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析高职工商管理(3篇)范文

探析高职工商管理(3篇)范文

时间:2022-04-17 04:08:06

探析高职工商管理(3篇)

第一篇:工商管理类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人才培养的探讨

摘要:工商管理类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应用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然而,工商管理类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会计、财务管理等,如何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融入到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基本会计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拓宽管理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关重要。本文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阐述会计电算化课程人才培养在工商管理中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高职院校提升工商管理类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启发。

关键词:工商管理;会计电算化;课程;人才培养

1工商管理类会计电算化课程人才培养定位

从人才培养类型角度出发,工商管理类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和复合型管理人才,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类理论与方法,又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专业培养角度出发,工商管理类涉及范围宽广,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然而,会计学作为工商管理类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课程,不仅能够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会计知识,同时更希望学生将会计作为一项管理工具,为管理者提供有效决策,为他们最终成为管理者提供必要条件;甚至应某些企业岗位要求,能够读懂会计报表等会计相关信息是对管理岗位的最基本要求。这些都是工商管理类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对人才培养所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工商管理类会计电算化课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如现有的软硬件设施、规范的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对课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如课程内容、课程讲授等,但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才培养的实训设施更新滞后

随着经济的高速运转,计算机发展迅猛。当今的会计工作早已由传统手工会计系统记账发展为计算机会计系统录账,各种财务软件也相继问世。部分高职院校在最初安装的会计实训教学软件之后的时间里,没有及时进行更新,通常为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尽管能有效的使学生掌握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但面对各大行业琳琅满目的财务软件,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单一,缺乏见多识广、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利于学生适应会计工作,更不利于学生熟练运用会计管理工具扮演好企业管理者的角色。

2.2人才培养的课程比例分配失衡

工商管理类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我国的教学模式惯用理论多、老师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创造思维开发和教学实践运用的环节。针对会计课程,更关注课堂上基础知识的灌输,如会计理论、会计要素核算、填制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报表等常规思路,却没有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环节,如校内会计实验项目集中联系、校外企业基地实训等,这种课程比例的不平衡,有碍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对账务处理原因、为什么这样处理等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看待问题的偏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3人才培养的对象认知模糊不清

作为工商管理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仅局限在带会计字样的科目中,单纯地认为未来职业是会计员,略知一二即可,更注重的是顺利拿到毕业证。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大多数学生死记硬背业务知识点,浅显地学习会计理论体系,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对账务处理似懂非懂,大大忽视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培养计划是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是单单了解会计知识就能胜任的。这种模糊不清的认知,会阻碍高职院校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发展。

3工商管理类会计电算化课程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3.1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设施建设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那么,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教学场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校内实训室建设。从硬件环境看,增加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数量,例如手工模拟实验室、票据点钞实训室、电算化系统模拟实训室、企业资源计划(ERP)实训中心。对于实训室地理位置的选择可以从占地面积、温湿度、光线等方面考虑,至少容纳50人并且与学生上课与讲台相对;实训室的设备可以考虑学生机和教师机分离,投影仪和交换机互联。从软件环境看,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采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中以当今企业主要应用的用友T3标准普及版10.8PLUS2财务管理软件作为主要教学软件,在完善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规定大部分计算机安装主要教学软件,部分计算机安装社会不同企业应用的会计软件,其余计算机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安装,如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软件、中级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软件(单项、综合)、会计技能竞赛平台软件等,丰富软件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以教材涉及的软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并引用相同案例在其他软件进行应用、练习,同时,增设具有针对性课程,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分批分次进行高中低集中实训。使学生游走在不同软件之间,比较差别,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程序,让学生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和管理。其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场所,不但企业可以被社会认可,而且为学生搭建畅通的会计绿色通道,在校内教师理论指导和校外企业会计人员实践指导下,让学生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制作会计报表等账务进行实际操作,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

