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英汉体态动作成语异同范文

英汉体态动作成语异同范文

时间:2022-05-03 11:05:54

英汉体态动作成语异同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本文拟从非语言交流手段的普遍性和非普遍性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体态语成语文化

一、引言

起源于西方的体态语言学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体态语(bodylanguage)又称身势语、肢体语言、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人们交际时的姿态、动作、表情及相隔的距离等来传达信息的。与有声语言相比,体态语更具有人类共通性的一面,但往往又带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文化的特征,尤其是当许多形体动作渐渐成了特定的程式化的规则之后,更能反映出它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各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反映人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服饰容貌的表达法,这些描绘体态语的表达法由于其生动形象而往往能在语言中固定下来,渐渐地转化为成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本文拟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二、从非语言交流手段的普遍性分析相似性

非语言交流手段的普遍性,即其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所接受和具有相同理解的国际性。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面部表情,作为表达情感的交流手段,基本上是相同的。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为各类文章增色不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可以找到反映各类体态动作的成语。如反映面部表情的,在英语中有(pull)alongface(形容忧郁的面孔),grinfromeartoear(咧嘴大笑);汉语中有“愁眉苦脸,和颜悦色,嘻皮笑脸”等。又如反映手部动作的,英语中有handinhand(手拉手),heavy-handed(笨手笨脚),givesomeoneahand(帮助别人);汉语中有“毛手毛脚、手舞足蹈、手忙脚乱”等。

由于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许多共同的经历,不同的语言中自然有相似的表达来反映人们生活环境和经历的相似之处。在汉语里有“马脸、好斗的公鸡、母老虎”等说法,英语中也同样有horse-faced、fightingcock、tigress,且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几乎一致。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也是如此,遇到开心的事,英语说crackasmile,汉语是“绽开笑容”,两者是十分相像,burstone’ssides与“笑破肚皮”反映了人们对异常可笑之事的反应十分相似。

以上所讨论的是英汉语中体态动作有关的成语的相同或类似的一面,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说,它们更多的是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种种差异,我们的所有动作,如果有意义,就是习得的,既然是习得的,就自然不可避免地打上文化的烙印。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正是人们在劳动实践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人们对体态语所表达的信息的高度抽象概括,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鲜明的折射出语言的使用者所赋予它的民族的、文化的特征。

三、从非语言交流手段的非普遍性分析差异性

非语言交流手段更经常地表现为非普遍性。英汉语中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在较大程度上表现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是在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生活环境各个方面,同时表现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上。下面,笔者将从来源、内容、结构等方面对英汉语中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所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

1.从来源上看,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主要涉及宗教、文学、风俗习惯等方面。英语文化受基督教影响很深,成语中最典型的手势便是crossone’sheart(在胸口划十字发誓),以及crossone’sfingersorkeepone’sfingerscrossed(将食指与中指交叉以祈求好运),两者均来源于基督教传统的划十字方式,而在中国,佛教的影响则远远超过了其他宗教,于是汉语中有“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拈花一笑,五体投地”等成语,同样表示祈求好运或发誓,汉语中的成语有“双手合十,指天发誓或对天发誓”。

英汉语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或文学作品,如英文里形容人咧着嘴傻笑的样子是togrinlikeaCheshirecat,直译为“像柴郡猫一样的笑”,源自LewisCarroll的Alice’sadventureinwonderland;汉语中也有很多描写体态动作的成语来源于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比如“三缄其口”(语出《太公金》“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等等。

从体态语往往可以看出各民族的传统习惯。据说,昔日在美国海军里,为了检验一个水兵是否喝醉,常用粉笔在甲板上画条直线,让水兵沿直线走,能笔直走说明没醉,走起来东倒西歪表示醉了,人们把这种走粉笔线的方法称作towalkthechalk(line),表示笔直地走,或转义为循规蹈矩;汉语中“拱手听命、叩头如泥、打躬作揖”等成语也体现了一些汉民族的传统礼节,还有像“龙马精神、龙眉凤目、龙行虎步”等成语也反映了汉文化一些特有的概念:龙、凤等。

2.从内容上看,体态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表达意义的,如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一种是表示感谢的,如“涕泗交流”表示愤怒,“膛目结舌”表示惊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汉语成语中出现的表示感情的体态动作较多,且往往表现一种情感有多种体态动作,如表现惊讶的“大惊失色、目瞪口呆、膛目结舌、面如土色”等,表示愤怒的“怒发冲冠、愤然作色、横眉怒目”等。英语成语中表现感情的也不少,但相比而言,表达意义的体态语比汉语成语要多一些。如:actout(比手划脚表达之),close/shutone’seyes(闭目不见,刻意忽略),coolone’sheels(苦苦等待)等等。

3.从结构形式来看,英语中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长短不一,不像汉语那样排列整齐规则,汉语成语往往非常注重平仄押韵,念起来朗朗上口,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更是如此,如表示满足高兴的“眉开眼笑、扬眉吐气、展眉舒目”,表示吃惊、羞愧的“目瞪口呆、面红耳赤、愁眉苦脸”,还有描写形体动作的“指手画脚、眼疾手快、蹑手蹑脚”等等,这种差别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除了语言本身的因素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语中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比较注重动作或表情的整体综合效应,在表达某种情感时,常常是几个体态动作同时出现;而英语里则很少有两个以上的体态动作同时出现的成语,这一点可以说与两种文化所体现的不同的思维方式特征也是相符的。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强调辩证思维,以整体性为基点,偏向把事物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统一的直觉的综合,汉语成语以不同身体部位的体态动作同时出现来强调整体效果是符合这一思维方式的。而西方思维方式则以个性为基点,观察事物采用焦点视方式,所以,英语成语多以单一部分的单个动作为准,强调突出重点。

本文对英汉语中体态动作有关的成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在用体态来传情达意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些相同或不同之处在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中均有反映;造成差异的原因除了语言本身的因素之处,还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思维方式均有关联。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英汉语中英汉民族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各方面的异同点,这对于我们学习、掌握英语和更好地与英语文化的民族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孙瑞梅.英语身势语刍议[A].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被举报文档标题:英汉体态动作成语异同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yywhdlw/56578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