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栽培技术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当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10℃时即可播种,一般在每年的4月15~25日。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的特性确定,在此基础上可比传统种植方式增加5%~10%。播种可以采用人工播种也可以采用机械播种。根据土壤墒情采用适宜的播种方式,如果土壤墒情好,可以直接抢墒播种,如果墒情较差,则需要坐水种植。播种后覆土厚度大约3~4厘米,并要及时镇压。

2覆膜

覆膜可选用幅宽90~100厘米、厚度0.007~0.008厘米的超薄地膜,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覆膜的方式。覆膜时一定要将地膜拉紧铺平,并保证地膜贴在垄面上,两边用土压实,然后每隔1.0~1.5厘米压土,以防止大风刮开地膜。

3田间管理

其他管理与传统方式种植方式的田间管理相同。引苗:当大部分植株出苗并且第一片真叶展开,及时打孔引苗,引苗后用湿土封严苗孔,以利于保墒,防止杂草为害。揭膜:揭膜可以在6月末7月初进行,以防止膜内温度过高,揭膜要彻底,避免二次污染。追肥:覆膜栽培的玉米生长快,在吐丝期叶片出现早衰现象时,要补施粒肥;另外,在大喇叭口期要进行大面积追肥,一般用尿素进行追肥,用量为300~400公斤/公顷,在垄侧进行深追肥,深度达到8~10厘米,追肥方式可以采取条施的办法。防治玉米螟: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综合防治技术对玉米螟进行防治,生物技术包括选用赤眼蜂、性诱剂、白僵菌等,物理防治技术包括高压汞灯,化学防治技术即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来防治玉米螟。促熟:可采用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清除田间和地头大草、除掉植株底部非功能叶片及站秆扒苞叶晾晒等技术措施促早熟。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剂的选用要慎重,要选择广谱、低毒、低残留、短残效的除草剂,其中乙草胺是比较常用的除草剂,用量为每公顷1.5~1.8公斤,对水450公斤均匀喷洒,要进行封闭除草。

4收获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1播种采用50孔穴盘育苗,育苗土用草炭和蛭石以2V∶1V的比例混匀,每立方米再加入共享牌有机肥(以羊粪、糠醛渣为主的有机质含量60%左右,氮磷钾含量≥5%,甘肃省共享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品)10kg,穴盘浇足水,水渗下后播干籽,播种时每穴间隔播2粒和3粒,播后覆盖过筛蛭石0.8~1.0cm厚,然后覆盖地膜,70%幼苗顶土时撤除,真叶长出后每穴选留2株健壮幼苗。

1.2温度管理甜椒苗期生长适宜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15℃左右。4月播种,秋延后茬育苗时,需在育苗温室上覆盖遮光率50%的遮阳网,中午加大放风,控制温度。

1.3水分管理子叶出土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子叶出土后保持苗土含水量70%。浇水宜选择在早晚进行,切忌中午高温时浇水。通常在子叶展开至真叶长出之前,如果育苗土不太干可以不浇水,待真叶长出后再浇水,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宜。

2定植

2.1定植前的准备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土质肥沃、有排灌条件的地块,采用3a(年)轮作制,以前茬为豆类、玉米、小麦等作物为宜,避免重茬及与茄科作物连作。每667m2基施农家肥5000~7000kg、磷酸二铵30kg、硫酸钾或钾镁肥20kg。起垄覆膜栽培(滴灌不起垄),垄距100cm,垄高25cm,垄宽60cm,起垄后灌1次水,提高地墒。选用茎秆粗壮、株高1.7m左右、品质优良的高粱品种,如晋杂4号、晋杂12号、吉杂系列等在垄顶正中间位置单行点播,每穴2~3粒,穴距150~200cm(高粱茎秆可作甜椒搭架支柱)。

2.2定植按照茬口安排选择晴天定植,每垄(畦)定植2行,行距45~50cm、穴距36~38cm,每667m2定植3300~3600穴。

2.3水肥管理

2.3.1滴灌水肥管理定植后及时灌1次稳苗水,每667m2灌水30m3。到门椒膨大前一般不要求灌水,以防徒长。门椒长到核桃大时灌1次小水,每667m2灌水25m3,并追施尿素8kg;对椒长到核桃大小时,每667m2灌水40m3,以膜面潮湿、空行间不积水为宜,同时追施尿素10kg。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每5~7d(天)灌水1次,每667m2灌水35m3,随水追施尿素2~3次,每次8kg。