3.2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投入力度

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在实践中掌握真知,了解会计信息对管理活动的重要性。首先,遵守实用原则,重新审视会计课程体系。由于工商管理类会计电算化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分析技能,在会计课程中整合课程内容,可以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内容加入到课程教学中,强调会计信息和管理的关系,弱化会计核算技能,使之与工商管理培养要求相契合,多讲应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恪守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讲授法,通过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整理知识构架、参与任务讲解、教师最后总结的模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实践中,积极提问,学生从“配角”变为“主角”,由被动变为主动,以任务作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探索及合作的能力,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最后,依照互换思想,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我国高职教育在逐步扩大教育规模,为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打造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育领域的共同心声。目前,高职任课教师多数都是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会计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与真实企业接触的机会,缺少仿真教学资料,高职院校应秉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从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出发,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校企学术交流会,双方共同协商职责和待遇,杜绝高校“闭门觅句”、企业“单枪匹马”的局面。企业方选拔高技能人才担任实践师傅,传授成功经验,以实际操作为导向讲解理论知识;学校方对教师明确纳入考核的教学任务,让教师走入企业锻炼,增加实践教学经验,对企业整个账务流程工作了如指掌,才能高效传授给学生,从而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3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对象思维固化局限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杜绝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思想,弱化只学习考试的知识点和单项业务操作,加强会计课程知识的完整构架,知识点与知识点链接有序,不仅清楚会计子系统的操作,而且还要把每个子系统链接起来,以点带面,提高综合业务掌握程度,将“学生思维”转变为“职场思维”,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胜任企业岗位的需要。

4结语

总之,工商管理类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人才培养的目的不单会用会计理论说话,更侧重培养学生对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规范能力,即将校企综合知识有效结合,通过学生对校内财务结果的把握,学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既迎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主题,又能激发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把会计电算化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应用创新管理型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蕾,褚春蕾,刘洁.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7(8).

[2]朱永明,张霓.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商业会计,2014(1).

[3]伊基红.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7).

作者:韩笑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工商管理类中外会计基础课程比较探究

摘要: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对具有双语能力的会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本文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为例,针对工商管理类中外会计基础课程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材运用、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案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将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与国外先进教育体制融合,制定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方案,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中外合作;比较与分析

1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开设会计专业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是两国学校的教学合作,更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体制及教育理念的融合。工商管理类会计专业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中外资源的有效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建设的推进,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已经逐步形成,对具有一定英语水平并掌握我国会计理论知识的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规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结合国外会计管理技术、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跨国文化沟通能力、处理会计信息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熟练运用英语,加强专业英语能力的学习,加大英语课程的比重,培养国际通用型会计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会计专业成为必然。

2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现状

2013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加坡PSB学院共同开设了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计电算化专业。其教学课程分为两大类:英语和专业课。英语CEP课程,涉及Reading、Speak⁃ing、Listening、Writing;专业课结合了中方和新加坡方课程内容,中方课程包括会计职业基础、企业财务会计I、企业财务会计II、成本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软件,新方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PrincipleofAccounting)、财务会计(FinancialAccount⁃ing)、经济学(Macroeconomics)、市场营销(Marketing)、管理学(Management)、企业道德(BusinessEthics)、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无论是中方专业课还是新方专业课,课程之间都有相互递进的联系,比如会计学原理(PrincipleofAccounting)课程让会计电算化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词汇的同时,学会运用国外的会计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为今后解决复杂的会计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财务会计(FinancialAccounting)在会计学原理(PrincipleofAccounting)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国外会计准则,针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讲解专业的账务处理;财务管理(Fi⁃nancialManagement)是在了解以上两门课程的基础上,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资产投资、筹资、营运等财务问题,并做出财务分析和管理决策。然而国内的《会计职业基础》和国外的《会计学原理》(Prin⁃cipleofAccounting)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基础课,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在保持我国会计基础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引入外方理念,适当整合国内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推动国内会计的发展。

3中外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比较分析

3.1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中方会计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三基”,即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具有会计理论基础的高素质实务操作型会计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内会计工作或者与会计相关的咨询工作,各种性质的单位都可以胜任,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这就要求中方会计课程具备内容翔实的特点。新加坡会计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运用复杂的会计专业知识在企业中进行阅读、分析、解释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告等相关的管理活动,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这大大体现了工商管理的特点。学生毕业后可以去外企担任项目会计、财务部门负责人、财务咨询等,其注重各种管理能力的教授,培养知识与技能并用的管理型人才。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外双方的教学目标都较明确,为更好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方应互相汲取优势,确定统一的适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专业知识架构、个人能力的构成、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这样才会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安排合理有效。

