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外资机构金融市场范文

外资机构金融市场范文

外资机构金融市场

一、外资机构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现状

(一)银行业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按时兑现,五年多来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得以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1)从机构设置来看,已从只允许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发展到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截止2006年底,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312家营业机构;(2)从开放的地域来看,放宽了对地域限制,允许其在中国境内所有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3)从业务范围来看,已从最初只允许办理外币业务扩大到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放宽了对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限制。

(二)保险业

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设立地域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和业务范围已无任何限制:外资保险公司现已可以在我国任何一个城市开设机构;外资寿险公司也可以向我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这也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已经可以在华从事全面的寿险和非寿险业务。

二、外资机构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模式及动因分析

(一)外资机构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模式

目前外资参股我国金融企业有三种模式:

一是技术援助性质的改造型善意参股。以扶持和促进被参股方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能力,提高竞争力为目的,发起者基本上有国际金融组织背景,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等。二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合作型参股。合作领域主要是那些仅对中资银行开放而外资银行又急于进入的领域,如信用卡业务。外方一般为国际知名大银行。三是投机获利性质的财务型参股。参股方多为境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其最终目的是出售其购入的股权后获利退出,如美国新桥投资公司参股深圳发展银行。

(二)外资机构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动因分析:以银行业为例

外资机构介入中国金融企业,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对银行业的介入,下面我们分析外资机构参股我国商业银行的动因(参股其他类型的金融企业的原因与之类似)。

1、利用中资银行的本地优势

中资银行具有对本地市场的深刻认识、架构完善的关系网络、广泛的客户基础以及遍布

各地的分支机构,从而具备了国内市场的分销能力和人民币资金来源方面的绝对优势。这些优势确保了中资银行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保持在国内市场的领导地位,尤其是在传统的银行产品和服务方面。外资通过参股中资银行可集中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特别是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并将其产品的专业能力和中资银行的分销网络、人民币规模相结合,以更有效地对目标客户和产品领域进行渗透,扩大其在本地市场的业务份额。这是外资银行看中中国市场、意欲参股中资银行的关键所在。

2、外资银行通过参股中资银行绕过我国目前的法律限制

(1)绕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内的客户限制、地域限制和业务种类限制。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参股中资银行,提前介入一些尚未开放的客户、地域和业务领域,从而在市场全面开放后能够获得先发优势,达到先期进入的目的。(2)绕过外资独资设立网点的时间限制,充分利用中资银行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资银行设立新的分支机构,必须在人民银行总行前次批准设立分行之日起1年后方可提出申请;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应当在拟开办或扩大人民币业务的城市所设分支机构开业3年以上,申请前连续两年盈利。

3、追逐高额利润

无论是战略投资还是财务投资,只要是投资必然希望获得最高回报,这是资本逐利的天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境外投资者对于伴随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中国银行业自然是垂涎三尺。

三、外资进入内地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外资参股国内金融机构是否会影响中国的金融安全,仍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外资参股国内金融企业会导致财富外流,短期内不会危及到国家的金融安全,但从长远来看必须防微杜渐,防止中国经济控制权的丢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一)外资参股国内金融企业会导致财富外流

外资入股参股中国的金融企业,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如,交通银行2005年净利润达92.49亿元人民币,与2004年相比增幅高达476.72%。第二大股东汇丰银行(持股19.9%)可获得7.29亿元的股息收入。

有人曾分析认为,交通银行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后才使得净利润大幅增长,得出引进外资物有所值的结论。我们认识这种结论是极不可靠的,一方面净利润的增长未必与国外战略投资者的介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引入像民营资本等国内战略投资者,也未必达不到所需要的后果。

从主权国家的角度分析,外资是以虚拟的货币符号换取中国金融企业现实的股权甚至控制权,并分走巨额财富。其中的真实游戏过程是:外资投入内地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美元或其它外币,而这些仅仅是代表财富的符号,外资并没有动用实际的物质资源。商业银行的外币资本金并不能用来放贷款,只能用于境外国债投资等,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很低的利息回报。以高盛当年购买平安保险为例,中国以高收益的保险股权为代价换来的美元,这部分美元又重新投入到美国国债市场,美国仅仅支付了很低的国债利息。

(二)外资参股国内金融企业,短期内不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一、外资入股完全在国家的掌控之下进行。从引资政策上看,监管当局不仅制定了市场准入条件、参股比例,而且还提出引进外资的四项原则等,可见外资是不容易控制我国金融行业的。花旗银行之所以没有成功入股建设银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违反了“竞争回避原则”。因此,引入境外金融机构的风险短期内是可控的,也就不会失去对经济的控制权。

