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对策范文

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对策范文

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对策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当前我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特征;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对策,对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对策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上的产品种类、款式、内饰、颜色、功能和型号等越来越多,产品层次多样化且更新快,汽车质量、性能也在逐步提高、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庭购车成为了汽车消费的一大热点,拥有汽车成为现代时尚生活的一个标志、我国汽车市场正面临着需求潜能释放、产品更新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关键时期、加强消费者教育,正确引导消费。消费者是市场供需双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是发展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保障、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调整汽车消费政策,培育汽车市场、培植消费能力、等。具体材料详见:

内容摘要:在对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基本现状以及中国消费者独特的汽车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对策,为完善和发展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为企业和营销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对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正在掀起一股汽车特别是轿车生产、消费的热潮,中国汽车市场成长迅速,正在成长为世界上新兴的汽车消费市场,因此对汽车消费市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现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越过570万辆,同比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汽车生产570.77万辆,同比增长12.56%;销售575.82万辆,同比增长13.54%。我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急速扩容,与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密不可分。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上的产品种类、款式、内饰、颜色、功能和型号等越来越多,产品层次多样化且更新快,汽车质量、性能也在逐步提高。由于国家取消了对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的种种限制,以及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备受关注,市场份额有明显提高。国产车的竞争优势得到全面提升,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成为市场的亮点。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总体保持了平稳下降的走势,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均小幅走低,2006年汽车价格调整的重点已经转向高档汽车,中低档汽车的降价空间有限。汽车厂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销售策略,如让价销售、有奖销售、服务搭配等,汽车的销售体系在逐渐完善。

从汽车人均普及率看,我国每千人拥有汽车8辆。据调查,我国目前在沿海地区就有2.3亿人左右的现实或潜在的用户群体,而目前这一群体中真正拥有汽车的只有10%。据专家计算,2004-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6650-8431万辆之间。可以推算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00-1900万辆之间。因此,我国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特征

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庭购车成为了汽车消费的一大热点,拥有汽车成为现代时尚生活的一个标志。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购车欲望十分强烈,购车者以青壮年为主,且男性比例较高,初次购买新车的大多选择价位在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或者二手车,家庭购买第二辆车或者是换车的则集中在10万到25万元之间,消费者开始关注汽车使用成本,如:零部件价格、燃油费用、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而且更多的人开始选择贷款购车的方式。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将全面升级,与之相伴的必然是汽车个性化需求。汽车成为人们生活品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为买一个交通工具而买车,他们开始视汽车为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乐趣的工具,视汽车为展示自己个性的方式与途径。

汽车消费更多地渗透着理性因素,我国汽车消费者关注的因素已经不再仅仅是价格的高低,而是注重价格、质量性能、品牌形象以及服务质量等综合因素,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安全、舒适、可控性、节能环保以及外观样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从目前国内汽车消费者的情况来看,仍处在学习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企业品牌、产品母品牌和子品牌存在混淆;不能区分先进或过时的技术;不知道哪些装备是自己必需的;不懂不同企业的各自定位和技术特点,不熟悉不同企业各自产品的优势;持币待购现象明显;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对策

我国汽车市场正面临着需求潜能释放、产品更新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关键时期。汽车市场的启动和发展对我国的产业、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庞大的汽车市场为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企业层面:市场导向,竞争为先

⒈加快联合步伐,提高企业竞争力。兼并、重组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全球面临第四次兼并浪潮。我国汽车工业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企业集团化、战略化联盟的建设。

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国内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合与重组。以优势互补为前提,着力推进强强联合。对于中小汽车企业,要广泛通过重组、承包、租赁和分流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转移一批,破产一批,以促进汽车工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逐步形成1-2家或3-4家具有跨越式发展能力的大集团、大公司。

另一方面,要促进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特别是国际上一流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与合作。在与国外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要逐步培育先进、完善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技术水平,以缩短与外国合作者之间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

⒉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查,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产品线和产品结构,增强供给对消费需求的适应能力。同时,深入研究消费需求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充分挖掘消费潜力。

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是微型及中型客货车这类高科技含量较少、附加值较低,廉价而又需求巨大,且对外资的吸引力低的产品,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自主开发,扩大出口。在中短期内,对轿车类产品则以发展中低级别的经济型家用车为战略重点。这首先着眼于我国汽车市场起步阶段的需求,其次,实施这一战略将有利于新企业的进入和竞争力的培育。中低级别的经济型家用车对企业在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要求相对低,进入障碍小,对内资或以内资为主的企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再次,如果中国中低级别的经济型家用车形成较大的规模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则可以向我国相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

⒊推动营销思想的全面运用,增强企业营销功能。汽车企业应坚持以顾客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将全面质量营销与高科技营销相结合,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还必须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从而节省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同时,应积极推进汽车信贷消费服务向深度发展,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风险控制技术,通过建立银行、企业、商家、保险、政府等全面联合的汽车金融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消费信贷、汽车租赁、日常维修保养、旧车置换新车等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使汽车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紧密的联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二)消费者层面:理性消费,培养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

⒈加强消费者教育,正确引导消费。消费者是市场供需双方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是发展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宣传导向,帮助消费者逐步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

现代消费价值观,摒弃传统消费观念中与现代市场经济消费观格格不入的成分,在鼓励节俭的同时,提倡努力开拓,不断提高消费层次,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理念。

⒉注重消费群体,积极推广信用消费。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占信贷总规模的比例很低,消费信用不足,既影响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过发展消费信用,促使居民消费模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可以提前实现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消费,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

由于汽车消费信贷是个新生事物,它的成熟和发展还存在一个过程。在这当中,无论是汽车生产企业,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适当宣传,做好消费信贷的市场营销工作,利用成功的汽车消费案例作广告,形成广大的现代消费的示范效应,带动消费者汽车消费信贷的积极性。

(三)政府层面: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

⒈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发展汽车消费市场,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把发展汽车消费市场放在现代市场体系中,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商品结构多元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监测调控体系。

⒉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我国汽车业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⒊调整汽车消费政策,培育汽车市场。汽车消费政策是国家调整汽车市场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汽车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汽车消费政策的调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整税费结构,降低购买过程的税费,转移使用过程税费,同时减轻消费者税费负担。第二,规范汽车税费,建立以燃油税为主的汽车消费体系。第三,逐步调整税费政策,实行差别税率,鼓励经济型轿车的生产。第四,简化购车手续,完善和建立以私人用车为主的汽车销售服务保障体系。

⒋培植消费能力。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扩大汽车消费要以经济发展为保障,以消费环境改善为条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税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汽车文化,从政府、金融、汽车企业等多个方面共同入手,协同配合,来大力发展我国的汽车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永华.论汽车营销模式中的中国文化因素【J】.商业经济文荟,2004,(01)

2.曹建海.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07)

3.汤清.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汽车消费信贷行为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4.刘庆福,王国松等.障碍中国国民汽车消费的因素【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04)

5.邵世风.影响我国家用汽车消费的主要因素【J】.统计与决策,2003,(08)

6.刘金平,张松鹤.基于生活方式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分类研究【J】.心理科学,2003,(04)

7.周立.中国经济型轿车消费分析【J】.对策研究,2003,(11)

8.刘伟.社会阶层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分析【J】.甘肃农业,2004,(06)

9.安圣慧.我国消费特征调查【J】.商业时代(理论版),2004,(26),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