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青年奉献精神培育刍议范文

青年奉献精神培育刍议范文

时间:2022-11-09 08:39:15

青年奉献精神培育刍议

《理论与现代化杂志》2015年第五期

近年来,奉献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讨论备受社会关注。有人提出质疑,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市场经济时代,是否还需要提倡奉献精神?“无私奉献”的提法是否已经过时?当代社会是否需要和应当如何培育青年人的奉献精神?这些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予以解答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当代青年奉献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西方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涌入,一些人开始对当代是否还需要弘扬奉献精神产生怀疑,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具体社会事件面前表现得模棱两可、摇摆不定。青年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当代青年的正确价值观和奉献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当代青年奉献精神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中,虽然并未出现“奉献”二字,但却处处体现和蕴含着奉献精神。没有奉献精神,富强的中国就难以建成;没有奉献精神,公正的社会就难以实现;没有奉献精神,敬业的楷模就难以出现。可见,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在2014年的“8•19讲话”中就明确提到了“奉献”一词,他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此外,还连续两年在五四青年节时鼓励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奉献者”。2013年,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勉励当代青年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3]2014年,在与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会上勉励当代青年“要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4]可见,对当代青年进行奉献精神的培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准则和共同价值追求,一个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其中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例如,资助贫困学生的白方礼老人,在工作岗位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高级工程师罗阳,最美司机吴斌,赡养多名孤寡老人的孙茂芳等,这些无私奉献者在当今社会已逐渐成为一种道德符号,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奉献精神的倡导和培育是一种具有高度实践性的、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群众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它不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也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积极倡导和培育奉献精神。通过奉献精神的培育增强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而使广大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准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抵制西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

(二)加强当代青年奉献精神培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呼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个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空洞宣传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中国人都为之努力并付诸实践的伟大理想。它不仅要使伟大祖国在物质上强盛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其中就包括奉献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等在内的中国精神的弘扬。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力量的激励、没有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难以实现。当前,全国人民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的正能量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其先进事迹感动和影响着广大民众。同样,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当代青年学生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培育青年人的奉献精神奠定了基础。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需要当代青年脚踏实地、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加强当代青年奉献精神培育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关系到国家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并做出有益于人类的贡献,与其青年时期受到的正确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而奉献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理应成为青年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奉献精神将青年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联系起来,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使其学会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抵制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进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有利于青年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其心怀感恩,履行自己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自觉做到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与人为善、爱护环境等;再次,有利于青年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将对他人和对社会的无私付出视为幸福和快乐,以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温暖和正能量。个人品质的好坏将会影响人的一生,进而影响社会乃至人类的发展。因此,加强当代青年奉献精神的培育,引导他们自觉践行奉献精神,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奉献精神及其层次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培育青年人的奉献精神,而培育奉献精神,首先要明确奉献精神的内涵,并对奉献精神的内在层次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加深对奉献精神的理解,同时也为奉献精神的培育提供有效途径。关于奉献精神的内涵,我国有不少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阐释。有学者认为奉献精神是对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意识;有学者认为奉献精神是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之间存在的一种纯洁高尚的道德义务关系;有学者认为奉献精神是朴素的爱心和同情心;还有学者认为奉献精神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等等。在笔者看来,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将主动、不求回报的付出视为幸福和快乐的精神,是奉献者自觉自愿的在超越自身职责之外的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当代体现,也是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尽管奉献精神具有“主动付出”这一精神特质,但也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性。奉献精神作为社会倡导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崇高性;同时又是普通民众可以践行的,因此又具有平凡性。可以说,奉献精神是崇高性与平凡性的统一。例如,生动诠释奉献精神的雷锋精神,作为共产党员崇高的道德追求,是对大公无私理想人格的向往,体现出雷锋精神的崇高性;同时“雷锋的那种平民身份的普通与平凡昭示着人人可以为雷锋的道理,因此,雷锋精神并不是常人无法企及的,而是人人可以效仿的”,[5]这又体现出雷锋精神的平凡性。因此,对当代青年进行奉献精神培育,应充分考虑奉献精神的这种层次性。特别是,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社会关系中的不同个体所体现出的道德素质是有差异的。通过对现阶段奉献精神的层次划分,能够使更多的普通民众自觉践行奉献精神,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对奉献精神的层次划分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如从奉献的内容、奉献的程度以及奉献的对象等方面进行划分。本文仅从奉献对象的视角将奉献精神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奉献的对象是家人和朋友。由于家人和朋友与奉献者有较密切的关系和更多的共同利益,因而奉献者更容易对其无偿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物质、金钱等,如亲人之间的关怀爱护、朋友之间的支持帮助等都属于这一层次的奉献。因此,对于当代青年的奉献精神培育可以先从家人和朋友开始,引导其孝敬父母师长、关爱亲人朋友。这里培养的是一种爱心。第二个层次,奉献的对象是周围的普通人或陌生人。这些人与奉献者没有明显的利益关联,彼此接触不多或者素未谋面、互不相识,很可能一生中唯一的交集就是在这一次奉献活动中。然而,也正是这次相遇使奉献精神得以传递和弘扬,增加了社会的正能量。因此,要积极鼓励当代青年向与自己无利益关联的人或陌生人奉献,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幼病残让座,遇到行人摔倒主动搀扶,看到他人有困难及时援助。这里培养的是一种同情心。第三个层次,奉献的对象是集体、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这是一种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应当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为集体、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这是奉献精神的一种高层次的体现。具有这种奉献精神的人,能够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懈奋斗。这里培养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心。

