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专业建设对接市场发展的机制范文

高校专业建设对接市场发展的机制范文

时间:2022-07-26 04:54:17

高校专业建设对接市场发展的机制

摘要:

文章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食品类专业为例,提出要按照依托行业、对接市场的专业建设思路,开展实地调研,确定企业全程化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培养的联盟化,构建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基地,以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对接市场发展。

关键词:

专业建设;海洋食品;市场发展

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发展,2015年的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消费的贡献率高达50%。消费势头保持增长的同时,民众还关注安全消费,绿色消费,促进消费对消费者健康水平的提升。食品工业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渐趋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重视程度的日渐提升,“安全无污染、绿色健康、优质营养”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与青睐,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切时,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类人才需求也非常迫切了。依据舟山群岛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来准确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是提升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海洋食品方向)整体办学水平的钥匙。针对舟山区域范围内的海洋食品相关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组织座谈、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对如何进行建设专业,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海洋食品类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高等教育的领域里,开设食品类专业主要集中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而海洋食品类专业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缺少该类型的专业人才约30万以上。舟山海洋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专业建设也相辅相成地发展,以对接市场为宗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专业建设机制;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校企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2海洋食品类专业建设的机制研究

2.1海洋食品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现状从2005至2015年这十年间,食品安全事件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食品安全,同样成为制约出口水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2005年孔雀石绿事件开始,出口水产品因激素、抗生素、微生物超标遭遇技术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企业面临的困难是质量管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指标的关键要素是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这类适应市场发展的应用性人才,因此海洋食品安全监控方面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一项海洋经济战略决策所成立的新区,舟山区域总面积2200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410公顷。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部级新区。海洋食品加工业是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海洋食品企业拥有烤鱼片、烤鳗、鱿鱼制品、各类单冻机、鱼油提炼、湿法鱼粉、虾仁、鱼糜等先进生产线200多条,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以上,水产品冷库300多座,日冷冻8000余吨,冷藏能力20万吨,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比较繁多的海洋食品系列。海洋食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舟山全市共有海洋食品加工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今天,从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人数也远远不够。我们走访调查了舟山代表性的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就企业从业人员组成、年龄和技术等级结构、工资收人,作了广泛的调研,从调查结果看,从事质量管理和质检人员少于10%,而小企业基本在5-7%左右,高层质量管理人员更少,其中几个代表性企业的情况如表1。对企业管理层人员构成情况(如表2)调查来看,一是大多数企业员工年龄偏大,管理层的断层已经形成,而且还呈加剧的趋势,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艰苦的行业;二是企业不重视技术员工的培养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在人才培养不愿意花精力和金钱,员工的技术等级在低位徘徊,一线劳动力的素质也得不到提高;三是管理层员工的学历分布也不合理,由于企业处于低技术水平,很难留住高学历人才,同时具有本科学历的年轻人也不安心民营小企业;四是员工的总体工资收入较低,而且工资增长潜力较小。从企业的员工结构调查来看,舟山企业对大专类学生很是青睐,学生也有用武之地。调查显示,对学历的要求大专为主,其次是本科,最后是研究生,他们认为大专学历人群能扎根企业的艰苦工作环境。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基于我校立足舟山、面向全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方针,本专业定位与舟山区域经济、市场发展需求联系紧密,培养一批具有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专长的人才,为舟山海洋食品加工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打造我校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的“海字号”特色。

2.2建立和完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院双主体人才共育的办学格局已经兴起,瞄准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实施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建立以“能力本位”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舟山海洋食品企业人才的需要,以食品工艺与安全检测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食品工艺、食品保鲜、质量检测、质量安全管理方向的职业能力培养;采用“2+1”教学模式,即两年学校教学,一年企业顶岗实习。

2.2.1实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程化组建以行业、企业、学校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开展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了解区域内企业产业调整、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变化,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分析职业岗位的定位与需求,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每年召开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海洋食品质量检测、海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储运的工作流程,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至少取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

2.2.2实施订单培养的联盟化所谓联盟化订单班就是根据多家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共同组建一个“订单班”。舟山海洋食品企业中企业员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只占总数的1.6%,可见企业规模总体结构布局不够理想,绝大数是中小型企业;然而从事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企业100多家,占工业企业数的31.0%,这百家企业已建立起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如HACCP计划、ISO22000:2005体系等,他们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注册,所以这些企业都需要专业人才来保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同时这些企业的主营产品由冻品类、鱼糜制品类、休闲干制品类,产品种类基本一致,生产工艺也大同小异,企业需要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的人才要求也基本相同,所以设立联盟化的订单培养模式比较科学可行,这样既实现学生的订单培养,又使企业得到了合格的人才。

