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反思范文

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反思范文

时间:2022-04-17 03:52:13

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反思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巴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明显新自由主义经济色彩的经济改革,对巴西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经济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引领巴西经济走出困境。巴西经济改革实践表明,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巴西;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约40年间,拉丁美洲国家普遍走上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道路。正如E•伊格莱西亚斯所说的那样,这一发展模式“既有成就,也有挫折”。①20世纪80年代初,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弊端不断积累,最终以债务危机的形式在拉美全面爆发,导致拉美国家陷入“失去的十年”。为了应对债务危机的冲击,大多数拉美国家纷纷转向大刀阔斧式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巴西是拉美地区大国,在这一轮危机和改革中,巴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教训。

一、巴西经济改革的背景和路径选择

1.巴西经济改革的背景实际上,1964—1985年期间军政府控制下的巴西在振兴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巴西经济总量一举从资本主义世界的第15位跃居到第8位,1968—1974年年均超过10%的增长率更是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但是在1973年和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冲击和20世纪7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巴西经济逐渐深陷全面衰退的泥潭。1985年,军政府被迫向文人政府交权,随后萨尔内递补未上任即病逝的当选总统坦克雷多,由此拉开了巴西经济全面改革的大幕。

2.巴西经济改革路径选择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时期,发展主义思想几乎成了所有拉美国家的唯一选择,巴西也不例外。所以,巴西改革首先是要改变结构主义发展思想和进口替展工业化道路。新自由主义思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传入拉美,但当时的传播范围不大,对政策的影响力甚微。在IMF等国际组织和美国的大力推动下,尽管拉美国家的领导人并不公开表示接受新自由主义理论,但各国在内外交困局面下的经济改革却明显带有新自由主义烙印。尤其是1989年“华盛顿共识”提出以后,逐渐被拉美国家普遍地采纳为经济改革纲领。萨尔内总统上台之后,分别于1986年颁布了“布雷塞尔计划”和1988年颁布了“通过竞争参与世界经济”的新战略。在这些改革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私人企业的作用;在对外经济发展方面大幅度降低进口贸易壁垒和关税,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流入,逐渐向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靠拢(苏振兴,2000)。此后巴西历任总统科洛尔、弗朗哥和卡多佐等为了获得IMF的资金援助,也不得不接受“华盛顿共识”的施政纲领。这些改革措施基本上奠定了巴西经济发展的方向。即使是2003年高举反对新自由主义旗帜而当选为巴西总统的卢拉,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无法彻底脱离IMF设定的轨道。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自由主义成为巴西经济改革的主导方向,但并不是影响巴西经济改革的唯一指导思想。例如,由于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和经济政策惯性的存在,结构主义思想并没有突然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自从1985年巴西军政府交权之后,发展主义、民众主义等思想依然发挥作用。总之,民众主义、发展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对巴西经济政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都对巴西经济改革成败负有一定的责任。

二、巴西经济改革的内容及其成效

巴西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主要集中于稳定宏观经济、变革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国有企业私有化、转变政府职能、对外开放等方面,最主要的目标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发挥好价格、利率和汇率等基本变量对资源的引导,最根本的特征是效仿发达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1.改革的目标与政策巴西历届政府的主要难题之一是如何控制通货膨胀。1986年,萨尔内政府推行“克鲁扎多”计划来治理高通货膨胀,虽然该计划经过多次调整完善,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1990年3月上台的科洛尔也将反通货膨胀和稳定宏观经济作为短期首先目标,但是收效甚微。科洛尔总统首先实施了科洛尔计划,后来又转向采取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终由于币值高估恶化外部环境,导致经济持续衰退。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但是实施的力度和范围较小。1980年代初,政府计划实施私有化改革的200家企业仅仅完成了75家,萨尔内政府提出的将14家中小企业私有化也没能在任期内完成。科洛尔总统明确提出终结进口替展战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私有化,这些改革措施得到了国会的大力支持,几乎没有遇到阻力,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达成了较为普遍的共识。改革国有企业为私有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私有化还能引进外资、管理经验和技术。国有企业私有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私人部门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例如,私有化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还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形成了新的社会权贵阶层,扩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巴西改革的特征是快速实施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以期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为了促进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巴西政府大幅度降低关税和放松资本管制。贸易自由化在增加产品进口、降低生产成本和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快的贸易自由化对国内产业形成了较大冲击。金融自由化吸引了外资流入、提高了金融部门的效率,但同时带来了更大的金融风险,并使巴西高度依赖外国资本。

2.卡多佐总统经济改革谈到巴西的经济改革,必定无法避免卡多佐政府的改革。1995年年初,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卡多佐上台执政。尽管卡多佐本人的学术观点以依附论为著称,但是他执政思路带有鲜明的新自由主义色彩。在IsabelHilton对卡多佐本人进行的深度访谈中,共同总结了卡多佐改革的思路、主要措施及其成效。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内外交困,卡多佐政府被迫向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靠拢: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加快贸易自由化改革和快速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卡多佐政府高度重视削减公共开支,增加税收和继续大力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卡多佐信守“华盛顿共识”中的重要铁律——财政上需要拥有占国民生产总值几个百分点的“基本盈余”,即尽量维持政府财政盈余。在民众非常关心的社会问题上,虽然卡多佐认为巴西的收入不平等是个重大问题,但没有能力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卡多佐政府经济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降低通货膨胀方面,卡多佐政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著名的“雷亚尔计划”也带来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尤其是货币雷亚尔的升值造成了出口困难。1980—1995年间巴西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但1995年巴西出现了贸易赤字。

三、巴西经济改革的反思

与拉美大多数国家一样,巴西也于20世纪80年代初陷入债务危机。但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巴西的经济改革起步稍晚一些。当其他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改革的时候,巴西还在忙于债务谈判而无力进行经济改革。巴西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在短期内改善了一些特定的问题,但同时却引起其他一些严重问题。巴西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财政严重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缓和,经济外向度得到较大提高。巴西经济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很高,新自由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没能使巴西经济彻底摆脱困境。在国内改革方面,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了社会不公,部分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在对外经济改革方面,巴西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来了大量的贷款、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外国资本。但是,由于金融部门过快开放,以偿债、利润汇出、撤资和资本外逃等形式造成了大量资本外逃,埋下了萌发金融危机的种子。

总之,新自由主义描绘的繁荣景象并没有出现,巴西经济没有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众所周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假设是市场规则能最有效地协调经济活动。改革的倡导者和拥护者们声称,市场化提高了经济效率和促进了增长,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才需要政府干预。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其蕴含的政治意识形态必须高度警惕,它更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每个民族的经济发展都有自身的特色,完全依赖外来理论的指导很可能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巴西经济改革的实践还表明,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各种权衡选择的结果,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机、实施环境和实施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实施后果。任何一项重要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力和微观层面的动力,只有切实尊重普通民众利益的政策才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平

被举报文档标题: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反思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zyzylw/71351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