二、短期内,外资股权分散无法控制中国金融业。从单一外资机构来看,从与国家金融安全最为相关的银行业分析,参股中国银行业的外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美洲银行、花旗银行、苏格兰银行、淡马锡、汇丰银行等著名外资金融机构,其中,汇丰银行参股交通银行的比例最高,为19.9%。从外资持股总量来看,兴业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最高为24.98%。如果从国别和地区角度来分析,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香港的金融机构在国银行业拥有股权。其中,新加坡在中国整个商业银行机构中所占股份最多,但也只有3.884%,其他国家和地区占有的股份分别为美国2.322%、英国0.884%、瑞士0.405%、加拿大0.004%、澳大利亚0.015%、国际政策性金融机构(不隶属于任何国家)0.208%,而中国以89.38%的比例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因此从当前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单一外资金融机构或单一国家的所有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业中所占的份额有限,股权非常分散,短期内无法控制中国银行业,不会危及中国金融安全。

(三)从长远来看,必须防微杜渐,防止外资进入内地金融市场导致中国经济控制权的丢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尽管短期内进入内地金融市场不会给国家金融安全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我们认为,国外资本(外资)入股中国金融企业,除了追逐利润这一资本的本质特性外,我们不能忽视其更长远的目标是要控制中国的金融企业和金融产业,最终达到影响中国经济的目的。

金融引资处理不好最后图景将会是:外资金融机构像血管一样深入到中国各个产业肌体之中,利用金融资本统治国内产业资本,并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和转移;中国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外国竞争对手的监控之下;外资机构还将其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金融风险通过关联交易和衍生工具转移到其控股的中国金融企业之中,从而达到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开疆拓土的最终目的:转移风险,收获利润,掌控经济命脉,影响中国政治。

四、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金融安全预警体系,对有关外资机构加强监控

为了维护中国金融安全,必须建立金融安全预警体系,制定有关的法律(如《国家金融安全法》),把维护金融安全提高到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我们必须对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有关外资机构进行动态研究与监控。为了分析其意图与动因,应该深入分析这些外资机构的政府背景,认真考察其一些重要的举措是否带有其他的意图。

(二)提高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企业领导的经济主权意识与金融安全意识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是西方经济强国用于指导弱国开放市场的理论,这个理论绝对不是指导美国国会阻止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的理论。在现阶段,我们需要警惕并放弃一切旨在使中国经济殖民化、拉美化的理论和政策,需要全民特别是掌控大量经济资源的领导干部树立起经济主权意识。

(三)必须认真考虑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趋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等因素,重视把握对外开放的时间和节奏

在现阶段,需要及时制止各个金融机构竞相甩卖金融企业股权的现象,避免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名,通过鼓励外资参股控股金融企业的制度和规定,主动地为外资进入内地进行人民币升值套利提供便利。

(四)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把外资引进来战略和内资走出去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国本土资金走出去比外资引进来难度大得多,受到重重阻拦,因此,特别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入股中国银行10%的股份,作为对等的条件,中国汇金公司也可以入股苏格兰皇家银行10%的股份,至少应该拿到参股的权利或期权;同样,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19.9%的股份,作为对等条件,中国汇金公司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参股汇丰银行19.9%的股份,具体形式可以通过汇丰银行向中国汇金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方式来完成的。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这种不平等、不对等的开放策略。

(五)发展本土的投资银行,同时,鼓励本土的投资银行充当财务顾问

国内大公司、大银行的重组与合资,鼓励使用本土的智囊团。遗憾的是,国内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重要企业的合资、合作、境外上市都是聘请国外机构来承担参谋部的工作。迄今为止,没有听说那家金融机构的合资是聘请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内地著名投资银行来承担估值和重组的财务顾问的。如果没有使用本土的投资银行,如果靠拍脑袋决策或聘请境外机构充当财务顾问,那么,定价偏低、贱卖股权甚至自断企业前程将在所难免。

(六)通过制度创新,探索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之路

中国的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所有权保持国有、管理权民营化的方式,以低成本的代价,建立起金融产业的治理结构。以交通银行为例,不必要以出售控股权给汇丰银行、今后每年要付出40亿元以上利润的方式来完善治理结构,而可以通过银行管理权借助市场化授权的方式来完善银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