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思考(9篇)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思考(9篇)范文

时间:2022-01-11 03:39:21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思考(9篇)

第一篇: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摘要:在十八大以后,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执行过后,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内部控制问题的时候有了更加明确的执行标准。那么应该具体怎么内部控制问题强化控制和管理便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了。同时他也是我们进行廉政建设和实行八项规定的主要举措。因此一定要加强权力的控制防止滥用和徇私,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行,促进行政事业机关的透明化和系统化,进而把权力约束切实执行下去。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阐述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革方法希望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常态;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国家行使权力的机关,充分保证权力的合理运行和政策的执行是进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保障。不断提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这一思想,内部控制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内部控制便是在问题根源进行控制,防止腐败的发生确保权力的不敢腐不能腐。因此内部控制的之一制度便是关权力的牢笼。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控制。每个部门都需要对自己财政进行计算和整合,对支出和负债进行记录和统计。他的基本特征包括活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和在服务运营时的控制,他们在国家机构运行中负有重要的作用。

(一)保障公共服务顺利运行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了确保公共服务的运行我们要加强财务控制,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建设效率,同时保证建设效果。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赢利机构,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效益的实现和公共服务质量。

(二)实行绩效评价和预算的管控

实行预算管控和绩效管理可以很好的提高运行效率。他的主要目的也在于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整个项目的运行效率,因为整个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资源,因此必须进行全部统筹和规划。绩效评价对实现社会效益也有着很大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集约型的控制促进公共建设,为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通过对执行效果的评价也可以检测运行的质量和有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的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控制工作进行不畅的主要原因和领导的重视度低,有着密切的管关系。有一些领导同志在管理中这一意识比较缺乏,忽略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认真的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领导不愿意重视这一问题是有原因的,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自己本身的权利将会被限制。因此很到领导同志对财务内部控制都有排斥心理,从而造成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张十分困难。

(二)机构设置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机构设置也是有一些问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是进行执法监督、和权力的行使,为了工作的进行必须进行国家拨款,为此还设立了财务管理部门。但是现在面对的问题却是单位中部门结构的偏差,出现职位不均、行政工作开展不畅的情况,这种问题也在影响这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项目根本处于无效的地位,没有专职的审计部门,这些问题都在影响着工作的展开。

(三)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松弛,没有分险评估

在一般应该是执行和管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组建统一的有机体,但是一旦执行出现混乱那么政策便会失效。在目前的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中还缺少风险评估,在财务支出和筹划前,会计人员往往是忽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做好财务风险评估,做好防范工作。

(四)内部控制的人员素质较低

素质低也是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行政单位中人员的财务方面的素质普遍不高,财务规划的意识不高,比如在缴纳预算款是竟然计算不出单位的财务变价收入和预算管理中应缴预算款项,这便会导致在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超支,从而阻碍公共建设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

三、优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根据目前所暴露的问题,要从意识、机构设立、制度、分险、人才这些方面共同发力,从而进行多方位的协调管控。

(一)提高意识,加强教育

关于领导同志的内部控制意识问题,一定要加大教育特别是职位高的领导同志,教育要从多方面展开,人员以领导、财务人员、审计监察人员等在内的全部有关人员,全面教育着重提高相关工作联系的人员。对于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强化内部管理意识,促进财务工作顺利进行。领导同志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认真落实党的精神和政策。

(二)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机构设立

我们一定要根据试行的指导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细则。在设置这些机构的时候,一定要设立监察、内部控制、问责等不同部门,同时要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等的不同责任。

(三)确立评估分险的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公权利的代表,因此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保证单位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要改革相关的制度问题,强化工作,促使财政工作的规范化。也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根据实际完善运行办法,还要定期进行检查结余和业状况。在执行计划前一定要进行分险评估,做到自评、系统审定通过不断总结评估意见不断完善财政制度。

(四)建立授权审批

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明确日常管理和权责范围、确定审批程序和责任。限定流程和实践,这样保证提高工作效率和缩减认为干扰。例如,“一支笔”的制度有很大的弊端,这样无论什么事情将签字形式化。因此要适度放权让审批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积极授权,建立大事决策审批制度,这也是内部审批制度控制的主要内容。

四、小结

综合来讲,由于行政单位的资金来自预算,造成内部控制的动力小,因此要加大外部的监督力量。强化内部控制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更加透明,摆正公务人员的态度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英.新常态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7(15):252-252.

[2]林春晓.新常态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初探[J].财会学习,2015(16):137-138.

[3]熊显媛.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问题分析[J].企业导报,2016(4):56-57.

