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教学方式研究范文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教学方式研究范文

时间:2022-09-25 11:16:58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教学方式研究

一、国际政治学概论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仅仅传授知识角色不同的是,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教学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该方法受到推崇,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在一份名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肯定该方法中教师对于培育课程的价值,并认为效果相当有效,而国内19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对该方法进行探究并加以应用。将案例教学引入国际政治学的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目的是增强教学中的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表达、沟通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依托国际政治学的特色及其独特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对象,成为众多政治学科的后起之秀。该课程与众多学科联系紧密,其逻辑结构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国际政治的体系”——“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国际政治的主要形式”——“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而要阐述其中的规律和一般性原则,必须运用大量案例,否则理论就是空洞的。因而该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具有必要性。首先是国际政治学概论课课程特征的要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理论性、现实性和跨学科性。理论性方面,国际政治学理论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历久弥新。源于亚里士多德、格劳秀斯以及康德等名家的国际政治思想源远流长。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理论先后经历了道德与权力、传统与科学、权利与制度以及制度与文化等四次学理论争,并在争论中不断获得发展。现实性方面,理论的产生总是源于现实需要。国际形势的变化一方面呼唤理论的指引,另一方面也为国际政治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跨学科性方面,如前文所述,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与国际战略学、外交学联系紧密,也与历史学、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众多文史类学科颇有渊源。这些特征要求教学方法灵活、生动,才能产生良好引导。其次是教学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上,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为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配合为辅。教学过程中,课程往往以概念讲解为起点,基本按照内涵、外延、特征和地位等顺序逐次展开。这样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教师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劣势也很明显,对学生而言,积极性却难以的到有效调动,因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知识系统架构的目的并有实现,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方法愈加显得陈旧。从教学过程来看,科学的教与学的作用应该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意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无论是中学教学,还是本科教学,这些结合愈来愈明显。相较而言,案例教学法在处理这种结合作用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下教与学的互动等。可见,从学科特征和教学方法主客观两方面来看,国际政治学概论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都存在必要性。

二、国际政治学概论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与国际政治学概论课教学的结合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存在可行性。一是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提供了方法基础。如前所述,国际政治学概论课课程逻辑严密,并且理论性强,因此教学上要求通过积极有益的调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综合能力。而改革开放后渐渐流入我国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直观性。具体来看,其关联性表现为注重从案例中分析理论的产生和应用等,有利于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论的基础学习;而直观性表现为将理论通过现实案例表现出来,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二是国际政治专业的特点提供了案例教学法应用的专业基础。基于国际政治学学科基础上设立的国际政治学概论课课程无疑同样具有理论性、现实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案例教学法要求所适用的课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刻的现实性以及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网络,这些要求都能从专业的特点中的到满足。理论方面,不仅存在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主流学派和女权主义等众多流派的交锋,而且与众多学科存在联系;现实方面,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局势变化多端,因而,对此研究表现出紧迫性;跨学科方面,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包容能力,一方面表现为对学科理论的包容性,如历史学、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包容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现为现实的包容性,需将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学科研究相结合。这些特点体现了该专业深厚的底蕴,能够为该方面的应用提供专业基础。三是教学中的互动为该应用提供了融洽的氛围。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的互动相当重要。总结来看,互动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的互动,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避免单纯填鸭式教授与被填鸭式学习。该课程主要针对本科生群体。从群体知识和能力结构来看,他们已具有了较丰富的基础知识,以及一定层次的科研能力,并且主观上研究兴趣浓烈而且持久。因此,能主动与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且往往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无疑,能够成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主体。二是物的互动,即运用教学手段将材料与知识点的联系结合起来,避免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单一罗列与材料的简单描述。三是人与物的互动,即在物的硬件基础上,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以上方面的结合,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四是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工具主要为课本、讲义、黑板和粉笔。随着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更多新颖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如多媒体,网络和操作软件Powerpoint、Photoshop等,由此,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手段发展为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相较而言,后者更为案例教学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一是应用技术来改善教学,如网络的联通可以是国际时事与课堂紧密联系,多媒体能够以更为立体的方式展现历史等;二是网络,如校园网、大量教学数据库等亦应用于教学,能够提供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支持。可见,先进教学手段能为该应用提供很好的物质基础。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政治学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政治专业教学呼唤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而且该方法的应用也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以下分别从内容、手段和形式上探讨如何应用。