2.3.2水肥管理定植后及时灌1次稳苗水,每667m2灌水50m3。在门椒长到核桃大小时灌1次小水,灌水量以不超过垄高1/3为宜,结合灌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在对椒坐住后每7~10d(天)灌1次水,灌水量不能超过垄高的2/3,结合灌水追施尿素2次,每次每667m2追施10~15kg。

3缚绳束株

在对椒坐住后,每垄甜椒(两行)外侧距甜椒根部30cm处用一根细绳将两行甜椒向垄内收拢。在高粱茎秆离地60cm处系上短绳,留出两个绳头,长度约30cm,分别与垄两侧收拢甜椒的细绳相连,以固定和扶持甜椒植株。

4病虫害防治

4.1苗期病害甜椒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和瘁倒病。可在苗床喷淋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齐苗后即进行第1次药剂防治,间隔7~10d(天)喷1次,连喷2次。

4.2疫病定植时或定植后10~15d(天)用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50~250mL,也可结合滴灌施药;田间发病时用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此外还要浇淋茎秆。隔7d(天)喷淋1次。

4.3白粉病防治甜椒白粉病一定要早。最好在每年6月下旬开始喷施50%硫磺悬浮剂500倍液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混合剂,隔7~10d(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4.4蚜虫始发期可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0%吡虫啉(金大地)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吡虫啉(克蚜星)乳油800倍液等交替喷施,在做好甜椒田间防治的同时,注意喷淋高粱植株。

5采收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1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提高苗床温度。出苗前,要保持畦内温度20℃为宜。出苗后,应适当降低温度,白天不超过20℃,以15~20℃为宜,夜间不低于8℃。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秧苗徒长。此时,正值寒冬季节,应采取措施保温,防止-3℃以下低温造成幼苗冻伤。育苗期自然光弱,应尽量改善光照条件,要提早揭帘,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即使在阴天也要揭草苫,使幼苗有短暂的见光时间,防止黄化苗的产生。1月份气温低,水分蒸发小。如果土壤不过分干旱,就不需浇水,浇水过多会造成地温降低,将抑制幼苗生长。2月份天气见暖,如土壤干旱可适当浇水、追肥、施尿素或复合肥10kg/667m2。待苗出齐后,选晴暖天气间苗,之后定苗,苗间距离为2~3cm。定植前,要适当降低苗床温度,保持苗床温度与定植地温度一致。提高幼苗抗寒性和适应性,以便提高移栽成活率。

1.2定植

定植前15~20天,应尽量提高地温,扣严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定植期宜早不宜晚,气温不低于8℃为宜。温度过低易造成先期抽薹现象。定植过晚,则延缓上市时间,降低经济效益。定植前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5000kg,施后深翻、耙平,做1.2~1.5m宽的畦。定植后,要立即扣严薄膜,夜间加盖草苫。

1.3田间管理

芹菜定植后,调节棚内温度,使白天15~20℃,夜间不低于8℃。2~3月份,室外温度渐高,晴天棚内温度达到35℃以上,应该注意通风。防止造成徒长而降低产量。在寒潮来袭时,加盖草苫保温,防止冻害发生。随着温度的升高,要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初期4~5天浇1次,后期2~3天浇1次,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每10~15天追尿素或复合肥1次,15~20kg/667m2,施用大水大肥,会使叶柄生长旺盛,产量提高。

1.4收获

芹菜要适时收获。提前收获会影响产量,过晚收获,养分向根部转移,使叶柄变粗,应出现空心,从而影响产量,使品质降低。具体时间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植株的长势而定,芹菜长到40~60cm时,即可上市。

2结语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植株调整茄子平茬后7d左右可发出新芽,长成新枝。新枝长至10cm左右时,选择2个长势旺盛的枝条作为主干,最好是在“Y”形分叉上,每个分叉上选留1个。依然采用双杆整枝的方式,每条再生新枝即是一根结果枝干,多余的侧枝全部抹掉。再生枝长到一定长度,应及时吊秧固定。另外,由于不同植株再生枝发生的时间早晚不同,植株的高度也不相同,应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节植株的生长势,防止植株间高度差异过大,保持田间生长整齐。门茄膨大后要及时采收,以促进植株上部花果的生长。进行双干整枝,及时摘除门茄以下的枝叶,结果枝干上萌发的侧枝也要及时摘除,对茄坐果后摘心,一般每株留有4个果实即可。

