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范文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范文

时间:2022-09-11 09:38:44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

《理论导报》2014年第七期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进辉煌的原动力,今天为什么会出现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呢?原因之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植根中国的环境发生变化。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于革命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先进分子积极地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给广大民众。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整个政党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信仰为精神纽带。也正由于有了这一信仰,它才能够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领导者,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虽然那个时期,政治环境极其险恶,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但中国共产党仅用了2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整个革命的过程中,共产党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并培养了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今天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化,传统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西方的,激进的和保守的,民主的和落后的,各种思想交相互织,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加上市场经济中的某些负面影响,以利益为导向的价值观悄然而生,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的获取,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建设。原因之二,党员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存在落差。共产党员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锋战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用生命写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改革开放新时期,任长霞、沈浩、杨善洲同样用忠诚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老百姓心目中,共产党人就应该是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当前有些党员干部,虽然没有公开否认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实际在心里、在行动上已经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随着改革开放后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增加,尤其是贪污、受贿案件的增加,人民群众对一些共产党员的品质产生了怀疑。极少数领导干部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对共产党员的整体形象造成极坏的影响。某些共产党员的现实表现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应有形象产生了巨大落差。这些都影响了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原因之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偏差。很长时间以来,一提到马克思主义,有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大二公、阶级斗争、大搞群众运动等,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特定历史是分不开的。列宁明确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之点是阶级斗争。……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①

中国共产党很长一段时间是按照列宁的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尤其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使许多人民内部矛盾被当做敌我矛盾来处理,阶级斗争的主题又被强化了,直到最后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被称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三个伟大的里程碑。人们疯狂地大搞运动,全然不顾人的生命和尊严,将个人崇拜极端化、神圣化。这些荒唐的举动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的,极大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声誉。直到今天有些人还把马克思主义仅仅与阶级斗争、平均主义、“左”倾教条等联系在一起,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存在反感、厌恶情绪。原因之四,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难度加大。马克思主义魅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离现实生活的远近。当前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理论宣传吸引不了受众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回避了当前大家关心的一些现实问题,像房价居高不下、收入差距拉大、看病难、上学难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广大群众所关注的,如果解决不了,就产生不了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要让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单靠理性的分析和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现实的需要,研究人们共同关心的现实问题。另外,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还要过语言关,贴近百姓的语言,往往事半功倍。现在的图书市场,马克思主义专业书籍很多,大众读物、通俗读物却很少,马克思主义摆起了一副专业面孔,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甚至知难而退。

二、重新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而是科学。共产党员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它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妙药,而是因为它是探索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科学。我们最终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不是让人成仙成佛。宗教将个人终极价值寄托在超自然力量上,共产主义的实现则依靠的是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其次,信仰马克思主义要在立场和世界观上下工夫。信仰马克思主义要坚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如果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不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最基本的人道关系基础上,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把人民放在心中,熟读再多的马克思主义词句,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还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理论基石。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最关键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时空分析法、规律分析法等。

2.信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是依靠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革命胜利。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科学发展观是最新的理论成果,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就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信仰落在实处。

3.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理论问题。理论只有与人民利益有关,人民才可能对理论感兴趣。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关于姓“资”姓“社”问题的解答和“计划”与“市场”的定位之所以迅速传遍全国,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不回避现实问题中的热点难点。理论研究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深入浅出地解答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不能避重就轻。其次,理论教育和宣传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方法,对所有人一刀切、一锅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收效甚微。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需要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学习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用以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对于普通群众,显然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要求。“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②。通俗化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在宣传普及上达到的最高境界,只有运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马克思主义才会受到群众欢迎,才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再次,要不断创新教育和宣传的方法与手段。要多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电视、电影、文学等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注重采用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空洞的说教在今天已经没有现实意义,有时甚至会导致人们的逆反心理,要做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必须把理论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中。

作者:孙静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lldb/6537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