作者:李方 单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反思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承担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社会责任重大,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其正常履行工作职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还有一部分单位存在对内部控制施行和建设工作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虽然按照要求建立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分析了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以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财政部2012年11月底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规范》),参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进行组织架构。在通常情况下,评估某一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主观判断的基础就是单位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掌握、运用好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目标。《规范》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1]。

一、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它包括单位的组织结构、议事机制、人力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相关制度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良好的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正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会计人员、信息化建设等还不健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内部控制建设滞后。《规范》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与有效实施负责,现实工作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主动响应政策要求,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但也有部分单位对开展内部控制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对内部控制的建立有抵触情绪,内部控制是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势必会影响或阻碍管理者追求个人利益,使他们从思想上就不愿意接受内部控制,在建设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并带来负面作用,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单位存在内设机构、岗位职责权限和管理层级设置不合理现象。岗位职责权限是用以规范部门人员工作中具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果设置不合理,容易造成“越权行事或无所事事”,给单位日常管理工作造成混乱,给各项经济活动带来不确定风险。另外,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只设置会计和出纳两个岗位,缺少预算和资产管理岗位,使得单位预算、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存在管理缺陷。

3.信息传递不通畅。目前,信息不透明、传递不通畅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单位领导和职工之间工作信息不透明,各职能科室之间业务信息流通不畅,给单位带来工作效率低下、遇事相互推诿、扯皮等不利因素。如一些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确定和执行信息都集中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根本没有参与,信息的封闭使他们无法有效参与预算管理[2]。

(二)风险意识薄弱、风险评估缺失

1.风险意识薄弱

现象普遍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没有设专职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工作。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对风险进行控制,如果单位的管理层和职工都没有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在工作中将因管理不善、风险防控不到位而造成预算资金短缺、购置资产闲置或流失、建设项目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2.内部控制风险

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识别和分析经济活动风险可能发生的程度及造成的后果,为选择风险控制对策,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3]。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风险评估,没有建立风险评估管控体系,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对单位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进行有效的风险关注,这样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内部控制活动缺乏全面性

1.预算管理控制不到位。首先,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岗位设置存在缺陷,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不能有效分离。其次,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致使预算编制走过场,在没有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经济业务活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草率行事,使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容易产生资金短缺或是浪费现象。另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资金支付随意性强,不按照预算批复的项目内容开展工作等。

2.资产管理控制薄弱。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等因素,大多没有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从预算、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维护、盘点和处置等每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由于保管和使用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资产流失、重复购置和领用,使许多国有资产闲置、毁损和浪费。

3.合同控制不到位。经济合同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往来的重要凭证,合同从谈判、签署、履行、变更到解决争议等,每个步骤都事关单位的权益。据了解,有些单位在与对方进行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时,存在未订立合同或是未经授权订立合同的现象;在合同签订时存在草率、随意性强情形;履行过程中监管不严,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发生损失;还有合同纠纷解决不当,给单位带来信誉和形象上的损害等。

(四)内部监督与评价难以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可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履行内部监督职能,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内设独立的监督部门,多数由财务或审计部门承担监督评价工作。由于《规范》中没有强调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实际执行中单位内部监督评价很难开展起来,又因缺少专业的外部评价部门,容易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二、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上级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相关业务的专题学习,将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与单位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相结合,促使各单位领导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内控工作的开展。各单位应当组织人员全面梳理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分析风险隐患,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单位内部控制方法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2.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相关岗位。按照《规范》要求,单位应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工作中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违规做出风险性决定,建立重要岗位定期轮岗制度和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各种具体情况。

3.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单位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使全体职工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文件、会议信息及日常工作动态,有利于加强单位内外信息沟通和交流。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单位维护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按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各项经济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全面和系统的评估,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完成,也可以借鉴企业的“幕景分析法”,这是一种评估风险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的有效方法,旨在提醒分析人员注意某项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和后果,研究分析某些因素对未来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三)加强控制活动

1.预算管理。单位应当加强预算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有效分离。(1)单位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避免因工作考虑不周而造成预算漏报事项,预算编制部门应当以上年度决算数据为参考依据,在分析、汇总各职能部门上报的预算计划后报单位管理层审定。(2)预算执行中各类经济业务事项要严格遵照年度批复的预算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项目资金要严格按计划执行,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资产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分类管理制度、资产定期清查制度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对资产采购、验收、保管、使用和处置等活动建立流程图,便于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降低资产损失风险。另外,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采购、使用和处置等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

3.合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岗位,挑选具有法律专业特长的人负责合同的谈判、签订及管理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的签署权限、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及授权审批事项。对签订的经济合同实行归口管理,实现合同管理和工程、采购、预算、收支管理一条龙的模式,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使合同管理规范化,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四)加强外部监督与评价

地方财政部门对各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并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并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领导带头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4]。综上所述,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石,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顺应时展理念,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常抓不懈,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尚晓华 单位: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管理处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逆商管理应用对策

摘要:目前逆商理论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根据长期从事财务人员管理工作经验,以及对逆商理论在财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所做的研究,提出了加强财务人员逆商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人员管理;财务人员素质管理

2000年以来,逆商理论开始引入国内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认可和应用,成为国内很多企业人员招聘、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领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逆商理论在财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管理,长期以来偏重于财务人员的德、能、勤、绩、廉,在近几年的财务人员考察和选拔中,才开始重视财务人员的情商,对财务人员的逆商和逆境成长问题少有研究。

