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现代人生存困境下旅游的审美意识范文

论现代人生存困境下旅游的审美意识范文

时间:2022-07-02 05:05:01

论现代人生存困境下旅游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现代性;旅游;美学意义

摘要:旅游则恰逢其时地出现并以其独特方式填补这个沟壑.本文试图从旅游动机与体验出发,探讨现代人生存困境下旅游的审美意义。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极大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其精神世界拷上了沉重的枷锁,在这种生存境遇下,现代人迫切需要一种方式完成对自身灵魂的救赎。

旅游这一休闲活动并非现代社会的特产,它在传统社会中亦很兴盛,古代文人骚客笔下的高山大川、名胜古迹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思,让人无限向往。而且许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精神寄托,他们借助自然或是人文景观凭吊自己不如意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或者观光带有强烈的情感诉求。

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社会的急剧变化,西方国家所遭受的诸多发展后遗症也逐渐出现在中国。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高效率运作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生活享受,然而人们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日复一日地置身于高如丛林的钢筋水泥建筑、浮躁乏味的“两点一线”、拥挤嘈杂的街市以及无尽的生活、学习、工作压力。原本可以享受的蓝蓝的白云天在我们的视野里渐远渐逝,作为休闲活动的电视节目以及其他各种娱乐方式被无所不在的商业利益俘虏,可以寻求精神慰藉的艺术也成为消费主义下的快餐。同时,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也使得传统集体价值观念式微,人们决然地和历史挥别,和自然决裂,和与自身之外的一切划清界限,伫立在自己营造的荒凉世界沾沾自喜。在他们看来“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1】(P338)。人们被淹没在平面化的图像和孤立的数字与符号中,不去追究内容和意义以及价值。这种生存感受被西方理论界定义为“现代性”体验,然而在表面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的掩盖下却是人类千疮百孔、空虚孤独的精神世界。“虽然住进新盖的楼宇而灵魂却在户外淋雨,生命本身落入一种到处寻找家园的彷徨状态”【2】。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精神遭遇:这个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张了,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画式的。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在孤独到近于恐怖的状态下,灵魂终于发出了呐喊。这种对人类根本性的生存质量的追问从整体层面及大众生活领域被提出来。现代人不得不承认:只有让生命处在一个富有意义的“审美世界”中,人才不会被愚蠢、错乱、荒诞置于死地。人类应该彰显灵性,让自己的天空散发虔敬、富有柔情和充满韵味的光芒。20世纪中以后的大众旅游热在这种情况下和许多思想家和诗哲们所提出的生命合理及理想状态的诉求不谋而合。旅游审美正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完成着诗意生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旅游和其他休闲活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它以怎样的态度应对现代生活?又如何完成现代人对自身完整性的找寻呢?

从时空概念来讲的话,旅游是人们借助某种交通工具,24小时以上离开日常居所,有计划性的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以及风土人情等的异地欣赏活动。当然,随着旅游产业的扩大,旅游项目也在逐渐丰富。在这里,我们主要就比较典型的旅游活动进行讨论。虽然,其他休闲活动也可以让大众得到放松,比如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都是原地的单向放松活动,也就是说它们每一项活动都是单纯的身体的或者心理的放松而且仍在日常生活的环境进行。然而旅游却完全不同,它是长时间离开日常生活环境但又构不成定居的活动,即它和日常生活的暂时断开,另外,它不仅让游客在跋山涉水中得到身体的锻炼,更重要的是满足其精神需求。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日常生活是指每天重复着的具有固定模式的生活。在西方思想家眼里,它是被异化了的平庸单调得如一潭死水般的领域。而旅游是人们主动地断开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而去寻找适合自身或者说自身乐意接受的生活方式。那么,在此意义上,旅游是对现代困境的出逃,也是对现代生活的平庸与对人类灵魂无休止监禁的反叛和对抗。需要注意的是,断开不是逃避,任何人都离不开吃喝拉撒睡,说到底,每个人还都是凡夫俗子。但断开日常生活链条是使人们体验诗意、找寻灵魂归宿的前提所在,因此,我们可以说旅游具有其他休闲活动没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旅游活动所实现的对人的完整性的找寻或者回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愉悦。有些思想家把人类现代性困境的根源归因于主客两分的世界观。具体来讲就是,人类以宇宙主宰者自居,并对自身之外的所有一切进行改造,在主体的视野里,客体永远处于被认识被改造的境地。这种自我中心主义极度膨胀的状况不可避免的导致人与自然的恶性循环,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欲望,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已到了无法克制的地步。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环境的极度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在这种严重的“不和谐”的情境之下,人类必须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并调整心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在和自然拥抱的旅游活动中,人们获得最直接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茫茫大海、浩渺如烟,高山峻岭、雄壮绵延,或是春风款款、杨柳依依,细雨池塘、渔歌唱晚,人们沉醉在天地之间,畅游于山水之间,感受于无为之时。只有在这种无功利的审美关系中,人才能体验到庄子和惠子辩争的“鱼之乐”。也只有回归自然,置身自然,人才能感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完整的生命愉悦,不必区分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彻底地享受天人合一的圆融与和谐。而且在这种平静、缓和状态下,被现代生活囚禁的灵魂才能得到释放,人们心理或生理的不平衡才能得到彻底调整和补偿。