3.2教材运用的比较分析

中方会计基础课程的教材采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制记账、会计工作主要业务核算、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内容。以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为案例,针对六大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了解整个会计循环过程,并根据具体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登记账簿,最终完成该企业的会计报表填制,对企业整个会计工作的内容做了完整的概括介绍。新加坡会计基础课教材采用新加坡PSB学院的全英文会计原理教材,涵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每章学习前,以每章摘要作为开篇,使学生在学习前进行预习;对每部分的知识点,在旁白处以最常见的“Why、What、When、How”提出相应的问题,便于教师讲述,引发学生思考,比如资产和负债,国内教材通常以“资产是指”“负债是指”开头,而新加坡教材以“你拥有什么”“你欠别人什么”,即W开头的疑问句作为开头,并且,专业性英文术语在教材底部有注解,可以结合正文做适当参考,每章结束有启发性小结、能力培养练习题以及财务和管理报告及分析案例,通过设疑进行思考和探讨。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基础教材内容表述专业性强,理论扎实,但缺乏生动性,忽略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现象严重,不利于长时期的记忆。而国外的教材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入基础会计教材中,这在国内教材是少见的,但对于大篇幅的英文叙述,对于学生接受能力来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应将两种教材进行整合,国内教材可以借鉴国外教材,尤其对关键术语的提炼、案例分析的解析小结,选取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教材,如增加学生课堂阅读材料,可将会计职能、会计发展、国外案例介绍等内容作为课堂材料的一部分,同时,将英文教材作为学生的课后阅读资料,避免造成学生由于看不懂英文教材,对课堂讲解失去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3.3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中方会计基础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导,集中表现为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看文字做经济业务,然后和答案做对比找出问题所在,对会计实训内容以手工记账兼计算机记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新加坡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占有重要作用,课程开始前,将教学大纲涉及的框架结构、重点难点列出,便于学生有清晰的思路。教学环节设置上,教师教授占小部分教学内容,以教学布置任务为主线。第一,小组(Group)。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出组长,分工明确,根据教师给出的一项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及筛选资料,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英文材料,最终在课堂进行讨论交流。第二,个人(Individual)。根据教学计划,教师再设定一项内容,学生收集资料将自己的看法用英文撰写,形成成稿,并作个人演讲。此外,对于会计专业课程,学校会安排特定的时间进行辅导(Tuto⁃rial),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外会计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中方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动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外方多采用“讨论法”,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教师配合引导,注重学生互动参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锻炼学生表达技巧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就这一方面而言,中方应借鉴外方,突出教学大纲的地位,使高职院校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安排,避免盲目学习,便于其主动学习。此外,中方会计基础课程应贴近我国上市公司实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讨,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实现学习和能力并重。

3.4考核方案的比较分析

中方会计基础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占30%,主要是平时的出勤情况10%,期中考试10%,平时作业10%;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要求全卷作答,最终通过分数线为60分,并公布具体分数。新加坡会计基础课的考核由平时参与(Participation)、两次小考(Quiz)和期末考试(FinalExam)4个部分组成。平时参与10%,两次测验(Quiz)分别占10%,期末考试70%。平时参与侧重出勤(Attendance)和课堂任务(classactivities);两次小考侧重对阶段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关键词汇的记忆;期末考试侧重对会计基础课程整体的把握,6道题选作4道题即可,最终通过分数线为50分,超过50分(包括50分)为通过,低于50分不通过,不直接公开具体分数,而是按照A、B、C、D、F、I@等级来设定,80分以上为A,70~80分为B,60~70分为C,50~60分为D,50分以下为F,缺考为I@。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首先,中方考核方案中的平时作业以开卷的形式,完成五次即可,虽然是对学生课堂听课状态的总结,但容易造成学生应付了事,只注重完成的结果忽视通过作业归纳知识点;而新加坡的考核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Quiz测试是以闭卷的形式,尽管没有中方的完成次数多,却是对阶段性章节学习很好的总结,效果显著,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中方考核方案期末占比70%,说明国内更偏重对期末理论知识的检验,这种“分数至上”的思想,导致学生只追求期末考试通过即可,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新加坡的考核方案期末占比虽然也是70%,由于是选做题,在平时成绩满分的前提下,卷面只要能答对一至两道题,便可通过该科目考试,严禁出现雷同试卷,学生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挣得分数。可见,外方会计课程的考核形式多样,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具有可行性。因此,工商管理类高职院校应改变长期以期末成绩为主的考核体系,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将考核具体内容在课程开始前就公布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可以借鉴外方课程学习的经验,对于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允许免予参加期末考试,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4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基础课程的比较探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新加坡为例的国外课程,在教学目标、教材运用、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案等方面更具独特,特别是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案,值得我国去借鉴学习。如果中外合作双方能够抱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真正在教学目标、教材运用、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案等方面多沟通、多协调,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那么,中外合作项目定将实现预期目标,达到合作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蔚,高欣.中外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比较与整合——以ISEC项目中《基础会计学》课程为例[J].商业会计,2015(114).