1.1重德才培养,逆商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选拔任用财务人员,历来重视德才兼备。所谓德,是指财务人员的政治标准,包括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基础、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所谓才,是指财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长期以来,对财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关注比较少,特别是没能把财务人员面对名利得失、承受工作压力、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的态度和表现,作为财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人员面对逆境时,也往往要求财务人员要有正确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近年来才开始在财务人员管理中注重考察财务人员的情商和心理健康问题,对财务人员的逆商情况还少有考虑。可以说,提高财务人员的逆商水平,对于保证财务人员健康成长和事业顺利发展都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1.2提高财务人员逆商的手段单一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逆商对于财务人员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在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的逆商水平方面,却还没有一整套比较可行有效的措施。不少领导和财务人员也认为,大多数人的逆商水平已经定形,财务人员的逆商不是短期内可提高的,即使改善和提高也是非常难的。这种观点在心理学上并非没有道理,大多数人的逆商与情商和智商一样,在青少年时期进行改善的效果是比较好,但是远没有达到最高水平。问题的关键是单位如何改善财务人员的逆商,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由于目前各单位在财务人员管理中,对逆商理论的认识和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也没有比较有针对性、方便可行的措施办法,造成了各单位提高财务人员逆商水平、改善应对逆境能力的手段比较单一,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逆商知识未列入财务人员培训内容

情商和逆商理论对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工作大有裨益。情商作为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已广为财务人员熟知并接受,有的地方在财务人员管理工作中尝试应用情商理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虽然比较重视财务人员教育培训,但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一直以来以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领导能力及有关经济管理知识为内容,还没有把逆商知识列入财务人员教育培训内容,从单位到财务人员个人对逆商理论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理解,工作实践中如何运用逆商理论加强财务人员管理也没有推行展开。

1.4缺乏财务人员逆商培育的外部环境

“顺境情商,逆境逆商”。而目前的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管理工作中,普遍还缺乏良好的财务人员逆商培育环境。一是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财务人员,容易得到组织和社会承认,往往是褒奖有加,既有荣誉表彰又有物质奖励;而对于遭遇困难、挫折以及事业上还没有成功的财务人员,往往得不到社会认可,被认为是个人能力不济或没有前途。二是“马太效应”对财务人员的负面影响,越是在困难、挫折等逆境条件下,财务人员越是得不到外界在物质、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内在压力不断增加而得不到有效缓解和释放,在单位内部没有形成利于财务人员逆商培育的良好环境。

2财务人员管理应用逆商理论应遵循的原则

结合从事财务人员管理工作,对逆商理论在财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实现财务人员管理工作目标,保证逆商理论在财务人员管理中应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激励原则

激励是指一个人追求某个既定目标的愿意程度。研究表明,财务人员工作时一般只运用了12%的潜力,而通过适当的技术开发和给予充分的激励,能够把财务人员潜能的利用率提高到75%-91%。配备在单位各个岗位上的财务人员,在个人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价值观及工作职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激励对于促成财务人员合作中相互之间思想和行动的统一,自觉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财务人员管理特别是财务人员面对逆境时,运用激励的手段,通过满足财务人员的归属感、自尊感、成就感等,为财务人员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2.2竞争原则

竞争是指用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保障财务人员公平地展示自身的才能和优势,实现优者选优岗,优胜劣汰,变“伯乐相马”为赛场竞马。随着财务人员总体素质的提高,财务人员间的竞争也从过去比较单一的资历竞争向知识、能力、素质等全方面竞争,“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要求使财务人员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坚持竞争原则,一方面通过竞争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主动适应快节奏、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同时,在不断较量与竞争中,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和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不断改进不足、发挥所长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在面对挫折或逆境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范益琪.管理者的情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经济师,2010(12).

作者:刘清 单位:潍坊民用航空管理局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业务的探索

一、背景

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以及财政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在不断提速,内控建设的推进和加强具有多重意义: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二是党风廉政建设与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式;四是落实新预算法执行的有力措施;五是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保障。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财政部自2012年以来连续印发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系列文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和《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2017〕1号)等,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并在每年提交财务决算报告的同时提交年度内部控制报告。作为财政部连续四届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所在单位,天职国际事务所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促进政府部门务实高效运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财政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积极意义,自2013年即开始跟踪研究上述政策,并积极探索会计师事务所在该领域的业务新机遇。

二、做法

天职国际高度重视在政务咨询领域的业务创新机会,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咨询作为事务所的重要战略业务,并于2015年成立了专门的政务咨询事业部。依托专职且专业的服务团队,从政策研究、产品开发和品牌推广等方面全方位布局,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积极开展政策研究,从源头上保证政策理解和运用到位

天职国际积极对接财政部相关司局,为内控政策出台和政策推进献计献策。一方面参与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政策文件的起草讨论工作,另一方面承接各项省部级研究课题,相继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实施效果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案例总结》等课题研究工作。此外,天职国际及时总结全国各省市的内控推行情况,并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相关分析报告,为财政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及时有效信息支持。同时,天职国际积极推动并全力配合十多个省市财政部门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相关政策。

