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蜡染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

蜡染文化产品开发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28 11:23:18

蜡染文化产品开发论文

一、贵州蜡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1.合理的产业化发展尚不够成熟贵州蜡染的分布较广,使得贵州从事蜡染或与之相关行业的工厂和作坊数量较多,但都以中小型为主,能够拥有自主设计能力的企业,数量不多。此外,由于贵州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这也使得一些蜡染生产企业虽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设计水平,也很难满足越来越多游客的需求。生产研发及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组织管理经验上的不够、生产质量和规范化的难把控,都成为制约蜡染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因素。2.技术发展缓慢,文化档次不够贵州蜡染的市场规模的不成熟,也导致蜡染文化自身在技艺上的进步缓慢,创新力度不足,至今,贵州很多蜡染技艺仍停留于原始手工的生产方式,缺乏技术创新[3]。另外,在文化档次的表达上,蜡染的内容与形式始终停留在传统时期,缺乏新意和变化,作品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单一不变,缺少文化内涵和美感,与蜡染文化自身的丰富多彩形成强烈反差。在这里,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蜡染商品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本身是需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现代蜡染有很多是创作者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而来的产品,然而,只要新产品一上市,很快就被大量侵权复制,很多都是粗制滥造,大量的仿冒产品流入市场,导致整个蜡染市场极度混乱,假货横行,肆意的侵权给原创者造成了重大损失,极大地挫伤了创作者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制约了整个蜡染市场的人才发展和创新开发[4]。3.旅游产品营销模式单一贵州在发展旅游产业期间,对于蜡染文化已有了初步的开发,例如采取在景区内外销售蜡染产品、举办蜡染展览等方式。现阶段虽已开始通过开展乡村旅游、了解或参与少数民族生活等旅游手段来提高人们对蜡染文化的了解,加强其传播力与影响力,但若只是采取与景区捆绑销售蜡染产品这种单一模式,非旦造成其在市场供需中的被动地位,影响市场收益,还会变相“打扰”原始民族生活的,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景区内外的纪念品店多不胜数,销售的产品却千篇一律,只有延伸出更多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满足旅游的市场化发展需求。4.开发过程中各方矛盾突出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常常面临顾此失彼的两难地步:单纯重视旅游经济化发展或是旅游资源多样性和文化性的保护,而忽视两者对对方的不利影响。在贵州旅游产品的开发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蜡染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是政府、企业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彼此协作、共同参与的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中,特别是一些苗寨内部,政府和企业的主导地位弱化了社区和居民的参与角色,并集中体现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尚未建立。在此环境下,作为蜡染文化的创造者们显得被动弱势,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合作,几方必然会产生矛盾,阻碍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蜡染文化的传承保护。

二、相关印染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经验探讨

与蜡染文化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相比,国内外已有许多相似的印染文化载体的产业发展路径已取得一些显而易见的成就。基于相似性,我们可以相互比较,分析并总结经验:

(一)蓝印花布:市场需求下的保护性开发“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是部级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它的建立对于蓝印花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收藏、研究、生产、销售融为一体,通过创新销售产品取得的经济效益来维持博物馆的成产和发展,进而推动蓝印花布文化的再次深化,如此的良性循环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采取合理的有限公司上市形式,对蓝印花布的保护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桐乡蓝印花布厂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唯一完整地保存了传统蓝印花布纹样设计、制版、工艺印染、成品制作、百年延续生产蓝印花布的专业厂家,从作坊、工厂再到企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开发新产品上市,并成功举办“首届桐乡蓝印花布艺术展”,第一次打出了“桐乡蓝印花布”这个地方民间工艺品牌。

(二)台湾手工业:多元化互动模式台湾手工业的发展在两岸各地之中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在经营性社团、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和相关研究所之间发生,在手工业的发展中,台湾行政主管部门除了与学校挂钩,还与专门针对“传统手工业”立项的社区文化建设联系起来,鼓励社区的联动性文化发展。政府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产业,制定相关的文件规定与相应的服务扶持计划;作为教学单位的院校与研究所之间密切合作,除了收藏大量作品,为相关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良好条件之外,还建立相关专业手工艺方向的研究工坊,并定期举办研习班和交流活动,培养专门的技艺人才,共同推进手工业的文化发展;经营性社团主要经营市场,但同时也会介入当地中小学校的乡土手工艺教育,使之成为地方文化内容之一。

(三)日本阿波蓝:温故知新,独树一帜“阿波蓝”是日本蓝染的代表之一,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阿波蓝”就已在日本德岛的市场交易中成为热门商品,这也给它日后的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1967年德岛县便成立了“阿波蓝生产保存会”,之后相继成立研究会、制造技艺保在会,相关研究组织等,以保证阿波蓝在市场环境的冲击下,能坚持其古老传统的文化内涵。除了“温故”,日本的“知新”也做的同样出色,一方面日本发达的经济使得它拥有高资金和高科技的支持,另一方面,日本善于借鉴中国等国在印染上的突出成就,不断培养创新人才,丰富自身工艺技术和表达方式。在其中需要强调的是,日本始终坚持其“手工艺”的特点,不因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文化的传承,例如他们在原料的选择上,即使有现代技术方法的参与,但也绝不添加、掺用化学合成染料,创新精神更多的体现在其艺术效果和功能作用的表达上。可以说,即使是在全球快餐消费的侵蚀下,日本的蓝染文化依然保持着其质朴纯真的一面,为世界瞩目。

