关系产生利益冲突,切实约束和规避评级利益冲突。二是完善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制度。应当按照及时披露和公正透明原则,明确信用评级机构信息披露的原则、时间、内容、方式、以及调整信用等级信息披露的适时性等原则基础上,推动评级机构对银行中介机构与企业准确评级与披露,从而提高信用评级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三是健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借鉴英美法系中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演进特点和发展方向,从立法规范、理论研究、司法判例角度健全我国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严格法律责任控制。

参考文献:

[1]杨勤宇,陶丽博.国外信用评级监管法律框架概述及启示[J].征信,2013(10):48-52.

[2]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银监发[2011]10号.

[3]姜威,顾琴琳.欧盟对信用评级的监管及其启示[J].征信,2014(9):41-44.

[4]陈代娣,陶丽博.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制度[J].债券,2012(10):23-27.

[5]王艳.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模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硕士毕业论文:11-33.

[6]马丽.信用评级机构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硕士毕业论文:28-42.

[7]张云博.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26-30.

[8]陈楠芳.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12-25.

[9]董悦芳.对河北省信贷市场信用评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河北金融,2011(2):17-23.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国当前社会已走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沿,许多事物已与世界经济取得一致,也向资奉主义市场经济学了许多可用的市场管理方法,基金就是这其中的一种。其实证券在我圈是有它的必然,我国也像韩国50-60年代一样面临着经济迅猛的发展。而后出现资金短缺,出现我国特有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如国民储蓄居高不下.而国家储蓄利率持续下调,这时投资基金绝对是实现现有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力途径。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在未来的中国将有很大的市场和潜力。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经过短短20-30年的发展,也已经从封闭式走向了开放式占主导,从不规范走向了日益规范(当然还存在未正式规范的私募基金),但是中国的证券投资市场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随着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国务院炎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国九条”)的颁布和实施,中国证券资本市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必将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以下就我的理解,结合国九条,对中国当前证券市场的各种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己之陋见。

一、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首要问题是没有好的投资项目

诚如“国九条”中所肯定的火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写作毕业论文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人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而证券投资基金在此起了重要作用,可是上市公司总体素质偏低,很多是面临困难的国有企业转制而来,上市后又不积极深入改造,只以圈到股票资金为目的;做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债券市场又品种稀少,造成证券投资公司在选股时不约而同地只能持有那几只优秀股,集中度高,不利于分散风险。而股票市场只有“做多”机制,没有“做空”机制,很难规避系统风险,证券公司于是也拼命做大,甚至出现操纵市场的违规行为。

国九条中第四条第五条就对此问题提出r解决方案:

四、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要求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改变债券融资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丰富债券市场品种。

对此我个人认为可以吸收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及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创造出适台中国特色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基金;而我国的高科技产业一直是一块肥肉,长期以来它属于高风险高回报行业,外国资本早就看好它,而我们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则可吸收国内很多民间资本,尤其是一些高收入阶层,会更看好这一块。房地产投资基金相对来说投资期限长,但中国房地产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资产容量不容忽视,我国早期不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曾驻足过这种期限长的投资,但当时来规范化,反而造成了基金的流动性问题,而如果学习国外规范化管理话,它将很好地促进房地产资金的证券化,平分这个行业巨额的利润,让广大投资者受益。

国九条第五要求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推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支持竞争力强、运作规范效益良好的公司发行上市,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要求重视投资回报,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在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同时,建立对退市公司高管人员失职的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要规范上市公司运作: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真正形成权力机构抉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强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减信责任,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对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控股股东进行责任追究。强化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切实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这一条,当然是因为存在国有股一股独犬,股权不流通,引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造成的,通过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可以得到些解决。但是我认为要强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诚信责任,对损害公司和利益的股东进行责任追究的关键还在于一个信息披露问题:只有建立了及时、透明、平等的信息其卓机制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而这很大一部份要靠我们加强中介机构的规范性和执业道德,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注册会计师很多是无法做到审计最基本的独立性的,这就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留下许多空子。

二、我国的证券从业机构本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不完善如基金发起人与基金管理人相同,基金托管人由管理人选定且有权撤换,写作硕士论文使其独立性大打折扣;基金管理公司机制也同样存在道德风险,独立董事制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等。故而国九条中第六就讲到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高执业水平:督促证券、期货公司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其股东行为虽化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诚信责任.严禁挪用客户资产,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一方面靠基金管瑕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挂钩,另一方面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证券、期货公司市场退出机制,建立汪券资信评级机构,鼓励证券崩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优化整合做优做强,以应对明年证券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外证券公司的雄厚资金冲击。

另我认为我国的开放式基金仍是契约型为主的,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很容易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也不利于其发展,还是要像法人治理结构靠拢。写作医学论文在这点上国九条里也放开了证券公司的融资: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完善证券公司质押贷款及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办法,制定证券公司收购兼并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的审核标准,在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通资金创造有利条件。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1.1考试设计理念的变革