(二)积极开展产品开发,从实操上保证咨询服务质量

天职国际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咨询服务体系标准,内容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实务操作手册及管理工具等。其中:首创性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法论体系》和《实务操作指南》。天职国际总结并开发了“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流程为对象、以控制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以评价为抓手、以系统为配套”的“八位一体”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整体方法论。基于上述方法论体系,结合实务案例总结,提炼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实务操作指南,针对同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工作底稿和质量要求等要素做了明确且统一的规范。研究并开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天职国际研究并编写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的工作需要,组织开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系统》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系统》,并在国家版权局登记注册了作品证书。

(三)积极推广品牌,从市场上保证客户需求对接

一是编印并推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天职国际为了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精心编制并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产品手册,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潜在客户的积极反馈。二是响应政策要求承接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专业培训。天职国际积极响应财政部及各地财政部门对加强内控宣传贯彻的相关要求,近5年累计为全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了1000余场专业培训。天职国际政务咨询部负责人长期担任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各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培训班实务主讲师。三是谋求战略合作并开拓行政事业单位新市场。分别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管理软件领域的领军机构,天职国际与用友政务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为行政事业单位客户提供“业务咨询+信息化落地”的内控整体解决方案。专业咨询无缝对接专业系统,带给客户的不仅是当前服务成本和服务周期的降低,更是长远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成效

截至目前,天职国际已累计为全国50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了各类内部控制咨询服务,专业能力得到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高度认可。这不仅为会计师事务所探索出了新的服务领域,带动一大批事务所加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领域,同时也深刻改变着公共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传统印象,从而为事务所后续深入探索政务咨询综合服务(财务会计、工程造价、财政绩效、PPP咨询、政策咨询等)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成效如下:一是拓展了全新客户群体。借助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天职国际新增行政事业单位客户500余家。涵盖中央部委、省厅及地市等不同级别,涉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审判机关、检查机关、派、人大机关等不同类别,覆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云南、辽宁、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省市。二是创造了规模化经济收益。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业务每年为天职国际新增几千万元的业务收入,同时带动20余家分所共同收获了该项创新业务收入。三是培养了成建制专业团队。目前天职国际除在总部凝聚了一支极具创新能力的研发和支持团队,同时在全国22家分所均组建起了专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团队,全国各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专业人员合计500余人。四是树立了良好客户口碑。天职国际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咨询领域提供的专业服务,在切实帮助客户针对性解决内部管理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各单位内部预算和资金管理的水平,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赞赏,树立了天职国际在行政事业客户中的良好形象和市场口碑。

四、启示

天职国际回顾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业务创新的过程,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会计师事务所的创新发展,需要顺应并把握时展趋势及国家改革发展形势,基于形势预判前提下做出大胆的业务创新探索,这是业务创新的前提条件。

2.会计师事务所的创新发展,需要注重创新性人才特别是年轻化的人才的培养和持续性研发力量的投入,这是业务创新的关键所在。

3.会计师事务所的创新发展,需要依赖会计师事务所高度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这是业务创新的保障机制。

4.会计师事务所的创新发展,需要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融合最新的技术思维,这是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5.会计师事务所的政务业务,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又要体现事务所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这是政务业务在会计师事务内部茁壮成长并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作者:谭宪才;倪小平;汤风琴 单位: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探讨

[摘要]近些年,行政事业单位机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正在逐步向市场化迈进,在面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接着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财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影响了会计信息失真,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风险防范的控制对策: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优化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监督相统一;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1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的内容:风险常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当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多种可能不能具体肯定时,就叫作风险;反之,若对某一行动的结果很肯定,即无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经常指的是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与财务紧密相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控制性。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往往是不涉及盈利、负债和筹借资金等问题,更多地体现在因为会计人员数量不足,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引起的差错。内部控制的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使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顺利、有序、高效地运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舞弊行为进行防范,减少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2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是其他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财务风险的防范会被忽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知性差,防范意识不到位,只要在工作中财务没有出现重大的问题,就认为财务风险不存在。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管理中,只重视发展,对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一些管理者认为单位的内控制度纯属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对单位的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可言。同时也没有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的主动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财务工作中,认为财务部门会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出现的问题一切都由会计核算人员来负责,完全忽略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单方面认为只要会计核算工作做到位就能万事大吉,这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存在着重大的隐患。

2.2财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

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度较差,同时单位中没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单位的规章制度,制度代替一切,制度可以取代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将责任落实到实处。财务人员缺乏了工作的独立性,管理层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指手画脚,强加干涉,其工作范围超越了岗位的职责。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大多数单位中没有内审部门,仅仅依靠外部审计根本无法起到对财政资金的全方位监督,对财务活动的正常监督缺乏有效性,由于财务风险内控体制的不健全,无形中加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2.3财务人员素质影响了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预算会计的核算工作较为简单,所以事业单位中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较低,对其综合素质也要求不高。现阶段,会计的信息失真问题和诚信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各界重视,其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挪用公款、腐败现象等,由于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就不能如实地反映出来。由于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不仅内容发生着变化,财务知识也有相应的变化,但是财务人员的素质却没有提升,所以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财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信息失真有着必然的影响。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风险防范的控制对策

