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精神分析在文艺评论中的应用范文

精神分析在文艺评论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2-05-06 03:42:57

精神分析在文艺评论中的应用

弗洛伊德被公认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三位犹太人之一。他创立了弗洛伊德学说,即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是“一种关于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在精神分析学说诞生之前,人们强调意识的作用,而忽略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作用;人们往往重理性而轻感性,重形象而轻文字的倾向。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以认识或者证明。在非理性主义者看来,传统的科学理性远远不足够认识整个世界,尤其是不足以认识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世界。尼采首先对西方世界的“理性至上论”提出质疑,提倡以感性的审美方式来认识世界。叔本华则认为,理性是人的偶然属性,理性的概念,往往把丰富而生动的表象分开,容易导致谬误,而人的直觉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和最后的依据。而弗洛伊德恰好深受两者之非理性主意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为无意识理论学说。弗洛伊德发现人的意识背后还存在着一种更为深层的无意识或者潜意识活动,并认为人潜意识活动对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比意识活动更具有深远的作用。与传统的观点不同,弗洛伊德用潜意识活动的能量来解释人的一切精神生活和行为,包括文学艺术行为。因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在于他创造性地解决了自古以来文艺界颇具争论的问题,特别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问题。弗洛伊德对文艺创作的灵感进行了系统和深刻的解析。有史以来,人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论述了灵感的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文学,艺术作品是文学艺术家灵感的产物。但却没有人能解释文学艺术家的灵感的来源。也就是说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精神分析创立以前,对灵感的解释多少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认为是神灵依附到了诗人和艺术家的体内,把灵感传输给他们,暗中操纵着他们去创作。而弗洛伊德从潜意识的核心—性欲望着手来分析文学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他认为灵感是由无意识的性欲冲动而产生的,创作者就如是做“白日梦”的人,在梦境之中,意识和理智放松了对无意识的控制,灵感就从无意识的状态中突显出来。可以说诗人,艺术家性欲冲动的能量在梦境得不到完全的释放,因此在白天依然要释放这一能量,艺术家储备性欲冲动能量越充足,他创作的欲望也越强。相反通过梦就可以释放这一能量的人,永远也成不了文学,艺术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都有潜力成为艺术家。能量释放的方式有很多种,艺术家们采用艺术创作的途径来释放性能量来达到平衡状态。当一个人不能合理的释放性能量,他们就成为精神病患者。由此可说,艺术家同精神病患者是同一的,两者没有根本的区别。弗洛伊德说过:“想象力的王国被看做是在快乐原则向现实原则进行痛苦过渡间所设立的一块‘自留地’,其目的是给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放弃的本能满足提供一种替代物。艺术家同神经病患者一样,从不能满足的现实中退出而进入这一想象力王国;但是,与神经病患者所不同的是,他知道怎么从这一想象的世界退出,在一次在现实中站稳脚跟。他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其功能如同梦一样,是无意识愿望的满足。而且同梦一样,它们也具有妥协的性质,因为他们不得不避免同压抑力量发生任何公开的冲突。”这里弗洛伊德提到了文学艺术家创作灵感的真真来源以及文学艺术家与精神病人的区别。我们再来看看,弗洛伊德对文学艺术创作过程的解释。首先,文学艺术作家的创作与梦的工作原理相一致,无意识欲望在想象中得到满足,但为了避免压抑,想象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即经过艺术家在构思时所进行的凝缩,移置,象征,润饰等改装的办法和方法,因此可以说,文学艺术作品就带有浪漫色彩,戏剧性,典型性,象征性等艺术效果与价值。艺术作为审美的对象,可以满足人的欲望,带给人以审美的快感。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美?弗洛伊德的解释为美根源于性感,也就是说从美的对象身上获得性欲冲动的满足,而美的对象就是性的对象。他说:“唯一可以肯定的便是美是性感情领域的派生物,对美的热爱是目的受到控制的冲动的最好的例子。‘美’和‘吸引’最初都是性对象的特征。”任何可引起性感,有吸引力的人或者物都是性的对象,也是美的对象,即便是变态的性对象也不例外。也就是说,美是针对于人的性欲而言的,撇开性欲去谈美是不现实的。一种事物是否美,要根据它是不是对人的性欲有现实意义。反之,则不具有美的价值。而美的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人的欲望却具有相对的恒定性,因此,只要有生命的存在,性欲冲动的存在,美的对象就一定会改变。美是人的欲望冲动在美的对象上获得的满足,审美是一种享受,是快乐所在或者称之为审美的快感,它根源于爱的本能,性欲本能,它从美的对象中获得快感。在弗洛伊德看来,美和美感都来源于性欲冲动,外部事物为什么能成为美的对象,就是因为人的性欲附着于其中。人也在外界的对象中获得性欲冲动的满足,也就是审美的快感。与其说艺术是无意识的升华,倒不如说艺术是性欲的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冲动是人的最原始的本能冲动,它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快乐也就是快乐原则,它不断的发泄,满足,但由于人类道德,理性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欲望经常受到排挤和压抑,因为它是有悖于人类伦理道德的准则,因此欲望便退缩到无意识当中,焦虑,痛苦也就相伴而生。但这种被压抑的欲望是不会自动消失的,它往往去寻求别的方法来发泄。累积的性欲能量采用各种补救的方法来使痛苦得以解脱。这种转移是被外界现实所能接受和允许的,同时有能满足被压抑的欲望,这就是所谓的性欲的升华。“性的精力被升华了,也就是说,它抛弃了性的目标,而转向了更为高尚的目标。”弗洛伊德指出,艺术不论是欣赏还是创作,都满足了人的性欲冲动(被压抑了的性欲望),又符合文明社会的道德,伦理要求,艺术是一种转移,升华。在升华的过程中,人类原始的本能冲动找到了实现的途径与方法。弗洛伊德把文学艺术创作的动机归因为:实现未满足的欲望。其中性欲望满足为起核心。因为人的性欲冲动长期受到压抑得不到满足,导致他郁郁寡欢,为了满足被压抑的欲望,他们开始文学艺术创作,以此来得到欲望的满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文学艺术创作纯属人的性欲冲动。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文学艺术家都是梦幻者,他们类似于精神病患者,文学艺术家们的创造活动就是潜意识活动或者叫自由联想,作家创作时更像是处于白日梦之中,跟精神病患者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将堆积在意识层面以下的欲望冲动得到宣泄。文学艺术家通常是性格内向的人,与一个真正的精神病患者相差不远。