以往我们的考试过分重视对“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使得教师教学形成了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考试设计忠实于课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本主义、教科书主义的倾向.对教学的评价更多侧重对传授和接受知识的效果评价.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应该把期末考试的功能定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把改革的指导方针定为“能力考核为主,理论够用为度”,考试目的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实践与思维意识的培育,使考试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本,以学会、学懂、会用、巩固为目的,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1.2考试内容的变革

(1)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课程考试改革经常都是弱化笔试部分考核.通过何种方式来核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考试科目的改革细分成几类,从试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的覆盖面、重难点是否突出等角度制定相应的考试试题质量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多层次的评定方式.课程考核可以由多种考试形式按比例构成,包括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实习考核、口试等.

(2)强调考试试题的情境性和应用性.现在的考试方式忽视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应加强考试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考试不仅要重视学生最终的成绩,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建立考试结果分析体系,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让考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4)强调加强考务管理工作.健全课程大纲建设,加强各类考试试题库的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科目的题库建设,逐步实行教考分离,突出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实施方案探讨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省内其他几所有财经类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黑龙江财经学院的办学特色,将考试改革方式优化为以下五大类型:

2.1平时全程考核加期末随堂答题或随堂测验

这类科目强调平时全程考核的成绩认定,不以一次考试判断学生的所有学习情况,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以“金融英语”这门课为例,将课程考核方案改革如下:

(1)课堂纪律考勤(10%).

(2)课堂参与程度(30%).考核办法为:一是组织几次两人组的小组情景对话,要求达脱稿并能流畅表达,此口语训练占10%;二是根据其上课学习状态给予其平时表现分,此分数也占10%;三是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次课前的五分钟的英语报告,此报告也可以采取编排英语情景剧(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工商企业的业务开展为内容)的多人员的形式进行.

(3)平时测验考核(30%).考核主要方法为:对商务专有名词进行听写,一共进行四次听写,每次听写占10分,最后取其中较高的三次分数加到一起即为平时测验分数.

(4)口语考试(10%).考核主要方法为: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口语测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来进行打分.

(5)平时作业(20%).这种考核方式突出“内容综合化,结果全程化”,把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考核内容.像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金融职业礼仪这类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课程可以尝试使用此类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程设置不同的参与模块,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给出平时成绩.这种方式难点在于对每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的掌控,这样才能对所有的学生有一个区分度.

2.2平时成绩加期末写相关专业论文或报告

这种考试方式核心在于论文分值的给定,这里以“投资银行学”、“金融监管学”两门专业选修课为例,把论文进行分解,每部分给出相应的分数,在论文分数给定方面细化为:①题目自拟(5分)②报告概述(10分)③正文内容及结构(60分):a内容包括:问题提出(5分)、分析过程(20分)、建议或办法(15分);b结构包括:标题设计(5分)段落设计(10分);字号与标点使用(5分).④参考资料(3~5个,近两年的资料)(10分)⑤字数:2000~2300字左右(10分)⑥结论(5分).还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演化成相关的形式,比如农村金融学、房地产金融学、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金融理财等课程,就可以让学生利用五一、十一假期作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期末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撰写调查报告、理财规划书,锻炼学生数据的分析、整理、提炼能力,也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种考核方式的重点就在于一定要明确给分的细则,否则会给学生留下老师完全凭借个人喜好评判的印象.

2.3平时成绩加期末试卷考核

这种方式和传统考试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是内容上有很大不同.这类课程改革侧重出题方式变化,减少名词、简答这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案例分析、论述这些考核学生分析能力的内容.以“财政学”为例,试卷70%的分值侧重于考核所得税的计算、关于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欧债问题的分析等内容.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这种考核方式适合理论性强的课程,如果在这类课程上还是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变化不一定适合.但是在具体内容上还是可以根据课程本身性质多增加一些和现实联系的问题,加大理论的应用性,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平时成绩加小组讨论

这种方式适合内容本身和现实联系紧密,操作性强而授课学生人数少、学生比较活跃的课程.以“期货学”这门课为例,考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组讨论发言,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然后选择一种期货品种(黄金、豆粕、铜、铝、股指等).对该期货品种进行讨论,分析其近期的基本面情况,结合基本面的情况,预测未来走势.整个内容形成文字材料并做成PPT,选出一名同学进行演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情况和最后的文字材料及PPT制作情况综合给出成绩.另一部分是在期末的时候进行答辩,准备30个左右的问题.将问题分为基础内容(课程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现实分析部分(根据基础知识联系现实问题分析),让学生在两类问题中各抽出一个进行回答,教师也会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深入发问,最后根据整个答辩状况给出分数.结合两部分的表现和平时成绩给出最后的总分数.

2.5平时成绩加校外实训加期末考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