[2]龙志伟.高职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中新教育合作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40).

[3]郝晓燕.中外合作高职会计专业中外方课程考核方案比较及对中方的借鉴[J].新课程,2012(17).

[4]刘立燕,雷芳妮.工商管理类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56).

作者:韩笑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民办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各专业教学内容中,各高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创新创业(双创)背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适应能力和成功率,文章从民办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创新创业背景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应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结合起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善课程教学现状,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文章从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二、民办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缺乏创业意识培养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教学中,缺乏创业意识培养,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培养,课程鼓励学生创业,让学生大胆的取尝试,却忽视了为什么创业,创业需要哪些具体要素和心理素质。造成很多毕业生毕业后缺乏一种创新意识和勇气,毕业后也不知所从,不清楚自己是该努力创业,还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主要是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培养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实践能力培养,对创新创业教学主要是通过案例、课堂讨论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案例背后的人物和环境分析,仅仅是讲案例是如何成功,却没有发现和归纳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灌输缺乏能力培养;二是缺乏创业意识培养(即企业家精神),创业除了有资金、能力等要求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创业意识,纵观很多成功案例,之所以成功不可缺少的是创业意识,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很清楚自己为什么创业,创业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都是促进其成功的因素。

(二)创新与创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近年来,虽然工商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形式得到了丰富,企业实地参观、实践调查、模拟沙盘等都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仅仅是流于形式:企业参观大多是走马观花,参观结束并没有实际效果反馈,即使是实践实习,到一个企业实习一至三个月,学生也仅仅是当成一次“实习”,任务式的被动接受。因此虽然学校在实践教学形式上进行了丰富,却忽视了实际进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以致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意义甚少。

三、改革措施

(一)重视创业意识培养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意识是指导创业活动的灵魂,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够仅仅依靠被动的灌输教导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创业意识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他们从内心里真正想创业,有创业的意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如果仅仅是灌输要创业,没有自主创业意识,他们很容易被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困难所打倒,不能够实现真正创业。

(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任何的教学都应该是“教”与“学”双方选择学习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样,学校应该在经过大一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根据学生自主选择是要进行创业还是就业。对于就业类学生,学校按照现有培养方案进行,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如开设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创业学等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择业观,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毕业后顺利走人职场奠定基础;对于创业类学生,学校除了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还需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整个过程,从创业意识、创业构想、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的课程,让学生可以清晰的认识和掌握创业知识,为成功创业提供理论支撑。

(三)丰富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创业与就业一门课程的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丰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过增开新课程,如中小企业管理、领导者艺术、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通过课程的开设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创新性和创造性,融合其他专业课程特点,形成多学科互补,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式不仅需要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和实战演练等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时,不仅仅是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专业学生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起进行参观学习,这样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不同专业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不仅有利于学生跨学科专业进行交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创业组建团队做好准备。

(四)调整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创新创业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不能仅仅依靠卷面成绩,创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评价方式应是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除了采用传统的闭卷方式考核评价外,可以和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情境测试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多方式的评价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才能从多角度反映问题,评价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陈秀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教学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7(02)

[2]谢廷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广西教育,2017(10)

[3]余定初.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34)

作者:伍海华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析高职工商管理(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gsgllw/7135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