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分析中国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范文

分析中国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范文

时间:2022-06-10 10:55:25

分析中国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语言、文化与交际能力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学好一个民族的语言。在外语教学中导入目的语文化已得到我国外语界的普遍重视。海姆斯在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交际能力”之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语言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受制于文化,文化因素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吴鼎民(2002:65)教授曾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就是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由此可见,文化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大学英语教学不单是语言教学,还应包括目的语和母语的文化教学。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平台和桥梁,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就无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而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谓的文化教育主要是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对母语文化常常是避而不谈,这种“文化教学一边倒”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二、目前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

在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最早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他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之后有不少学者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刘长江(2003:16)提出,“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李娅琳和陈晓靖于2010年3月对两地三校(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300名学生和10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育远不尽人意,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被当作纯语言教学,即使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最终目的,也只是偏重英语听力和口语训练,认为只要听说水平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提高了;其次,在教学中文化导入就是对目的语文化导入,过分夸大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对母语文化只字不提;最后,即使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母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过于狭隘,仅局限于民俗文化,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够全面。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无明确的要求

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并将大学英语课程定性为“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求》中虽提及了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没有明确指出母语文化教育。由此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多地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错误地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要摆脱母语的影响。(吴利琴,2006)

3.教材编写中缺乏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说明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已引起了充分重视,在教材编写中也充分反映出来了。然而,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几乎是凤毛麟角。李娅琳和陈晓靖曾对现行较为通用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新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浙江版大学英语精读1-4册》)进行了统计,其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篇数最多的也不到3%,以致于学生无法从教材中直接获取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法,而教材往往是学生获得较为权威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4.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高

在李娅琳和陈晓靖的问卷调查中,100名被试者有65%的教师低于及格线,仅有35%的教师得分高于及格线。这表明目前教师的本土文化英文表达能力仍然处于低水平。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英语教师是英语知识及文化的直接传播者,他们的中国文化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中国文化学习。

5.缺乏相关评估措施

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指出中国文化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全凭教师的兴趣和自身文化素养,随意性较大,也不够准确。在大学英语测试中,无论是学期末的终结性测试,还是每年两次的全国性的四六级考试,都很少涉及有关中国文化的考核。在对教师的考核中,也没有提出对其中国文化素养的要求。因此,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全凭兴趣,有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而且,在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下,英语被当作单纯的语言技能课。刘润清、戴曼纯(2003:88)指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重形式、轻文化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等问题。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意义

1.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来谈论中国的一些热点问题,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naked”一词时,笔者联想到了当今中国社会流行的有关“裸”的一些热门词汇,如“裸婚”、“裸捐”、“裸官”、“裸考”、“裸辞”等,并让学生将这些词汇试着用英语表达出来,若不太准确,笔者再给出参考性建议。因为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兴趣极浓,整个课堂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也学会了一些热门词汇的英语表达,有助于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与对方进行交流。

2.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严格意义上说,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制约并不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的不了解,而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差异的不了解,在两种文化的直接交流中,不了解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也是制约交际的原因之一(刘长江,2003:18)。刘润清(1999)提倡“不仅要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也要懂些本民族文化,二者并重”。许力生(2000)认为在交际中应“使交际双方能够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又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渗透,可以增强学生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对其是大加宣扬,结果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的错误判断,以致产生对母语文化的一些厌恶感。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全面正确的中西文化观,不能“崇洋媚外”,片面地抬高目的语文化,贬低母语文化,给学生造成一些误导,以致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迷失自我。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主动抵御西方文化殖民,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妄自菲薄,始终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

4.有效地输出中国文化

“外语学习的目的绝不是使外语学习者越来越外国化”(刘长江,2003:16),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的职责之一是使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失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英语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对母语文化知之甚少,又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去表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厚西薄中”,以致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文化逆差”。中国文化被误解、误读甚至被同化、被殖民,在国际交流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中国文化教育长期被忽视,中国文化已出现“断奶”、“贫血”现象。现在的大学生是将来中国面向国际交流的主体,只有加强中国文化学习,才能逐渐扭转中西文化交流逆差。

四、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法

以下将以2008年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以下简称《新视野》)为蓝本,具体介绍一下如何在现有教材的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希望对广大英语教师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1.对比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目的语文化,反过来加深对母语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新视野》第二册第一单元介绍了美国人的时间观念,教师可以将东西方对待时间不同的观念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今后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册第三单元讲述了异族婚姻,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东西方不同的婚俗,并可以把中国传统的包办婚姻的英语表达法“arrangedmarriage”告诉学生。再如,在“FiveSymbolsofAmericanCulture”一文的导入时,可以介绍一些中国文化象征,如四大发明、秦皇兵马俑、丝绸之路等,在介绍这些文化象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将这些文化象征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其更直观,并将其英语表达告诉学生。这样在跨文化交际中,谈及文化象征的时候,就可以知己知彼,使交流更加顺畅。同时学生通过对中国文化象征的了解,不知不觉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联想法

上文中提到在现有的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教师就完全没有机会渗透中国文化。比如,在“GracefulHands”这一课的单词讲解时,我们可以由一些英语单词联想到一些习语。例如,讲解“straw”时,引入“Itisthelaststrawthatbreaksthecamel’sback.”,并与汉语里的“救命稻草”进行区分。讲解“skeleton”的时候,引入“Everyfamilyissaidtohaveatleastoneskeletoninthecupboard.”,看看学生能否联想到汉语里的“家丑不可外扬”。这样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单调乏味的单词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联想,既加深单词的记忆,又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

3.拓展法

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知道中国一些特有文化的英语表达。如与西方人谈论起餐桌礼仪时,对西方人使用的刀叉是脱口而出,却绞尽脑汁想不出中国人吃饭用的筷子用英语该如何说。针对此类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中国特有的一些文化和事物的英语表达法介绍给学生。如在讲解“entertainment”一词时,可以让学生翻译一下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电总局下发的大快人心的“限娱令”和“限广令”,即“cutbackonTVentertainment”和“TVcommercialsban”。除此以外,还可以拓展到“广电总局(StateAdministrationofRadio,FilmandTelevision,SARFT)”的翻译。这样学生由一个单词学会了好几个汉语词汇的英语表达法,在与外国人谈论此新闻时也能侃侃而谈。再如讲解“recruit”一词时,可以拓展到当前我国高校实行的自主招生(universities’independentrecruitment)。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英语语言教学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仅注重目的语文化学习,忽略母语文化学习是达不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我们既要能将目的语国家优秀的文化引进来,又要能将本国的文化精髓推向国际。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导入目的语文化,也要融入母语文化。英语教师要做一个传授中国文化的有心人,在语言教学中积极寻找渗透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被举报文档标题:分析中国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zgwhlw/60278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