1.2病虫害防治秋季气温高,湿度较低,病害相对较轻,因此秋季茄子再生栽培,应以虫害防治为主,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可用5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哒螨灵800~1000倍液配合1.8%的阿维菌素乳油800~1000倍进行防治。

1.3适时采收再生茄子长势快,一般平茬后40d左右就可采收第1批再生茄子,隔天采收1次,可一直收获到11月份拉秧。

2荠菜栽培

2.1荠菜播种及出苗茄子中耕后在7月下旬至9月期间在茄子行间可随时播种荠菜。秋播荠菜一般选用板叶荠菜,撒播方式播种,每667m2播种量1.0~1.5kg。由于荠菜种子较小可拌细沙,以力求播种均匀。播后浅覆细土,覆土厚度0.5~1.0cm,并轻拍土面,使土壤与种子充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提早出苗。播种后为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可在畦面覆盖芦苇、麦秸等。出苗前可用喷壶每天喷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出苗,一般4~7d可出苗,苗全后及时撤去覆盖物。

2.2水肥管理由于荠菜需水肥量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茄子栽培过程中的浇水施肥,基本可同时满足其需求,不需另外追加肥水。但前期由于气温较高,如荠菜出苗后干旱,可用喷壶每天进行喷水,以促进生长。

2.3病虫草害荠菜植株较小,与杂草混生,除草困难,因此栽培期间注意防治杂草,对于杂草应做到拔早、拔小,以防止草害。荠菜的主要虫害是蚜虫,可同茄子一起进行防治。荠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初发病时(采收前7d)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剂8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确保花椒早实、丰产和稳产,合理整形修剪是一项很重要的栽培技术。实践证明,幼树、盛果树秋季整形修剪较好;衰老树、弱树春季整形修剪较好。对生长旺盛的幼树和中龄树,除秋季进行整形修剪外,还要进行夏季整形修剪,以促进树形早成形,减少养分的消耗。

花椒栽植当年即可定干,定干高度要依据不同地形、立地条件和所采用的树形而定。整个修剪工作应本着“因地造型,因枝修剪,随树造型”,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的梯田埂边,台田边等以培养多主枝丛壮形为主;水肥及立地条件好的地方以培养主干形及自然开心形为主。多主枝丛壮形,无明显主干,第一年栽后在距地面15~20cm处定干,选4~5个位置理想,生长健壮,方向均匀的枝条做主枝,并在主枝生长50~60cm处摘心,促发二次枝,培养一级侧枝,主干形;有明显的中央领导主干,定干高度1~1.2m,第一年培养主枝4个,第一主枝距地面60~70cm;9月份对当年新生结果主枝生长量达到1m以上进行拉枝,使其角度达到90°左右;冬剪时,对中央领导干短截,其它主枝长度达不到要求,可进行缓放;自然开心形,在树高30~50cm处定干,选择3个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枝条做主枝,其它枝条采取拉、垂等办法,使其水平或下垂生长。

初果树修剪,采用短截、拉枝、摘心、开张角度等技术措施,迅速扩大树冠,增大枝量,重点培养各级结果枝组。冬季短截主枝延长头或秋季摘心、促发侧枝。秋、春季拉枝,开张角度,夏季摘心,促使花芽形成,为来年丰产打好基础。盛果期花椒树以秋季采椒后修剪效果最佳。坚持以疏为主、以截为辅的原则,确保树体有良好的通风透光和结果环境。夏季控制徒生枝、过旺枝。秋季逐年疏除过旺、过密枝组,达到树体合体通风、枝枝见光的目的,为提高树体产量、质量创造良好条件。衰老树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通过重回缩,更新骨干枝和结果枝组,选留壮枝为各类回缩枝的“带头枝”,疏除病虫枝、干枯枝和细弱的密生枝。

2花椒的病虫害防治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定植前7~10d,用30~45kg/hm2硫磺粉加80%敌敌畏乳油3750mL/hm2,与适量锯末混匀后点燃熏蒸24h对棚室空间进行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kg/hm2,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kg/hm2,与600kg细干土拌匀后地面撒施消毒。