其次,人们在名胜古迹的欣赏中获得的历史感体现着重要的审美意义。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历史成了一个古老的概念,谈论历史感也似乎是一个遭人不屑的话题。历史是时间的连续,是记忆的变相体现,而人类也只有在历史经验的重述中才能找到自身位置。然而,现代人坚决排除与经验相关的表达。以艺术作品为例,现代人不再注重艺术的“光晕”【3】(P6),也不再关心作品所传达出的历史经验及精神价值等“深层问题”,而钟情于无深度的客观报道,广告式的复制图像和声色的感官刺激,所谓历史经验只不过是过于沉重并且对现实无用的副品。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种极端的忽略历史、及时行乐的现时活法最后必将导致的是:现代和历史的断裂,人们精神无所依托的流浪。中国文化向来注重根源血脉的传承,只有在历史长河中,民族精神才得以存活,而人们也只有具有民族精神和历史情感,生命才不至苍白。在我们当今的生活几乎被完全西化之时,关注民族特色显得尤其必要。而在到处都充斥着现代科技的生活中,回归民族文化俨然是项艰难的重任。但在旅游活动中,我们可以直接和“历史”接触,在那些古老的雕刻面前,除了惊叹先人的神奇还会自豪自己身为这种文化过度的一员。当游客抚摸着某个历史年代的建筑,思绪也会跟着回想,关于历史的记忆、想象都会涌现出来。就像人们在观看奥运开幕式展现的民族古典精髓时感叹中华文明的神奇和宝贵一样,游客面对名胜古迹时也会有种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这种对国族整体性的想象是当今现代困境中的精神力量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在旅游活动中,这种历史感的回归是作为人本身完整性的实现,它让人的精神不是处于断裂状态而是连续状态,即使旅游活动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去实现这一状态的找寻,但它却提供了最直接的实现渠道,这也是它具有现代其他休闲方式没有的审美意义所在。

它是一种以寻找精神世界满足和摆脱物质现实困扰的特殊的消费活动。那么悖论也就在此,它一面想要挣脱物质束缚造成的灵魂枯竭,另一面却不得不借助物质消费完成精神本真的回归,也就是说旅游活动本身就具有现代人生存的悖论意义,其含混性也是它的丰富性,所以旅游所带来的审美体验不是单纯的或者单面的,它有丰富的现代性的审美意义,这是当今学界应给予关注的价值所在。旅游使人们在生存空间的转换中完成了人类与自然的整合,它调整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观,转向和谐的主客统一;而对历史古迹的游览则在时间意义上实现了人自身延续性和完整性的回归。然而我们还会注意到的就是,旅游是以消费为基础的活动,它的参与者必须有金钱和时间的剩余,并且不以盈利而以消费为目的,同时这种消费并不对旅游景点占有,而是对景区进行游览、欣赏,人们重视的是通过旅游中的游览观光、跋山涉水,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能达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慰藉。换句话说,旅游者消费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精神文化。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现代人生存困境下旅游的审美意识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xlw/lysclw/57091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