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性教学改革的探讨范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性教学改革的探讨范文

时间:2022-08-07 03:28:04

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性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强磁力、亲和力、吸引力、真魅力的挑战,必须具有系统的思维,树立系统的观念,以学生实现知行合一为目标,以激发教师职业追求为原动力,从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改革,提升思政课整体实效性。

【关键词】系统性;教学;实效性

仔细梳理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发展的脉络,我们会发现,思政课无论从课程名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还是到课程方案都处于变化、调整之中。对现行思政课影响最大的方案是在10年之前的05方案。10年来,虽然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但从总体来看,课程设置稳定了,形成了“4+1”模式,即四门主干课程加形势与政策课的模式。过去十年,中央下了很大功夫,思想课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问题也很突出。以至于,现在我们有些老师坦言:思政课是低头课,睡觉课,90后是“擀面杖灌米汤——滴水不进”2015年3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复旦抢救思政课”的新闻。这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一、直面思政课改革面临的“四力”挑战

(一)从外在因素看,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思政课教育教学失去了“强磁力”

其突出表现,一是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涌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西方社会思潮比如民主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在中国多领域、深层次、长期性传播,加速了文化和价值观多元社会环境的形成,这在客观上打破了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大学生的心理和价值取向产生了直接影响。大学生基于职业选择和未来经济收入预期的考量,使得他们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把思政课视为负担。三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感叹的来临。当前大学校园已是“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网络正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三观”。互联网已成为各种思想舆论争夺的重要阵地。这增加了固守思政教学主阵地的难度。总体来看,这些变化使思政课教育教学失去了“强磁力”。

(二)从学生需求看,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功能的缺失使思政课失去了“亲和力”

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很强、学习的动机也比较明确,往往把所接受的教育与自身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有利自身成长成才的就重视就学习,反之则忽略、逃避。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偏重服务于社会与政治的意识形态功能,而忽视思想政治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功能,这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不相干的“两张皮”,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进而导致大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疏远了思政课,使思政课失去了“亲和力”。

(三)从教学过程看,教育教学保障资源建设的落后使思政课失去了“吸引力”

具体表现在,一是教材过分注重理论逻辑和体系构建,缺乏鲜活的学生生活语言和生活实例,对学生而言缺乏可读性,同时,教学内容存在重复设置和反复教育,味同嚼蜡,毫无味道;二是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不能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规律,生硬、呆板、僵化地理论说教、满堂灌输,使学生厌学;三是考核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日常管理分离开来,使得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过程。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政课失去了“吸引力”。

(四)从授课主体看,部分思政教师的固化和低质使得思政课失去了“真魅力”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强调90后学生不好学,可是从来没有或者很少想过我们面临新生代该如何教?如何教得更好呢?90后的思想状况是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无法要求现在的孩子像过去的孩子那样上课认真听讲,不玩手机。原因很简单,手机功能强大,信息丰富,有时候大人都控制不了,更何况小孩呢?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作为授课主体的教师更应该主动、自觉、反省自己的观念和做法:是我的要求多了,还是我的做法跟不上孩子们的节奏?是我没理解讲得不好,还是大学生真的不喜欢?就现状来看,我认为环境变了,学生变了,很多教师的观念、思想、做法却没变,“固化”了。令人忧虑的是,有些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即使意识到了,没有拿出应有的举措。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把上课的不良效果推给学生,上课只能是被动应对了,课程失去“真魅力”也在所难免了。实践证明,有些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如慕课、微课)、革新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有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不深,教学水平不高,这也使得思政实效大打折扣,逊色不少。

二、树立系统理念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先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这个目标还比较宏观,还要进行具体的探讨。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我们借鉴了通识教育、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等教育理念,在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方面有所创新,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正确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人才等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借鉴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强调教育要让学生批判性地学习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人类社会的三大知识领域中丰富的成果,以使学生能具有某些价值、态度、知识、能力和技能,使其生活能够丰富美满,其重点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批判性的思考方式。德育过程和通识教育课程都力图揭示历史发展的主体性维度,这两个过程本身就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而实现的。如果说“通过人”是在实践起点上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那么“为了人”则是在实践终点上对学生主体性更深层次的关注。德育与通识教育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都应该中西并重,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具有全球视野。我们应当在对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情感模式和认知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优质教学素材,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化和当代西方批判性思想资源,这是应当着重抓好的一项系统工程。借鉴通识教育,强调教育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正确的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方面的思想,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整合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素质。借鉴生命教育的理念。生命教育强调教育要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强调生命至上,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让学生在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上逐步进步,使学生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主渠道。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职业观、荣辱观,具有对生命的正确理解,并培养其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就要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和挖掘生命教育思想和内容。我们借鉴生命教育的这些理念,鼓励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人生的真正需求开展教学,并开设了《生命文化概论》选修课。借鉴人格教育的理念。人格教育强调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我校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任务,积极开展人格教育,提出了修炼人生“三宝”(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到培养人生“三好”(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人格教育途径。思政课结合学校的人格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人格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中国儒文化非常注重个体内在的觉解与修养,以至于冯有兰先生认为,有觉解不仅是人生最显著的性质,亦是人生“最重要的性质”。然而,在事功的层次上,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义蕴丰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主流儒家的一贯自我期许。内圣与外王在理想境界中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就内圣的一面来说,它重视内在修为。在中国儒文化里面,这种内在修为天然地沟通了天地人三界;它诉求的是人的形体与精、气、神的统一。并且,对内在品格的追求和渴望带有玄学的痕迹。中国古典儒文化的这种特征对于以追求客观领域的技术性把握为目的的医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说,无疑应当成为一块重要的人格教育价值性拼图。