2适时定植

早晚气温较低时在垄面上挖穴定植,每垄定植2行,株距45~50cm,密度3.30万~3.75万株/hm2。定植时使苗坨低于垄面1cm,并在温室外棚膜上加盖遮阳网或草帘遮荫,以利缓苗。定植后用土把定植穴封严压实,以利于提高成活率。定植后随即浇透水1次。

3定植后的管理

3.1温度调控

3.1.1温度调控指标缓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开花结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6~30℃,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结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2~25℃,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

3.1.25—8月份的温度管理定植后7~10d,即定植到缓苗结束期间,除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或花帘遮荫外,可昼夜开启顶风口进行通风,风口使用防虫网,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室内危害。缓苗结束后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降温:一是在傍晚温度较低时将顶部风口昼夜打开,通风口开启由小到大,以防外部干热风吹伤番茄苗。但此法在夏季白天温度高于30℃时降温效果不甚理想。二是在日光温室棚膜上覆盖遮阳网降温。三是在日光温室前沿通底风。前沿通风效果较好,但宜在缓苗后进行,此时也是大田作物和露地瓜菜等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或采收期,病虫害较多,因此必须在日光温室内部前沿处张挂防虫网的前提下进行。四是在两次灌溉施肥间隙,采用小水灌溉的方式灌水,也可降低日光温室内的地温。

3.1.39—11月份的温度管理进入9月份以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温度管理重点由5—8月的降温管理转入增温保温管理。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超过30℃放风,低于20℃闭风,低于15℃盖草帘保温。此阶段可关闭前沿通风口,只采用顶部通风口放风即可,同时可在行间覆盖地膜,增温保湿。此外,注意保持棚膜洁净,提高日光温室透光率。

3.2肥水管理

日光温室主要采用膜下沟灌方式进行灌溉施肥,定植时灌定植水,定植后4~5d灌缓苗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525~600m3/hm2为宜。结果前期15d左右灌1次,中、后期每隔15~20d灌水1次。灌水时间以晴天上午为主,灌水量以225~270m3/hm2为宜。开花结果后开始追肥,肥料以氮钾肥为主,每次随水追施N75~105kg/hm2、K2O30~45kg/hm2。正常年份全生育期灌水10~12次,追肥8~10次。此外,灌水次数还与外界气温、土壤类型、室内番茄植株生长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时,或土壤砂性大的日光温室中番茄植株易出现缺水现象,应在正常2次灌溉施肥间隙,采用小水灌溉的方式补充水分,在利于植株生长的同时,也可降低日光温室内的地温。

3.3植株调整

当番茄植株长至25~30cm时用尼龙绳、塑料绳吊蔓。采用单杆整枝。第6穗果穗开花坐果后,留2片叶摘心。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防止因基部湿度过大诱发叶霉病。夏秋季节采用防落素、番茄灵蘸花时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以20mg/kg为宜,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以防出现类似番茄厥叶病毒病的“柳条叶”或畸形果,同时在其中加入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防治灰霉病。为保证产品质量及产量,大果型品种每穗选留3~4个果,中小果型品种每穗留4~5个果。当目标果穗及第6穗果坐住后,植株顶部留2~3片叶摘心,以利果实生长发育。

4病虫害防治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1.1种子育苗。采用种子育苗法进行育苗,具体流程主要包括:①采种。在秋季,刺槐荚果的颜色由绿色转变为赤褐色,并且荚皮变硬,同时呈干枯状,在这种情况下,即可进行采种。在采种过程中,为了确保所取种子的纯净性,通常情况下需要对荚果进行曝晒处理,进一步将果皮、秕粒、夹杂物等去除。②浸种催芽。对于刺槐来说,由于其种皮比较厚,并且比较坚硬,同时透水性比较差,在进行播种前,需要树种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先用60℃的热水浸泡24h,当种子浸泡膨胀后将催芽捞出,对于未膨胀的种子需要继续浸泡24h。在浸泡种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超过90%的种子能够吸水膨胀,通常需要连续浸种2~3次。按照1:3的比例,将膨胀的种子与沙进行均匀的混合,将混合物堆放在背风向阳处或者草袋内进行催芽,同时每天进行适当的喷水(通常每天1~2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