以上讨论的是弗洛伊德运用心理分析对文学艺术活动进行的独到的解析与评述,他的学说不但影响了现代西方文学艺术创作活动,而且对现代西方文学艺术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本人就是一位很有独到见解的文艺批评家,他写下了一系列有关文艺批评的著作,对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他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一文被誉为西方文学艺术领域中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石。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文艺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一些观点之上的。

第一,弗洛伊德强调对文学艺术家的无意识动机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在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心理活动确实是十分复杂的。文学家,画家,音乐家,诗人,雕塑家等都在心理的三个层次上,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活动,但他们的创作动机却来自于潜意识层。弗洛伊德《米开朗奇罗的摩西》一文将细枝末节的表象联系起来,从中分析出艺术家创作的深层动机。米开朗奇罗所刻画的其实正是他自己本人,是一个战胜了自己的人,一个超越了自我的人。

第二,弗洛伊德强调对作品中的俄狄浦斯情节和乱伦欲望的主题分析,强调文学艺术家儿时经历与作品的关系

弗洛伊德强调文学艺术家的早期经历对文艺创作的重大影响。他从字里行间,去追寻文学艺术家的儿童经历,探究他们的无意识领域。他分析了达·芬奇,莎士比亚,歌德等名家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决定这些文学艺术家创作冲动的,是人类无意识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恋母仇父倾向—俄狄浦斯情节及乱伦欲望。例如在《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中,弗洛伊德从达·芬奇儿童经历分析出达.芬奇的精神特征,从而揭示出达·芬奇作品中“谜一样的微笑”的含义。该微笑再现了作者的被遗弃的母亲特瑞娜的充满激情的微笑。在这中再现中,达、芬奇对自己童年是被母亲抚爱的种种回忆得到了满足。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对文学艺术的宣泄作用的分析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学艺术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他的宣泄作用,无论对于文学艺术家,还是对于欣赏者都是如此,它都能使人的本能欲望得以宣泄。整个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便是文学艺术家本能欲望的宣泄过程。

第四,弗洛伊德还强调对幽默的内在动机加以分析

弗洛伊德在其早期的著作《开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中,从感情消耗节约的角度来考察幽默。后来在《论幽默》一文中,他提出了幽默是对现实的反叛,“他不仅表示了自我的胜利,而且表示了快乐原则的胜利,快乐原则在这里能够表明自己反对现实环境的严酷性”。

结语

弗洛伊德的学说,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开辟了新的途径,它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把人类一切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成就都归因于人的性本能的冲动的“升华”。当人的性欲受到压抑,无法满足时,便转向其他的渠道去发泄,这种转移正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来源。

被举报文档标题:精神分析在文艺评论中的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zylw/5994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