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名家翻译著作评析范文

名家翻译著作评析范文

时间:2022-05-24 12:00:07

名家翻译著作评析

《连贯与翻译》(CoherenceandTranslation)是中山大学翻译学博士生导师王东风教授的专著,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该专著是王东风教授的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其博士论文《文学翻译的多维连贯性研究》。北京大学申丹教授亲自为该书写序,给予了高度评价:“翻译研究的繁荣,有赖于各种角度的共同推进,本书的研究成果成为‘连贯’这一角度是一个可喜的进展”。

一、内容简介

全书除导言外,共分五章。导言分两节:第一节梳理了跨学科框架中的翻译连贯研究,阐释了本书的研究范围;第二节介绍当代语言类型学与连贯的跨语研究,指明了本书的宏观方法论。

第一章“连贯与翻译”简要概述了语言学的连贯研究与翻译学的连贯研究,提出了翻译连贯研究的四个基本假定:连贯是一个多重关系网络;意义产生于连贯;连贯是文学语篇必不可少的特征;连贯是翻译必须要体现的特征。分析了连贯的不同表现方式:基于语篇的连贯概念与基于翻译的连贯概念,前者包括组合连贯与聚合连贯、局部连贯与总体连贯、无标记连贯与有标记连贯;后者包括:不连贯、伪连贯、互文连贯,并对这些概念逐一进行了剖析。

第二章“文体连贯”从意识冲突和能力差异对比译家与作家,指出作家的连贯建构是诗学取向,译家的连贯建构是信息取向。针对文体能力着重指出“译者的文体能力不足对于文学翻译所造成的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对外语文本中的常规与变异的界线和张力的失察”,并以具体译例探讨了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识别上的失误与体现上的失衡而破坏译本的文体连贯。

第三章“语法连贯”作者明确了语法连贯的基础是合语法性,总结了语法衔接的四种方式: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该章还探讨了英语时态的连贯功能及汉译处理,指出时态链是语篇结构中一条重要的连贯线,译者应摈除汉语阅读习惯的干扰,把握原文的时间连贯,通过词汇和语序来重构连贯;论证了语序的连贯价值和语义指向,强调了识别常规语序与变异语序对于文学翻译的重要意义,比较了英汉语中的主要句法单位在语序上的异同,提出了“同位转换”“同序转换”“词汇体现”“信息体现”等语序功能重构的策略;提出了结构重复的概念,并以被动语态为例探讨了结构重复的连贯效应和翻译对策。

第四章“语义连贯”介绍了语义连贯的构成机制,将韩礼德和哈森的衔接体系中的词汇衔接作为语义连贯的主体内容加以探讨,聚焦句级以上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研究了在英汉小说翻译中如何识别和重构原文的语义连贯问题,例析了因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失察而导致连贯亏损,继而损害微观上的语义建构并导致宏观上的语义变形与诗学亏损的问题。

第五章“语用连贯”探讨了制约翻译语篇生成的目标文化情景;探讨了译者的合作原则,指出译者要对原文的语用策略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阐释了会话蕴含的概念及其交际价值,指出最佳翻译策略是以蕴含对蕴含,也可采取蕴含对蕴含加注释、以归化的蕴含对蕴含、以平白对蕴含等方案;界定了“文化缺省”这一概念,论述了文化缺省的交际价值,提出缺省可进行隐性保留和显性体现;阐释了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对连贯模式选择的影响,也探讨了中国文化地位的变迁与翻译连贯模式的变化等问题。

二、简评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语言学与翻译的跨学科结合之旅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翻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撰写了《连贯与翻译》。本书对于翻译研究贡献良多,笔者着重谈其中四点:

第一,原创性地从文体、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对连贯本身做了集成式研究。

连贯是一个沿用已久的概念,但其确切含义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著名语言学家TeunA.vanDijk在他2008年的专著DiscourseandContext:Asociocognitiveapproach中还说“语篇意义的很多方面都被研究词汇和句子的传统语言语义学忽略了,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连贯这一概念。”①国内外不少学者在研究连贯时,总局限在连贯与衔接的关系问题上,如威尔斯、Beaugrande、Dressler、Coulthard、Widdowson等学者持连贯与衔接平行说的观点,而Tannen、Morgan&Seller、Bulter、Brown&Yule、胡壮麟等学者持连贯与衔接主从说的观点。《连贯与翻译》的作者认为“连贯的概念并不只与诸如衔接这样的同文因素有联系,而且与社会历史背景、知识、经验、读者推论等超语言方面的因素也有联系”,并将连贯定义为“语篇因素之间以及语篇因素与超语篇因素之间的各种相关关系的总和”。该定义突破了以往学者对连贯研究的局限性。如帕普迦伊和舒伯特将语篇内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统称为“连贯”,其视野只局限于语篇内的语言因素,而忽略了语境或超语篇因素对语篇解读的影响。贝克认为“连贯是实现语用等值的核心因素”,把连贯局限在语用范畴,而且与语篇等值相区别。王东风将语篇内外因素都纳入到连贯研究范畴,扩大了连贯的研究范,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此外,作者将连贯关系分为四种类型:文体连贯、语法连贯、语义连贯和语用连贯,并从这四个方面做集成式连贯研究,这在国内外尚无先例。

第二,首次确立了翻译连贯论,开辟了翻译研究新视角。

尽管连贯是所有译者在实际操作中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有关翻译中的连贯这一课题的专门性探讨几乎是一片空白,更遑论系统的研究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帕普迦伊和舒伯特、诺德、纽伯特和施莱夫、贝克等学者才开始注意到翻译中的连贯问题。帕普迦伊和舒伯特的《翻译的语篇连贯》是一部专门探讨翻译中的连贯问题的专著,但主要是针对机器翻译模式的,其探讨主要局限在连贯的形式方面,注意力全放在了语篇内关系上,没有全面而深入地对连贯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研究。纽伯特和施莱夫的《作为语篇的翻译》和贝克的《换言之:翻译教程》对翻译中的连贯问题也只是有所涉及,但并未引起重视。