1.2扦插育苗。对于刺槐来说,可以通过2种方式实施扦插育苗:①插根育苗。在进行插根育苗时,需要选择0.5~2.0cm的粗根,并且将根截成10~15cm的小段,将其插入苗床,并对其进行覆土覆膜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增温保墒催芽。②插条育苗。当树木进入休眠后,选择一年生枝条的中下部,将其截成20cm的小段,进行沙藏处理,插条经过冬季沙藏处理后,春季进行整地,同时施入底肥,并覆膜,在扦插过程中,需要将插条下部用200mg/kgABT生根粉溶液浸泡2~12h,同时按照3~5cm的株距进行扦插。

2苗期管理。

在苗长到3~4cm时,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间苗,将病弱的小苗去除,在间苗过程中进行第1次除草。当苗高达到15cm时,按照“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的原则进行定苗,同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

3移栽。

移栽刺槐时,通常在萌芽前、树液已流动时(通常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栽植的成活率。栽植前,需要用水浸苗3~5d,进一步使苗木吸收足够的水分,通过上述处理,其成活率可达90%。

4抚育管理。

①幼苗抚育。对刺槐幼林进行抚育,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松土锄草、扩穴培土、踩穴、抹芽修枝、间苗等。其中,通过抹芽可以进一步培养优良的干形,同时有利于截干造林。②整形修剪。对于刺槐来说,由于具有较强的分枝力,其生长非常旺盛。如果不进行修剪,任其自然生长,进而很容易形成广卵形的树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树形的美观和生长速度。刺槐经过正确的修剪后,平均每年可以长高180cm,与未修剪的刺槐相比,高出100cm左右。③病虫害防治。刺槐病虫害有刺槐蚜、刺槐种子小蜂、褐斑病等。病害用三唑酮1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7d喷1次,连喷2~3次。

5结束语

栽培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1.1土壤环境的选择高山杜鹃在自然界所处的高山冷凉环境造就了它赖以生存的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好土壤环境。因此,在选择种植的土壤环境时,也要刻意选择腐殖质丰富、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者沙性土壤。如果土壤粘性太大,则不适合种植高山杜鹃。但是稍带粘性的土壤,可通过向土壤里掺杂河沙或者珍珠岩来改善土壤孔隙。当然,如果是盆花生产,则有专业的高山杜鹃或者凤梨生产用的基质土可以用来进行生产。在选择基质土时,选择纤维较粗长的为宜。一般大盆花生产用的基质土,平均粒径不宜小于20mm。另外,高山杜鹃喜欢酸性土壤,最合适的pH值为4.5-5.5,如果土壤pH过高,可利用经过粉碎的煤矸石或者硫磺矿进行改良。

1.2对地形的选择好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气候带来的制约。在平地上,想找到大片适合高山杜鹃渗水性要求的土地,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生产地形是一定角度的缓坡,雨水在流经植物根系的时候不会长时间聚集,这样杜鹃就不会因为根系呼吸不畅而导致根系长势不好或者发生真菌病害。

2田间管理

2.1移栽上盆和换盆高山杜鹃根系喜欢透水性好,利于呼吸的土壤环境,因此如果是家庭养护,建议用陶盆或者瓦盆这一类渗水性和透气性较好的盆。如果是大批量生产,陶盆不宜运输,且容易损坏,因此建议盆底有足够多透水孔的塑料盆。高山杜鹃都是浅根系的植物,没有主根,根系分布一般只存在于地表50cm以上。因此选用盆的时候,一定不要选用过深的盆。一般选用的盆以高度不大于盆径为宜。否则不但浪费花土,而且盆底层因为没有根系活动,容易积水并导致细菌滋生,导致病害。换盆前,先用3000-5000倍的高锰酸钾对花盆浸泡5min进行消毒。换盆时将老盆轻轻的退去,然后先在新盆底部垫厚度约3cm的花土,将花放在新盆正中,然后向盆与花的空隙填入花土,并轻轻按压,不可用劲将盆土按的太紧实,避免新根生长困难和呼吸不畅。填入的花土的高度以超过原根系顶层1cm为宜,不可将根系埋的过深。换土完毕后将盆花放置在阴凉的环境,并浇透水。一周以后就会有新根长出。

