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政治学原理教学内容构成之思考范文

政治学原理教学内容构成之思考范文

时间:2022-09-25 09:05:12

政治学原理教学内容构成之思考

在公民文化促动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之中,人们选择的治理必定是能够保障自身权利与自由的,因为他们是理性的人类,不可能在民主理念的主导之下站到自身的对立面而选择侵害自身权利与自由的治理。而正是在公民文化形成的过程之中和之后,人们通过舍弃专制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并立足于对历史经验反思的基础之上,抛弃了不能保障权利和自由的人治,而积极探索保障自身权利和自由的新型治理。在这样的社会性努力之下,以保障权利和自由为根本目标的现代法治徐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性治理模式。[2]在法治之下,人们的权利得到保障,可以自由地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扩展自己的特长,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人们之间平等、宽容相待,整个社会充满了宽松的气氛。如是观之,可以说,现代政治所追求的主要价值是民主、法治、权利、自由、平等、宽容等。如此,政治学原理的教学价值无疑就应指向民主、法治、权利、自由、平等、宽容等。在确定这一教学价值指向的基础上,就可以围绕专制政治到人治、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到法治、法治到权利、自由、平等、宽容等来建构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以这样的内容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解社会、理解人性。这样,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就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还具有人文价值。

在合理的教学价值指向的主导下,可选择如下主题构成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政治与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政治的类型;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政治体制;选举制;政党制;公民社会;政治全球化、政治发展。在介绍和剖析这些主题时,要围绕专制政治到人治、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到法治、法治到权利、自由、平等、宽容之“组范畴”展开。下面分别对这些主题进行简要的阐述。政治与政府。政治之所以发生,无非是因为人们的言论和行为边界需要规范性、权威性的界定,以避免互相侵害,造成社会动荡无序,渐至消亡。社会是不能消亡的,社会的消亡意味着人类的消亡。因为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社会,人类既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质资源也无法获得必要的精神资源,让自身存续下去。既然社会不能消亡,那么政治就必然产生。政治的产生是为社会运行提供治理模式,保障社会秩序,使人们之间不会互相残害。因而政治本质上应是一种公益事业。政治活动是需要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政府。人们进入政府治理之中,必须让渡自身没有能力充分行使的权利及其部分财产权给政府,使其凝结为政府权力。这样,政府才能以民赋之权力进行具体的治理活动,进而保障社会秩序。在现实中,政治活动往往以阶级、阶层、行业、集团等集体形式为单位进行博弈而形成治理模式,而不是以个体形式。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从规范的意义上来讲,政治活动是为界定、确认、保护人们的言论和行为的边界提供依据,这种依据构成法治的重要内容。通过法治界定、确认和保护的言论和行为的自由即公民权利。公民权利的最初来源无疑是人的天赋权利。公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需要公民彼此之间承担一定的责任,它经由政府权威而演化为公民的义务。由此可见,公民的权利派生了公民的义务。

政治的类型。在政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政治为社会的存在和运行提供了人治和法治两种治理模式。专制政治提供人治模式,民主政治提供法治模式。人治剥夺个体作为公民的权利,把公民变成奴隶,与政治事业产生的初衷相违背。它之所以产生,无非是因为政府组织中的成员欲望膨胀,利用政府不受制约或者制约不够的组织力量相对社会松散力量的巨大优势,为自身牟取私利,从而改变政治的公益属性,进而达至人治。通过理念的进步和现实的反抗,政治必然从专制形态进化为民主形态,进而为社会提供法治之模式与内容,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特定的政治类型、治理模式需要与之对应的政治文化类型和政治社会化范式作为支持。没有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支持,政治与治理活动的成本畸高,注定流产。因而没有公民文化的培育与传播,民主政治和法治不会实现。公民文化的培育与传播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企望民主和法治在短时间内建成。

政治体制。专制君主制和贵族制等政体提供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人治,民主制提供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法治。不能带来法治的“民主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任何占据统治地位的权力都需要限制,人民的权力也不例外,这是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现代法治制度设计实际上限制的就是人民的权力,无论政府权力的横向还是纵向分立制衡,其主要意旨就是限制人民的权力(即国会的权力)。选举制度。选举制的确立与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史紧密相关。选举制是民主政治体系的重要构成要件,是法治确立和调适的重要制度设施。

政党制度。政党是社会利益诉求凝集、输送的重要法治实现形式,它组织政府,处在政治活动的核心位置。竞争性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运行的重要配套制度,政党制度的类型往往和选举制度的类型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选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党制度的形成。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社会力量的公益化、组织化,是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权利行使的重要保障机制,是社会中政治运动的依托,是社会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支撑力量。总之,公民社会是保持政治活力,推动法治不断进步的社会结构。没有公民社会,即意味着民主政治和法治的缺失。

政治全球化。当权利、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宽容等成为人类普世价值,政治活动的任务就不仅仅是为特定社会共同体提供法治模式,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人类众多社会共同体的交往提供法治模式。反抗专制,追求民主和法治是人类共同的权利与义务,它使政治超越国家范畴,演变成全球政治。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对更好地保障权利与自由的追求。政治发展需要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文化的发展推动政治发展,使政治活动更好改善治理模式。由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因而政治发展也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公民文化没有形成的情势下,采用激进的方式发展民主和法治,往往遭至失败。

对教学来讲,恰当的教学内容无疑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如果教学内容不恰当,拥有好的教学方法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教学方法越好,教学效果越差。而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必须遵从合理的教学价值指向。具体到政治学原理的教学来讲,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应与现代政治所追求的主要价值相符合。这样,组织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内容时才不会显得无所遵从,以致所组织的教学内容杂乱无章,缺乏内在逻辑。尽管遵从现代政治所追求的主要价值来组织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一种必定的教学内容体系,但其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确定的。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够了。多种写法与安排的教学内容体系也许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学的内涵和魅力所在。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对传播公民文化,培养公民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政治学原理的任课老师应认真对待教学,除了应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还应思考如何组织恰当的教学内容。由是,写下如许思考和总结之文字,以期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并与诸同仁交流。

作者:潘修华单位:南通大学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政治学原理教学内容构成之思考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