而《连贯与翻译》作者在充分掌握了以往语言学和翻译研究中有关连贯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描述和解释了连贯的机制及其在翻译中的作用,认为连贯是一个多重关系网络,意义产生于连贯,连贯是文学语篇必不可少的特征,连贯是翻译必须要体现的特征。并对连贯与翻译问题做了跨学科、集成式的研究:在第二章文体连贯中,将翻译研究与文学理论联系在一起,在第三章语法连贯、第四章语义连贯中,以语法学、语义学为基础,第五章语用连贯中以语用学、认知语言学、文化学为基础。这种研究突破了以往那种孤立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论的局限,视野更开阔,从连贯这一个更为动态的视角来研究翻译问题,把各个学科都纳入到了翻译连贯研究中来。确立了翻译连贯论,这可以说是《连贯与翻译》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这种贡献对于语言学和翻译学,都具有独创性、开拓性。

第三,为文学翻译等值最优化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分析模式。

上个世纪60年代,奈达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构建语言学译论体系,首倡动态等值论,这一等值论将经验主义的翻译论提升到了科学的高度,但先后遭到了翻译学者们的批判和质疑。首先,动态等值论以文化普适论为思想基础,遭到了持文化相对主义的卡特福德的批判,后者认为语言是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因此不同语言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显然,奈达的等值论忽视了翻译的文化性。其次,奈达的动态等值以语言深层结构的功能转换为核心,忽视了语言的表层结构在建构诗学功能上的积极作用,消解了文学翻译中的诗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他也因此受到了以佐哈尔、霍尔姆斯、斯内尔-霍恩比、布鲁克、勒菲弗尔、巴斯奈特、韦努蒂等文化学派学者的质疑与挑战。关注文本中的诗学和文化意义的文化学派认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等值,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妄想’”。而以德里达、Jacobs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甚至对翻译等值论的理论基石——意义确定论提出了挑战,进一步瓦解了动态等值的哲学基础。

面对这样的翻译学研究背景,译文与原文是否存在等值?如何使等值量最优化?作者从连贯角度出发,着重探讨在英汉小说翻译中,如何根据语篇内因素之间、语篇因素与语篇外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来解读原文连贯机制,并竭力重构这一连贯,以构建一个与源语文本解码难度相当的译文语篇,保留原文的连贯模式,使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等值最大化。为了使文学翻译中的诗学价值得到最好的传递,作者将“连贯”与文学翻译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综合的连贯网络系统,“多层次和多维度地考察了以‘连贯’为轴心的语篇内外的各种关系,系统探讨了小说翻译过程中连贯的解读和重构,旨在揭示在意义的组织和生成过程中,连贯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视角的局限性,摆脱了一一对应的静态语义等值模式,而且用大量翻译实例证明,只有准确把握住语篇内各语言单位之间、语篇与语篇之间以及语篇与超语篇之间的连贯关系,才能正确解读原文的连贯机制,正确重构译文连贯机制,从而使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等值效果达到最优化。作者从“连贯”这一特定角度出发考察文学翻译中的失误与错误,继而指引文学翻译实践。翻译家孙致礼认为“像王东风这样的翻译理论家,他们的见解确能给翻译家带来启迪。”

第四,提出“文化缺省”这一重要概念。

目前,“文化缺省”这一术语已广泛运用于翻译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2004年方梦之先生所编的翻译学词典将这一术语收入,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术语来自何处。笔者以“文化缺省”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找到351篇文章,而最早使用“文化缺省”这一概念的文章正是王东风发表于《外国语》(1997年第6期)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该文的被引频次为301,足见其影响之大②。作者在文中率先提出“文化缺省”这一术语,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释。“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叫做情境缺省(situationaldefault)。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就叫做语境缺省(contextualdefault),而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有关的,便就是文化缺省(culturaldefault)。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都是情境缺省的副类。语境缺省的内容可以在语篇内搜索,但文化缺省的内容则往往在语篇内找不到答案,由于文化缺省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culturespecific)交际现象,是某一文化内部运动的结果,因此不属于该文化的接受者常常会在碰到这样的缺省时出现意义真空(vacuumofsense)无法将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难以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须的语义连贯(semanticcoherence)和情境连贯(situationalcoherence)”(王东风,1997:55)。在《连贯与翻译》一书中,作者进一步指出“‘缺省’的概念来自于计算机科学,原指计算机程序对某一默认过程的自动略过。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概念‘文化缺省’则是指因被交际各方共享而在交际中被默认的、自动省略的、因而不在场的背景知识,其实那是一种不在场的在场”。作者创立的“文化缺省”这一术语,将连贯、翻译研究与认知语言学、文化学紧密结合起来,已引发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作者原创性地从文体连贯、语法连贯、语义连贯和语用连贯四个方面做集成式连贯研究和连贯与翻译的研究,通过研究论证使连贯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角度,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笔者以作者的论文《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发表日期1997年12月20日为分界点,分别以“连贯”为题名在中国知网标准检索中进行检索,发现相关论文数据分别为75和1142;而以“连贯”并“翻译”为题名进行检索,其数据分别为1和146③。可见,连贯问题的研究以及连贯与翻译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而作者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总之,《连贯与翻译》一书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一部具有原创性的翻译理论专著,为我国乃至世界翻译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

被举报文档标题:名家翻译著作评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pllw/6012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