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党八大悬案范文

党八大悬案范文

时间:2022-04-27 05:02:42

党的八大时发生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大会通过一个政治决议案。可是过不久,说不行,是错误的,他不能接受,说当时他是被强迫签字,临时匆忙签的字。于是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作出新的决议,实际上推翻了八大的决议。这个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怎样看法?也许可以叫做一个悬案。这里包括许多问题:这个决议到底是谁作的,谁的主意?决议主要就是讲当前的主要矛盾。反对,到底有什么理由反对,有没有道理?当时反对,大家也没有人辩护,一直到1981年写历史决议重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到底这里是非如何?很值得重新考虑。讨论这个问题本来可以搜集档案材料,我生病住在医院里没有能这样做,所以可能说得不完备。

第一个问题简单,八大决议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到底是谁的主意?去年我看到至少有两篇可以说是正式的党的文献,说刘少奇指出或是刘少奇说,甚至打了引号,“当前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而是……”我可以说,这是错误的,不是刘少奇的主张。为什么后人有这样的误解呢?这个决议案是政治报告的决议案,报告是少奇做的,似乎可以说是他的主张。但报告里一点也没有讲主要矛盾问题,根本没有讲“已不是阶级矛盾,而是……”这样的话。说是刘少奇的主张这个说法不对。少奇在建国后几年,是有些问题和有不同意见,但说刘少奇不对了是到1962年七千人大会。至少在八大报告那段时间,根据我的观察,两人并没有什么矛盾。那么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呢?按我的经历,可能是胡乔木。

那时候搞党的文件的起草工作还不规范,不像后来,找几个秀才,搞一个房子住在那里,一起讨论起草,这样做还是60年代才开始的。有人问,说八大有一个起草委员会的名单,我说不清楚,好像没有开过什么起草文件的会。八大的报告,少奇同志亲自抓,自己动手修改,有重要问题他就去和商量。我查了一下日记,开始没有搞政治决议案。会议9月15日开幕,27日闭幕,先是搞少奇的报告,17日提出搞决议案,19日晚主席团会议讨论一稿,23日乔木重写一稿。参加搞政治决议案的主要是陈伯达、胡乔木、邓力群、田家英和我,可能还有一两个人,大概是搞经济的。开始并没有集中在一起,最初的稿子是我们几个人分头搞的,乔木、陈伯达还没有动手,后来被推翻了。23日乔木亲自动手重写,23日到26日连着几个晚上在中南海集中,乔木主持,几个人一起搞一夜到第二天早晨,各人回家睡觉。根本没有时间去请示,也没有听说或刘少奇主张写什么。那时会议很紧张,几乎天天开大会,代表自己报名发言,、刘少奇不好完全不听,又要听会,又要和外国人交往,所以非常紧张,根本顾不到。26日搞到夜里12点钟,最后有一个定稿,然后送等人看。从时间看,按我的回忆好像没有说请示过谁。提出一个所谓当前主要矛盾,我回想可能是胡乔木。但当时至少参加起草工作的人,都赞成这个说法,而且扩大一点说可能相当有代表性,代表党内的一般看法。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认识。胡乔木就是把这样一个意思变成一段文字说出来,大家也不奇怪。说,这有些强迫人,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他不知道,是临时的。但从法律上说,手续是完成了,交给你们看了,都画了圈,就是表示赞成。但这里可能有一个教训。党的、人大的、政协的会议,作为决议就是把原来报告主要的核心的内容说一下。本来也不应该这样:一个大会开了几天,到最后忽然向大会提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主要矛盾,这样不但对领导者是突然袭击,对全体参加者也是突然袭击。时间也来不及,不可能讨论问题了。七大没有什么决议,就是通过了报告《论联合政府》。进城以前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就是决议,没有另写什么决议。可能这里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教训,本来就不需要搞什么决议,是多余的。当时起草决议的同志,好像觉得要说点什么东西,说出个主要矛盾,也觉得大家恐伯都是这样想的,似乎不成问题。这是讲起草决议的经过,说明主要矛盾的说法不是刘少奇提出的。

第二个问题,反对主要矛盾的提法,有没有道理?会后不久出来反对这个说法,说这不对。怎么反对的呢?决议上说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说了三句话:“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然后说第三句话,“这个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反对、不满的是最后一句话。他说这不行,这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制度先进,什么叫做先进?先进的社会制度就是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说社会制度先进,生产力落后,这不行。我记得,陈伯达还维护这个说法。他对主席这样讲,列宁说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先进的,而生产力还落后。陈伯达告诉我说,回答说,列宁讲的是和外国比较,我们社会主义是先进的,这样比较是可以的,但决不能说本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是相对于落后的生产力,这不行。我看到一个材料,有人引用1957年在八届三中全会讲话,主要批评八大决议没有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讲的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这种提法是不对的。在这里还是强调阶级矛盾。已经过去多少年了,现在我回忆也弄不大清楚了。胡乔木好像没有出来和辩论。可能胡乔木又病了,他在八大以前身体就不好,八大的确忙了一阵,起草了一个决议,又反对,搞得心情不好,病倒了。顺便讲陈伯达,他向来不佩服乔木,这时候,他为决议和主席辩解,什么原因呢?八大提升他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心情很好,很高兴。