三、实现知行系统合一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知行合一既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观,也是人类在道德生活中的基本诉求。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依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开展的,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教学内容的延伸,它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呼应。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催化剂”,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调整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改革调整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调整思政课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调整后,每门课程的总课时、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如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4学时(理论39学时、实践15学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8学时(理论68学时、实践40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10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理论38学时、实践16学时)、《形势与政策》64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16学时)。实践课按照小班上课计算课酬,强调把理论学习付之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规范实践教学要求,形成一课一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出台了《关于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教案、时间、成果、考核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以组织学生进行公益活动并撰写心得体会为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以由学生分组参观考察红色基地并撰写考察报告为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以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主,《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主要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并谈体会为主,《形势与政策》课主要以“形势论坛”方式开展讨论为主。同时建立了广东医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格培养。

根据教材内容,我们积极探索专题式教学,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以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除了讲授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外,结合医学生特点,补充了相关的好医生人格和好医生的卫生法知识,强化医学生人格培养,帮助学生今后在医疗工作中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受到了学生的称赞。同时加大“三观”教育,积极弘扬主旋律,强化时代意识与时代精神的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创新思政课课程建设体系,积极开设形式多样的优质选修课、讲座。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设形式多样的相关优质选修课、讲座,优化思政课课程建设体系。现在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创造学》、《世界经济与政治》、《自然辩证法》《生命文化概论》等选修课程。今后3年内,计划再开设相关的优质选修课3门左右,并拟建立思政课教师面向师生开设讲座的制度,每年开讲5-6场,以开阔教师与学生的视野。积极探索专题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综合有效教学法,鼓励各门课程结合教材和自身实际,探索并形成本门课程的特色教学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索专题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索问题教学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探索案例教学方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依托东莞东纵纪念馆、东莞展览馆、湛江寸金桥等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移动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探索建立把问题讲透、讲细、讲精的机制。教师分线分专题负责授课,每位教师每个学期一般负责主讲2-4个专题。这种分工促进教师把每个专题讲透、讲细、讲精,也有利于学生跟不同风格教师学习,开拓了视野,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从事科研的自由度。不利的方面是但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不够,对其它专题内容了解不够。

四、教师的系统培训和职业追求是思政课改革的原动力

思政课老师的职业追求要达到的高度,与专业课老师比起来,要难得多。专业教师传授的是知识、技术,而思政教师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念、付之实践,是知、信、行的统一。我们采取一举措,营造一些良好氛围,帮助教师提升职业素养。比如:举办提升“经典素养”读书活动,夯实教师经典理论基础;建立和完善教学团队集体备课、观摩课、公开评课等制度,促进教师互学互助;设立教改专项课题,促进教研结合;以赛促教,组织参与学校、省等各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努力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和水平;打造省级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坚持开展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学素材,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体验。

在时代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思政课老师更应该把成为“四个家”(理论家、教育家、演讲家、道德家)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追求,才会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一)追求理论家那样的理论功底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旗帜鲜明的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大学生的理论修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准确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进一步领会系列讲话精神,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来,强化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同时要广泛涉猎与思政课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与前沿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深奥的理论。

(二)追求教育家那样的育人艺术思政课的特点决定了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承担着育人的任务,在课堂外也要肩负育人的责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找辅导员最多,其次就是找思政课老师了。因此,思政课老师要把课讲好,也要回答和解决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问题。教育家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对症下药,调制心灵鸡汤,以及有教无类的思想、仁爱之心、育人规律的科学把握等,都应是思政课教师不懈的追求。

(三)追求演讲家那样的语言能力如何唤醒了学子们对思政课的兴趣与热情?这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生动幽默的语言。美国学者肯•贝恩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一专著中谈到: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就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可以学习的环境。卓越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对于自己教学的对象及其学习状态的了解、理解和关心。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备“学生”,要知道学生在思考什么?需要什么?,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讲课是讲给学生听,要减少生硬、呆板的说教式语言,变教材语言为教学语言,用真情的、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追求道德家那样的人格魅力言传比身教更重要。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修炼好自己的道德,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听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听有信念的人讲信念,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在日常生活及课堂教学中,注重为人师表,加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坚持职业操守,以自己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的魅力、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召学生的人格。

作者:黄祖辉

被举报文档标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性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kmykdxxb/7175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