2.3构建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和教材

2.3.1对接市场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开发课程体系借鉴先进的CBE教学模式,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职业教育模式,将一个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二个层次的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从而提炼出该职业技术岗位的学习领域。根据对海洋食品企业调查情况分析,企业真正需求岗位主要是食品安全管理、食品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其他岗位需求量不大,具体分布如图1:图1岗位需求根据职业技术岗位的学习领域,构建以人文素养、专业素质、岗位技能类课程的课程体系;专业和技能类课程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确定教学单元或教学模块,使用理实一体化教室,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部分技能类课程在校外实习基地开设,采用“企业导师授课制”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学生成绩按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实绩来评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达到岗位应知应会要求,具备了岗位操作技能,成为一名技能型人才。人文素养课程由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文化类等的构成,规定学生必须获得足够职业教育学分,同时广泛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行业专家等开设相关讲座,开拓学生的视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2紧密校企合作建设校本教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是关键。专业教师必须深入企业一线,就教材内容、实训项目组成,开展充分的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编写,编写定稿后请企业专家审定,最后确定课程标准。对于培训教材,专业教师要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教材内容,由企业专家执笔写作,这样才能反映企业生产的最新技术,避免闭门造车。学校要充分依托企业优势,运用现代化手段,把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实景拍摄成录像,丰富教学资源,避免现行教材的文字形式,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的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建设校企合作下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一是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省培、国培项目学习,落实教师培训结束后必须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专题讲座的制度。按照专业与岗位对口原则,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和访问工程师项目,教师带着项目下企业,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兼职教师管理工程,每年从知名企业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业务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同时通过聘请、引进、培训、交流、竞赛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改善师资结构。三是年轻教师的培养工程,新引进的教师最好是研究生或以上学历、有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建立新进教师导师制,由资深教师结对,一对一指导。新进教师在1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2年内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健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2.5建设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基地实验室训条件如果不能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实训环节难以得到落实,教学质量无法达到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是空话,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基地是十分重要。

2.5.1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校内基础实训室,针对相应课程开展的实验实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我校专业的实训中心有二个功能区域,①食品工艺综合实训室,基本解决食品工艺方面的实践教学需要;②食品质量检测实训室,目前能完成常量物质和微生物的检测,还不能进行微量物质的检测,新的实训室正在建设中。同时建设校内厂的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模拟企业化工作过程,目前已建成舟山金园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2.5.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区域经济中发展良好的水产品企业建立长久的校企合作基地,如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舟山晶和食品有限公司、舟山金园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舟山正龙食品有限公司、舟山骏威水产有限公司等,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且运行与管理规范,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条件,学生每年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毕业实习与就业达50%以上。

2.5.3试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每年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安排“工学交替”教学模块,如《海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就采用工学结合方法,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训,一是现场参观当前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二是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参加生产一线操作,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整个工作流程,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实训、实操的针对性,所学知识与现代化生产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专业老师、企业现场指导老师紧密联系的顶岗实习模式,把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成绩评定交于企业现场指导老师完成,实习报告、行业调研交给学校指导老师完成,这两个成绩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

2.6融入区域产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拥有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和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企业需要有人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搞好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局面。一是教师借助企业平台把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得到了推动生产发展的助力;二是教师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的科技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使之更符合区域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使科技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企业和学校可以借助各自的实践实训条件,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包括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员工转岗培训、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等,这样企业依靠学校的优势,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帮助企业培养科技创新能手,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而学校依托企业力量,培养了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可用人才,这样既帮助企业发展又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以区域经济为依托,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专业建设要不断创新,增强自身发展与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才能使高职教育在整体上的健康发展,才能使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益玲,陈思东,李卫.地方医药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有效对接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7(03):1-3.

[2]凌伯勋.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高职药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23-26.

[3]楼燕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3):98-99.

[4]张丽英.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60-63。

[5]李习平.市场需求导向下高职药学专业建设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22):27-28。

[6]陈兵红,陈茂铨,王东明,应俊辉,张鑫燕.依托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2015(03):20-22.

[7]李茂松.浙江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9):30-32.

[8]楼世洲.专业对接产业人才服务企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25-29.

作者:朱亚珠 张泽凌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专业建设对接市场发展的机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xlw/scfzlw/6966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