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德奥艺术歌曲分析范文

德奥艺术歌曲分析范文

时间:2022-03-08 05:31:43

德奥艺术歌曲分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舒伯特被称为19世纪西欧浪漫派音乐奠基者之一,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人。他的歌曲创作在继承了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又将歌曲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深深地影响了舒曼、勃拉姆斯等许多音乐家的艺术观点和创作手法。舒伯特首创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和富于特征的表现手法,从而对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舒曼是舒伯特的浪漫主义的最杰出的继承者,在音乐形式上,舒曼有不少地方是以舒伯特的原则为基础的。如他采纳了舒伯特运用小品组成套曲的原则,无论在其声乐或器乐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形式的体裁。而勃拉姆斯作为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古典主义作曲家,在欧洲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等人的艺术歌曲的同时,在当时古典艺术和民族民间音乐面临危机时,更加保持和发扬了民间音乐的传统,对德国和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象爱情的主题、人民日常生活及大自然等的描写,在舒伯特与舒曼的歌曲作品里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二者虽同样是浪漫主义音乐家,在诗意境界及艺术气质上却稍有区别。舒伯特显得更加质朴和自然,他两眼凝望着人世间,欲以赤子之心拥抱整个大地,尽管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无尽痛苦仍不停地企盼幸福和理想;舒曼却更富诗意和幻想,他眼望天空超越人间,沉浸在梦幻、诗意般的沉思遐想之中。而勃拉姆斯则时而心情沉痛,时而怡然自得,时而孤寂忧伤,时而充满喜悦,时而隐退,时而奔向大自然。或许是因为生活环境、个性气质,以及看待世事角度眼光的差异,故而三位音乐家在歌曲内容表达及歌词的选择上也就各具特色。舒伯特一生经济窘迫,穷困潦倒,饱尝失恋的痛苦,思想压抑,地位卑微,现实生活似乎从未善待过他。这些悲惨的生活情景不时反映在他的作品里,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Winterreise)中主人公所表现的痛苦、失恋、忧郁、孤独和绝望;《幻影》(DerDoppelganger),描写了一位失去爱情和幸福的流浪者,在月夜下孤独地徘徊于昔日恋人居住过的屋前,仰天长叹,悲伤满腹,猛然间发现,自己在月光下孤独的身影,却是主人公在人世间的唯一同伴。

类似的作品还有一些,正可谓是音乐家本人和当时许多穷苦的人们的生活写照。但是,在舒伯特的歌曲中更主要、更值得珍视的是他那种对美好世界强烈的向往,那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甚至近乎于童心般的纯洁心灵,那种在悲惨绝望的重压下仍充满生活勇气的精神。我们可以在《鳟鱼》(DieForelle)和《野玫瑰》(Haiden—Roslein)中,感受到对被欺骗和被损害的弱者的同情,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境界;在《春之梦》(Fruhlingstraum)中感受到失恋的年轻人在寒冷的冬季里梦见明媚的春天;在《流浪者之歌》(DerWanderer)中体验到主人公对家乡故土的热爱、眷恋之情;在《圣母颂》(AveMaria)中领悟到圣洁的心灵及对信仰的无限虔诚……舒伯特来自于民众,并从其中吸取艺术养分,他是一位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音乐家。在歌词的选择上,舒伯特更偏重于歌德的诗歌。歌德的不少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他的抒情诗里所散发出的深远意境、动人笔触、诗与哲理的完美结合以及独特丰富的韵律色彩,使舒伯特的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在舒伯特六百多首歌曲中,约有七十余首就是用歌德的诗作歌词的。例如人们熟悉的《魔王》(Erlkonig)和《纺车旁的玛格丽特》(Margueriteaurouet)等歌曲。