现在回想,的看法是所谓先进与落后和外国比可以,自己比自己,无所谓先进落后,他的意思实际上是只有适合不适合。在这个问题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敏感。马克思主义没有这样的提法。说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话等于说生产关系冒进了,而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发展余地,还有可做的。后来又搞了“”、化。生产关系还大有可为呢,你说我太先进了,他感觉到这不行。现在的确也应该说,生产关系先进,生产力落后,如果有这种矛盾的话,解决这种矛盾怎么办呢?不是简单地说生产力落后,就拼命把生产力赶上去,凑上去。有时候甚至要生产关系往后退一点。生产关系如果是先进,先进在什么地方呢?能够适合于生产力向前发展。如果不能适应,不能促进发展,就不叫先进。不承认在抽象的条件下讲什么先进落后。所以我认为,现在看这时候反对这样一个说法,恐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也包含一点他后来表现出来的另一种倾向,就是觉得生产关系还不够先进,还可以更先进,生产关系还远没有到头就说先进了,这不行。

我再提一个问题。在决议上主要矛盾提了三点。似乎主要攻最后一点,为什么不攻前面两点?可以说是攻其要害,因为第三点带点理论性。也还可以考虑,前两点说法好像并不一定完全违背的想法。前两点说什么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要求建立工业国,而实际上生活于落后的农业国。要求?这变成了什么呢?把社会的发展最后简单地归结到人的要求上去。人要求跑得快,现实只能慢慢爬,结果就有车子、汽车、火车,社会就发展了,因为人有这种要求。把人的要求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说好像不大妥当。第二个说法,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人民需要,而现实不能满足,需要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要求,一个需要,人的要求、人的需要变成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实人有什么要求和需要,于是就能发展什么,这恐怕不行。在这个时期就提出了总路线。总路线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总路线。陈伯达那时候为会议写报告,感觉到好难写。总路线要讲奋斗什么,为什么奋斗,怎样奋斗。这句话里只有一句稍微实在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很明确的,不是建设别的什么。鼓足干劲,无非是说大家努力吧。力争上游,力争站在前头。多快好省,也是抽象的。陈伯达尽量把论述十大关系的问题,农、轻、重啊,小土群啊,把这些东西搬进去。不然总路线就变成大家一齐努力,搞得好一点。这是什么总路线啊?!什么时侯提出一个号召来,都是要大家努力来做。决议案中的说法,把人的要求、人的需要都当做发展的动力。鼓足干劲和这个意思有点相近。但是当时写八大决议,也不是抽象地说任何时候人都可以要求什么。决议的意思是说,我们社会主义已经建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已经基本上扫除了,因此这时候人要干什么都可以干成。过去在旧社会里,生产力发展有许多障碍,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于说现在社会障碍已经没有了,人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努力就能够干成,变成了这样一个东西,好像也有点说不过去。所以在这时候有些想法,和起草决议的人处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这个历史背景是什么呢?都是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在这个前提下,还有点保留,就是阶级、阶级斗争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后来他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这在决议中没看到。决议认为人的要求和需要可以带动一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毫无疑问,写决议的同志的思想是在的思想的笼罩之下,也不可能不在其笼罩之下,甚至对社会主义达到的成就比估计得还高一点。

最后再说一点。因为反对,决议上所说的后来就不再提了。这里有好多曲折,八大二次会议又重提主要矛盾,一直到1981年写历史决议重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人们往往以为,1981年的历史决议是把1956年八大的决议重新申述一遍,但是我想恐怕不能这样说。1956年的决议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讲主要矛盾,它肯定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肯定这个前提,然后讲主要矛盾问题。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写历史决议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后来这一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的理论,但是显然不是从社会主义已经建成这个前提出发的。也就是说,一个是讲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个前提下来讲主要矛盾是什么;一个是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怎么能够完全照抄八大的决议呢?实际上也改变了。如果把历史决议和八大决议从文字上比较,首先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说法没有了,当时乔木也觉得不大妥当;也不说建立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因为工业国、农业国这个概念本来就不准确。那时候认为,工业生产在整个生产中的比重占多数了就是工业国。但农业非常落后,就是工业的比重大了,也很难说是工业国。所以这个说法也不要了。最后剩下的就是,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历史决议转述了这个论点,只剩下这一点也改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成这样一个说法,这个变化,好像还差不多。这里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只用“社会生产”,不是“生产力”。后来历史决议的注释本解释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对称的,需要和生产是对称的,落后的生产发展,也包括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这个解释并不一定搞清楚了,好像有点更搞不大清楚了。新晨

所以我觉得,主要矛盾的问题在学术界,甚至于可以说主要是为中央起草文件的秀才们值得很好地研究一下。要把它理清楚,到底怎么说?最近有一个党的文献甚至于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直贯穿到最后,就是这个矛盾,行吗?我想恐怕不妥当,不能这样说,把问题说得也太绝对了。原来错误的说法是,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从头到尾都是阶级矛盾。现在这个说法呢?恐怕有点像用经济学解释社会主义社会是匮乏经济,缺东西,供不应求,那就始终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现在好像又不那么匮乏了,已经发生了通货紧缩。

八大决议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看什么是主要矛盾。现在怎么说,能不能把要求和需要当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我想是不妥当的。那么,我们现在怎样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呢?我今天也只是提出问题,说不出一个结论来。

被举报文档标题:党八大悬案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xzlflw/5455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