3.1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往往存在着“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形式化的管理表现尤为突出,必须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建设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在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方面,要从管理层开始着手,建立自上而下的财务防范体系,管理层以身作则,从而增强全员的防范意识,在整个单位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的环境。在防范风险的软环境建设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树立全员的风险意识观念,要提升风险管理的文化环境;其二,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防范的学习,从根本上提升意识和防范手段;其三,将风险的防范工作列入日常的工作考核范围,以促进全员的风险意识的提升;其四,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人,对风险发生时的部门负责人,要追求其责任,同时也要追求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3.2优化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控制度的范围覆盖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要以内部牵制、业务处理、财务分析预测等为基础,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着手:其一,要实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内控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其二,对业务程序进行制约,尤其是对主要业务进行内部控制,在程序上要有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项目的招投标业务、项目的立项、资金的支出等方面;其三,建立各岗位之间的岗位牵制制度,在机构设置时,对于岗位分工,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范围,以及所应履行的义务。结合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找出内部控制的弱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和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使财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3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监督相统一

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也是事业单位中所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该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作为重点来抓,通过风险的防范和措施的制定,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防范风险能力,减小风险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财务的审计监督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有的事业单位内部人员不够,要发挥外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对于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进行着重防控,要能够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使财务风险防控与内部的控制监督保持高度统一。

3.4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

工作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认真贯彻和落实,同样,单位的长远发展与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息息相关,所以事业单位的员工在实施财务风险防范以及内控管理制度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培养一支业务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增强其责任心和职业感,同时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非常复杂,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风险知识的普及等,在培训其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增强其法制观念,使其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合理运用相关法律手段,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能够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并完善内部控制的内容,针对市场发展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单位的内部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做出调整,最终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最终保证单位的顺利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丹丹.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7(5).

[2]何澄.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

作者:李春增 单位:吉林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

第六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环境和风气方面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整顿。一直以来财务管理风险的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健康乃至单位自身长久发展的态势,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健康持久性。因此,本文将以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披露为切入点和基本拓展点,综合梳理一下新经济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现状和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剖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主要财务管理困境,深剖其问题的形成机制因子,并且有根据地预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趋势。以期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经济常态下财务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状意义;改革趋势;行政事业单位

我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其自身“三公经费”的披露力度,作为促进社会职能的拓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增强社会整体福利和效益的事业单位俨然认识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盲点,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深化的意识不断增强,由于其发展环境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因此对我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新环境下财务问题的精准掌控尤其是经费资金管理方面的困局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晒“三公经费”力度对财务管理改革的积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深化改革不仅是我国新经济环境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廉洁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我国化解新时代矛盾的基础性条件,是实现事业单位政府职能转变的政治根基。“三公经费”自从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后,被认为是中国新时代持续发展、职能结构性改革与预算单位资金资源优化配置的症结所在。近年来,政府多次强调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性,将晒“三公经费”运用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把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相互联系起来,打造新的行政服务生态系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三公经费”的披露主要有如下几点意义,这也是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瓶颈点分析,进而预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的前提和铺垫。首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也正处于深水攻坚的改革初期,涉及的部门和管理经验都相对不完整和欠缺,因此防止人为性的问题是在当前市场化和信息化条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必不可少的保障举措,而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主要领导人的各类相关行为,尤其是人为不端取巧行为,减少行政事业单位问题,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晒“三公经费”的力度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规范意识。其次在新经济环境和“互联网+”的影响下,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披露力度将会推进其财务预决算的管理,强化其预算财务资金的使用将很大程度上规制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不合理,而且很大程度上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结构不合理,最终将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不能激活预算单位资金周转效率。据2017年上半年度统计显示,“三公经费”使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资金流动率同比增加26%,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用总资金的比重高达21.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预算单位经费改革迫在眉睫。最后,从长远来看,财务管理改革是重头戏,“三公经费”的披露是引导社会良好风气发展趋势重要的切入面,保障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二、关于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现状及成因

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加大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力度,且研究角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政治视角,试图以多元视角、多样方法、多种理论解析其成因和措施。但其财务管理问题和改革瓶颈点仍然体现于以下几方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预算及运用的风险意识尚待加强,高风险意识缺乏和资金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导致财务改革难度不断加大,且反腐败机制的日趋完善和反腐力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人员的短期逐利行为。其次,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并未与新时代战略管理背景、时展要求相协调,前者推进步伐过快,而后者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起到良好的规制和指导作用,更没有对以后财务管理的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经费监管机制、预算体系及信息实时化反馈系统均未成熟,甚至部分预算单位尚未着手构建,致使新旧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之间衔接上存在较大问题,难以利用网络化、动态化的信息平台形成横向部门和纵向上下级间联动监管机制,进而无法有效识别、防范与应对财务风险,这样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按良好趋势和态势进行的节奏。上述不良问题频发的源头在于思想意识的薄弱乃至不重视和实践管理经验的缺少和管理的缺位。另外一点是外部风险点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影响,主要归结为市场环境下PEST四方面因素。其中市场环境和市场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若财务管理改革不能很好契合时展,将会导致外部环境信息收集难以集中和有效,冗余信息频繁,进而致使一系列资金管理问题发生,并触发群众基础不稳、人民信任不牢等政治问题。