舒曼的生活和思想,决定了其作品主要是描写自我的内在情感和心理变化。现实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尖锐矛盾在舒曼的创作中同样得以体现。舒曼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更擅长表现深刻的感情和细腻的内心刻画。他本人不仅是一位音乐家,还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高尚的艺术理想的富于幻想的卓越诗人。舒曼的不少声乐作品都是一些不朽之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因此他就盖过了舒伯特,而是舒曼以其清新的风格扩大了室内声乐创作手法的范围,使歌曲展现了新的面貌。这在于他非常细腻(甚至是逐字的)、准确地在音乐中表现诗歌的思想内涵,以高超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了朗诵调。舒曼喜欢采用大小调交替和模糊的离调手法来制造朦胧的诗意及幻想的意境。因此在演唱他的作品时,就要求一种独特的歌唱技术,即具备高音区渐弱与轻声的演唱水平,以体现缥缈、超凡脱俗的遐想神往之意境。舒曼极为重视语言本身的音乐性,歌词的情绪、内容、音节以及声调的起伏,都使舒曼在声乐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朗诵性的歌唱旋律。声乐套曲《诗人之恋》(Dichterliebe)中的《我曾在梦中哭泣》(Ichhab`imTraumgeweinet)、《妇女的爱情与生活》(FrauenLiebeundLeben)中的《你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NunhastdumirdenerstenSchmerzgetan)等作品,就可见一斑。所以,朗诵式的旋律行进在舒曼的歌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或许是舒曼与舒伯特歌曲的不同之处。

还有,舒伯特歌曲的旋律性很强,若是除去歌词和伴奏单独唱其旋律,仍能表达作品的基本情绪;而舒曼的多数歌曲一旦离开了歌词与伴奏,便会逊色不少。这是因为舒曼更注重旋律的语言化,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使得语调与音乐的结合更加细腻、更加精致而密不可分。故在学问和修养方面,舒曼较舒伯特要略胜一筹。他的艺术造诣具有探索人的灵魂之力量,总是善于表达发自内心的体验,而不大在意对于自然界的刻画和描写。由于舒曼的艺术气质与诗人海涅极为相似:忧郁的感伤、神秘和梦幻、丰富的想象和狂放的激情等,所以他善用海涅的抒情诗来谱曲。象著名的作品《诗人之恋》《莲花》(DieLotosblume)、《你好象一朵鲜花》(DubistwieeineBlume)就带有明显的主观感受和梦幻色彩。勃拉姆斯在艺术歌曲方面的成就足以与舒伯特和舒曼相媲美。

他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并融合了19世纪艺术歌曲的全部特征。勃拉姆斯的歌曲在思想上更加深刻,结构上更加严谨。例如他的晚年作品《四首严肃的歌曲》就体现了庄严、深沉且又富哲理性的思想。他对于旋律的运用也更求宽广流畅,有时会为了突出旋律部分而不在意歌词中的语调或重音。在勃拉姆斯声乐作品中,往往音乐的地位比歌词重要,因为他认为音乐本身就能够抒发和体现诗一般的意境。三位音乐家在歌词内容的选材上都较为广泛,但比较之下,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题材相对要丰富多样些。此外,尽管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都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成分,但勃拉姆斯的歌曲创作与民间音乐的联系更为密切,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民歌,这主要得益于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所给予勃拉姆斯的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由于自幼家境贫寒,年少的勃拉姆斯就在父亲所在的乐团和其他一些场所演奏钢琴,因而有机会直接地接触到大量的德国民间音乐,耳闻目睹的熏陶为勃拉姆斯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歌曲《永恒的爱》(VonewigerLiebe)以小调起始来描写森林山谷中夜晚的降临,歌曲伴奏中三连音的陪衬,激发了唱者由激烈至安静的情绪变化。整个作品情感真挚,旋律感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的坚贞,富于激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铁匠》(DerSchmied)运用正三和弦(三和弦运用于旋律部分是德国民歌旋律音调的特点之一)的分解及旋律部分的频繁跳跃,明朗的情绪及富于动力的节奏,则描写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朴实的感情,构成了一幅清新的生活画面。旋律的进行采用三和弦分解而成的谱例,在勃拉姆斯的声乐作品中较为多见。如《姑娘的话》(DasMadchenspricht)等,充满灵感的旋律听来亲切、动人心弦。还有《徒然的小夜曲》(VergeblichesStandchen)以幽默风趣的对话表现了小伙子一次失败的恋爱尝试。