三、贵州蜡染文化传承与表达的新思路

(一)各方参与,多方协作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合理政策的制定是保证蜡染文化旅游产品有效发展的首要条件。包括相关的宣传展示手段、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在旅游开发中对当地居民的保障政策以及相关人才、研究所的保护项目建立等[5],例如相关的民族蜡染技术园区,类似宁波慈城的“天工之城”这种多种传统工艺结合的方式,都是推动蜡染文化的保护与表达的有效途径。产业化路径是贵州蜡染文化要想深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相关的正规印染厂、有限公司的创建,可以推动蜡染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提高从工艺制作到营销推广期间的各个步骤的生产效率,而社区内部传统的家庭作坊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蜡染的原材料提取上,两者的互助,对于拓宽产品种类、增加产品产量,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企业在蜡染产品与旅游产业相互结合的过程中,除了生产与销售的目的,还可以吸纳专业人才,保护民间传承人,推动产品种类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与竞争力。学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参与对于贵州蜡染文化而言也有着重要意义。在贵州众多高校中,有关蜡染文化的专业研究数量极少,更是没有专门的教学计划,例如蜡染的历史、文化内涵等,只能通过书本和网络提供的信息来获取。因此可利用好学校的知识资源性学术特征,开展蜡染的工艺培训、技能教育,激发学生对蜡染文化的兴趣,或是定期举办一些交流、研究活动和学术探讨,以深化贵州蜡染文化,创新制造工艺。

(二)静态参观与动态参与的结合要注重旅游业经济性和文化性的协调发展,建立相关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一种最直接的保护措施。借鉴如“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它们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汇聚大量蜡染产品资源,集中展现研究成果,并以一种陈列、展览的方式最直观的展现给旅游者,加深人们对蜡染的了解,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除了展示一些具有价值的艺术品之外,可以将研究蜡染文化的学者、艺术家、收藏家、厂商、民间手工艺者和普通群众等联系起来,从各个角度讨论交流对蜡染文化的历史、工艺、创新多层次、多方面的表达,丰富博物馆和艺术馆等类似场所的自身内容。另外,建立相关的蜡染文化保护区与民俗村落,也可以让人们最直接的接触蜡染文化。虽说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难免有失最真实的文化表现形态,但若加之有效的管理与运作手段,还是可以利用此种形式,作用于贵州的旅游产品开发中。在一些国外的民俗村中,常见的一种模式就是在保持原有村落、民宅、街道和生活方式的情况下,由政府和居民共同管理,可供人参观,也可让游客入住,以此体验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这对贵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是一种启示。在贵州的旅游发展,特别是文化类旅游产品中,将博物馆与民俗村结合的模式,是比较有可行意义的,它将主动参与了解、注重体验感受融合在内,抛开了以往被动观赏的旧理念,但需注意的是,不管是静态展览性质的博物馆、艺术馆,还是动态参与的民俗村和保护区,其基础都是在保证原生态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方式的基础上进行。

(三)打造蜡染文化品牌,发挥文化集群效应蜡染文化旅游产品不能简单看作是旅游纪念品,贵州蜡染文化要想在众多文化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通过产业间的合作,打造文化品牌,扩大文化传播效应,并以此推动相关模式与体系的建立,以及在旅游市场当中的发展进程。以“蜡画”为例,作为蜡染技艺的重要步骤,保护点蜡画花的技艺,是保护蜡染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贵州旅游的发展现状,可将“蜡画”表演与艺术馆、民俗村落等相互融合,召集会点蜡的民间艺术家和手工艺者,配合以相应的环境与设施,定时定点给旅游者展现点蜡画花的技艺。此外,在贵州蜡染中,很多图案都有它相对应的历史传说和传奇故事,这些传奇故事一方面因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显得熠熠生辉,另一方面也因其结合了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劳作方式、生活习惯等各种贵州文化特色,而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若是将它们作为表演的脚本,给以其巧妙新颖的重新编排,专业细致的歌舞服饰以及灯光影响的整体组织,再融合贵州的许多特色文化,发挥文化集群效应,并加以适当的推广营销,能带给观者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和文化感染。这种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艺术展现方式,既可以带来经济回报,加深人们对贵州蜡染文化的了解,还能加深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觉,促进其传承与发展,延续与提升。

四、结语

在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内的一些旅游强省,对于文化类旅游产品的重视已提高到了另一个层面,不只是单纯强调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力,而把本地原住居民的总福利、文化生态的保护也摆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并以此带动整个社会经济链条的运转。蜡染是贵州的代表,蜡染文化也是贵州一直都引以为豪的一颗宝石,承载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少数民族,几千年来的一种技术创造与精神沉淀,如何延续和保护蜡染文化的历史传承,丰富它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表达,对于贵州甚至西部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作者:武其楠单位: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蜡染文化产品开发论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