三、新经济环境下有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趋势

综合以往文献研究及管理实践,笔者认为新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革应该着重关注四个方面,分别是基于意识化的思想变革、基于体系化的制度变革、基于信息化的监管机制变革、基于全面化的监督变革。

1、强化改革意识,责任到人

首先,改革意识是提升预算单位经费使用效率的思想基础,且必须从根本上摒除传统资金管理理念,转变为新常态下财会分离的财务管理理念,并增强预算单位自身活力,释放职能,提升公众社会福利的改革目的。因此,进一步财务管理思想的变革是一大重要的趋势。其次,明确预算单位经费管理人员责任边界,以经费流向为主线,突出重点经费预算环节和关键部门,结合区域和单位实际特点,对不同岗位、不同级次和不同财务指标施以不同评价标准和监管内容,增强财务监管目的性。同时在财务预算体系中引入经济审计方式,按照谁检查谁落实的原则,切实抓好预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及预算执行人员的违规处罚,对重大违规行为严格问责,限期整改,并根据资金环节区分责任大小问责,杜绝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严禁以操作人员处罚代替具有审批权限的管理人员处罚。最后,强化人才培养机制,财务管理的发展推进离不开人才引进,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方式完善人才后续培养体系,通过短平快培训方式实现内部在岗人员财务管理技能提升。

2、结合环境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思想却滞后于环境却是财务管理变革迟缓的重要原因。因此,制度变革是以后财务管理变革的重要趋势。首先,结合预算单位自身经费预算、岗位级别等情况,推行零基预算,加强对未来单位财务管理趋势的预测和管理。或者顺应当下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潮流,实现财会分离,即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减少经费决策与会计信息核算间的同源性。其次,成立制度规划和调整部门,结合新时代,甄别旧有管理制度的弊端,参考区域政策、预算单位部门设置等因素调整旧制度,形成新制度。最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是重塑和巩固,实践体系的建设是实现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环节。首先围绕大幅度实现社会效益的目标,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的标准,提高其预算编制的水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的把握;此外还须提升自身预算执行能力和优化其执行体系,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变革落到实处,着重根据自身情况将其指导落实到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

3、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内外监督力度,杜绝监督形式化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变革的过程中,能持续按科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下去的重要保障就是监督,因此监督将成为财务管理变革趋势的重要一方面。当前新环境下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树立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威必不可少。此外还需要银行、事务所、证券等外部机构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监督,使公款私存等不合法现象根除,内外兼治。

4、以信息化促进财务监管联动化

当前“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将会越来越青睐信息化下的变革。首先,构建新型联动监管机制,利用搭建好的信息化平台指导财务管理部门实时识别与处置财务风险预警,对重大项目实施联动监管机制,在部门内外部、上下级间实现横向与纵向联动监管,建立财务管理部门及预算部门、监管部门间的相互反馈机制,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监管经费流动及预算执行。其次,加大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拓展和加大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使用层次,实现预算单位、财政监管部门间的数据传输与对接,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数据”的监管模式,实现重点范围预测、资金信息实时跟踪。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预算及运用是当下反腐治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折射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现状和成因梳理,着重从四个角度提出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分别是基于意识化的思想变革、基于体系化的制度变革、基于信息化的监管机制变革、基于全面化的监督变革。但本文并未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改革重点和要点,建议后续研究可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财务管理改革的重难点,并提出更加具体化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春红:从晒“三公经费”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J].财会通讯,2015(03):67-69.

[2]张文艳:从晒“三公经费”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J].科技管理研究,2016(08):112-115.

[3]邹骄娇:从晒“三公经费”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J].时代金融,2016(09):159-160.

作者:是新颜 单位:常州市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第七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且必需落实的工作之一,是提高国家财政资金合理安排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还存在指标选择、方案制定以及绩效沟通等多个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难点问题找到合适的改善对策,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难点;对策

在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各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均开始逐渐完善企业内部的预算绩效管理,同样,事业单位也开始重视对单位内部的预算绩效管理。受到整体经济市场的冲击,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的收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措施的落实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找到最合适的改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具有一定财务管理实力的单位根据相关的经营与管理目标,通过一些绩效指标对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决策,而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管理的资金主要是指财政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管理与发展来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当包含政府理财理论、公众选择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预算绩效管理重点是理财观念,其管理的本质在于对资金的流动进行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突破了陈旧的理财理念,并逐渐建立一些全新的理财观念。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难点问题

