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干部培训理论的新民主主义论文范文

干部培训理论的新民主主义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25 04:42:11

干部培训理论的新民主主义论文

一、建国前理论教育在干部培训的中心地位

(一)教师地位显赫各级党组织非常重视干部培训教员的选择。《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明确指出,“党委必须慎重地选择教授人才……学校所在地党的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必须有计划地经常到学校作报告,能够任课的必须担任教课”。为加强师资力量,党委会抽调一批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来校任教,不少党政军领导同志兼任干部学校的领导,亲自到学校授课、编写教材,直接指导和从事干部教育工作。1925年9月北京党校秘密开办后,罗亦农同志担任校长,北方区委委员赵世炎、陈乔年等担任教员,、瞿秋白等党内著名人士经常到校指导、授课。1933年中共中央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许多课程由中央负责同志主讲。例如,讲授《苏维埃运动史》,任弼时、邓颖超讲授《中共党史》,陈云讲授《职工运动史》,顾作霖讲授《少共史》,董必武讲授《西方革命史》,徐特立讲授《地理常识》。学校还经常举行学术报告,如博古讲授《十月革命的经验与教训》、教授《广州公社与中国苏维埃运动》及《中国苏维埃政权的现在与未来》,董必武讲过《巴黎公社》。1941年创办的华中党校有一支理论和业务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员队伍,包括吕振羽、孙冶方等,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亲自为党校讲课或作报告。陕北公学初期的主要教员有邵式平、周纯全、何干之、李凡夫、艾思奇、吕骥、徐冰、陈维实、宋侃夫等人。、、陈云、李富春、王若飞等中央领导同志经常来校讲课或作报告。甚至有段时间里,几乎每隔几天到陕北公学作一次报告,讲授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与策略问题。

(二)教学比重突出在大革命时期,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产党会根据农村阶级斗争的需要,让学员们学习阶级斗争方面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在各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党校,教学内容中的三分之一必须为政治经济常识。各级干部学校也十分重视对学员的理论教育,注重对他们的阶级教育和党性锻炼,学校的教学内容、手段及要求等都紧扣这一点。各级干部学校均开设了马列主义的课程。比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设有中共党史和中国苏维埃运动史的课程,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红军大学开设的政治教育包括政治形势教育、军民关系教育和民众政治生活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干部教育实践中更是加大了理论教育的力度,扩大在政治课中设置马列主义概论、哲学、政治经济学课程。也强调,党校应“比较偏重讲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和作风”,党校学员要学习马恩列斯的著作。

二、建国前中共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的历史经验

通过干部培训理论教育,共产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使干部“在各种复杂的与变化的环境下坚决不动摇的为苏维埃革命斗争到底”,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行之有效的理论教育历史经验,非常值得学习。

(一)与革命实践的紧密结合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种科学方法所体现的基本要求,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25年10月印行的《宣传问题决议案》指出:“党校内的教育方法应当根据国内革命运动的经验说明共产党在许多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在党校听讲的同志不应当与群众隔离,党校里的学生应当同时在校外工作,在同志或同志间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校的学生得着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思想。”1940年《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强调,“求得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是党校教习的中心目标……应该经常多请当地的和外来的负责同志报告各种时事问题及各种实际工作的情况与经验”。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当局及教员必须使学生领会马列主义实质,并“善于应用这种实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以期学生能够用马列主义精神与方法,分析中国历史与当前的具体问题,并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抗日军政大学特别要求教学人员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坚持“原则化、通俗化、具体化、中国化”,要求“每一抽象概念的说明都必须证之以具体的例证,每一具体经验的讲述应当引导向一定的原则”。许多干部学校为加强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安排学员在修业期间定期到工厂、农村、机关、部队进行实习或开展社会调查,有些学员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被派到前方,然后再回学校学习,将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再进一步提高。

(二)相对健全的培训机构体系培训机构的建设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基础性工作。自共产党成立以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逐步增加,并更趋正规化,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土地革命时期,从学校的类型来看,创办了各个领域的干部学校,比如在中央苏区瑞金,形成了培养红军干部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等。此外,还有培养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大学,培养苏维埃干部的苏维埃大学。与此同时,在职干部教育也在蓬勃开展。这些不同领域的干部教育从纵向上包括高级、中级及初级三级系统。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干部教育依然包括高级、中级及初级干部教育。依地域分,有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干部教育、陕甘宁边区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依培训时间分,有专门的干部教育、短期的干部训练班以及中等学校所设的地干班;依类型分,涉及党政军工青妇、农医、文教、科技等各种类型、各个方面的干部。解放战争后期,各大解放区都办有规模很大的党校,如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中共中央东北局党校、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及建国前夕开办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党校。各中央分局各省、地、市,有的县也创办了党校。至建国初,全国党校的基本情况是:在华北地区有地市委以上党校39处;在东北有省市党校14处,各县设有党员训练班;在西北设有西北局党校、陕西省委党校和绥德、延安、渭南3个地委党校;在华东有华东局、山东、浙江、皖南、皖北、苏南、苏北7个党校,其余地委以上党校皆是训练班性质训练整党骨干;在华南有省市委党校30所,河南10个地委都有党员训练班;西南西南局、重庆、川东、川西、贵州等党校皆为训练班性质。

