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坐浴对于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范文

中药坐浴对于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1-21 09:51:14

中药坐浴对于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和时机的中药坐浴对于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痔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统一中药组方、坐浴温度和时间的基础上,治疗组便前坐浴1次,便后再坐浴1次,对照组单纯便后坐浴,对两组的术后第2天、第7天疼痛、水肿、肛门坠胀程度进行计分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第7天疼痛、水肿和肛门坠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前和便后两次坐浴可以有效缓解痔术后疼痛、水肿和肛门坠胀。

关键词:

痔术后;中药坐浴;频次;时机

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由于肛门直肠部位特殊的组织解剖结构和比较复杂的生理功能,经常发生疼痛、肛周水肿、出血、肛门坠胀等并发症,中药坐浴在预防和治疗上述并发症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广泛。我科对180例痔术后患者采用不同频次和时机的中药坐浴,对比两种不同频次和时机的中药坐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80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中医科诊断为痔疮,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中,男37例,女53例;年龄20~65岁,平均(44.6±3.7)岁。对照组中,男39例,女51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4.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诊断标准[1],并行痔外剥内扎术;(2)年龄在18~65岁之间;(3)自愿参加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未参与其他临床观察。

1.3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患有肛门直肠炎症性疾病或大便次数≥3次/d;(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有糖尿病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和精神病患者;(4)孕妇及产后3个月内的妇女、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者;(5)过敏体质及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

两组统一按照临床诊疗规范途径操作,术前完善检查,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4~6h予500~800mL肥皂水灌肠1次,麻醉采用腰俞穴麻醉,若效果不佳,局部加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均采用经典外剥内扎术,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8h。

2.2坐浴药物

两组均采用我科自拟协定处方止痛如神汤。组方如下:秦艽30g,桃仁30g,皂角刺30g,槟榔30g,熟大黄30g,苍术20g,防风20g,黄柏15g,当归10g,泽泻10g。用自动煎药机煎好,真空包装,备用,每剂中药取煎煮液1000mL,分为两袋,每袋500mL。每袋中药加开水至2000mL,待温度降至38℃~42℃时,将臀部完全浸入,浸泡10min后,常规肤痔清外敷、太宁栓纳肛,外盖敷料。术后第1天不排便,术后第2天排便后进行坐浴,术后第2天不排便的患者也进行坐浴,并给予通便药物,术后第3天必须排便。

2.3治疗组

每天便前中药坐浴1次,便后再中药坐浴1次。

2.4对照组

仅每天便后中药坐浴1次。两组均治疗7d后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第2天、第7天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计分。(1)疼痛程度计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2)水肿程度计分:患者肛缘无水肿计0分;患者肛缘可见一处水肿,自觉肛周肿胀感,但可以忍受计1分;患者肛缘可见2处水肿,自觉肛周肿物增生,疼痛明显计2分;患者肛缘可见3处及以上水肿或肛缘环周水肿,持续疼痛,被动体位,活动受限计3分。(3)肛门坠胀程度计分:无坠胀感计0分;轻度坠胀(偶有肛门胀满感,便前明显)计1分;中度坠胀(肛门坠胀明显,便意明显)计2分;重度坠胀(肛内坠胀感较重,便意频频,欲便不解)计3分。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第7天肛门疼痛、水肿、坠胀积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4讨论

中药坐浴是中医外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组方,将药物煎煮后先进行热气的熏蒸,然后将药液用于全身或局部病灶的清洗和浸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药坐浴在肛门直肠局部疾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3]。在坐浴过程中,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及黏膜的吸收,直达病所,发挥药效;药物可借助热力作用,刺激肛门局部皮肤、黏膜,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改善局部功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由于坐浴所用方剂多为科室经验方,药物组成不一,且熏洗方法常常根据个人经验指导患者,随意性强,可重复性差,不利于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因此广大学者对中药坐浴疗法在应用中的规范化操作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目前对肛肠病术后坐浴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坐浴时间和坐浴温度的规范化。对于坐浴时间普遍研究达成一致,为5~10min[4-5],关于坐浴温度,有学者[6]认为41℃~43℃效果最佳,而郑德等[7]研究发现40℃的中药坐浴疗效更佳。钟瑾等[8]发现38℃~42℃水温更加有利于术后水肿的恢复。因此我们在本次研究中统一坐浴中药的组方,统一煎煮,药物坐浴浓度一致,坐浴时间控制在5~10min,坐浴温度选择38℃~42℃,在其他因素尽可能一致的情况下观察坐浴频次和时机对于痔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坐浴前的疼痛、水肿、坠胀方面无差异,而经过不同频次和时机的中药坐浴后,术后第7天发现便前及便后均坐浴较单纯便后坐浴可以有效地缓解痔疮术后疼痛、水肿、肛门坠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

(1)痔疮术后疼痛主要是由于切口直接损伤,肛门局部炎症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等原因。便前坐浴可以有效地松弛肛门括约肌,有助于大便的顺利排出,减少大便对于肛门切口的直接刺激;其次便前坐浴可以有效清除肛周切口的分泌物和部分大便残渣,减少局部切口污染;另外便前坐浴的无论是蹲位或坐位均有助于酝酿便意,减少患者首次排便的恐惧,也有助于患者局部肌肉的放松和排便过程的顺利进行,这些均有助于减轻术后的疼痛。

(2)术后肛门局部水肿的发生由于术后损伤,局部创缘的静脉淋巴循环通路破坏,局部循环受阻,组织液潴留,另外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用力排便,切口感染也会导致水肿发生。便前坐浴通过温热作用放松肛门肌肉,提前酝酿便意,减少患者用力排便的几率,缩短排便时间,从而降低水肿发生率;另外便前便后2次坐浴可以增加中药在局部的吸收,温热作用也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水肿发生,促进水肿吸收。

(3)术后肛门坠胀主要由于局部炎症刺激,痔结扎点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欲便不能,反复蹲便后增加出血风险。便前便后坐浴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局部炎症,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减少痔区刺激,缓解坠胀。痔术后患者便前坐浴和便后坐浴相结合的坐浴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水肿和肛门坠胀,但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加规范化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性,同时对其具体的生理病理机制进行研究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

[2]李扬轶,彭达悦,周祥春,等.中药坐浴对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分析[J].四川中医,2015,33(2):138-139.

[3]高贵峰.中药坐浴用于混合痔术后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2,12(2):237-238.

[4]王金环,朱其恩.混合痔术后患者中药液坐浴时间对康复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3,31(4):120-121.

[5]刘艳君,王鸾.坐浴时间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切口的影响[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5):319.

[6]杨关云,王丽玉,何美玉,等.中药坐浴温度对混合痔术后疗效的影响[J].新中医,2013,45(8):69-70.

[7]郑德,张巍,王佳莹,等.坐浴温度对痔手术后中药熏洗疗效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24):1-3.

[8]钟瑾,郭光丽.中药坐浴温度对痔术后水肿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08,1(5):52-53.

作者:闻永 李俊 龙庆 林丹 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药坐浴对于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hnzyzz/70186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