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范文

探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范文

时间:2022-06-25 03:36:24

探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一、牛泰勒虫病

牛泰勒虫是寄生在牛红细胞内的虫体,以环形虫体居多。环形泰勒虫在北方流行。本病由残缘璃眼蜱传播,主要在舍词条件下发生。多发于1~3岁的牛,患过本病的牛可获得2.5年的免疫力。患病牛多呈急性经过。潜伏期14~20d。初期高热稽留,精神沉郁。淋巴结肿大,有痛感。食欲废绝,可视黏膜、肛门周围、尾根等皮薄处有出血斑。贫血。奶牛和哺乳母牛产奶量下降。剖检全身皮下、肌间、黏膜和浆膜上均有大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皱胃黏膜肿胀,有许多溃疡病灶;脾肿大,脾髓质软呈黑色泥糊状。肾脏肿大、质软。肝脏肿大,质脆。治疗时,可选用盐酸嘧啶黄注射液(黄色素),按5~7mg/kg体重缓慢静注。同时配合使用5%葡萄糖1000~2000ml补充体液,防止脱水。或使用贝尼尔(血虫净),按每1g/100kg体重,添加到0.9%生理盐水10~20ml中肌内注射,2次d,连续使用2~3d。结合蜱的生活习性,适时加强灭蜱。可在每年的12月份到来年的1月份,对牛体喷洒杀虫剂,消灭在体表越冬的若蜱;4~5月份,封堵牛圈墙缝闷死若蜱;8~9月份,继续封堵墙缝,消灭产卵的雌蜱以及新孵出的幼蜱。

二、牛球虫病

寄生于牛体的球虫有多种,其中致病力最强、最常见的是邱氏艾美耳球虫。2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高,易死亡。成年带虫牛及临床治愈的牛,不断排出卵囊。卵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特别强,在土壤中可一直存活半年以上。放牧在潮湿、多沼泽的牧场时最易发病,潮湿有利于球虫的发育。突然换料,容易诱发本病。患病犊牛一般呈急性经过。病初精神沉郁,被毛松乱,粪便稀。母牛产奶量减少。约1周后,精神更加沉郁,喜躺卧。前胃迟缓,排带血的稀便,其中混有纤维性薄膜,有恶臭。后期,粪便呈黑色,几乎全为血液,衰弱、死亡。慢性型的病牛一般在发病后3~5d逐渐好转,持续腹泻和贫血,病程数月,也可能因高度贫血和消瘦而死亡。剖检可见尸体消瘦,贫血;肛门敞开,外翻,后肢和肛门周围为血粪污染。直肠黏膜肥厚,出血;淋巴滤胞肿大突出,有白色和灰色的小病灶,直径约4~15mm的溃疡。直肠内容物呈褐色,带恶臭,有纤维性薄膜和黏膜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发炎。药物治疗可使用氨丙啉25mg/kg体重口服,1次/d,连用5d。或莫能菌素或盐霉素按20~30mg/kg饲料添加混饲。预防时,用药减半使用。

三、胃肠线虫病

胃肠线虫有多种,在牛皱胃及肠道内经常见到的有血矛线虫、仰口属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属线虫四种线虫寄生。牛的尾线虫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炎、消化机能障碍,患牛消瘦、贫血,严重者可造成大批死亡。牛的各种消化道线虫均系土源性发育,生长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牛感染是由于吞食了被虫卵所污染的饲草、饲料及饮水所致。线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绝大部分种类线虫的虫卵孵化出第一期幼虫,经过两次蜕化后发育成具有感染宿主能力的第三期幼虫,被牛吞食后在消化道里经半个月发育成为幼虫。被幼虫污染的土壤和牧草是传染源,多在春秋季节感染。牛感染各种消化道线虫后,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紊乱、胃肠道发炎、腹泻、消瘦、眼结膜苍白、贫血。严重病例下颌间隙水肿,犊牛发育受阻。少数病例体温升高,呼吸、脉搏频数,心音减弱,最终可因极度衰竭发生死亡。剖检可见皱胃黏膜水肿,小肠和盲肠有卡他性炎症,大肠可见到黄色小点状的结节或化脓性结节以及肠壁上遗留下来的一些瘢痕性斑点,大网膜、肠系膜胶样浸溶,胸、腹腔有淡黄色渗出液,尸体消瘦、贫血。治疗牛的线虫病,可使用噻苯咪唑,50~100mg/(kg体重•次),口服,1次/d,连用3d。也可使用左旋咪唑,8mg/(kg体重•次),首次用药后再用药1次,本药也可注射,肌内或皮下注射,用量:7.5mg/(kg体重•次)。预防本病,应在线虫易感地区,每年春季放牧前和秋季收牧后分别进行1次定期驱除虫卵。可用左旋咪唑肌内或皮下注射,较方便。平时注意粪便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及幼虫。保持牧场、圈舍等处环境与饮水清洁。