(三)全面系统的学习内容干部培训时开展的理论教育内容,会及时根据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及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状况,作出明确规定。综合而言,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列主义理论是指导革命实践的指南,党中央历来对马列主义学习有着明确要求。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在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同时,党中央也非常重视对思想的学习。刘少奇在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强调指出:“学习思想,宣传思想,遵循思想的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每一个党员的职责。”2.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强调:“党内许多干部对于策略问题上的片面观点和由此而来的过左过右的摇摆,必须使他们从历史上和目前党的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作全面的统一的了解,方能克服。”194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强调,必须在全党的在职干部教育、党校和党的训练班以及党领导的各种干部学校中,把干部的策略教育列入正式的教育计划。3.思想教育。一是进行党的宗旨教育,使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解决为什么人服务这一根本问题,使广大干部深刻意识到“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二是加强思想修养,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文章作为干部教育内容,使干部成为忠诚纯洁的模范。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四)因人施教的教育方法鉴于培训学员的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干部教育十分重视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1940年1月《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指明,干部学习应依据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并详细规定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具体课程。《中央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则按干部的文化、理论程度和资历,将在职干部分为“有工作经验又有较高文化水准的高级及中级老干部”、“有相当工作经验但文化水平很低的中级及下级工农干部”、“工作经验不够,但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中级及下级知识分子新干部”、“在学术上,技术上有较高造就的专门人才”等四个层次类别,并依据文化水准规定不同的教学课程与教学方式。不仅如此,在教学实践中,各级各类的干部教育都会根据干部文化素养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二期的第一、二大队学员,绝大部分为八路军高级干部,普遍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及自觉的学习态度,主要采取研究的教学方式,即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利用座谈会、讨论会互教互学。第四期第一、二支队学员都是八路军的中、下级干部,第四大队第六支队学员则均为工农成分。这两部分学员的斗争经验比较丰富,但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主要采取启发讲授的方式和讨论的教学方法。

三、建国前中共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的现实启示

以基层党校为中心考察建国前中共开展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积累的经验,从基本内容、行为控制以及系统架构等三方面对当前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理论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本内核:强化理论教育中心地位当前,社会正处在利益格局大变动、思想观念大碰撞的关键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强化理论教育在干部培训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基本思路,坚持干部培训主要目的就是肃清错误思想、统一党性认识的基本认识,实现同志所提出的目标“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一致,保持党的纯洁性”。具体有如下两点举措:1.保证教学课时比重。保证理论教育在干部培训教学中的课时比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策略教育等内容加入教学计划。在实践中,尤其要突出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经典理论原著的学习,以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加课时比重要把握一个“度”字,就如所说,学的东西“不要太多,多则不灵”。干部的领导经验、领导本领,要在实践中、工作中、困难中学习和提高。想“看小说”、“学外语”等知识和技能,那要进“无期大学”,学习一辈子。2.强化课程体系建设。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解决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因此,要改变当前课程设置单一的现状,构建合理的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例如,针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可以从理论渊源、历史沿革、现实意义、地域特色等多角度、分专题地详细、全面学习,引导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研究国内外的重大问题和变化。

