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沙的石油合作关系范文

中沙的石油合作关系范文

时间:2022-11-16 09:55:59

中沙的石油合作关系

在中国参与国际石油合作的地区中,中东是一个重要的合作区域。而在这个区域中,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与中国的石油合作关系比任何其他双边能源关系都更令人瞩目。沙特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2015年5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石油能源的短缺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关注中沙石油关系及其发展动态,克服阻碍双方石油合作的不利因素,对于推动两国石油合作共赢和能源共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沙石油合作的重要性与现实基础

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就掌握了世界。”今天人类生活与发展已经离不开石油,当今世界各国的稳定与发展也与石油息息相关。而中国从1993年开始就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对于中国的发展如同空气对于人的生存一样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大国,原油储量远低于国际标准水平,而石油消费量已经超过了5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60%。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只会不断增加。当今世界,除沙特之外,主要产油国的石油储量和增产潜能都十分有限,沙特是世界石油市场供给的蓄水池,能为中国的石油来源提供重要保障。中国和沙特在能源关系上有互补性,两国都期待能在能源领域增进合作。1990年7月中国与沙特建立外交关系,为两国能源贸易和合作关系稳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1993年,当中国开始从沙特购买原油时,沙特方面承诺“你们要多少就给你们多少”;后来又多次重申了这个承诺。1997年中国工程承包公司开始进入沙特市场,“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已在沙特承包过油井钻探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99年两国一致同意建立中沙石油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了石油合作协议,这为两国间的经贸和能源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2001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817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4%。2002-2010年沙特向中国的出口量从1139万吨增至4463万吨,后者为前者的39%,8年间年均增长18.6%。同期中国进口总量为6941万吨、沙特向中国出口原油量为2.3913亿吨,沙特向中国出口增长率和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44%、16.72%。以上两组数据显示:沙特对华原油出口与中国进口总量基本呈同步跃升,但沙特对华出口的上升速度稍快些。即使如此,近年来沙特对华石油出口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额的比重仍然低于同年日本和美国所占份额。这表明,中国与沙特间的石油合作关系还有待加强与改善。

二、中沙石油关系发展中的阻碍因素

(一)美国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大国,把中国作为在沙特石油能源方面的竞争对手,担心中国与沙特关系太过于亲密而形成“伊斯兰教与儒家思想”结合的局面。美国国家亚洲局亚洲能源安全项目主任赫伯格曾表示,中国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面临能源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能源不安全感,将给美国和全球的政治、经济带来深刻影响。他认为,全球能源供给中断、能源出口地区局势长期不稳定以及变幻莫测的全球能源地缘政治都将置中国经济于危险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鼓吹中国“攫取”石油资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反复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诸如:“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恰好处于高度紧张的时候”,中国与沙特密切合作将动摇其与沙特的长期战略盟友关系;“若无法促使中国采取更加负责的政策,中国寻求能源的努力就可能逐步加剧中美在中东的利益冲突。”这些言论虽然与中国在沙特争取友好和平合作的政策相悖,甚至连证据都有待考证,但还是对中沙能源合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无视中东宗教文化历史特殊性,无视中东地区人民的意愿,甚至忽略沙特等国家石油安全根本利益,把中东视为美国的“关键利益所在地区”,企图通过“大中东计划”在沙特等中东产油国强行推动西式民主改革,控制并支配沙特等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阻碍沙特与中国等国家石油关系的进一步拓展。早在“9•11”事件前,美国就认为中国为了换取政治支持和保证能源供应,向沙特等中东国家输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此,美国对中国在沙特的公司展开了一系列长期的制裁与惩罚,还通过持有沙特石油公司的股份来限制中沙能源合作,干预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

(二)宗教文化因素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对沙特的影响根深蒂固,作为穆斯林的“精神祖国”,沙特在伊斯兰世界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对内,伊斯兰教赋予沙特家族统治的合法性,确保皇室的长治久安;对外,伊斯兰教通过传播和弘扬伊斯兰精神,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发挥作用。实施泛伊斯兰主义的外教政策,是沙特充分利用伊斯兰教圣地地位的佐证,这不仅巩固了沙特王室统治,也表明沙特在宗教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沙特有大约2500万人是穆斯林,占总人口的97%。约85-90%的沙特人是逊尼派,什叶派穆斯林人口约占10-15%左右。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千年之争对沙特国内政局造成了动荡与不安;此外,西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都对沙特国内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石油能源安全等带来了威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局势才能进一步发展高层次高质量的国外合作关系。而由宗教因素引起的沙特国内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沙石油关系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地区政局动荡因素沙特所在中东地区的政局长年动荡不安与战争不断,给中沙石油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安全威胁与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北部的伊拉克与伊朗曾爆发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这给沙特对外石油输送与贸易都带来了安全隐患与威胁;叙利亚自2011年开始的内战也给整个中东局势造成了负面影响;1990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进而引发的海湾战争更使得沙特丧失了安定的石油贸易环境。自2010年底,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反政府的“阿拉伯之春”运动横扫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这项运动先后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多名领导人先后下台;而近期沙特与也门的军事冲突也给中国和沙特的石油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所有这些地区动荡和冲突,都对沙特的石油生产、国际油价以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到中沙能源合作。除此之外,中东地区还有大大小小的冲突,这些或因宗教引起的冲突与挑衅,或因石油资源引起的争夺与抢占,或因大国干涉影响的政变或倒戈,都给沙特与中国进行正常的稳定的石油贸易造成了困难。