2.2浇水杜鹃浇水以雨水、河水、湖水、池塘中的水、养鱼水为最好。禁用碱水、井水和自来水。实在要用,把井水温度处理和空气温度相似,自来水要脱氯气,放数日挥发掉再用。碱水加硫酸调整pH。浇水量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休眠期要少,隆德4-6月杜鹃开花,生长旺盛要多浇,晴天一天浇一次水,个别傍晚还要补水。雨季注意排水,7-8月每时都得检查,盆干就得浇水,同时叶片喷水,冬季上午浇水,夏季早晨浇水,春秋除中午外,其他时间均可浇。在室内加温的温室,2-3d浇一次,不加温的4-5d浇一次,3月下旬,温度升高,花芽开始膨大,叶芽也萌动了,水量适当增加。

2.3施肥施肥有基肥、长效的蹄、甲片、骨粉、饼肥、粪干等,在上盆或换盆时和土壤混合使用。追施肥用人粪尿和化肥、速效性肥料。杜鹃不同生长阶段要施不同的肥。开花前多施磷肥,促使开花,花开的大,花瓣厚,色泽好,花期长,10d施一次,施2-3次。开花期停止施肥。开花后,为了恢复树势,促使抽梢长叶,施氮肥,高温季节(7-8月)停止生长,不宜施肥。秋季进室内前是孕蕾期,多施磷肥,7-10d一次,冬季休眠期停止施肥。施肥应掌握的原则:肥料要充分腐熟,勤施薄肥,禁止把肥施在叶上,晴天施,盆土干时施,傍晚施,次日早浇水。

2.4修剪为了保持杜鹃花树形的美观,每年要修剪过多徒长枝和弱枝。一般在杜鹃小苗生长到7-8cm高的时候,就要去除顶端,促使其萌发更多的侧枝。一般经过这一次修剪以后,大部分幼苗能长出3个以上的分枝。然后下一年春天在顶芽伸长之前,去除每个枝条顶端的芽,促使其萌发更多的侧枝,这样到第三年的时候,杜鹃就可以长成有六七个以上的侧枝、株型丰满的盆花了。在这以后,大部分杜鹃不再修剪,但是为了杜鹃长势更加茁壮,株型更加好看,建议每年开花以后,要去除那些在底层因为见不着光而长势较弱、下垂严重的枝条,避免营养浪费。

2.5打残花高山杜鹃每年花期过后会有残花留在枝头顶端,如果条件合适或者经过了昆虫授粉,那么这些残花就会逐渐发育为种子。如果不需要做杂交或者留种,那么建议把残花打掉。因为每年四五月花期过后,枝头就开始有新枝长出。但是如果有密集的种子长出,就会消耗很多营养,导致新枝生长不良甚至长不出来。因此,打残花是一件比较重要的工作。

3繁殖方法

一般有:种子繁殖、扦插和嫁接繁殖。由于这3种方法繁育的种苗变异性大、成活率低,我们不常用,所以不详细介绍,隆德通常采用的是组培苗。

4常见病虫害防治

杜鹃常见的病害有茎腐病、叶肿病、叶斑病和褐斑病,象甲虫。

4.1叶肿病症状:发病叶片正面初为淡黄色半透明的圆形斑,后为黄色,下陷;叶背面淡红色,肥厚肿大,随后隆起呈瘿瘤,瘿瘤表面有厚厚灰白色的粉层,如饼干状,叶枯黄早落。严重时叶柄病斑连片,畸形肥厚。嫩梢发病时,顶端产生肉质莲状叶,或为瘤状叶,后干缩为囊状。花瓣感病后,异常肥厚,呈不规则的瘿瘤。花芽受害成为肉质变厚变硬。发病规律:病害一年发生两次,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春末夏初最常见,3-5月较严重。温度较低,月平均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为80%以上,阴雨连绵,阳光不足,植株生长柔嫩,病害容易流行。防治方法:在发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叶时可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发芽前可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200的波尔多液2-3次,通常隔7-10d喷1次;发病后可喷洒65%-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4次,隔7-10d喷1次。

4.2叶斑病症状:发病叶片上会出现椭圆型、长条形浅红褐色或黑色病斑,周围有褪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一般在杜鹃的下层光照不足的老叶片上容易发生,但是严重时新叶也会发生,并出现干枯和掉落现象。发病规律: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杜鹃叶斑病夏季高温容易发病,但在温室中四季都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防治措施:于5-8月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锈宁400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d喷1次,共喷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为防止叶片黄化,还可增施硫酸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