(一)指标的选择与确认

在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中,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认是保证方案设计科学性的重要内容,也是最终评价绩效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据。但是,绩效指标的选择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还需要考虑到指标的全面、科学、准确,所以难以作出正确的确认。目前常用的绩效指标,大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局限,其使用只能对一些比较符合的项目作出评价,很难达到全面性的要求。此外,一些指标的应用难以取得较好的绩效管理效果,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反映。还有,部分指标的选择方式不恰当,一些单变量指标与多变量指标的选择有偏差,而没有采取相应的控制方式,使得绩效调查的结果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

(二)制定绩效方案

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其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情况来考虑制定,绩效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问题,且指导单位后续工作的安排。由于不同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管理情况不一样,因此绩效方案具有特殊性。一些常规的绩效方案对于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难以做到充分的满足,使得预算管理最终难以收获预期效果,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还有,部分方案中所涉及到的方法关联性不高,只能处理一些单一的问题,而对于其他问题则无法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所以方案中的方法不能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的考虑,使得方案实施效果欠佳。

(三)开展绩效沟通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数量还是较多的,且行政事业单位所分布的领域也各有不同,想要开展绩效沟通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各单位的预算方案也难以达到统一。在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保证绩效信息的传递正常,从而形成较为统一的预算方案。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的完善需要得到国库支付中心的帮助,而国库支付中心对于预算绩效沟通的开展意识较低,投入开展绩效沟通工作的资金也较少,使得绩效沟通难以有效开展。另外,没有合适的绩效沟通平台以及交流积极性,也造成了绩效沟通效率低。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改善对策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难点,其中主要的有指标选择、方案制定以及绩效沟通三个,针对这些难点问题找到合适的改善对策,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系统性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相对独立结构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效果欠佳,由于各单位之间缺乏上下联接体系,使得预选绩效管理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在构建系统性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时,应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部门、人员、领域等因素考虑在内,还需要找到解决预算绩效管理的跨部门、跨领域、人员较多等问题,可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分别设置专门的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且需要承当相应的绩效管理责任。设置绩效管理负责人的方法可以逐渐扩展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领域和层次,使得每个层次与领域均具有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负责人,不仅赋予一定的责任,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绩效管理无效的责任,促使各负责人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且积极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

(二)建立多样化的绩效管理方法

统一的预算绩效管理标准可以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使用,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只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类型不同,其所涉及的工作方式、内容,资金来源以及组织结构也各有差异,所以,在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的建立与使用上,不能采取千遍一律的方式,还需要根据各单位的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例如,一些结构比较简单、工作内容比较单一的单位,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时,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层次,从而节约预算绩效管理成本。

(三)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估功能

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管理者会错误地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不需要进行相关的评估,忽略了较小管理评估的重要性。因此,预算绩效管理负责人应重新重视对预算绩效的评估,建立相关的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估功能,为实施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

(四)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意识培养

制度缺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而意识的缺乏会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多存在于形式,而实际的落实较差。那么,在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设的同时,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的培养,促进工作人员正确认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从而推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并明确具体的负责人,清楚地划分各责任人的权力与义务,将绩效管理的完成情况加以考核,并与相关负责人的薪资、升职等直接关联,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需要采取相关的监督办法,对预算金额等工作进行严格的核查,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准确、安全。

(五)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的人才培养

无论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还是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案,均需要相关的人才,也就是说,人力是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根本条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特征,所以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也相对要高,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其全面的综合素质也需要达到较高的标准。

基于此,加强相关的人才培养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当前的工作发展需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高预算绩效管理知识水平的工作人员加以培养,并有计划地对其他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知识进行培训,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均能够清楚地了解甚至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难点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寻找合适的改善对策。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对于促进行政事业的财政资金合理安排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以及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15(13).

[2]顾春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J].山西农经,2015(08).[3]郭海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6(12).[4]李少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

[5]黄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9).

作者:郭德敏 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第八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行为的日新月异,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也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就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存在的一些问题做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

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现状

(一)思想建设不足,法制观念淡溥

有一部分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停止在学校教育,各级各部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对职业道德、思想建设的培训和学习,职业道德固化。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会计人员忽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不按财经制度办事,用行政手段和行政命令代替财经纪律,只要领导安排的资金,不论是对是错,一律照办。掩盖真实财务信息、为相关利益人挤占、套取财政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致使用在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中每几年或有发生占用或挪用公款的事件发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是一项具体且专业性强的技术劳动,有的财务人员认为财务流程过于繁琐,能打打擦边球就打擦边球,只要做到收支清楚就行,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丧失了最起码作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造成了极其消极怠慢的影响,甚至有个别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会计人员自身业务学习力不足

目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部分会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模式,对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简单的会计记录,被动地反映单位领导的意图。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行为的多样化,财政资金中大大小小的项目进入各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经费核算,不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这样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行为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要参与到各单位业务科室的项目管理中去,懂得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经营和管理各类财政预算资金,优化财务处理行为。才能更好的进行会计核算,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能够参与决策,达到对单位整个经济活动实施财务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因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产生了畏难情绪,又疏于培训学习,业务能力较差,职业道德水平较低,难以胜任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继续教育程序化,培训师资力量高低不均

