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邓小平大众化语言艺术范文

邓小平大众化语言艺术范文

时间:2022-08-05 08:38:02

邓小平大众化语言艺术

在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中,虽然邓小平直接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语言并不是很多,但他总是能使用简短凝练、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所在,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程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掌握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并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物质力量。时光的流逝,并没有削弱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的魅力和光彩,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投射出时代的气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归纳、梳理和研究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学习和掌握邓小平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途径和方式,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一、使用数字化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

使用大量数字化的语言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邓小平习惯使用数字化的语言,这反映出他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理解以及把握程度。在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沟通交流中,数字是极其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形式和阐述方式,但数字语言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所传递的信息却是十分丰富和广泛的。数字化的语言不仅简单明了,而且还通俗易懂,即使那些文化水平和理解水平不高的人听到之后,也能对其中所蕴涵的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邓小平正是使用了众多数字化的语言形式,才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焕发出科学理论的强大物质力量。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宣传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关于马列主义的教授与学习,应坚决纠正过去不注重领会其实质而注重了解其形式,不注重应用而注重死读的错误方向。必须用全力使学者由领会马列主义实质到把它具体应用于中国环境。”[1]这就需要我们在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人民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使用数字化的语言形式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与中华民族的民族认知水平、民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接受能力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方面,邓小平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和探索。1948年4月,在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性时,邓小平说:“我们由黄河到长江跃进了一千里。这个跃进的意义可不要小看了,中国从北到南没有多少个一千里,从长江再跃进一千里就到了广东、福建的边界,下剩不到一千里了,的反动政权就要垮台了。”[2]961962年2月在“七千人大会”的讲话中,邓小平把我们党归结为五好:一是有好的指导思想,二是有好的党中央,三是有大批好的骨干,四是有好的传统,五是有好的人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邓小平强调我们的党不仅能够做好国内的工作,而且也强调我们党能够在国际事务中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更是大量使用数字化的语言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及文件精神。比如:邓小平使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我们党既要抓好经济建设,又要抓好清正廉洁;使用“三个有利于”,阐释衡量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使用“三步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步骤;使用“四项基本原则”,说明我们党一贯强调和坚持的思想政治原则,等等。正是因为邓小平经常使用大量数字化的语言来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及文件精神,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以及文件精神深入到千家万户、深入到寻常百姓的头脑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采用比喻性的语言普及马克思主义

采用比喻性的语言普及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中又一个鲜明的特点。邓小平长时期从事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然而面对大量文化程度、接受程度以及理解程度都不高的教育对象,怎么才能使我们党的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取得预期的实效和既定的目标,成为邓小平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为此,邓小平指出:“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3]382邓小平的这些话语,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必须学会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和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便能够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入耳、入脑、入心”教育活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党内外一些同志怀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疑问,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3]146这就需要使用众所周知的事物作为比喻来说明深奥的理论,以增强理论普及宣传的效果。革命战争时期在批评游击队脱离群众的行为时,邓小平使用“裸体跳舞”,来说明这个问题的危害性;他使用“摸老虎屁股”,来说明那些触及到上级领导的问题;他使用“当收发室”,来批评那些把照抄照搬上级文件的错误做法。针对上个世纪60年代“”以及化运动带来的巨大损失,邓小平提出了“白猫黑猫”论。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那样蹒跚前行,而要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在邓小平的一生中,他使用了很多比喻性的言语来宣传我们党的文件精神。在批判一些同志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时,邓小平指出:“我们有些共产党员,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太少,看见自己头上有一小块云,就认为天下都是云,凭直觉来看问题,凭自己脑袋上面有没有乌云来判断革命胜利或失败,这样,遇到困难就不会看到光明和胜利,就没有不悲观失望的。”[2]99-100如此等等,邓小平就是这样使用大量比喻性的语言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在正规的场所或是在日常生活中,邓小平都十分注意使用比喻性的语言来说明大问题或大道理。1979年7月在黄山视察的时候,邓小平使用“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来说明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健康的。此外,邓小平还使用情真意切的话语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比如: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4]从这句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邓小平系民、爱民、为民的高尚情怀,而且还可以反映出邓小平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尽管邓小平的这些话语或言论表面看起来比较浅显,但句句都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和丰富的内涵。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细细回味和斟酌邓小平大量使用比喻性的话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和语言特点时,依然感到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深情。这种语言艺术和特点,对我们当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迪,对我们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采取对话式的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

采取对话式的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中第三个鲜明的特点。在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中,还有很多是采取对话的语言方式进行或体现出来的。这种方式既简洁有力,又能抓住关键要害,还能直射目标,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效果。在与别人的交谈之中,邓小平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传播出去,把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出去,使人们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和把握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从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邓小平的这种语言艺术和语言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长期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如:解放战争初期,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表明了我们党取得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士气和勇气。1962年2月,邓小平指出:“这几年的教训是,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会不够。”[2]315-316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这样一种功效呢?邓小平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3]1461980年8月,在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时,邓小平强调,天安门城楼上的像“永远要保留下去”。这么短短五、六个字,却表明了邓小平对以及思想的充分肯定。1979年12月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使用“小康”一词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在与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谈话时,邓小平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思想。1989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人民解放军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强调:“我们所制定的战略目标,现在至少不能说是失败的”[3]305;与此同时,邓小平还强调:“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3]307从邓小平的这些通俗话语中,党中央的基本精神和坚定的态度得到宣传普及,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1992年春天南方视察过程中,邓小平发表的一系列谈话,更加鲜明地体现出他采取对话式的语言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艺术和语言特点。在武汉火车站发表的讲话,邓小平仅仅使用了不到200字,就把他反对文山会海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到了广东省,在视察或与当地政府官员的谈话中,邓小平提出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比如:邓小平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3]375,使人们明晰了所面临的任务和处境;他还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373这就从目的和目标层次方面,使人们明晰了社会主义本质。总之,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中的这些话语,从根本上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邓小平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卓有成效的语言艺术。四、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生和出现,都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5]。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不例外,它既有产生的历史必然也有其内在的价值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邓小平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和艰苦探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语言艺术推向新的境界。因此,无从理论层面或从实践层面来说,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一是指导价值。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内容到形式方面的转化和结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转换成最富有中国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一方面,邓小平长期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并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语言艺术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身的素养;另一面,邓小平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邓小平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成果的完美结合,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语境转换。邓小平的这种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二是深化价值。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深化价值。新的历史时期,为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只有从根本上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深入实际地开展下去,才能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当今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弥漫扩散,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交融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态势,就必须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和语言风格,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艺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活动,把系统化、理论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人民群众的实际结合起来,使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才能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我们党的执政之基。三是应用价值。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对于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升我们党应对世情、国情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就目前的时代主题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然而和平与发展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分化”以及“和平演变”图谋不仅没有减弱,某些时候还十分疯狂。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对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和语言风格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普及宣传教育活动,将有助于增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入侵或腐蚀,也必将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应对时代挑战的能力,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中的话语权。

被举报文档标题:邓小平大众化语言艺术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xslw/6076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