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肾病综合征临症经验体会范文

肾病综合征临症经验体会范文

时间:2022-07-06 03:36:29

肾病综合征临症经验体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第五期

1证治规律及思路

临床中患者病情变化复杂,不能单纯地将西医病名与中医辨证对号入座。正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谓水肿症“又有标实而本虚者,泻之不可,补之无力,极为危险”,指出了此类证候的难治。张老师常言,患者不会按照书本知识患病,任何病种必须审慎得多角度、综合分析辨证论治。NS临床上一旦确认后,主要是以激素治疗为主,激素的副作用会影响到机体自身的恢复,延长治疗时间,加以中药配合治疗,一可促进机体的恢复,增强激素的敏感性,二来可减少激素带来的副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老师总是教导我们,根据辨病和辩证,整体和局部要相结合,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多种治法相结合。NS常见的证候,表现为虚象的有气虚、阳虚、阴虚。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肾,以脾肾阳虚多见。表现为标实的有水湿、湿热、瘀阻。疾病发展至晚期,主要是正气衰微,浊毒内留,终至血瘀形成。上述证候可以单见,可以兼具,经治疗后亦可发生不同的转化和演变。

1.1降低水肿和蛋白尿,减轻症状尿蛋白是NS的一个重要指征,也是治疗上最难解决的问题,张老师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蛋白尿明显者,大都有脾肾两虚,肾虚为著,故采用益气补肾法进行病机治疗。在治疗时重用补气药黄芪、仙茅、仙灵脾等,使肾气、肾阳得升,令气足以帅血行。另外,NS的一个常见临床表现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中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应用大剂量黄芪可使NS的肾脏对白蛋白的排泄率降低,同时升高血白蛋白,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加鼠肝白蛋白mRNA的表达,在NS治疗中不仅能调节蛋白质的代谢,还能有效降低高脂蛋白血症,防止肾小球硬化和保护肾脏功能[1]。所以在选择药物时选择具有多环节、多靶点、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同时还配用收敛固涩药物如金樱子、牡蛎、芡实辅佐治,疗效上佳。对于NS病变过程中因大量蛋白尿造成的水肿,张老师在益气补肾的基础上善用活血行气药,如川芎,使之气机通畅,三焦升降调和,正所谓“水能病血,血能病水”“血行水亦行”,故水肿可自然消失。同时严格控制患者水的摄入量,密切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建议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利于肾脏的修复,适量床边运动,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2提高血清白蛋白,加强机体免疫力NS患者低蛋白血症形成:一是血浆蛋白异常丢失,二是长期的饮食控制,再加上疾病本身导致的食欲下降,肠道吸收蛋白成分减少所致。西医主张外源性输注白蛋白制剂,以增强血浆胶体渗透压。中医则认为脾失健运而加以施治,强调健脾是关键,所以在治疗上张老师常常加用一些补脾药,如白术,补骨脂等使脾胃健运,脾气旺则运化行,清浊分,利用水肿消失,明确了培土制水的法则应用。同时建议患者增加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牛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以增加蛋白的摄入量。还考虑到药物对肝脏影响,使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受到抑制,故在使用药物时常选用对肝脏抑制作用小的药物。

1.3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作为全国知名肾病专家张大宁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张老师临证中,秉承了张大宁教授以补肾活血为基础的主要思想,师古不泥古,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兼以化湿、降浊、平肝、清热等法并结合西医尿激酶溶栓改善高凝状态的思想,临床中卓有成效。多年来,张老师在大量的临床病例的调查分析中,发现不同疾病,不同病症,不单是NS,都存在着“肾虚血瘀”的共性,且随着疾病迁延日久,腑气不通,浊毒内蕴,也成了普遍存在的病理学基础,是谓“久病多瘀”。NS的病理状态下,由于高血脂、血液黏稠等因素可形成高凝状态,导致血瘀。而高凝状态又加重肾组织的病理损伤。故张老师反复强调,肾实质内的瘀滞是肾病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且病程越长瘀滞越著。另外临床上激素及利尿剂的滥用使血液高凝状态更为突出,故活血化瘀法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治疗中,应注重丹参、川芎、三七、三棱、莪术等活血祛瘀药的使用,以期通过此类药物的应用,达到改善微循环,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肾功能,改善血液理化性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2]。NS的患者当激素作用已达高潮,阳气升腾,阴血流通,养阴药已经克服了激素的温热之性,肾之阴阳相对平衡,此时应有步骤的撤减激素用量,但不可过快,过快则真阳未续,外援骤减,必使阳气虚衰,固摄无权,而精微漏泻,病情反而加重;或阳气虚衰,帅血无力,阴血积聚,亦导致高凝状态。此时,张老师认为,选用的温阳药不宜太过燥热,一般采用菟丝子、补骨脂、杜仲、川断、桑寄生等归脾肾二经且温而不燥之品。对于在NS出现便秘、呕恶等症状,是由气机升降失司,血火互结,使一些代谢产物如磷、酸等酸性物质不能经由肾脏排出,体内丧失碱储备而造成酸中毒,从而产生高凝状态。是谓“利小便所以实大便”,认为肾脏不能排水,以肠代之,达到排泄糟粕的目的,泻热通便,张老师使用大黄以排毒破瘀,祛浊降逆,一般采用后下,用量在10~30g不等,根据临床表现,使其大便保持每日2~3次,达到破血不留瘀,排毒不伤正的效果。大黄有促进肾毒素排泄,降低氮质血症,改善尿素循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的增生,抑制生长因子和肾小管的高代谢作用[3]。