(四)地理位置因素沙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太平洋西岸。中国距离沙特数千公里,这给两国石油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沙石油贸易往来要长途跋涉、漂洋过海,物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不小。且不说时间成本,仅石油管道建设费用每公里造价都超过千万,而加上海上运输、陆上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人员费用、维护费用、燃料费用等,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除了两国运输成本高昂以外,更具风险的是海上运输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有可能发生的海盗劫掠、恐怖活动袭击、国家纷争甚至战争,都必然对两国能源贸易的联通,特别是海上石油通道和枢纽造成阻碍。

三、深化中沙石油合作与互利共赢的应对措施

(一)推动基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中沙石油战略合作中美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石油进口大国,与世界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沙特都存在重大能源利益关系,两国在沙特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石油。但这并非意味着中美在沙特的石油关系必然是对抗性或冲突性的零和博弈关系。“基于对中美关系竞争和合作共处、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的大局和演变规律的认识,战略性合作应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主要内容。”同样,在与沙特开展国际石油合作方面,中美应避免恶性竞争,防止走向对抗甚至冲突,在加强沟通、交流和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推动基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中沙石油战略合作。一方面,中美在博弈沙特能源过程中,要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契机,避免恶性竞争甚至武装冲突。中国与美国在沙特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石油,为了这一重要的能源,美国往往站在与中国不平等的地位上开展竞争,对中国与沙特合作的能源企业进行打压与制裁,这是不符合当今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的。而美国一家独大的石油霸权观念和行为也会招致沙特等产油国政府和人民的反感。因此,中美两国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用新的智慧和方式处理好崛起大国和既成大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就与沙特石油关系而言,中美两国在沙特必须注重各国的特殊性,允许各自国家符合国情发展模式的存在,并且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开展石油投资贸易、石油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两国在博弈沙特石油的过程中出现“两败俱伤”或“零和博弈”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国要推动中美中东能源的良性合作,努力实现中美沙三边能源合作共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友谊之邦,今天正在崛起的中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来没有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图谋,也没有通过发动战争与美国争夺沙特石油的必要。沙特的石油并不是美国一国独享的,而是应该按照沙特本国意愿能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合作共享的资源。美国应该展示大国姿态,与中国在沙特开展平等的能源合作与交流对话,真正使中、美、沙三边能源利益最大化。

(二)以文化交流为纽带深化中沙战略友好关系文化受制于经济和政治,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又有反作用,有了良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中沙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文化交流是中国对外开放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中沙文化交流,一方面可以增进中国对沙特的了解,博采沙特文化之长,用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交流可以为石油战略合作提供文化认同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增进沙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帮助沙特正确认识中国,宣传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建设成就,传播中国的文化艺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树立中国和平崛起和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减少、消除“中国威胁论”所产生的误解,保证两国石油合作正常进行。要深化中沙文化交流并推动中沙战略友好关系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在政府方面,要开展更加频繁、更高质量的高层领导文化交流,比如举办类似“中国文化年(周)”,以增进两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宗教文化了解。在企业方面,在沙中资企业尤其要注重对员工的文化背景知识培训,同时在尊重沙特文化宗教特殊性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本国员工与沙特人民之间的交流活动。在教育方面,以举办中沙教育合作论坛、互派留学生等形式,展开两国教育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合作。

(三)实现中国与沙特能源运输通道互联互通2013年秋季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此后,中国与大周边的基础设施和贸易互联互通步伐逐渐加快,与东北亚,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道13条、铁路8条,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不少成果。与此同时,中国主导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也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区域合作和国际贸易与合作。石油输送技术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沙石油关系时间的长短,即便两国在石油合作上达成一致,但因费用不菲、技术有限等原因使中沙建设能源运输通道十分困难。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快了中沙之间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通道建设,使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沙特,与中国深化战略与能源合作关系获得了更广阔的舞台。中国在实现中沙能源运输通道互联互通的目标上,应该拥有同构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一样的思维,旨在打破地域限制,规划两国石油能源管道路线图,同时两国甚至多国齐心协力共同投资、共同研究、共同建设。在有了畅通的能源运输通道后,不仅可以削减以往传统运输的成本,使中沙石油能源运输变得更加便利与安全,石油运输量也会大大提升,从而稳定和发展两国石油关系,实现能源合作安全和沟通安全的“双赢”目标。

(四)推动中国石油投资贸易进一步多元化沙特对中国的石油意义非凡,但正是这种看似“无法替代”的地位有时可能会使得中国在沙特受到的牵制与阻碍增大。为规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中国可以巩固并扩大与俄罗斯、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国家的能源合作关系,实现石油投资贸易的多元化。这些国家同样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虽然不及沙特富庶,但多元化的石油战略也能满足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因此,中国必须与这些国家增加能源交流与合作,以确保石油来源多元化和国家整体的能源安全。

作者:杨荣佳 舒先林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沙的石油合作关系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