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知识产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范文

知识产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2-06-23 03:56:23

知识产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国内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

第一,基于传统,在教育方式上,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高等工程教育本身仍然是单纯专业技能的教育。这一教育机制没有培养学生的自由独立思考能力,而容易使教育对象成为工具化的人、模式化的人、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很难成就创新人才。

第二,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不是思考和探索的训练。假设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那么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训练教育,是没有到位的。例如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方法的专业技能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纳入正常的教学大纲;还有一些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例如工程技术学科和专利法律、竞争法则等融合教育)和案例实践学习(例如创新方法案例实践教育)等明显缺失。即便开展了第二学位教育的国内高校也莫过如此。

第三,事实上国内很多的高等教育院校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然而囿于缺乏合格的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和创新方法教育师资和合适的教材,且这样的教师不容易从现有的大学体制内产生,使创新人才的教育举步维艰。

第四,已经开展了知识产权第二专业或知识产权学位教育的学校,其兴趣似乎是在培养为技术或其它类智力创新管理服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上,而非把从事创新活动人才的培养作为其目标对象。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将知识产权教育仅仅定义在法律层面或加上管理层面,而没有将它与创新方法或创新能力结合层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另外,从目前该方向的师资储备和参与教学的老师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是法律教师、管理学教师、工程理科教师之间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绝大部分发挥的仍然是单独作用,使学生没有机会从这样的教育中获得创新的能力,更何况还缺乏如上所述的创新方法教育,师资使问题更为突出。

第五,知识产权知识体系特别是专利知识体系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更多地还包括专利文献应用和创新挖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即真实的知识产权教育还应该包括有创新能力提高和创新挖掘方法等内容。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实务工作者的实践被证明有助于发明人的创新,例如在专利文件的撰写中如何结合发明目的提出多种技术方案以扩大专利保护范围,专利反向工程中寻找等效替代手段时又能规避相关专利保护范围等貌似单纯的专利法律技巧,而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方法。创新在专利制度中其实被预见是有方法可循的,专利制度中的技术强制公开原则为创新指明了方向。针对要实现某个功能或目的,运用与选择相应的已经被强制公开的那些技术手段,或借鉴这些技术手段启发产生新的技术方案,或在已知的功能或目的及其技术手段的启发下提出新的功能或目的,如此反复研究与训练完全能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对专利文献这种技术竞争情报的分析,被实践证明确实能提高研发团队与个人的创新水平和能力。另外,根据国内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固然存在很多的先决因素,现代的发明创造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能力,缺乏的是怎样把它挖掘并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与提高的,关键在于方法与教育训练。创新只不过是利用一些原理将技术矛盾消除,如果发明者了解并运用这些原理或知道运用这样的技术手段,发明就水到渠成。或者是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功能或目的,进而借鉴或选择已经公开的能实现该功能或目的的技术手段,创新发明也能水到渠成。这些创新方法理论又恰恰和知识产权中的专利实务工作实践相吻合。

创新方法特别是技术创新方法及其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关发明创造方法理论大多出自于跟专利工作相关的审查员、发明人等,这绝不仅仅是巧合。例如,前苏联“TRIZ理论”的作者阿奇舒勒是在研究了大量的世界范围的专利后,依赖人类发明活动的结果,提出了不同的发明方法,即发明是从对问题的分析以找出矛盾而产生的,国际上以及国内已经开始的关于技术开发设计的软件也是基于该理论。还有美国专利审查员普林德尔写的《发明的艺术》的论文,最早提出对工程师进行创造力训练的建议,并以实例阐述了一些逐步改进发明的技巧和方法等等。

二、强化知识产权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怎样的知识产权教育内容更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探索在温州市科技局和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以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始进行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教学改革,使得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组织方式、教材和内容选择或编写、毕业设计和考核等方面具有更多的自主性。这次的培养教育模式探索是把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为企业培养“专利工程师”上,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创新成果的管理者和商誉的维护者。这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校为了迎合国内大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正在“生根发芽”,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需要这样的人才的结果。本研究中的“专利工程师”与国内职称系列所称的“专利工程师”不一样,其中最主要的不同是为企业培养的“专利工程师”可以从事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本身工作的专门人才,甚至可以说是把创新本身作为他们的职业;职称系列所称的“专利工程师”是将创新成果设定成知识产权并对该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专门人才,是把知识产权管理作为职业的一种,受目前专利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没有将创新方法列入其中的影响,职称系列所称的“专利工程师”并没有将受过创新方法等训练作为其必要条件和考核内容。在培养对象的选拔上,设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根据理工科基础扎实、外语基础好、参加过知识产权选修课学习等条件,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8个理工科专业选拔近50名(实际是49名)对知识产权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专利工程师班,安排在第三学年实施为期半年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培训。

