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问题及策略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问题及策略范文

时间:2022-11-08 03:09:35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理论方位、科学性质及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上均面临挑战、质疑与诘难,这虽对其指导地位与旗帜功能没有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但极易造成思想混乱、内在割裂或变相消解。基于此,从理论上梳理和分析这些挑战、质疑与诘难的理论实质与回应路径,对于我们杜绝西方哲学思潮的种种反向渗透,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时代精神,筑牢思想防御体系,并实现自我超越和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思潮;时代精神;诘难;回应

当代中国在实现现代化和继续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及多元异质的文化交叠涌现,而此时西方思潮的过量引入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当代西方哲学的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不期而遇并产生了强烈的思想撞击,尤其是催生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后后现代主义哲学、新后代主义哲学等多元异质思潮,它们虽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和旗帜功能构成严重的威胁,但极易造成思想混乱、内在割裂或变相消解,甚至否决中国道路的理论依据、文化自信。无论是为了捍卫还是发展抑或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杜绝西方哲学思潮的种种反向渗透,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时代精神,筑牢我们的思想防御体系并实现自我超越,分析当前面临的这些否定和诘难,探究回应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与诘难的理论意义透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同其他任何理论学说一样,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心血来潮、闭门造车的结果,更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褊狭宗派理论,因而既不是什么无根的浮萍,也不是什么镜花水月,更不是什么空穴来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它产生的特定时代,它是时代和实践的精华。19世纪上半期,马克思、恩格斯深深扎根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经济事实中,对当时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教训、自然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新成果进行了科学总结,通过批判、汲取人类认识史和思想发展史上一切积极优秀成果,特别是通过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的思想成果,才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既是人类思想史、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或自我革命(因为它终结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又是对错误敌对思潮的有力回击和批判(因为毕竟它与西方哲学的各个派别具有本质差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始终面临诸多的质疑和诘难,始终处在与各种错误敌对思潮的碰撞和斗争之中,它正是通过与诸多质疑、挑战和诘难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从而得以展开、得以自我生成的。可以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其实就是同各种错误敌对理论斗争的历史,就是在不间断地回击和批判各种挑战、质疑和诘难的历史。时下,无论是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抑或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是为了研究当代社会实践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抑或是为了总结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新经验、新成果,都需要我们正视并从学理上认真仔细地梳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质疑和诘难,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之进行针锋相对的回击和反驳。

从某种意义上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确存在着各种挑战和诘难,这些挑战和诘难试图“通过楔入各种解构力量,混淆马克思哲学与旧哲学的差别,以成就它的另类形象并淡化其意识形态功能”[1]。若从哲学发展史的视角来看,一些“反马”思潮出于阶级偏见、立场不同和其他政治原因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诋毁,或者试图通过附加各种多元异质文化因子,运用篡改、割裂、歪曲或附加的手段而对之造成精神内伤,消解或变相消解其深层的学理结构,使之陷入自我崩溃性的逻辑中。而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则往往基于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研究视角、研究问题的侧重点等各种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当代意义及其出场路径问题,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意的误解、误读、曲解和偏见,这同样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诸多带有实质性的挑战和诘难,构成了制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向深层次开拓的理性障碍。现在看来,当下面临的这些诘难,不是所谓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巩固和发展”,而是对它的自我削弱和自我颠覆;不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普遍生长、文化间存在,而是强行地将它拖向自我缠绕的理智洞穴中,窒息其文化灵性,破坏它的生长机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理性谋划与合理的思想营建,而是将之押解到文化的边缘和褊狭的社区互动中,企图使之在小化、窄化、异化中走向自我终结。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阈中存在的种种诘难及其实质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所受到的挑战与诘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不是任何人凭个人意志能够确定的,而是由社会前进的规律所支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个宏大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所建构的,是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自身解放为根本宗旨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要求自觉改造世界的一种理论表现,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自我革命。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如同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一样,它的历史地位也不是一下子确立起来的,“远远不是一下子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的”,“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2]1,它是在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和直面诸多反对、污蔑中获得确立的。当然,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蓬勃发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和质疑也采取了迂回曲折、相对隐蔽的方式和方法,从原来的“编造历史,捏造事实”“断章取义,偷换概念”“道德绑架,借刀杀人”“自我标榜,撺掇成果”[3]四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惯用手段,转变为“跪着造反”“静默拒之”“阳奉阴违”等变相消解的手段。现当代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日益提高,虽然西方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歪曲、颠覆和抨击仍在继续,但他们惯用的手法是用他们自己的哲学框架、思想平台来改造、修补、重读、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成他们所需要的各种西方版、后现代版、后后现代版的哲学形态,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修正主义。“东欧剧变”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波折,当时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无用了、应该被终结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主观臆断,只是表明他们背离真理必然会自酿苦果、自取灭亡。事实上,在当代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对人类历史给予合理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4]126,因为它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非但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没有推翻它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真理,反而为其终极关怀、引领未来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契机,它的发展仍然在途中,必将赢得并见证于实践与未来。把这一真理作为理论基础并使之与中国实践有机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前进的内在需要和本质特征。

