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分析范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分析范文

时间:2022-03-15 09:04: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干预;生存质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患者进食后自觉上腹部饱胀不适、早饱、恶心、过度嗳气等症状,或伴有上腹痛或烧灼感,经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脏器损害者,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迁延难愈、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在我国胃肠道疾患中,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2∶1[1]。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因素等有关。本文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睡眠饮食护理等进行综合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0.5±6.5)岁;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5例,中学12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3例;职业:农民6例,工人8例,公务员3例,公司职员7例,自由职业者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1.5±5.5)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6例,中学10例,大专5例,本科及以上5例;职业:农民4例,工人7例,公务员4例,公司职员8例,自由职业者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1],年龄20~60岁,经胃镜、超声、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者;伴有意识障碍、智力障碍、精神疾患者。

1.3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心理护理等。

1.3.1心理护理:针对纳入患者均应建立个人档案,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给予心理疏导,时间一般定在30min以内,在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认真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和疏导,避免紧张、焦虑心理,保护心情舒畅,改善心境,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对应激源进行总体评价,协助患者改善对困难和挫折的看法,可以主动参与护理治疗,或协助患者进行自我心身调养,可以采用催眠疗法、沉思、深呼吸、音乐放松疗法或打太极拳等来进行压力缓解,分散注意力,配合护理治疗。对于患者表现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或赞美,使其循序渐进的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1.3.2健康教育:对每位来院就诊的患者均发放一份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内容包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临床表现、转归等,患者通过对疾病的认知,消除紧张心理。自觉养成规律作息、进餐,避免过度劳累或餐后剧烈活动,嘱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为下一步护理治疗奠定基础。

1.3.3睡眠饮食护理:病房环境整洁、舒适,光线明亮,房间布置应简单清雅,温、湿度度适宜,对入睡困难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中药、温水泡脚,饮热牛奶,头部穴位按摩等,建立良好的饮食和规律的睡眠习惯,多食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不暴饮暴食,戒烟、酒,勿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品,循序渐进地增加日常活动量。

1.4评分标准采用世界普遍应用的评定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的专用量表FDDQL进行评分[2],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活动、焦虑、饮食、睡眠、舒适度、健康状况、疾病控制、压力等8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该领域生存质量越高。

1.5统计学分析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焦虑、饮食、睡眠、不适度、健康状况、疾病控制、压力评分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对两组各领域分值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治疗方案疗效均不太理想,原因尚未明确,约一半确诊的患者经随访,症状仍然存在[3]。大多学者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精神、应激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3],患者在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下,情绪、精神反应成为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诱发或加重胃肠功能紊乱。作为患者本身,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不直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或致残率,但是长期、反复的上腹部不适感、上腹痛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均带来不良影响,长此以往,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众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疾病的发病具有密切相关性,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由社会心理因素决定,本文通过心理护理为主,结合健康教育、睡眠、饮食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在心理上给予安慰、支持和引导,调动主动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心理负担,缓解焦虑。结合现代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重视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干预护理,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增加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结果表明,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压力分数比对照组减少。另外,日常活动、不适度、健康状况、疾病等方面的分数也都得到了改善,研究者采取一对一干预的模式充分利用沟通的优势,对患者进行鼓励、督促,为患者建立正确的思维、认知,改善不良认知、情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患者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同时注重抗焦虑、抗抑郁等心理治疗,达到身心共同促进的效果,降低随访后期疾病再次复发的几率。综上所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云英,全小明,朱爱利,等.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23-25.

[2]王鑫,张和平,廉清媛.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27-28.

[3]段丽萍.心理应激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潜在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6):361-363.

作者:张凤燕 单位: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被举报文档标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zhxhzz/6886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