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英国与传统文化中缺陷范文

英国与传统文化中缺陷范文

时间:2022-11-04 11:21:59

英国与传统文化中缺陷

[摘要]性别歧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章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称谓语、词汇和宗教信仰中的体现作了探讨和比较,阐明了社会角色中的男女在不同文化中的期望值。

[关键词]性别歧视;称谓;词汇;宗教信仰

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英汉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它们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完全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但是在男女关系之间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歧视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却存在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一、英汉称谓语反映的性别歧视

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即为称谓。这种称呼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组成了社会关系的网络,每个人都在这张社会关系的网络总占有一定的位置,和周围的人形成一种相互关系,一个普通的称谓语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会产生丰富的社会内涵,并随着时间和场所的不同而变换着内容。

1、姓名里的性别歧视

姓名或姓氏是一种符号,它是人们借以相互区别的标志,它包括姓和名两部分。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事物,它与人的行为、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姓名在中英文中虽然排列顺序不同(中文先姓后名,英文先名后姓),但人们在择姓取名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主观愿望、社会态度输入其中,强调反映性别原型,即父母和社会根据不同的性别而寄寓不同的期望值。

在英语国家,孩子一般随父姓,女子取名通常体现美丽、贤淑、高洁、可爱、美德等寓意,如Faith(忠诚)、Charity(博爱)、Lily(莉莉,原意为百合花)、Susan(苏珊,源于希伯来语,表示优雅、亲切之意)、Diana(黛安娜,源于希腊语,表示优雅、美丽、高贵);而男子取名则体现坚强、勇敢、追求自由和理想、具有远大抱负等寓意,如Richard(理查德,源于撒克逊语,表示坚强有力的)、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表示勇敢率直的)、Lewis(路易斯,源于法语,表示人民的保护神)。

在汉语中,汉字“姓”由“女”和“生”组成,产生于中国上古时代的母系社会,在那个时代,人们以母亲的姓为姓。但在后来的漫长的父权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依附于男性,受男性支配,姓都是从父亲那里传承来的,拥有命名权的同样是男性长者,即祖父或父亲。在古代,许多妇女不仅被剥夺了命名权,还被剥夺了拥有名字的权利,她们有姓无名,即使有名,也很少被人称呼,女性婚前常被称为“丫头”、“妞”。在现代汉语中,上述情形虽然有所改善,但期间的性别歧视仍然可见一斑,女性的名字强调阴柔之美,名字中常常含有“花”、“雅”、“秀”、“美”等,而男性的名字强调阳刚之气,名字中常常“强”、“伟”“壮”“刚”等等。

2、婚俗称谓里的性别歧视

人类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男女角色进行了再分配,“男主外,女主内”,妇女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失去。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英语社会的婚俗中,结了婚的man,照样在外打天下,挣面包,呼风唤雨,而变成wife的女人,其天地则缩小到家庭,只能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伺候丈夫、照顾孩子、当丈夫的陪衬和点缀。男子在家中被看作是身强力壮、主宰诸事、赡养妻小的一家之主,而女性则是依附者,妇女的存在仅仅是对男子的点缀和装饰。男士婚前称Mr.,婚后还是Mr.;而结了婚的女士就变成了wife,就会失去自己的姓名而变成“某某夫人”,就会从Miss变成Mrs.,如MaryRobert嫁给JohnSmith之后,当人们提及这对夫妇时,通常称之为Mr.andMrs.Smith,MaryRobert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姓(即父姓),而且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了。即使JohnSmith已经过世,她仍然是他的遗孀,如:John''''swidow。在古代中国,由于妇女处于从属地位,女人常采用表示地位低下的称谓来自称,如“奴”、“奴家”、“妾”、“贱妾”等,而称呼丈夫则要采用表示尊敬的称谓,如“夫君”、“郎君”、“官人”等,而男性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室”、“荆妇”、“内人”、“房下”等。在农村还有称“堂客”、“孩子他妈”、“他/她娘”的。当着外人提及自己的妻子时,用“屋里的”或“我那口子”或用自己的孩子的名称来称呼。过去,中国妇女出嫁以后通常以“氏”称之,即在“氏”前加上娘家的姓,如“王氏”,正式场合则在前面再加上父家的姓,如“张王氏”、“田王氏”,平时称呼时则把丈夫的姓冠之于前,像“蒋夫人”、“张大妈”,口头上叫某人的妻子时,则更有称“张家的”、“田家的”等等,而对妇女本人的姓则避而不提。目前,这种以丈夫的姓冠之于前的称呼在农村仍然很流行。而当代中国女子已不需再改称夫姓。男性在正式场合一般称呼自己的妻子为“爱人”“夫人”,但是,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中,“孩子他妈”、“屋里头”这些称呼使用的仍然很广泛。

