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结构加速活动工作意见范文

经济结构加速活动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2-12-01 11:11:35

经济结构加速活动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全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新”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加速经济转型发展,优化结构,构建新优势,促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加快现代化,建设新”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集聚化、绿色化战略,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发展主导产业、升级发展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转变、分散布点向集聚化集群化布局转变,着力构建体现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本质要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1、规模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增长20%。其中,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30亿元以上,增长30%以上;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现代纺织、食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7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投入240亿元,增长20%。

2、产业结构。轻重工业比由上年的49:51提升到45:55,百强企业贡献份额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63%。全区名牌名标和上市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由上年的28%提高到32%以上。落实20个“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争创省“两化”融合示范区。

3、创新能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20个。完成高新技术投入86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5亿元,分别增长21%和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31%以上,研发投入由上年的1.7%提高到2%以上。

4、绿色制造。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的年度节能目标,确保完成市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平台和企业,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水平。

三、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围绕构建“四优四新”产业体系,即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现代纺织、食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新兴产业。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内涵式发展。

坚持转型升级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毫不动摇地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在抓重点、攻投入上求突破,突出抓好百项百亿技改投入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十二五”发展积蓄后劲与能量。

坚持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转型升级与集群发展相结合。以“一园三区”为转型升级主平台,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统筹安排主导产业的升级空间、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新兴产业的培育空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引导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

四、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加快现代化,建设新”战略目标,深入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积极实施产业转型行动计划、联动项目推进计划、百项百亿投入计划、规模企业培育计划、两化融合发展计划、企业上市实施计划“六大”计划,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强化产业提升,促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突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两大重点,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抓好延伸产业链、打造集聚区、培育大企业、开发新产品四个环节,促进工业经济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制造向创造转变,实现由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新跨越。

1、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以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坚持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制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推进计划,并落实到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加快形成新的规模和效益增长点。重点围绕加快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主攻高端、打造研发领先产业链;填平补缺、打造体系完整产业链;强化弱项、打造均衡发展产业链;前后延伸、打造综合配套产业链“四大重点”,加强联合攻关,促进优势互补,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差别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加快实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对经济起到重要拉动作用的一批重大项目,扩张经济总量,提升发展实力。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2、加快支柱产业升级发展。认真组织实施传统支柱产业升级计划,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战略、两化融合、集聚发展、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为工作着力点,以集约集聚和绿色制造为方向,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基地型、旗舰型重大项目,实施一批处于产业链高端的重大项目,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新品名品。对机械装备优势产业,以大型化、精密化、成套化为方向,强化科技创新,加大装备投入,加快机械装备提档升级;对船舶海工特色产业,突出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切实增强综合实力;对现代纺织等传统产业,实施特色、高端、精品战略,重点开发生产差别化纤维、家用纺织材料和产品等,提升产业整体档次;对食品加工产业,以技术装备升级为抓手,重点开发研制生产休闲食品、粮油食品、调味食品等,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不断增强整体竞争力。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3、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集群化培育、高端化提升、品牌化带动”的要求,以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快传统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推进主导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向“一园三区”集聚,鼓励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发挥辐射、技术示范等核心带动作用,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使“一园三区”成为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鼓励企业加强产业应用技术开发,引导和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孵化器建设,逐步形成适合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引导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完善产业链,提升配套能力,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支撑力大、核心竞争力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开发区新能源、船舶海工产业园、家纺产业园、滨江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和滨海新区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开发区、五接镇、平潮镇、川姜镇、滨海新区。

(二)强化项目引领,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发展。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在抓重点、强投入上求突破,继续保持高强度投资之势,做到符合科学发展标准的项目一个也不放松,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投入一分钱也不减少,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一个百分点也不降低,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