(二)行为控制:坚持两大教育培训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在干部培训理论教育中,既要教理论,更要教会如何运用理论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改变“过去我们只教理论,没有教会如何运用理论,就像只教斧头本身,而没有教会如何使用斧头去做桌子”的教育困境。具体包括以下两点举措:一是理论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师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角,对于教学内容创新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任务。一方面,要夯实理论功底。深入了解经典著作、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以及学术前沿问题。积极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及时地将新的科研成果进入课堂,增强教学说服力。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实践。教师运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回答学员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化解学员萦绕于心的困惑疑虑,必须有实践的积累。因此,要创造机会选送教师到有关单位任职、锻炼,通过参与部门调查、决策、组织、实施等工作,总结实践产生的经验及问题,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深入基层开展经常化调研,并以此为根据设定讲题或修改讲课内容,增加理论教学的现实感及针对性。二是推行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党校学员一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素养。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注意挖掘学员资源。一方面,教师潜心向学员调研、请教,以更确切地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掌握部分学员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并进行答疑解惑,增加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组织学员搞好双向交流。通过理论辅导、学员自学,组织学员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锋,以此深化理论学习层次、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启动学员讲坛。在充分研讨、交流的基础上,集中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并能引发学员浓厚兴趣的话题,挑选个别富有学识和实践经验的学员做专题发言。教师进行认真评点并总结。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学员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不同班次学员特征的方法,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习动机、确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充分实现理论教育的良好效果。一是学习动机的培养。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当前对于干部培训理论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依然存在。不少干部将理论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软目标,至少不如GDP或其他经济指标那样过硬,可以凸显干部的政绩,直接影响其评价升迁。这导致部分干部理论兴趣不足、效果欠佳。因此,要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的动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培训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将理论学习情况作为评议和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合理的干部培训理论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掌握理论教育成效。二是教学重点的确立。根据学员的文化水平、职务大小等事实,确定各有侧重的理论教学重点。例如,在经典理论传授方面,对于中青年干部重在讲授理论渊源、历史沿革等需较高理论素养的内容,对于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可主要讲解理论的现实应用。在党性教育方面,中青年干部重在做好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的问题,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班重在解决群众路线执行如何的问题,正职主要领导主要解决好民主集中制的自觉坚持和落实问题,新提任领导干部的教育主要在保持公仆本色上着力,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培训要在拒腐防变上警钟长鸣。三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在理论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农村(社区)工作人员,适宜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同时控制讲授时间,力求深入浅出地讲透重点和难点。对于中青年干部,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开设学生讲坛,激发学员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也可以因地制宜,建立和利用好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和警示教育,如有针对性地参加法院的庭审作为中青班学员的党性锻炼和警示教育。

(三)系统架构:健全基层党校三级网络当前,基层党校普遍存在系统化工作薄弱、结构松散、发展不平衡、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面对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党员干部的职业分布日益分散的现状,为确保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需要健全基层党校三级培训网络,推动县(市、区)委党校、街道(乡镇)党校及社区(村、企业)党校资源的共建共享,增强基层党校的一体化工作合力和整体化协同效应,基本形成实体普遍建、培训广覆盖、作用全影响的基层干部培训理论教育体系。1.实现组织结构“三级联动”,优化系统架构。设立县(市、区)级别的三级党校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区域党校系统的干部理论教育工作,建立起县(市、区)委党校、街道(乡镇)党校和社区(村)企业党校三级联动机制,产生系统工作合力,形成基层党校整体发展的系统架构。一是在区级层面,由县(市、区)委党校负责全区域党校系统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抓好干部理论教育工作,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在街道(乡镇)层面,街道(乡镇)党校在党工委(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并负责管理和指导村、社区、企业基层党校的工作。三是在村、社区、企业层面,社区(村、企业)党校针对基层实际,开展适合农村党员干部、企业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2.促进阵地资源“三大整合”,夯实物质基础。一是整合设施资源。充分整合基层街道(乡镇)党校的设备、场地资源,筛选和建立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党校作为基层党校培训网络体系的重点培训机构。二是整合师资力量。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由县(市、区)委党校教师为主力的专职教师队伍,确保基层党校师资力量的相对稳定。三是整合经费投入。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步提高的原则,多方筹措办学资金,统筹培训经费分配,切实改善教学设施,不断加强基层党校的硬件建设。在市里级专项资助经费的基础上,给予县(市、区)级财政补助。3.推进制度规范“三化建设”,筑牢制度支撑。一是管理制度化。在领导制度上,明确基层党校是党组织重要工作部门,尤其是街道(乡镇)党校普遍由街道(乡镇)的副书记或宣传委员兼任校长,并配好一名专职副校长,设置一名专职教务人员,保证党校工作顺利开展。在工作制度上,完善并严格执行校务委员会制度、教学培训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等基本工作制度,强化基层党校制度化建设。二是教学规范化。明确教学对象,坚持以基层党员为培训主体,妥善处理培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培训农村带头人等人员的关系,努力在建设有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上下工夫。三是成效优质化。在培训主题上,通过开展新市民培训、非公企业党建培训、村头宣讲等教育培训,将农民、新市民、老年人、企业职工等都列入教育对象,拓宽教育范畴,延伸教育触角。

作者:吕敏单位: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干部培训理论的新民主主义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xmzzylw/66895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