四、皮蝇蛆病

本病是慢性牛皮寄生虫病,在我国被列为牛的三类疫病。本病的病原体为牛皮蝇及蚊皮蝇两种蝇的幼虫(蛆)。正常年份,蚊皮蝇出现于4~6月份,牛皮蝇出现于6~8月份,在晴朗无风的白天侵袭牛体,并在牛毛上产卵。雌蝇飞翔产卵时,引起牛只惊恐、喷鼻、踢蹴,甚至狂奔(俗称跑蜂),常引起流产和外伤,影响采食。幼虫钻入皮肤时引起痒痛;在深部组织移行时,造成组织损伤;当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皮肤穿孔、疼痛、肿胀、流出血液或脓汁、病牛消瘦、贫血。当幼虫移行至中枢神经系统时,引起神经紊乱。由于幼虫能分泌毒素,可致血管壁损伤,出现呼吸急促,产奶量下降。剖检时,病初在病牛的背部皮肤上,可以摸到圆形的硬节,继后可出现肿瘤样隆起,在隆起的皮肤上有小孔,小孔周围堆积着干涸的脓痂,孔内通结缔组织囊,其中有一条幼虫。发现牛背上刚刚出现尚未穿孔的硬结时,涂擦2%敌百虫溶液,20天涂1次。对皮肤已经穿孔的幼虫,可用针刺死,或用手挤出后踩死,伤口涂碘酊。治疗可用皮蝇磷,一次内服量100mg/kg体重或每日内服15~25mg/kg体重,连用6~7d,能有效杀死各期牛皮蝇蚴。奶牛禁止使用,肉牛屠宰上市前10d应停药。伊维菌素(害获灭),0.2mg/kg体重•次,皮下注射,7天1次,连用2次。每年5~7月份,在皮蝇活跃的地方,每隔半个月向牛体喷洒1次0.5%敌百虫溶液,防止皮蝇产卵,对牛舍、运动场定期用除虫菊酯喷雾灭蝇;11~12月份,臀部肌内注射50%倍硫磷乳油,剂量为0.4~0.6ml/头•次,相当于5~7ml/kg体重,间隔3个月后,再用药1次,可有效杀死一、二期幼虫。

五、螨病

螨病又称疥癣病、赖皮病,是牛的皮肤寄生虫病。病原是螨虫,又叫疥虫,主要有穿孔疥虫(疥螨)、吸吮疥虫(痒螨)两种,寄生于皮肤表面繁殖,吸取渗出液为食。螨病除主要由病牛直接接触健康牛传染外,还可通过狗、猫、鼠等污染的圈舍间接传播,在秋冬和早春,拥挤、潮湿可使螨病多发。牛体不刷拭,牛舍卫生条件差都是本病流行的诱因,潜伏期2~4周。螨虫引起牛体剧痒,病牛不停地啃咬患部或在其他物体上蹭磨,使局部皮肤脱毛,破伤出血,甚至感染产生炎症,同时还向周围散布病原。皮肤肥厚、结痂、失去弹性,甚至形成许多皱纹、龟裂,严重时流出恶臭分泌物。病牛长期不安,影响休息,消瘦,产奶量下降,甚至影响正常繁殖。治疗本病可选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虫克星),此类药物不仅对螨病,而且对其他的节肢动物疾病和大部分线虫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剂量按0.2mg/kg体重,口服或皮下注射;同时用溴氢菊酯(倍特)500mg/kg体重,喷淋,或用双甲脒500mg/kg体重涂擦。对于数量多的病牛,应进行药浴。流行地区每年定期药浴,加强检疫,对引进的牛要隔离检查。保持牛舍卫生、干燥和通风,定期清扫和消毒。

作者:苏晓东 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张庄镇兽医站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rdyxzz/71559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