1、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精心编制一批影响力大和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引导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加快投入,不断提高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比,力争达到60%。以技术改造为重点,积极推进“百项百亿”投入计划,围绕调整优化存量、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一批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的技改项目,力争全区开展技术改造的项目超100个,技术改造总投入超100亿元。其中:实施企业迁建升级项目10个以上,提能增效扩建项目50个以上,技术设备改造项目40个以上。围绕“在谈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产出”的要求,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银企合作等制度,强化项目推进和责任考核,促使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力争重点项目开工率超过90%、竣工率超过50%。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2、加大市外民资引进力度。把引进民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使市外民资引进的着力点放在转型升级、低碳经济、高新技术等项目上,促进民资招商领域的新拓展,实现“四优四新”产业在内生性和外源性等融合发展。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沿海开发上升国家战略的两大历史机遇,继续放大与上海、苏锡常等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效应的合作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大项目源的储备和开发。强势推进市外民资重大项目,紧紧盯住国内外知名企业,拓展合作领域,努力引进一批市外民资企业和优质资本,提高产业附加值。全年引进市外民资100亿元,注重市外民资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密度、容积率、单位土地产出、利税等要求,不断提高利用市外民资的质量。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3、加大民企央企合作力度。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及早排出一批已经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信息项目,积极推进民企与央企携手合作,利用好央企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重点推进中国供销集团、中航集团等央企民企的合作,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组建新的民企与央企企业集团,打造特色专业产业园。同时,注重国有资本投入,抢抓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军转民以及民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引进国有资本投入,加强技术合作和研发,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现代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产业化规模。建立项目服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挂钩项目服务活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三)强化企业培育,促进转型升级规模发展。

重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信息等优质生产要素向龙头骨干企业集聚,培育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

1、做强做大领军企业。深入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计划,积极培育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创新和在销售网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鼓励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形式,促使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和成长潜力大的企业裂变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在企业规模、财税贡献、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等方面成效突出的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加快形成“百亿航母、十亿板块、亿元群体”的梯状发展格局,实现在数量和总量上的“双突破”,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和支持中小企业、微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努力打造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小巨人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分离发展非制造环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努力培育一批在企业规模、财税贡献、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等方面成效突出的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2、做优做响企业品牌。以“四优四新”产业为基础,坚持用品牌提升产业、用产业支撑品牌的新的发展之路。加快发展传统、特色品牌,加强对“西亭脆饼”等老字号和“大富豪”等知名商号企业商标的保护和应用,鼓励企业推进商号、商标一体化,引导企业以授权连锁经营等方式,运作企业商号权资产,提升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加快增创国际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境外开展欧美、非洲以及东南亚的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实施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争创出口名牌,实现自主品牌国际化。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建成一批部级、省级和市级名牌名标产品群,引导品牌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无形资产价值,增强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今年,全区名牌名标和上市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由上年的28%提高到32%以上。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质监局、工商局。

3、做实做活企业引擎。坚持以打造“百年企业”为目标,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向“五型五化”发展,即培养科技创新型、管理信息化型、品牌带动型、节能减排型、行业竞争力龙头型“五型”和资本股份化、管理规范化、分工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经营国际化“五化”,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实施企业集群化发展,整合产业区企业资源,注重企业的分工和协作,培育上下游企业链,依托新能源、船舶海工、家纺、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一批与之相配套的中小企业群体,加强企业间内部合作,推动集群化发展。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对接央企、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引资、引智、引制,促进企业组织机构、股本结构向法人治理结构转型,推进股权融资和企业上市。重点推进“企业上市实施计划”,引导企业实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加快壮大上市企业队伍,力争实现企业上市“2248”目标,即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增报会企业2家,新增入轨企业4家,培育8家后备梯队。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金融办。

(四)强化园区建设,促进转型升级集群发展。

围绕做大做强“一园三区”四大板块,以打造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为着力点,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合理确立功能分区,明晰产业发展定位,立足各自特色,形成错位发展态势,提升产业集聚集群水平。

1、做强开发区板块。围绕“五个一百”目标,即当年签约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新开工项目总投入超100亿元,在建项目工地塔吊超100个,完成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各100万平方米,进一步拉大建设框架,腾出发展空间,全力推进一批中国供销集团供销产业园、综艺科技产业园、大富豪产业园、桑夏软件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一批以中国供销产业园、中航集团以及综艺集团、大富豪、东源、金飞达、创斯达等大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发展群,招引一批地区(企业)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坚持走“以园兴区”的路子,积极推进“区中园、园中园”建设,确保经济总量占比达到全区25%以上,为早日跻身部级开发区行列夯实基础。