1.教学内容上,结合国际政治专业的特点,使教学更趋深刻。该课程理论性强,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入各大理论,而且要在对西方主流理论的引入的基础上,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并争取特色创新,尤其在中国特色方面下功夫。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其最优化的步骤可以经过以下努力:教学内容符合教学任务;找出最主要、核心的任务;协调各学科的联系;内容符合于教学时间规定;为不同的学生准备各种区别选择。如前文所述,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理论经历了四次论争。如果与具体的国际环境相结合,设置案例进行讲解,尤其注意选择能突出理论关键点理解的材料,并注意层次上的引导,则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以民族主义为例,民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与神权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而不断发展,并在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不同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步骤的要求,教学前可做好如下准备。首先,确定教学任务为讲授“民族主义”,并主要是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问题一:什么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有哪些表现?问题二:当代民族主义在发展中国家泛滥的原因;问题三:民族主义与战争的关系。其次,内容上,根据课程安排(时长为两课时)来进行设定,按照导入功能、分析功能和结论功能的层次循序渐进安排教学材料。比如,根据需要,“民族主义”可以安排以下材料。材料一:巴以问题的由来。简要列举从犹太国的历史、二战的争议到中东战争,以提供思考的历史背景。材料二:巴以问题解决的几个阶段。材料三:巴以问题解决的障碍,此材料为分析性材料。以上三则材料展示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提供结论性材料,即材料四: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的定论,如埃沃拉认为民族主义在7种情况下可能引发战争等。再次,以上材料一一展示后,教师可根据讨论情况进行总结,知识点的讲授可以告一段落。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应当引起注意:一是课堂引导与课后思考相结合。引用的案例往往信息量大,分析只是引用了其中一小部分信息量,因此,可以课后交流的方式,如深度思考问题等,以推进探究程度。二是课堂上应启发学生将了解资料和理顺思维相结合。这也与案例信息量大有关。因此,讨论时,应及时控制主题的进程,以不断深入的问题加以跟进,而不至于讨论白云跑马,无果而终。三是材料描述与理论提炼相结合。材料往往是对事实的描述,与抽象的理论有一定距离。因此,应当及时引导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

2.教学手段上,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趋生动。在教育教学中,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国际政治学概论课课程的教学要求将大量的理论、史实资料以及国家文化特色相结合,单纯的口授笔传难以全面将这些庞杂的内容有效呈现。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更有优势,不仅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并通过设置情境来教学,将知识点或者理论论争得以立体展现,从而生动的还原知识内涵,而且可以借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等影音资料展现案例的现实性,更可借助网络技术,收集到丰富的资料,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国际政治的基本形式一章中涉及外交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外交的视频。观影后,就设计的问题,如“影响外交决策的因素”组织进行讨论,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仅是教学的环境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实施教学时,不仅要依托传统课堂的平台,更要提升运用技术对学习进行检测、管理和指导能力。因此,教师不仅应不断提高驾驭课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能力,而且在具体技能上,应提高熟悉资料数据库的运用,网络信息的收集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技巧。

3.教学形式上,结合课程需要以及师生间的知识结构,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或进行辩论等,使教学更具启发性。传统教学上,主要以教师口述笔授来进行讲解,但在案例教学法中,可以不拘泥于“讲授”这一单一形式。在该教学法中,学生将起到主体作用,教师以引导和辅导的角色来主导教学过程。因此,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以及知识基础,在学生中建立学习小组,组织讨论或辩论的启发式形式进行教学。学习小组的设立不仅缓解教师的课堂压力,而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该课程第五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国际机制”教学为例,可以将课程中的“民族自决原则”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之一,内容上结合冷战后两个著名的案例,即科索沃独立与车臣民族分离主义进行教学,而形式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主权高于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的主题辩论。关于主权和人权的地位,中西方学者以至政界皆有不同的论述,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两种观点“主权高于人权”和“人权高于主权”。根据现有的研究情况,可以发现,两个表述皆有理论和事实论据来支持,也都有不足之处。因此,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辩论的形式。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将会充分收集两种观点的支撑材料,并进行分析,因此,不仅为课堂节约了讲授观点的时间,而且也很好的调动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辩论这种灵活的形式而言,教师的点评显得尤为重要。好的点评能够让课堂在灵活的形式之余锦上添花,拔高思想的层次。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极具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概论课课程的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结合该课程理论性、现实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并加强内容、手段和形式上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教学成效得到提升。

本文作者:陈晓红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际政治学概论课教学方式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gjzzyjzz/62785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