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协同创新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范文

协同创新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范文

时间:2022-10-27 11:05:57

协同创新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

近年来,很多高校围绕“协同创新”理念,以高校为核心,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以协同创新理念为基础,探讨高校和行业企业协作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初步的协同创新理论框架。

关键词:

协同创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但是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在应对当今社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方面已经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也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的确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快、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若要从根本上改善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协同创新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1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这一概念是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提出的,即“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1]这一概念突出团队协作的本质,强调协同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而在全球范围内,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也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2]。将协同创新这一理念引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就是以高校为核心,围绕计算机专业教学这一目标,联合政府、企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协作、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地完成学生的培养。创新目标就在于重新建构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办学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设计切实可行的协同创新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培养具备计算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1年,全国麦克斯报告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状况不好,教育部甚至对其亮了黄牌。现实情况是:社会需要大批的多样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有需求但是招不到人。大学生的“就业难”和企业的“用工荒”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专业定位同社会发展相脱节

计算机知识发展迅速,瞬息万变。而高校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少要执行四年,必然会存在滞后性。另外,高校的专业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过于偏重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探究和知识的推广,但在知识的应用以及实践方面显得过于薄弱。虽然本科教育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但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致力于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其原因也在于此。

2.2人才需求的变化与传统教学大众性的矛盾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很多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因为他们希望招聘的人才能够直接上岗。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不足,迫切需要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并且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一些高校虽然允许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跟老师做项目,但毕竟是较小的范围,没有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如果高校能够紧随市场需求变化风向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实战训练,势必可以改善当前的窘境。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高校必须有专门的实训场地、丰富的实训项目和大量优秀的指导教师。可是对大多数高校而言,硬件条件和师资条件在短时间之内很难解决,因此,高校必须要另辟蹊径,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2.3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教学第一线的高校教师们大部分教学科研任务比较重,基本没有时间从事实践项目的研究活动,而且很多老师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步入校门任教,普遍缺乏实践经历,因此能够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性建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差,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缺乏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很少鼓励学生去积极地、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3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构建

按照系统研究法理论,组织系统应该包含内在和外在的环境系统,两者相互依存并互相影响。作为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围绕培养计算机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要素,实现深度合作,走出校门,协同创新,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3.1建设优质课程群

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划分专业课程群,根据教师研究方向和专长确定各个课程群的教师团队(人员可进行交叉),按照课程来分配知识点以及技能模块,制定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在教师团队成员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课程群的主要负责教师完成教学资源的共建和教学互补,确定好引入的企业资源(包括人力、项目资源),实现多方协同建设课程群的内容。课程群的教师团队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方需求为终极目标,教师间充分协同,以课程群为模块,确定每个能力模块的教学内容,调节模块的衔接顺序,制定每个模块的技能考核目标和考核方法,敦促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落实。

3.2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和学术指导,而在前沿的实践技能这方面相对较为缺乏。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须先行。首先,选派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实践培训,甚至可以安排教师到优质企业去挂职锻炼一年,获取一手的实战经验,提高教学的创新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将企业中的优秀人员引入高校,并且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鼓励他们在高校内设立研究室,把企业的案例和文化带入课堂,并与教师们进行深度的合作,结合课程学习进行相关的课程实训。最后,建议将同一地区内的各个高校的计算机教师进行资源共享,根据他们的专业、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将最好的教师共享给本地区的每一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通过这个辐射作用,带动所有教师共同进步,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3.3校企多元合作

高校要围绕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方向,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将企业的文化和资源引入到本科教学的各个阶段。我们建议可以采取“3+1”的方式,前三年在高校中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并且前三年的时间也并不全是在高校,比如可以将大一的始业教育、大二结束时的专业认知实习等放在实训基地完成。通过在企业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强化他们的实战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首先,根据社会发展所需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校企合作制定在企业阶段学习的方案。其次,建立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最后,校方和企业共同组建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指导。

3.4致力于处理好的几对协同关系

(1)师生之间的协同。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师生间的协同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了问题,教师不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提示,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2)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同,学生进入大学时,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有很大差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顾及大部分学生,而不可能照顾那些极少的“听不懂”、“已经掌握”的学生。因此,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围绕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同时,也还增强了学生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3)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随着计算机课程综合性的增强,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让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加入进来,合作互助。紧密围绕市场的需求为目标,以此来确定教学方案。另外,也要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协同,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思想得到融合和升华。通过教师之间的协同,最终实现教学互助、互学、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4)高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协同。高校计算机专业办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办学目的,高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的互动和协调必不可少。一方面,是为了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按需定教;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让企业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基地,同时让高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基地,高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协同是将书本知识和社会行业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有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战场,同时也能够对所学理论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杨静.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1):152.

[2]菅利荣.国际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6(5):6-11.

作者:张爽 单位:辽宁警察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协同创新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xtcxlw/69917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