事实上,它早已被自觉地确认为我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原则的内容之一,我们致力于选择和推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基本制度、意识形态等一切内容,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内在灵魂和精神指向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每发展一步,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中国化”、离不开群众立场的“大众化”而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所受到的攻击与诘难。不少西方学者都污蔑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是基于某一或某些阶级、政党的利益需求而产生的斗争理论或者“党营策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特定的阶级性和革命性,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科学性,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扎根于众多实践事实之中的理论体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没有自己特定的科学内涵,必定是一种不能行之久远的政治标签或政治符号。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最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普遍发展的一般原则,是完备而深刻的伟大认识工具,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2]311。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以辩证法、唯物论、历史观、时间观等为思想武器,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发展机制,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论证了社会前进的科学规律。这种科学性还表现在它是基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这种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与理论总结。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5]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阶级运动相结合,真正使无产阶级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科学地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主体作用等原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理论和主张都致力于从根本上捍卫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通过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彰显出其科学性。其革命性、阶级性与科学性是高度一致的,我们不能强调了科学性就忽视了它的阶级性和斗争性,当然也不能片面强调了其阶级性和革命性而无视其科学性。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所受到的非难和挑战。哲学是客观存在,特别是该时代的社会关系的理性反映。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下,在阶级社会中,必然受制于特定的阶级关系制约,总是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所代表阶级的利益出发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哲学总是站在某一立场的哲学,它的命运同它所代表阶级的命运休戚相关。本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就是指无产阶级的党性、阶级性、政治性,它有否及有何意识形态性这本身并不成为问题,这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讲也是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承认它的意识形态性和承认它的科学性是内在一致的,承认前者并不妨碍同时也承认后者,譬如恩格斯讲:“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6]313列宁也说:“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7]363其实,意识形态性是通过党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和斗争的派别性来表现的,作为一种具有坚定立场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达到所谓的绝对的价值中立,它势必会受到哲学党性的影响。强调其意识形态性旨在凸显其唯物主义的方向和特征,旨在从思想路线上与旧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哲学保持原则界限。

另外,它的意识形态性也体现于服务大众的阶级立场上,体现在客观、普遍、公正的发展方向上。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阶级中的个人都站在自己的阶级利益上去看问题,不可能绝对地纯粹地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实现什么价值中立。资产阶级所谓的民主、自由、博爱不过是名义上“社会公意”的幌子,其实是假民主、空自由。而马克思明确宣称自己的哲学就是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是本质上真正站在了全人类的立场上来寻求完完全全的自由、平等的无产阶级哲学。当前,世界形势进入和平与发展时期,意识形态淡化的假象让不少马克思主义者都变得麻痹大意,他们看不到这背后的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变相攻击、渗透,看不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持其霸权地位而采取的全方位遏制中国发展的意识形态侵入策略,这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巨大威胁。在意识形态对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仍然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是放弃还是彰显意识形态功能,这不仅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阶级性很强的实践问题;不是要想办法怎样去淡化、祛除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科学的或者非科学、伪科学的意识形态的问题。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功能是保持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种种诘难应保持的批判性回应

