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科素养视域下的现代文学论文范文

学科素养视域下的现代文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29 08:38:42

学科素养视域下的现代文学论文

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素养

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是指在中国现代文学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作为一种修习涵养,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学科素养属于专才的培养,表现上更接近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修养。学科素养必须有科学、健全、合理的学科成分,所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也与“四基”对应,体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四个方面。现代大学教师有“‘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的权利,求取新知的学生则拥有‘学习自由’的权利。”不同于初等教育,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自学,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这是尽可能为学生争取“学习自由”的权利。与中国古代文学一样,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基本能力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各种文体的写作使自身能力提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技能,通过不断实践,基本经验也就渐渐积累起来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成分,如果说上述三个学科成分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自学的话,那么基本品质的养成则更多依靠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引导和培养。基本品质的养成关键在于学生对学科的主观认可和学习乐趣,重点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在高校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还原文学现场的现场教学模式就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科基本品质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

二、回归文学现场教学模式

所谓回归文学现场,是指最大程度地“触摸到文学的‘原生态’,贴近活着的文学与文化史”,将回归文学现场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文学的文本世界,通过理清作家的精神脉络使文本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交集”,沿着作家的精神路线和生活中的实际路线来体验作家的感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还原是一种重回,其目的在于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某一作家、社团、流派的成长,某一文学现象的发生,某一文学场域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不同于文学史表述的深层理解,进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在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现场都承载着作家的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个体生命经验是作家初入文坛的主要创作素材,这些文本中的生活记忆在作家的生活居所等文学现场中都能寻得痕迹,而文化记忆又将他们的作品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这些带着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的的文学现场多为名家故居、山水故园以及地域风俗场域。故居有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是名人生存与回忆的二重空间。时间和空间导致了他们对故乡的怀恋,同时他们也在故居中搭建了自己的“故园世界”。

作家故居是作家的生存空间和创作空间,影响作家的写作状态,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其间诞生的文化与文学群体的活动、精神及命运,影响文学的感觉经验和想象空间。这些名家故居、如鲁迅在绍兴和北京的故居,郭沫若在北京和乐山的故居、老舍在北京和山东的故居、曹禺在天津的故居、张爱玲在上海的故居等。它们遍布祖国各地,对于大众,它是人们纪念、缅怀、学习名人的人文景观;而对于学生,它既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文化教育基地,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文学现场勘查和回归的教学基地。教师虽然不能在每一位作家的故居都进行现场教学,但是可以结合文学史有计划地就近选择。如讲第二个十年文学史中“东北作家群”作家时,哈尔滨地区的学校便可以选择地处阿城市的“舒群故居”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对故居的考察,了解舒群早年家庭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分析其小说中浓重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形成的原因。也可以选择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通过对后花园、磨坊、储物室等处的游览来走进萧红的精神世界,以儿童视角体味童年萧红眼中的乐园,再现吃黑天天、帮爷爷踩格子、爷爷锄草她锄苗的捣乱、和小朋友烧鸡蛋的乐趣。而在讲萧军时,锦州地区的学校则可以选取萧军故居来现场教学,为学生再现“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的萧军精神和他的各种义举。“物质的客观体只有通过叙述才能成为集体记忆的媒介暗示”,只有通过这种回归文学现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走进文学文本。同样,在讲述这些作家作品时,其笔下的秀美山水也同样可以进入现场教学。所有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有益配合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这种回归文学现场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学家个体或群体的文学生产空间及其地理位置为坐标,以处所带动时间和空间,展开作家心灵、写作状态、文学地貌变迁的寻觅之旅。”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从而达到对高师学生学科品质的养成。

三、与“四基”对应的其他教学模式

除了对应基本品质培养的“回归文学现场”教学模式外,还有对应基础知识学习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式”教学模式,对应基本经验获得的“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对应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素养教学模式。高师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两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内容本身,二是外在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主要是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主要包括文学史、作家论、作品论三个部分。对于各部分,教师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和考核等不同形式,以此来实现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则可以通过教法课程和师生位置互换的实践教学模式完成。在基本经验的积累方面,可采用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教授预先准备的教学内容,而教师则以学生和评委的双重身份提问并总结。对于学生的选择,采取自愿、择优的原则。对于学生教授的作品,要选取难易适中、有代表性的篇目。同时师生互换教学的时间不宜过多,并且只能占每节课不超过一半的时间。学生在教学时,要完全按照正规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结束后,班级同学要就其所讲课程的教学内容、板书、教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最后,师生再一次置换位置,由教师对该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点评与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有益的,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则利用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范本,回归既定的文学场域,设若置身于该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以其生活及文化心态来面对同一题目进行创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提高了审美趣味,形成了独立的判断力、深邃的思想见解”。通过比较,学生既能看到自己作品的优点,又能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基本技能的目的。

四、结语

中国现代文学独有的文化启蒙和革命救亡的特征,加之所处的新民主主义时间范畴,使得通过“四基”构建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具有了爱国主义的因子,这一学科素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立志教育事业的卓越师范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穿着合适的鞋可能会夹疼另一个人的脚,没有一个生活的处方适用于所有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素养的构建模式也如是。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素养培养模式的探讨目的仅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罢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高师学生建构合理完整、要素齐全、符合学科要求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素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才能成为未来专业本领过硬的人民教师,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落实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作者:宋喜坤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科素养视域下的现代文学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xdwxlw/65045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