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

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范文

时间:2022-09-27 09:29:44

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重庆与世界杂志》2014年第九期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贯穿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对思想意识、政治觉悟、价值观念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其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性作用,探究行之有效的培育路径,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差异化教育的必须由于地域差异及历史因素,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经济不发达、教育程度相对落后的现状,加上一部分少数民族思想理念及价值观念比较陈旧且根深蒂固,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的状况。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多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其民族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又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其宗教信仰已具显著的民族特征。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具有独特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独特性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要加强路径探析,要注重独特性与主导性的融合,从而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是适应我国发展改革步入“深水期”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变,但是目前我国推进改革的步伐在逐步迈入“深水期”。经济的发展迈入需要产业升级的阶段,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经济结构的再平衡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但在这些层面,显然人们还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所以在继续向前的意识上还欠缺更充分的共识,在享受改革红利的同时,经济也给我们带来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冲击,当改革迈入“深水区”更易造成人们思想形态、价值观念的混乱。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处于接纳并容的阶段,除了主流价值观念外,很容易被一些非主流价值观念所误导,如西方的和平演变、日韩流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未来少数民族干部的储备军,在当前国情的现状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探析,是适应我国发展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必然要求。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方式原则出发,同时兼顾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所处的校园具体情况及其思想特点,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实效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丰富教育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1.要加强预科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的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在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正式学习前,进行的为适应大学教育生活的过渡性教育。“民族预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和输送文化基础比较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的少数民族青年,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大学本科入学水平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衔接适应及承上启下的特殊教育工程。”[3]一年的预科教育,课程上主要还是延续高中课程,难度不大,主要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克服心理、语言、沟通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困难进行的教育。因而,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其自信心以便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完成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预科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在预科教育的衔接阶段就应打下基础,在适应中进行价值观的渗透。不仅仅是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趋于一致,更是为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指导作用,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克服自卑心理,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待大学生阶段将遇到的挫折与困难。2.要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主导性与包容特殊性多样文化相结合。具体来说,要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环境融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要坚持主导地位不动摇,以主流文化影响带动多元文化,巩固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从而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价值诉求。另一方面是要尊重特殊性、将特殊性寓于主导性之中。“传统教育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必须得到修正,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4]坚持主流意识的主导并不是简单地排斥、消灭差异化,而是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特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更具有接受性,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通过内容的丰富来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二)转变教育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方式和渠道。要打破在思想政治课中原有的教学方式,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锤炼的模块,将传统意义中的僵化知识模块转变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上。当前,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仍是以灌输式为主,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这种教育方式显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于汉族学生,由于其受到的宗教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客观上决定了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传统的认知导向,还要将其隐形渗透其中,发挥教育合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步产生“内化-外化”的转变。因而应适当地引导渗透而不是强硬灌输,从而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三)拓宽宣传渠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逐渐告别单一转向多样化,网络科技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更多样的方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通过渠道、方式的转变,产生“内化-外化”的转变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来不断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渠道。首先,可以依托信息资源,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的专题学习角,提供资源丰富的图书资源及信息检索,通过网上理论学习、查阅历史巨著、优秀民族文化作品,以主流文化的感染力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其次,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宣传,突出教育实践性。通过官方微博、网上专题讲座、网络论坛宣传等形式进行。再次,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要靠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选择、形成和巩固。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全面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

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不同形式的活动,如学术论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组织向少数民族优秀大学生学习,通过真人真事的感染,使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专题报告会,不再仅仅突出专业领域的学习,而且应加强革命历史的宣传,使大学生切身感受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之处,从而促使自身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升华;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类型多样的社会活动,在服务社会中感受认同并形成其自身的价值观自信。同时,应多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座谈会,关心少数大学生思想生活的近况,从细微之处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作者:马青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zhengfazazhi/cqysjzz/65491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