第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回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新矛盾过程中自觉超越其面临的诘难与质疑。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8]203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成为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就必须及时响应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深刻解答当前最迫切的时代课题,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体现时代性的哲学反思,运用时代变迁规律引领哲学的自我发展。唯有批判性地超越各种挑战、质疑与诘难,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深深地融入中国当代的深刻变革中,与当代中国实践保持密切关联,准确领会和正确引导当前中国时代变革的前进方向,反映时展的前进要求,保持持久战斗力和旺盛生命力。这样,就必须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化合一”,使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过历史洗礼和长期实践检验中成为扎根于中国实践、解读中国问题的中国社会主义哲学,用切合中国问题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成果武装人民大众,将中国实践、时代精神和群众路线的要求诉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长完善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变化剧烈、环境复杂和时展所做出的必然回应。可见,批判超越各种质疑、诘难的过程,也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世界化、全人类化的过程。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自觉地渗透于、斡旋于并活跃于当代哲学的一切论域中,在与之进行批判、对立中开拓活化自己的精神空间,使之真正成为现时代人民群众的时代精神。在回击各种“非马”“反马”“西马”“后马”的新挑战、新冲突、新质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捍卫自己的真理原则和价值立场,也要对当前的社会多元思潮及其催生的各种理性“杂草”进行反渗透,将其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思想内涵赋予其中,以更实效的方式抢占精神领地和扩大影响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要以“马魂―中体―西用”为探究范式,在高端引领和内在融通机制中整合各种思想资源,借助西方社会思潮的优秀思想因子不断丰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内涵,合理汲取蕴含于西方哲学中的方法论智慧,借鉴西方哲学指导解决时代问题的经验结晶,积极把整合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向全球视野和时代前沿,实现“中―西―马”哲学的交流与互动,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成为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实践变革的先导,也成为指引解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问题的内在灵魂。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回应、反击和超越各种挑战和质疑,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自我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灵丹妙药或者一成不变的千古教条,而是一直在同其他非科学哲学的斗争和自我的反思中不断把握真理。所以,我们不仅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应该用时代检验后的科学结论指引当前的实践,不能机械地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寻找新的发展问题的具体答案;我们要对自己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原则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评价,探求其时代内涵,对其进行具有时代价值的论证。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自我思辨从经典原理中发展出更具生命力和说服力的内容,同时也要对自己基于特定实践所形成的观点、结论不断进行自我筛选、自我剖析,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立场和探究规律的方法时刻对比,从而确保自我价值的正确方向和阶级立场,保持自己与时俱进、与世偕行的创造活力。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反马”理论在实质上具有多方面的本质差异:二者阶级属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而西方哲学反映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社会利益和需求,总体上是在新条件下为适应资产阶级的不同需要而产生的,是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辩护的哲学体系;二者理论实质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而缔造出的人民大众的哲学体系,是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着巨大差别的实践唯物主义,而西方哲学就其主流来看,无论采取任何形式,都没有摆脱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阴影;二者社会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服务于人民的实践哲学,它与西方哲学在发展倾向、研究专门化和纯学术化上是完全对立的,西方哲学长期远离社会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作用完全没有可比性。

总之,无论为了捍卫、发展抑或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都要对形形色色的西方哲学思潮进行不妥协的批判,通过比较、鉴别和斗争,区别其精华和糟粕,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否则,不从理论上批判、回应、超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和挑战,思想理论就会鱼龙混杂、良莠不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精神污染,降低其自净能力,限制并阻碍其科学发展。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朱荣英.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诘难及其理性实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雪冬.认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兼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J].理论导报,2016(6):14–18.

[4]徐崇温.萨特及其存在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朱荣英;胡爽 单位:河南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mkszylw/7089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