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转变论述范文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转变论述范文

时间:2022-09-23 10:27:12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转变论述

从开放角度说,当我国开始从一个封闭社会向全球开放的时候,正遇到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嵌入全球经济,有效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解决了就业,加速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改革开放三十年余年来,在自发驱动和政府推动的渐进式改革下,我国自上而下投入到经济建设中,走出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之路,但在经济发展中忽视了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万元户、企业家、商业精英成为人们的楷模。当人们干劲冲天地奔着致富的时候,法制不健全,机会不平等,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的社会关系(亲情、友情、婚姻)发生显著变化,传统道德面临巨大挑战。市场经济与道德是如何发生作用?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同情心,具有交换本能。斯密《道德情操论》(1752年)揭示了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形成原理———同情心原理。对自己的同情为利己,对他人的同情为利他。没有利己,就不能照顾好自己;没有利他,就没有交换、市场和社会。利己、利他———交换———市场———人类社会,按照这个逻辑可以推出,没有利己和利他,市场根本无法形成,财富来自与人们相互需要与合作。《国富论》(1776年)是斯密将同情心原理在经济领域类的运用。第一,人类同情心有差别,人类更容易同情自己。第二,与利他相比,利己心更强更持久。市场机制能调动利己心激发人努力劳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效结合。面包师、酿酒师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心中想着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在他们收入增加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需求。利己与利他的平衡有效促进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此外,斯密还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机制导致社会分工过度,社会分工会过度会使人的同情心失衡,使人变得自私、冷漠。所以,在市场经济制度来下一定要加强道德建设克服过度分工带来的自私和冷漠问题。道德是人类心中永恒的明灯,道德建设不能松懈,没有道德指引,市场经济会步入歧途。

一、道德的形成与转型

人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出发对事物进行判断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首先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喜好、经验、价值观等对事物做出判断。此外,人还可以从自己内心中能分离出一个旁观者,切断对自己的同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公正地对事物进行判断。正是后者体现了公平和正义。这种正义外显为法律,内显为道德。社会有效运转既需要严格的法律体系,还需要体现仁爱的道德准绳。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律,社会将陷于一片混乱,如果没有仁爱的道德,社会只会变得冷漠,所以,对于社会而言,法律比道德更重要。但对于个人而言,仁爱道德更有意义,仁爱之心会时刻提醒自己客观公正,能有效抑制利己心膨胀,使心中的利己和利他处于平衡,回归人的本真,使道德得以持续。一个有道德的人不需要法律约束,法律是用来约束偏离道德的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优良道德传统,但法制建设落后。前面已经分析了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那么究竟是什么道德力量使得我国封建社会在法制落后的前提下得以持续几千年?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博大精深,对忠、孝、礼、仪,君臣、父子、夫妻等各种伦理关系有着深刻理解。儒家文化为封建社会皇权统治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正是有了儒家文化基础,几千年帝王统治得以持续。政治鼎盛和文化最繁荣时期,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道德辉煌时期。但随着生产力发展,封建政治日益瓦解,传统道德也日渐衰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制度激活了微观经济个体的理性选择。这段时期与其说是道德建设被忽视,还不如说是市场经济道德还没有生存的土壤。落后的法制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传统道德败坏。社会转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现代社会转变),经济转型(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道德也面临相应转型(从传统道德向市场经济道德转变)。

道德转型是经济转型的基础,经济转型推动社会转型。传统道德表现为集体理性和集体决策;市场经济道德表现为个人理性和个人选择。个体通过学习、经验积累能提高理性认知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向市场道德转型能促进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个体认知有限性,信息不完备,有时候会出现个体理性失效。囚徒困境深刻地揭示了在个人信息不充分或则信任缺乏的前提下,集体理性显然优于个人理性。因此,道德转型中,我们要辨明道德转型的本质是人的理性成长,要逐渐培养个体理性,使公民个体能在法制和道德框架下,能通过自身努力,满足社会需求,创造财富。同时还要明确在现实社会中,人并非完全理性,某些场合下个人理性要服从集体理性。

二、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维度

我国现代化时间短,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理解市场与道德的关系有助于理顺市场与法制、权力与制度之间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除了与完善的法制有关,与新教伦理精神有很大关系。新教伦理精神提供了一种积极努力的现实精神和一种契约精神,这种伦理精神为西方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水期,要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既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吸取其中的集体观念,还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引入新的道德规范,培养个体观念。具体来说可以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从集体角度:建立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目前最迫切的还是要首先建立良好的法律,切实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海外转移财产和海外移民现象越来越多,体现了公民对财产安全的担忧。环境法不健全,环境污染泛滥;食品安全法不规范,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蔓延。官商勾结、环境污染、海外移民、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尖锐问题都集中指向法制建设。因此,法制建设刻不容缓,政府应积极投入到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上,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法制保障。此外,良好的制度约束机制,可以为市场提供制度驱动力,引导资源有效利用。制度能有效约束权力,能引导微观自主选择。制定了能制约政府权力的制度机制,就能遏制政府权力滥用,减少企业寻租行为,引导企业家会把精力用于生产性活动。有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企业就不会选择仿制,而会投入资源从事创新研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二)从个体角度:改变教育观,提升公民理性认知能力我国有素有尊师重教传统,号称文明古国,只是到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很落后。直到辛亥革命,德先生和赛先生才被引进中国。建国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改革开放后过多关注经济,严重忽视了教育。目前,一种不良教育观正在蔓延。学习只为考公务员、找好工作、出国。在这种教育观引导下人的理性表现为利益最大化、机会最大化,偏离了教育本质。教育是教人求真、善、美,回归人的本真,在社会活动中寻求自身社会价值最大化。按照机械论理论,社会就是一个精密的钟表,人如同是钟表的领配件,只有各个部件有机协调和运行,钟表才能正确显示时间。只有每个人都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社会才能有序运行。教育就是要教人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因此,转变教育观,植入新的教育观(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帮助公民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显得越发重要。

(三)从个体与社会互动角度:积极开展社会管理,激发公民管理热情市场能促进分工,专业化分工通过“干中学”“经验积累”能提高生产效率,但分工过度会使人变得麻木、冷漠,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对社会不关心。当前的道德缺失案例有很多不是与自私有关而是与冷漠有关。有些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也不愿去帮助别人。某种程度上冷漠比自私还可怕。社会管理是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把一些社会事务交给社会去处理,可以激发人们参与管理的热情,培养公民的社会意识。当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时,社会管理却很见效。网络推广和普及为社会管理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应该建设好网络平台,营造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帮助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看法,激发社会管理热情。

三、结论

市场经济制度与道德并非背离,没有健康的道德做基础,市场机制无法运行。表面看是市场在摧毁道德,本质上却是由于缺少道德基础,市场机制扭曲对道德在起反作用,道德建设非常重要。道德形成是因为人能从旁观者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事物和行为。这种正义外显为法律,内显为道德。我国的道德传统体现为儒家文化,几千年封建社会演化,大一统集体观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后,释放了微观经济活力,个体理性开始成长,传统道德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道德转型即建立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这种道德体系能兼容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道德建设应立足积极完善法制建设,教育培育公民理性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积极开展社会管理,激发公民社会参与热情。

作者:詹霞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转变论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xlw/scjjlw/6274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