在师资方面,以兼职教师为主。校企合作方温州瓯越专利有限公司负责筛选与聘请教师,学校教学部门负责跟踪评价教学质量,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兼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并积极改进。实际参与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专利人、知识产权法官,再辅以专利审查员、国内相关领域学者和专家客座教授。选择的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经验,既可以全面讲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的实践指导能力。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为了适应学生短期培训要求,完全采用自行编写的材料作为试用教材,其中常规的知识产权方面教材编写参考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编写的专利工程师职称考试教材;新增的创新方法教材编写参考很多非教材类的发明创新方法和理论,包括前苏联的阿奇舒勒(Altshuller)所著TheoryofinventiveprobIemsolving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简称TRIZ理论,美国迈克尔•米哈尔科所著《思考的玩具:商业创新手册》等。课程设置上参考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培训以及技术创新系统理论等课程,最后编写完成的试用教材包括有《发明创新方法教程》、《专利工程师的专利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专利工程师的法律应用与实务》、《专利工程师的专利实务操作教程》、《专利制度概论和企业专利战略》等。其中《发明创新方法教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发明创新其实并不难、创新发明有多种类型、创新思维、创新的挑战和动力、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训练工具——思维导图、N种创新训练技巧、头脑风暴和开放式创新、TRIZ创新方法、技术系统理论等。《专利工程师的专利实务操作教程》的内容包括有专利规避设计等。毕业设计和考核主要采用创新发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分析报告等实际项目操作方式,并进行现场答辩,主要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实践技能、运用创新方法践行创新改进能力、专业知识、交流与沟通能力等。还结合实践工作岗位的训练,参与公司实际工作岗位并安排老师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学生从事原专业领域的专利实务和对发明进行专利性分析以及参与发明交底材料的撰写等工作。学习结束经考试合格的学生所学课程学分与原来专业要求的学分互换。

三、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经过为期半年的强化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与人才招聘会上很受欢迎,在毕业生就业回访中还惊喜地发现,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用人单位也颇受重视,并且许多学生已经产生了以自己主导的创新发明的专利项目,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教育培训时间较短、教学方式相对传统、定位为专利工程师与创新技术工作岗位发生冲突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改进,政府部门应予以支持。

(一)定位为“专利工程师”带来的困惑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本身就存在需要和社会对应的或者称流行的职业名称、岗位相符问题,不管这样的就业导向教育是否符合我国实际,目前就是个现实状况,我们的校企合作教育也不能免俗。所以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把目标定位在为企业培养“专利工程师”上,就是这个目标定位也让学生和社会产生了一些错觉。可能是因为大家心目中的专利工程师本身属于新职业,对这新职业并不是很了解,这个职业是专利或知识产权法律职责多些?还是工程技术职责多些?或是管理职责多些?这个困惑对校企合作双方来说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就产生了。后来的课程选择实际上偏向管理角色更多些,这样做的效果是加深了学生对自己定位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者角色印象,导致在毕业的招聘会上更多的学生没有选择包含有技术创新岗位的企业工作,而是选择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工作。很多信心满满的大型制造业企业招不到他们心目中的专利工程师,而刚参加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工作的学生一时又很难达到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专业要求。尽管这批学生现在很多成长为一般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骨干,有的还考上了职业考试比较难的专利人。但是从一个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业者来说,实际上更希望有企业专利工程师工作锻炼经历的从业者加入。所以在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中需要重新定义教育目标和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培养企业“专利工程师”职业目标的,应该有更多的创新实践和创新案例分析教程等。

(二)知识产权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融合教学是这种创新能力培养辅助性教学的关键我们把这种强化知识产权教育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内容视为辅助课教学部分,试图不与在职职业培训混淆,也与已经明确的职业并有成熟专业技能主课教学部分区别开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国内的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通常不像在职职工的培训有那种专注在其中。尽管学生这种状况不理想但也是个现实问题。因此更要求这样的教育模式,其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需要更多地投入,以及从内容到形式上做到更具趣味性与通俗性或具有新意等。例如在创新和专利创造结合环节的教学中,设定的课程为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检索分析的专利分类教学环节中设定的课程称之为检索工具书和技术分类手册的pk等等可能更好些。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几年组织以专利审查员为主编写的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课程设计就很值得借鉴。很显然,将那些复杂的专业知识进行趣味性与通俗性设计,除了专职教师的摸索改进之外,需要教育及其它政府部门特别是科技、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支持,更何况目前大部分还是兼职教师,更需要得到这种支持与关注。

作者:吴继道 傅敏华 陈加利 单位:温州瓯越专利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知识产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zscqlw/6742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