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范文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范文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一、促进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意义

浙江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对转变浙江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可以形成转变增长方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来源,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加快我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的影响,我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还不太协调,所以,应探索加快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路径。

二、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主体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1.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内驱力相对不足

目前,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以消耗资源、粗放经营、简单加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采取低成本的竞争策略,仍然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于是对自主创新的内在需求相对不足。据对浙江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价格优势仍然是浙江中小企业最主要的优势,约有一半的被调查企业选择低价为其竞争优势。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模仿国内外大企业,具体表现为初级产品、来料加工业务比重较高,深加工、自主性产品偏少,即使有产品创新最多也表现为模仿式或替代式,缺乏自主创新的全新产品。从总量上看,只有不到1/3的企业拥有国际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设备,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0.2%,与江苏、山东、广东的中小企业相比明显偏低。

2.自主创新主体的才能缺乏从体现企业主体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来看,缺乏自主创新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最大制约因素。我省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60%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目前,我省中小企从业人员中享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0.40%,中级技术职称的仅占0.91%,初级技术职称的也只有2.58%,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国有企业平均水平,人才短缺的状况十分突出,中小企业经营者及其职工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浙江中小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不足10%,有30%的中小企业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比重不足5%,这样的人才状况会导致创新的见识缺乏,创新的能力不足。

(二)促进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外拉力不够

1.被动应对竞争,消极实施创新

调查显示,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源于同业竞争的压力多于市场需求的牵引,说明目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大多是被动型的,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主动积极地进行创新。浙江中小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调研不够重视,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渠道相对缺乏,过多依赖于销售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商业信息机构和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比例过低,他们基本不做专门的市场调研,仅凭经验进行粗略的市场调查,这样的企业占到70%以上,通过制订系统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或委托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市场调研的企业仅占25.2%。多数科研人员不去市场第一线了解用户的需求,导致开发的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比较多。因此,市场需求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拉动力明显不足。

2.自主创新外部环境欠佳,自主创新不作为是其优选策略

从目前的外部环境来看,不利于中小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因素还比较多。第一,从资金能力看,自有创新资金的缺乏和融资的困难构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巨大障碍,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使很多企业因资金缺乏而无力搞技术创新,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第二,研发投入杯水车薪。一方面,浙江省中小企业R&D投入的力度还很小,全省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费用投入不足,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0.6%,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也只有l%多。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企业投入资金不合理,重设备引进,轻消化吸收,基本上是引进花10块钱,消化吸收花1块钱,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由于投入不足,消化不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进入良性循环,总体跟不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第三,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不明确。税收政策是国际上通用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经济杠杆,但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具体表现在: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和鼓励哪些方面的科技发展缺乏导向性;在协调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技术改革等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导向性的科技税收优惠措施不足;针对具体的科技开发活动及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第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尚未健全,中介机构的数量、服务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这些都不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技术来源68.9%靠自己开发,31.1%是引进;而在技术开发方式上,54.5%是独立开发,37.4%是合作开发,4.4%是委托开发,这反映了浙江中小企业技术来源的渠道不多,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的交流,科技合作的效果也不够理想。第五,缺少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和保护制度,导致技术创新的效果不足。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欧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R&D经费通常占其GDP的2%-3%,大多由政府提供,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则不到l%,而且多数为企业自己筹集。目前我国的政府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很易被其他企业所窃取并模仿,大大降低了其创新收益,再加之技术创新信息的快速扩散,其他企业由于可以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取创新企业的成果,这种“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并且导致即使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也不愿意进行创新活动。

三、推进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思考

(一)增强意识,苦练内功

自主创新是由企业家推动的,企业家及其创新意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一个能推动自主创新的企业家必须具有杰出的组织管理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分析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开拓、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因此,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尤其要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因为他们既是创新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创新的具体工作人员。创新人才是制胜的关键,中小企业要把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措施来抓,培养、引进各类创新人才,依靠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除了技术创新,还有经营理念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这些创新的主要组织者是企业的管理者,为此,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创新的真正源泉是广大的职工,所以,应加强对中小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培训。

(二)主动联姻,合作多赢

浙江中小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但是可以借鸡下蛋,可以加强科研和生产的合作,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联合研究开发。二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由现在不足0.6%,提高到2%左右,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三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给予股权、期权等奖励或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四要建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种中介机构的合作机制,鼓励产学研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自主创新队伍。近几年,余姚、金华等地采取关系不转、户口不迁的柔性用人机制,吸纳“候鸟型”教授、专家为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服务,绩效明显,值得借鉴。

(三)政府搭台。优化环境

新时期,要解决阻碍我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建立支持体系,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政策支持的重点应当放在财政、金融、产业的引导和支持方面,利用财政资金、金融利率、税率倾斜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的资金投入,直接或间接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要制定各种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科技计划,从研究开发、试制、成果的商业化等阶段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全过程予以支持。改变专项扶持资金“撒胡椒面”的做法。二是建立服务支持体系。需要政府、有关组织和中介机构提供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支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三是建立金融支持体系。要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引导,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增加R&D的投入,提高企业用于消化吸收新技术的投入资金比例。要建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基金,支持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创新项目产业化。放宽金融业的市场管制,鼓励建立中小民营银行,满足中小企业对自主创新的资金需求,提高全社会金融资源配置绩效。四是建立技术支持体系。应当促进各类技术支持机构发展,建立健全以满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需求为目标,各类社会科技支持机构广泛参与、协同配合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支持体系。要创新共性技术服务机制,发挥浙江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整合现有分散于各企业的研发资源,建立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帮助解决一家一户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五是政府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营造适宜的创新环境。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持久发展,为了走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缺乏”的困境,政府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从社会信用环境、法治环境的角度,认真治理,努力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创造环境,形成全社会自主创新的风气,着力培养“创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