县域内所有会计人员每两年都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但从培训的效果来看,上课的会计人员真正学以致用的不多。授课的培训学校老师,因为平时工作多数不参与会计业务的处理,授课时单纯的讲解经济法律法规和培训课本知识。即使有时在课间休息时,有部分学员提出的会计实务操作问题,授课老师也回答得模棱两可。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主观学习能动性较差

相对于企业的财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无论是在专业能力方面,还是技能方面都比较落后,而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更新会计知识方面呈现滞后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相对于企业经济行为较单一,财务处理更程序化,在财务处理方面企业容易。加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没有竞争和就业的压力,只要掌握既定的程序和一般的会计核算方法,业务处理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学习新的会计知识也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与不学一个样,都是那些既定的处理内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主观对财务新知识的更新与企业会计人员相比就滞后许多。

(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约力小,流于形式

单位不设立内审人员,更谈不上内审机构,有些单位人员编制10人以下,有财务岗位,但都只是兼职,财务的监督没有有效机制制衡。几十人到上百人的机构,财务人员也只有2~4人,由于会计专业性极强的特点,其他业务股室机关事业业务人员也无法做到对财务的监督,而分管的领导对财务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这样就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自我修养,自我业务能力判断,最终来进行财务处理。单位本身的财务监督除了审计或是财政的抽查外,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县级成立的内审协会也只是止于形式,没有任何实质的审计检查业务。

(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认识不足,资金使用重申报轻管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工作安排不严谨,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是财政预算拨款,资金的使用又都有既定程序,所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固执的认为财务知识懂不懂没有关系,主要是要听安排,随意选任财务人员,会计职能被削弱,财务管理融入不了单位管理中,财政资金的绩效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五)事业单位会计岗位等级晋升难度大、空间小,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失去提升素质的能动性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师岗位的凤毛麟角,就连中级会计师岗位也微乎其微。好多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工作了一辈子,到了退休都评不上高级会计师。会计岗位职称是逢进必考,只要没有考取相应的资质,一辈子也只是会计员。即使考取了会计师或是高级会计师资格,如果单位没有相应的会计岗位职称设置,到了退休,也只是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如果与同年同一家事业单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相比,15年,只要资料齐备便可按程序评得副高级职称,职称和工资待遇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岗位职称晋升的难度,让部分行政会计人员选择退出会计行业,又或者是从事会计行业但在技术职称上改为其他技术职称。这样,一项能培养会计专业人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的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会计职称制度在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中变得十分乏力,严重影响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优秀的会计人员应具有高超的职业道德水平,面对充满诱惑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必须自觉的做到严于律己、遵纪守法。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将身心与工作融为一体。在会计核算和监督时做到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保守秘密,降低出错概率,避免工作失误,远离经济犯罪。建立并完善会计人员的自律机制,培养会计人员终生学习的理念,善于读书,善于读经济类管理和所在部门项目管理类的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修养,并善于与业务部门和监督部门人员沟通,做复合型管理的财务人员。

(二)加强业务培训,坐实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流于形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致使会计事务的不断变化,相应的财务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都显得尤为地重要。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本身必须认识到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现代化会计知识的培训,从而适应新经济的发展需求,不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际业务联系在一起。可以在开展正常的继续教育之后,由主管单位征集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想学的会计业务方面知识的取向后,归类整理,聘请相关业务专家进行授课,授课将继续教育与实际相结合。

(三)发挥由县审计局组织的内审协会职能作用

内审协会的人员由县长为会长,县审计局牵头,各部门抽取的业务能力较强的会计人员组成。这是个优势。加强对内审协会工作人员的审计检查培训,着力发挥内审协会作用,对内审协会的县级行政事业成员单位,随机或定向内审检查,并出具有效的检查认定书,经审计局认定后,产生审计效率。这样可以弥补审计局人员缺乏的不足,也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正确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以便发现问题及进整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不管编制多与少,财务岗位与其他技术岗位享有同等岗位设置的权利。不能是虽然设置财务岗位,但在评选职称时,其他技术岗位优先,而财务岗位靠边站的情况。

(五)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奖励机制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学种,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技能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保证。又由于会计职称考试难度比其他技术职称大得多,通过率又低,许多会计人员会选择其他按时间要求作评选的专业技术职称。这就要求县级政府对会计人员考取职称的评定加大奖励力度,而不是像征性的做精神奖励。县级政府部门对在会计工作中突出的会计人员进行褒奖,规范和加大奖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县级各行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持续学习的兴趣,促使广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觉得会计工作有盼头,为单位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鹤.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技能提升的必要性[J].时代金融,2017(02).

[2]纪亚雄.如何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J].行政事业资产与研务,2017(03).

作者:李芳芳 单位: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财政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思考(9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xzsylw/71068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