二、英汉词汇反映的性别歧视

词汇宛如化石,体现着首创和使用它们的社会中的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反映着社会万象。

1、词汇的统称现象

英语词汇中最明显地反映性别歧视的例子就是“man”一词,既有“男子”的意思,又表示“人类”,泛指所有的人;而“woman”仅是女子的意思。例如:Growingoldissomethingamanastoaccept.逐渐衰老是任何人都得承认的事实。Manismortal.人终有一死。

此外,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词,不管做工作的人是男是女,一律用“—man”来表示。例如:congressman(国会议员),spokesman(发言人),chairman(主席),draftsman(起草人),salesman(推销员),stockman(仓库管理员),postman(邮递员),policeman(警察),themaninthestreet(普通人,一般人)。

英语中有许多中性词语表示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对男女都适应,如doctor(医生)、lawyer(律师)、professor(教授)、surgeon(外科医生)等,但如果要表示女性的职业则一定要在前面加上“woman”,如womandoctor(女医生)、womanlawyer(女律师)、womanprofessor(女教授)、womansurgeon(女外科医生)等。

在汉语中,表示男性的代词或名词往往包含女性,而表示女性的代词或名词只能专指女性,如“一个人要是离开了集体,他将一事无成。”,其中的“他”指的是所有的人,而并非只指男性。再如“子孙”、“子女”实际上也包含了女性,“干部子弟”、“职工子弟”同样包含干部和职工的女儿。又如:当表示与“我们”、“你们”相对应的一群人时,通常用“他们”而不是用“她们”,“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中的“他们”尽管可能有男有女。但汉语中却用原来表示男性的“他们”来泛指整个人群,如果用“她们”来代替句中的“他们”,则表示这一群青少年全都是女性,这就与句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达不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2、词义的褒男贬女

在英语里,意思完全相同的词,用在男性方面带有褒义或略带贬义,而用来描写女性就具有很强烈的贬义内涵。这种因社会文化偏见而导致的褒男贬女的现象如同一种隐形的社会文化契约,反映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意识。如:

Tommyiseasy.汤米平易近人。

Janeiseasy.珍妮水性杨花。

Jackiscold.杰克沉着冷静。

Marryiscold.玛丽性情冷僻。

人们还常常通过对女性名词的恶化来达到性别歧视的目的,如:queen和king这一对词,queen的本义是女王,有时却被贬化为“雌猫”、“男同性恋者”,而king则指国王,无冕之王的意思;madam一词,本来是用来称呼女警察的,可它又常常被用来指妓院里的“老鸨”;callboy常指戏院里招呼演员上场人,而callgirl则指应召女郎。另外,女人在英语里经常用一些动物的名称来指称,如:vixen(雌狐)——悍妇,bitch(母狗)——泼妇,cat(猫)——讨厌的女人、包藏祸心的女人,cow(母牛)——既懒又蠢的女人,hen(母鸡)——尤指爱管闲事或爱讲闲话的女人。

在汉语里也有上述类似现象。相当一部分的词汇只要与女性发生联系就会产生消极、贬损的涵义,而与之相对应的男性词汇则含褒义或成为中性词。例如,称未婚大龄女青年为“老姑娘”、“老处女”,暗含脾气孤僻、难以相处、没人敢娶之为妻的意思;而称未婚大龄男青年为“单身汉”,没有任何半点贬义。