责任单位:开发区。

2、做特锡通科技产业园板块。按照“强势开局、快出形象”要求,坚持“跨江合作、共建共享”理念,依照园区产业定位,高起点编制好锡通科技产业园土地、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对接无锡,积极做好概念性规划深化完善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实现首批项目入驻,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落户上有实质性进展,完成100万平方米拆迁,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完成10个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开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确保实现到帐外资2亿美元,力争3亿美元,成为全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创新园区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推进园区建设,争创“南北合作、跨江联动”的示范区。

责任单位:锡通科技产业园。

3、做优滨江新区板块。以沪通通道建设为契机,主动做好与省市沿江发展规划衔接工作,大力推进横港沙综合整治和港口建设。加速推进滨江新区扩张,重点围绕海旺石化、恒汉化纤等重特大项目建设,加快横港沙围垦和综合整治步伐。积极做好各类报批工作,力争公用码头、恒力差别化纤维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继续做强做大船舶海工产业,围绕港口建设,超前谋划发展现化物流,加快形成三大区、四大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千亿级经济片区。

责任单位:五接镇、平潮镇。

4、做大滨海新区板块。坚持以港造城、港城互动发展方略,以开发湾为突破点,以建设新港城为目标,以港口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放大海岸线、土地等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制定滨海新区核心启动区和三年发展计划。加快推进三夹沙围垦、开挖式港池和海岸码头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深入挖掘人文历史,塑造滨海新形象,推动沿海开发能级大提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批临港型风电装备、船舶海工、大型机械制造以及物流、仓储等产业,着力培育大产业,建设大港口,力争项目投资、经济增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优化发展环境,发改、规划、财政、国土等部门要在项目审批、规划调整、资金融通、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促进资源更加集聚,保障更加有力。

责任单位:滨海新区。

(五)强化科技引领,促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强化政策扶持和激励导向,加快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三自”创新之路,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加强“四高人才”队伍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1、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组建家纺产业战略联盟,继续组织开展与大学、苏州大学、大学等高校的全面对接,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资源优势和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独特作用。坚持以技术、资产为纽带,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建立研发机构评估和激励机制,激发现有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研发机构,更大力度推进“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家院所入”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交叉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大东大科技创业园等建设力度,建立家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发改委。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把研发机构建设、研发经费投入、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以及产品创新成果等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新兴产业企业,其产品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引导现代纺织、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以百强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专利、标准、商标”三位一体,在建立企业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技改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载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地位,引导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技术(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

3、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实施“510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计划”、“区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和“万名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围绕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集聚效应,构筑层次分明、结构完备、分布合理的人才体系,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性的智力支持。实施紧缺型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船舶海工、机械装备等产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引导新兴产业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级营销、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4、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围绕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加快推进信息化向战略层提升、向业务层深化、向服务层延伸。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大信息技术在设计研发环节的投入。实施两化融合发展计划,着力推进现代纺织、船舶海工等产业的两化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两化融合双百示范、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区创建、电子商务扶持引导、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等六大工程。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BtoB)、物流信息平台、行业及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等,为推进两化融合提升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持。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100%,流通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广泛开展,提升信息化水平。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推进。推进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和多个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区发改委负责牵头拟定产业转型提升、联动项目推进、百项百亿投入、规模企业培育、企业上市实施、两化融合发展六大计划。各镇区园要加强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和行业分析,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协调解决问题。

2、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新要求,结合我区发展实际,认真修订调整《产业导向目录》,为我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确立导向、树立标杆。编制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现代纺织、食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四优四新”产业集中,在项目审批、用地、融资、财税、载体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快推动“四优四新”产业向高端拓展延伸,迅速发展壮大。认真编制大企业培育计划,以企业家沙龙、论坛和外出参观交流等形式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引导龙头企业拓展发展思路,加强战略规划,率先实现转型升级,为全区转型发展开创新路子。

3、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及时产业升级指导信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深化银企合作机制,更好地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集聚资源,以优质的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吸引现有各类基金和社会资金投向重点产业,扩大优势企业、品牌产品的融资规模。强化资本支撑,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以更大力度引进和扶持创投基金、担保基金等债券市场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4、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办事效率不高、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做到动真格、抓典型、建机制,建立健全帮扶企业的长效机制,着力从根本上改善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激励力度,营造浓厚的转型升级社会氛围。

被举报文档标题:经济结构加速活动工作意见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