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范文

小议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范文

时间:2022-07-29 08:54:29

小议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

进入到21世纪,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大学,融大楼、大师和大气为一体,吸引我们的除了典雅宏伟的建筑、渊博儒雅的大师,还有历史积淀但仍不断丰富发展的校园文化。在中国,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学校不仅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设高格调、高水平、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校园文化不仅是每位校园成员的文化财富,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由初步建立、完善向纵深攻坚阶段发展,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日益强烈,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导致许多人价值导向迷失。基于此,大学更应该成为引导和重塑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在与时俱进。正如前文所述,优雅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都是校园文化具体生动的体现。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视角来审视一下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与问题:从组织者来看,有的活动由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发起,如学术节、艺术节、运动会等;有的由学生自行发起,如读书社、书法协会、棋友之家、英语沙龙等各类社团活动。从内容来看,校园主题活动、学术科研论坛、文体艺术竞赛、社会实践参与等是各类活动的主要内容。此外,近年来校园里兴起的各种热潮源源不断,风起云涌,让人应接不暇,如考证热、兼职热、求职热、出国求学热等,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不少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商业气息。总之,在这样的活动模式之下,各类活动形式花样迭出,同学们对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方式、手段也层出不穷。乍一看,校园文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生机勃勃,颇有席卷校园之势。但是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效果参差不齐,部分活动趋于形式。有些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就事论事,仅仅停留在表层和局部进行操作,缺乏深度和内涵,常常流于形式。譬如,有的活动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布置的宣传任务,政治色彩较浓,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学校方面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人数参与其中,动辄以“加德育分”为条件“强迫”学生参加;有的学生工作部门本想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参与热情很高的活动,但学校考虑到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规定活动未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不能开展。若想申报新的活动项目,必须经过较繁琐的流程层层上报,直到最高层主管领导批准才可,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还有一些活动,是部门或学生社团历年来的传统项目,如大合唱、诗歌朗诵会、广播体操比赛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的内容缺乏新意,活动的参与人数日趋减少,但组织者为了“延续传统”仍然继续开展,与那些内容新颖、形式创新的活动相比,这些活动的开展影响甚微,规模日渐衰微。

2.商业气息浓重,文化价值取向缺失。毋庸置疑,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商业赞助成为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手段。如此,一方面可以解决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内拨款经费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的商业赞助可以帮助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又为商业赞助公司做了广告宣传,学校和商家合作的结果是双赢。这种方式适当为之是可取的,但现如今校园活动的商业气息太过浓厚,差不多成了“校园文化搭台,商家营销唱戏”的局面,不少校园活动的商业目的甚至大于文化目的。在校园里,每当开展活动时,常常会看到张贴的大型广告、悬挂长长的条幅,甚至在活动场地的周边插上彩旗、在天空中漂浮彩色气球等。再有,像各种培训、求职、招聘小广告在校园几乎随处可见,这种“校园牛皮癣”成了当今大学校园一道让人挥之不去的无奈的风景线。还有一些名义上的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商业成分大有超越学术文化主题之势,几近成为商家进军校园文化市场的广告讲座平台。在文化价值层面,高雅艺术因“高处不胜寒”而曲高和者寡,传统文化活动因内容缺乏现代意识而惨遭遗弃。与此相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风气大有蔓延之势,这种局面的出现让不少文化学者、有识之士心生嗟叹。

3.不闻社会时政,文化层次偏低。由于受市场经济时代和网络大众化时代的影响,当今多数大学生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快餐书”的学习生活方式,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懒得关心国家时政,只求自娱自乐,这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也不乏体现。由于非理性主义和享乐主义文化乘机侵入校园,使得高品质、高品位、高质量、高能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不多见。校内自办刊物、广播电台、文艺演出等,在内容方面关注时政和社会现实的比例小,相对反映个人生活小圈子、个人情感体验的比较多,较多地充斥着狭隘的个人主义观念。笔者认为,不闻社会时政是一个可怕的倾向,因为这样会减少青年一代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减少对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理性认识。总之,大多数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基本上还处在一个自娱自乐的低层次状态,缺乏大学作为传承人类文化、引导社会文明所具有的文化深度。

4.缺乏对外交流。我们认为,优秀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包容的,只有走出去请进来,与其他学校、社会各界进行良性的互动交流,才能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提升大学校园文化的自身水平。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只有通过开放的、多元的、包容性的交流,才能博采众家之优,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好地展示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大学教育要实现其为社会培养人才之目的,必须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对社会的认知力,为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因此,扩大对外交流是开展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综观当下,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对外交流方面做得尚嫌不足,即使业已开展的一些对外交流活动,也大多停留在“联谊”的层面,而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互访更是屈指可数,师生参与的覆盖面很小。扩大对外交流,是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拓展学生眼界,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是极其有益的。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被称作跨世纪的一代,意气风发,精力充沛,追求自我,富有创造力。当代大学生也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发展成长的一代,勇于追求和接受新生事物,更加关注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是,由于涉世未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压力和困境面前容易显得浮躁不安、无所适从,信仰和责任感有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摆脱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是时代赋予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笔者认为,要构建新型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文化,应该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人文”、“理性”、“多元”来进行,即要重视人文素养,培养理性思维,鼓励文化多元。重视人文素养,就是要求大学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更加充分注重其人文精神实质。首先,要从体制上去除繁文缛节的形式主义,进一步提高决策执行效率,让全校师生真正成为活动参与与创新推动的主体;其次,要注重提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开展校内活动还是从事校外实践,都应当让参与者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取得实实在在的收获,而不能成为商业运作的附庸;最后,要拓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广度,让大家走出狭隘自我的小天地,突破“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四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轨迹,积极投身到校园之外更为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培养理性思维,即要求大学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积极倡导师生用理性的精神思考当下社会。时代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就越需要得到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越需要听到他们理性的声音。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关注国内外社会时政的意识,比如通过举办以时政为主题的辩论会、交流会等,让大家感受到时政就在我们身边,要及时了解时政热点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在网络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会理性思考、逻辑思考、批判思考。网络的全球化发展,一方面增强了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成为诱发诸多不良风气的温床,像早些时候发生在湖南岳阳市的“切糕”事件就是一例。所以,面对复杂多变矛盾频发的社会现实和菁芜并杂良莠难分的网络虚拟世界,更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究其根源理性分析,不在不明真相时一哄而上,也不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哗众取宠,从而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理性建构,为社会的和谐理性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鼓励文化多元,就是要求大学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丰富发展文化。要使大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固步自封必然导致落后,开放包容才能彰显进步。首先,要鼓励校内师生的文化多元,让大家共享多样化的校园文化资源,尽最大可能地为不同院系的师生提供增进了解的机会和平台,比如,可以增开跨院系交叉学科的知识性讲座,举办跨院系学生参加的联欢会,开展跨院系学生组织的各类比赛等;引导、鼓励、扶持具有丰富内容、实质内涵的社团活动,给大家拓展在教室、图书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的广阔空间;保护好少数民族学生、校际交流学生、外教、留学生团体的正当权益,让他们成为校园文化主体中独特的另一道风景。其次,积极开展与本地区、省内外、国内外不同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差异中学习,在比较中进步。譬如,开展校际互访、对外长短期合作项目,让更多的师生有机会走出去体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而非仅仅囿于“联谊”层面的互动。

总之,人文、理性和多元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三者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对大学人才的培养和校园文化建构都有重要意义。但是,要建构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仅做到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作者:袁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议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