3、词序的男先女后

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男尊女卑、男主女从,还表现在男先女后的排列顺序上。英语里虽然没有规定“男先女后”的语言顺序,但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通常采用男为先,女为后的语序(ladiesandgentlemen除外),如husbandandwife(夫妻)、Mr.andMrs.(先生及女士)、sonanddaughter(儿女)、brotherandsister(兄妹)、boyandgirl(男孩、女孩)、JackandJill(少年、姑娘)等等。

汉语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当男女并列出现时,男性总是排在女性的前面,如:男女、夫妇、公婆、少男少女、夫唱妇随、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生儿育女、男欢女爱、男耕女织等等,这种排列顺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按汉语的排列规律,价值高的、重要的排列在先,如大小、多少、贵贱、高低等。这种男先女后的排列顺序也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

三、宗教信仰反映的性别歧视

英语族人虔信宗教,基督教为其主要宗教。在《圣经》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上帝先造了亚当,又从亚当的身上抽了一根肋骨(rib)造了夏娃,于是就有了用Adam''''srib指代woman的用法。夏娃造出来后,亚当就说:“这是我骨头中的一块新骨,我皮肉上剥离的新肉,因为她取自于人(man)。所以,她将被称作女人(woman)”。可见从一开始,上帝就把男人放在了统治地位,女人则只能附属于“他”而存在。它视人类的母亲夏娃为诱使亚当堕落的祸水,视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为圣母。由此可见,它虽宣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却又认为妇女比男人低一等。虽然早期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平等思想使它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但基督教在男女关系问题上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宗教。如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牧师会这样宣布:Inowpronounceyoumanandwife.(not“husbandandwife”)。英语国家的宗教语言中显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新晨

无论是我国的宗法性传统宗教道教,还是“西土”传来的佛教,都有明显歧视妇女的性别观,都视妇女为“不祥、不洁”之物从而排斥、贬低她们。如我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中的祭祖仪式,都是由男性族长或家长主持,无论是享祭者还是在祭者都严格按照父系血统的辈份排列,女性后人不能进入本家族的祖宗系列。丧夫的妇女、再嫁的妇女、产妇、孕妇和行经期间的妇女等都无权参加祭祖。我国民间土生土长的道教,虽然其中的“太平道”也曾主张社会的“极大公平”,但这个公平是不包括妇女在内的。《太平经》说:“天法,阳教一,阴教二;故阳者奇,阴者偶;……阳者尊,阴者卑。故二阴当共事一阳,二女当共事一男也”。其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目了然,而且还为“一夫多妻”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国人心里占有重要地位的佛教更是将妇女贬到了社会的最低层。它视女性为“污垢、罪恶”的结晶,《阿含经》论述妇女有“九恶”:(女子)污秽不净;口恶;反复无常;好嫉妒;悭吝;喜游乐;多嗔恚;多妄语;举动轻佻。《大菩萨藏经》中还说:“妇女是众苦之本,是障害之本,是杀害之本,是系缚之本,是忧愁之本,是怨寇之本,是生育之本。应当知道,妇女是消灭圣慧之眼的。”《诸经要集》说的更狠毒:“在家的俗女多恚毒,近之则失国破家,触之则如遇蛇,其言如蜜,内心如鸩。”总之,妇女在佛教里比魔鬼还要坏上三分,他们把一切罪过都记到了妇女的头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妇女的地位相应得到提高,尤其是始于19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为争取妇女的平等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提高了欧美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当代的女性由于经济的独立,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在消除性别歧视方面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如现在人们把害怕妻子的男人戏称为“气管炎”(“妻管严”的谐音),在朋友聚会的场合戏称自己的妻子为领导,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在逐步地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心理定势。女性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与男人共同分享社会工作,平等参政,同工同酬。但要让全社会从内心深处消除性别歧视,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庆淑.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性别歧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穆凤良,李秀萍.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与中性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被举报文档标题:英国与传统文化中缺陷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zgwhlw/55740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