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代侦查机制的转变范文

古代侦查机制的转变范文

时间:2022-09-15 08:53:32

古代侦查机制的转变

《法制博览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

一、案件受理机制的逐渐完善

立案是司法机关侦查案件和审理案件的开始,因此立案这项程序也就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受理案件的机制,推动了侦查机制向前发展。

1.自诉制度西周时期,自诉制度开始出现。到了秦朝时,诉讼制度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封诊式•穴盛》中曾记载:“某里士五乙告日”,这句话中“告日”就是报案的意思。到了汉朝时便有了口头报案和书面报案之分,是一种进步。而唐朝则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明确了办案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其中《唐律疏义•斗讼》中记载“诸强盗及杀人贼发,被害之家……即告其主司。”

2.“举告”制度“举告”的制度类似现代的举报制度。《史记•商君列传》中有“不告奸者,腰斩”的记录。汉朝大多数学习秦朝的制度,“举告”制度只是在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人们大多数采取书面形式进行举告。到了唐朝,根据《唐律疏义•斗讼》中的规定:“同伍保内,在家有犯,知而不纠者,死罪,徒一年;流罪,杖一百;徒罪,杖七十。”从此可知,唐朝在战国的基础上明确量化了不举行“举告”的惩罚。明朝时,《教民榜文》中记载:“许受害之人,将实情自下而上陈告,非干己事者不许。”“紧邻亲戚人等全家人被残害,无人申诉者,方许。”可以看出明朝统治阶级为了防止出现诬告陷害所做出的一些进步性的措施。

3.“官纠举”制度除了“举告”和自诉制度,古代还有一种案件的受理制度就是“官纠举”。该制度起源于西周,在《周礼•秘官•司寇》有所记载。秦朝时期,“官纠举”出现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官吏“举告”,另外一种是官府“弹劾”。唐朝期间,“官纠举”制度取得发展,程序方面制订了具体的细则。宋朝时期,统治阶级还鼓励官吏之间,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之间“互举”。这些制度显示,表明古代的诉讼受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对鼓励告发,惩戒窝藏同时对诬告陷害进行规范化规定的特征明显。

二、强制性措施、讯问制度的畸形发展

1.强制性措施的畸形发展在古代中国,强制性措施主要包括“拘传”和“逮捕”,拘传类似于现代的传讯,而逮捕和现在逮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据考证,拘传出现形成于战国,秦国律法中“执”字,便有人身强制的意思在里面。《唐律疏义•断狱律•鞫狱亭囚待对》记载:“诸鞫狱官,亭囚待对问者,虽职不相官,皆听直牍追摄。”其中“追摄”就有拘传通知的意思。宋朝将“拘传”称作“勾追”,证人同时也包括在内。其实,在古代的强制性措施中,拘传和逮捕在作用上无明显差异,并没有现代这么严格的区分,只是在作用对象上有一些不同。

2.讯问制度的畸形发展在古代往往以“以讯问代替侦查”。这严重阻碍了侦查发挥其效能和作用,使得冤案错案在的发生几率也大大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的讯问。春秋战国时期讯问开始出现,《尚书•吕刑》记载:“两造具备,师听五辟。”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里“两造”是指的原告、被告。也就是说审理案件的官员必须在原告、被告都在的情况下,听取案件多个方面的情况。(2)询问笔录。秦朝时期讯问笔录开始出现。《封诊式•讯狱》记载:“凡狱讼,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各展其词。”汉代时,讯问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官吏讯问平民,另外一种是皇帝对重要臣子的审讯。魏晋时期,《晋书•刑法志》记载:“夫刑者,司理之官;理者,求情之机;情者,心神之使;心感则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畅于四肢,发于事业。是故奸人心愧而面赤,内怖而色夺。论罪者务本其心,审其情,精其事,然后可以正刑。”可惜这种注重内心心理变化的讯问方式并没有取得主流的认可,刑讯逼供依旧是讯问的主要方法。通观古代的讯问制度,虽然有讯问笔录等具有一定现代意义的证据固定方式,但是这只能保证形式上的真实。刑讯逼供,随着王朝政权的更迭,在政权即将垮台之时也是刑讯逼供残酷之际。明代,统治阶级虽然规定了杖责的具体次数,但到了清朝,杖责经常使得被告死在其手下,滥刑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三、言证制度和勘验制度的发展

1.言证制度的发展在侦查机制不完善的古代,言证制度受到了各朝各代统治阶级的偏爱。西周时期,言证制度主要是指当事人对神灵发誓。官吏通过当事人对神灵发誓所获得的感应来判断案件情况,从而做出裁定。到了封建社会,言证制度进一步向前发展,逐渐摆脱了“神明裁判”。秦朝时,出现了证人证言。但此时的证人证言是指能证明犯罪发生的人所作出的口头陈述。到了汉代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口供也成为证言的一部分。唐朝的《唐律疏义•断狱》中曾记载:“皆据众言定罪。”其意思已经相当明显就是判案需要了解多人对案件的陈述,使得案件事实清楚后再做定夺。明朝时期依旧沿袭这种制度,《明律•刑律•明刑》中:“若犯罪事发而在逃者,众证明白,即同狱成,不须对问。”此外,唐、清等朝的律法中都有关于证言不属实时,可以酌情减少犯罪人刑罚的规定。

2.现场勘查制度的发展现场勘查制度在古展也相对迅猛,秦朝在关于现场勘查程序内容等细节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封诊式》这本书就记载了官方办案的程序和方法。该书规定:“有诈病及死伤,受使检验不实者,各依所欺减一等。若实病、死及伤,不以实验者,以故入人罪论。”宋朝时,出现了大量关于现场勘查的书籍,具体有郑克所著的《折狱龟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以及宋慈的《洗冤集录》。这些现场勘查的专业书籍都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勘验技术和方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古代侦查机制显现出“侦查、起诉、审判三者合一,刑讯逼供的盛行、案件受理、现场勘查及证据制度有所发展”等特点。可以看出在人治大于法治,审判和刑讯充分体现封建社会皇权的特色下,侦查机制有所发展和进步,但是刑讯逼供等不利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侦查机制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笔者认为侦查机制的正常运行,第一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其次,要有良好的贯彻执行力。对于前者应该致力于通过制度来设计合理化的制度;而对于后者则应致力于权力监督,避免出现权力滥用;而关键在后者,即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并应坚持这样的原则:以权力来制约权力,以民主来制约权力。如是侦查机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现其价值。

作者:吕德鹏张旭陈楷天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古代侦查机制的转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fzblzz/65398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