情绪生动明朗,曲调是以德国下莱茵河地区的民间歌舞改编而成。勃拉姆斯认为“民歌——是我们的理想”,他还专门写有七册《德意志民歌》等。可见,勃拉姆斯娴熟、完美地将民歌运用于创作中,表明民族民间音乐早已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而,在勃拉姆斯歌曲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性,无论是歌曲结构、旋律还是节奏等,都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几位音乐家在其艺术歌曲作品中,都很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这也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与古典乐派艺术歌曲的主要不同之处)。自舒伯特开始,一改过去那种仅将钢琴伴奏作为人声部分的和声的(或节奏的)烘托手法,而赋予伴奏以鲜活丰富的音乐形象;不拘泥于古典乐派形式单一的古板、理性和逻辑,而注重起作曲家主观的抒情浪漫的情感。在此方面,舒伯特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使词、曲和伴奏三方面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伴奏与旋律同等重要,舒伯特对于钢琴伴奏的运用,甚至往往在序奏和气氛的制造上超越了歌词的份量,从而使歌曲的意境更趋完美。在《鳟鱼》的钢琴伴奏部分,我们可以非常形象地听到鱼儿欢快的游水声,从歌曲开始的第一小节起,伴奏部分就连续性地出现了带休止符的六连音和两个八分音符相交替的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出波光闪烁、小鱼畅游及跳跃出水面时的活泼情景。在《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中,人们能够清晰地听到不停旋转着的纺车声,钢琴右手连续弹奏十六分音符,左手也为一种固定的节奏,这种描述性的流畅音型贯穿于歌曲的始终。灵活而敏锐地调度钢琴,且又毫不夸张做作,使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显得十分亲切、自然。

舒曼在钢琴方面的运用,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如果说舒伯特钢琴伴奏的写作尚未摆脱古典技巧框架的话,那么舒曼的钢琴伴奏则开辟了浪漫主义表现技巧的新天地。他将音乐从古典和声与转调方法中解放出来,丰富了和声色彩与表现技法,增强了钢琴伴奏内声部旋律的机动性和活跃性,从而扩大了钢琴的表现力,扩大了室内声乐创作的手法范围。舒曼以自己的新的风格写出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尤其是在他的一些艺术歌曲中,歌声与伴奏融合之紧密,令人无法除去伴奏而单独演唱,并且有时歌已完而意犹未尽,接着人们便听任舒曼用钢琴将未尽之意说完。歌曲《献词》的结束部分就继续表达了对恋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谱例(3)在舒曼的声乐风格方面,有很多东西不是与声乐方面相联系,而是与其歌曲的乐器方面有着联系。他往往将作品的主要内容包含在钢琴伴奏之中,而声乐部分(有时是宣叙调)仅是形象的因素之一。典型的例子如《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最后一首《你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钢琴独奏在这只总共仅43小节的歌曲里就占有21小节(为整个套曲的最后结尾),在这里,舒曼引出了套曲开始时的音乐素材,用钢琴的独自演奏表现了主人公陷入对过去幸福生活的回忆,以一种漫柔而明朗的情绪而告结束,起到了全曲首尾呼应的完整性效果,使该套曲体现了无穷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充分体现了他注重利用琴韵来诠释歌词的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说,舒曼在钢琴织体的丰富多样化以及重视整个套曲音乐的完整性方面的成就,要超过舒伯特。所以,要深刻领会和表现舒曼的艺术歌曲,还必须认真理解其伴奏的每一个细节。勃拉姆斯与众不同的是,他喜欢在伴奏部分中运用切分的节奏和持续的低音,且经常出现对位的因素。勃拉姆斯的钢琴伴奏也同样十分优秀。与舒曼不同的是,他的歌曲多数并未将伴奏的地位超过旋律声部,而是恰到好处地起到渲染和衬托作用,与歌声部分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共同表达音乐的意境。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如此,例如歌曲《去看望爱人的路上》(DerGangzumLiebchen),当我们单就伴奏部分本身来看,就可以将其差不多作为是一首独立的圆舞曲。另外,勃拉姆斯歌曲中常常没有过多的前奏和尾奏。他还时常对钢琴伴奏部分和声的内声部作些独到的处理。由于勃拉姆斯在伴奏部分常习惯于使用将钢琴放至较低音区的写作手法(这样显得音色丰满而浓郁),因此,严格意义上讲,他的歌曲就不适合于再移低调子来演唱了。这样不至于破坏艺术效果,这也是勃拉姆斯歌曲要求用原调来演唱的原因。作为19世纪音乐家,舒伯特开创了浪漫派艺术歌曲,而舒曼和勃拉姆斯等继承发展了这一体系,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为形成和完善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并使艺术歌曲这棵常青树常开不败。他们众多的、各具特色的作品,也为我们的研究和演唱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与丰富的养分。

被举报文档标题:德奥艺术歌曲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yywhlw/59290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