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研究范文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研究范文

时间:2022-07-27 10:32:56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研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第十三期

1资料与方法

1.1治疗方法

1.1.1观察组患者采用筛前神经阻断治疗,采用10mL的2%丁卡因+3mL的0.1%肾上腺素对患者鼻腔进行2次5min的表面麻醉,在0°鼻内镜引导下,确定筛前动脉及筛前神经的位置,筛前神经的鼻腔外侧壁前支主干要位于鼻腔外侧壁与中鼻甲交界的前缘约5mm处,在平行于鼻腔顶的对应处,采用刀头将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自后向前切开约5~10mm,阻断筛前神经的鼻腔外侧壁前支主干;筛前神经的鼻腔外侧壁前支的终末分支位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交界的前下部,在平行于鼻腔顶的对应处,采用刀头将鼻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自后向前切开,对筛前神经鼻腔外侧壁前支的远端分支进行阻断[4]。

1.1.2对照组患者采用射频热凝治疗,麻醉方法与观察组相应,在鼻内镜引导下,将射频探头置于患者双下鼻甲下缘的黏膜处从后向前进行线行热凝治疗,长度约为1cm。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适当给予口服抗生素及1%麻黄素液滴鼻,减轻黏膜反应并预防感染。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1年,观察治疗效果。

1.2疗效判定标准[5]按照患者的喷嚏、鼻涕及鼻塞情况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并根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1997年修订),按照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喷嚏、鼻涕、鼻塞等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效果比较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疗效,观察组70例中,49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多发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约占正常人群的6%~7%,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变应性鼻炎一般多是由于患者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增高,在受到过敏性刺激时,就会引起鼻腔黏膜产生Ⅰ型变态反应。目前,临床上对于变应性鼻炎一般多采取药物及免疫治疗的方法,达到缓解临床症状以及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采取烧灼、激光、冷冻、微波以及局部注射硬化剂等辅助治疗方法,通过破坏鼻腔黏膜下的腺体、免疫细胞及副交感神经等,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降低腺体分泌,从而改善鼻腔水肿和鼻腔通气。射频热凝是临床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热凝技术将电极周围的组织凝固,进而对鼻腔黏膜内的神经末梢和腺体产生破坏作用,抑制鼻腔黏膜的敏感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简便、精确、安全的特点,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对鼻腔黏膜产生损害。筛前神经阻断,主要是通过对筛前神经鼻腔外侧壁的部分分支进行阻断,从而使部分鼻腔黏膜丧失神经作用,进而降低黏膜内的腺体分泌,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在不损伤鼻腔黏膜的情况下降低其敏感性,达到治疗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射频热凝治疗和筛前神经阻断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70例患者中,49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筛前神经阻断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减少对鼻腔黏膜的损害,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林秋利 林仙煌 单位:蕉岭县中医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szzxyjhzz/67634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