1.4紧扣病因病机,随症加减治疗水湿日久,会形成湿热,湿热煎熬熏蒸血液,使肾脏局部形成血瘀,张师善用活血化瘀的同时,适量应用降逆祛湿排毒的药物,如半枝莲、白花蛇草、青蒿、茵陈等药物。同时根据患者各阶段检查的化验结果调整中药的剂量和方药,如尿红细胞增多,加白茅根、大蓟、小蓟、三七粉、仙鹤草等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如24h尿蛋白定量增多,加升麻、煅牡蛎升提固涩,效果俱佳。

2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2012年11月26日初诊,主诉:乏力,水肿尿蛋白6个月。现病史:患者高血压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200/120mmHg,平素服非洛地平、氯沙坦钾降压治疗,控制在130/90mmHg。半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至周身浮肿,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查24h尿蛋白定量8.0g/d,白蛋白23.7g/L,确诊为NS,经激素治疗后效果不佳。目前患者面色无华,高度水肿,舌淡暗,苔厚腻,脉沉涩。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2g/d,凝血功能示:Fib4.83g/L,胆固醇7.76mmol/L,甘油三酯2.36mmol/L,24h尿蛋白定量:13.4g/d,肾动脉彩超:双肾动脉(Ⅱ级及Ⅲ级)血流增快,心电图:大致正常。中医诊断:水肿。西医诊断:NS。治则:利水消肿、补肾活血。处方:生黄芪90g,白术30g,故纸30g,土茯苓30g,荠菜花30g,车前子(包煎)30g,车前草30g,茵陈60g,丹参30g,川芎30g,五灵脂30g,蒲黄炭30g,大黄30g,大黄炭30g,牡蛎30g,金樱子30g,芡实30g,当归60g。水煎服,1剂/3d,4付。2012年12月10日二诊:患者症状好转,周身乏力减轻,周身浮肿减轻,可见双下肢水肿(++),血压130/90mmHg,舌淡暗、苔白,脉沉涩。化验示:血红蛋白11g/L,凝血功能Fib3.5g/L,白蛋白28g/L,甘油三酯1.71mmol/L,24h尿蛋白定量5.44g/d。方药:前方加三棱30g,莪术30g加强活血功效,余药同前,水煎服,1剂/3d。2013年1月1日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周身乏力明显减轻,纳食可,双下肢水肿(±),血压130/85mmHg,舌淡,苔白,脉沉。化验:凝血功能Fib3.6g/L,白蛋白30g/L,甘油三酯1.81mmol/L,24h尿蛋白定量1.06g/d。守原方,去车前子、车前草,水煎服,1剂/3d。本例患者以“水肿”“乏力”为主症,当属中医学“水肿”范畴。本证病机重在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肾虚封藏不固,精气外泄,下注膀胱而为蛋白尿;脾虚导致精微物质生化乏源,肾虚不能主水,加之肾虚精气外泄,故出现低蛋白血症。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满皮肤而令身体肿满。同时,现代医学认为,NS与免疫失调有关,而脾肾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久病致瘀,故见舌暗,脉沉涩。治疗以利尿消肿,补肾活血。以生黄芪为主药,白术、故纸为辅,健脾益肾;丹参、川芎、五灵脂、蒲黄炭活血化瘀;大黄、大黄炭降浊排毒;金樱子、牡蛎、芡实收敛固涩;土茯苓、茵陈、车前子、车前草化湿化浊;当归补血扶正固本。上方连服3周,症状明显改善,拟原方加减继服,以巩固疗效。调理近一年,病情稳定,恢复良好。

作者:贾胜琴 艾辰 张勉之 单位:天津市公安医院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肾病综合征临症经验体会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sjzxyjhzz/67506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