三、加强当代青年奉献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从思想入手,帮助青年树立奉献光荣的理念奉献精神的培育首先要从树立正确价值观入手,引导青年树立奉献光荣的理念。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类利益冲突加剧,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这种社会现实在认识中的反映就是新旧观念、先进与落后思想、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汇交锋。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着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青年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中国国情,不利于青年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要加强对当代青年的思想引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想侵蚀,传播正能量。奉献精神是有形的正能量,是正确的思想观念。随着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和认同,能够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奉献精神也必然可以进入青年的头脑,内化于心,使其能够自觉形成正确价值判断、作出正确价值选择。

(二)从实践出发,鼓励青年进行奉献精神的自我培育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离开实践的理念只能是空想。因此,奉献精神的培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青年不断地去实践。从目前来看,当代青年践行奉献精神的整体状况是好的,多数人都能有意识地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积极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但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有些青年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个人发展,置他人和社会进步于不顾,责任意识淡薄;有些青年虽然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但在价值选择上依然我行我素、个人至上;有些青年认为奉献精神应当积极弘扬,但“奉献”是有条件的,要有一定的回报。因此,我们对青年学生进行奉献精神培育,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现状,要分层次地进行培育。一方面,我们要引导青年为家人、朋友等奉献爱心。青年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得到了家人、师长和朋友诸多关爱和无私奉献,为其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青年人首先要懂得感恩,懂得回馈家人、师长和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形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爱友人等良好品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引导青年为与自身无明显利益关联的人提供帮助。例如,能够为摔倒的老人伸出搀扶的双手,能够主动为老幼病残让座,能够经常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能够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这些都是对陌生人群体的奉献。正是在一次次的奉献中,培养了自己的奉献精神。志愿者活动是当代青年为集体、社会作奉献的一个重要平台,因为“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核、价值目标、实现途径,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理论,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运动会、奥运会等的志愿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到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鼓励青年去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为改变边远地区教育落后的面貌贡献力量,从而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这种亲身实践的经历,不仅有利于加深青年对奉献精神的理解与认知,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在奉献精神培育中的作用。此外,青年应当把为亲人和身边人作奉献,扩大到为集体、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作奉献。特别是青年中以党员为核心的先进分子,更应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为祖国和人类社会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从长远立意,引导更多的青年弘扬和践行奉献精神好的理念和行为需要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奉献精神的形成也需要制度的激励、引导和强化。国家、社会和学校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使奉献者获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最大程度上保护奉献者的奉献热情和奉献行为。以学校为例,对于拾金不昧、舍己救人、献血、捐款等善举,应当与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的评选结合起来,以此保护青年的奉献热情并增强其奉献的积极性。这种通过激励而呈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奉献行为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也有利于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为“道德行为理应带给行为施予者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和自我肯定。即使这个过程可能伴有痛苦和艰辛,但最终收获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与充盈”。[6]在这个过程中,哪怕得到的仅仅是一句“谢谢”也能够让奉献者获得精神满足。当然,我们还是要积极提倡并大力弘扬那种不求回报、无私的奉献精神。

作者:付洪 崔欣玉 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青年奉献精神培育刍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llyxdhzz/68174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