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过度解读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探讨范文

过度解读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探讨范文

时间:2022-09-19 09:34:44

过度解读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探讨

【摘要】儿童文学除了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之外,还具有认知、审美、娱乐等诸多功能。然而,21世纪仍存在过度解读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现象,本文将对其现象和根源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育功能;儿童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儿童文学迈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儿童文学作为一种适合儿童的文学作品,在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大量的精神养分,使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愈来愈得到彰显。但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和传递的主动权掌握在成人手里,选择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何传递给孩子,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一正确认识21世纪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

毋庸置疑,儿童文学是一种主要以文本形式存在的文学形态,它肩负着教育儿童的职能。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并不是单一的思想教育,或说教性质的道德教育。不能忽视它的认知、审美和娱乐功能,这些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也承担了对孩子的全面教育。因为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有智力的成长,有心理的成熟,也有学习社会生活基本技能、协调人际关系和进行情绪调控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因此,儿童文学提供的并不是单一的教育作用。比如著名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童话《冰激凌宫》,讲述了每一个孩子都十分向往的情景,即不受限制地吃冰激凌,甚至为了这样的愿望创造出一座巨大的冰淇淋宫殿!除此之外,在这个童话世界里孩子和成人是平等友好的关系,他们在一场享用冰淇淋的狂欢中感受到宽容愉悦的人际关系和美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就在这种假象的快乐中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愉悦,也让良好而又健康的人际关系得以确立。所以,并不是所有儿童文学作品都在追求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有时候在阅读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要远远高于思想教育价值。

然而,我们许多教育者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仅仅停留在教育意义和思想价值上,结果则是人为地窄化和矮化了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美感感受不足,降低了作品的文学品质,阅读的价值也会随之下降。事实上,文学作品往往以形象动人,以情感陶冶人,所以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承担着审美功能。比如黎焕颐的儿童诗《春妈妈》:“春,是花的妈妈。红的花,黄的花,张开小小的嘴巴,春妈妈,用雨点喂她……”这首诗歌以巧妙的联想、新颖的构思,用一系列具体的形象让孩子感受到母爱,认识到春雨春花的各种美好姿势,感悟到春的斑斓多彩,这个欣赏过程也让孩子的心灵得到美的享受和爱的启迪。所以,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从不同维度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如果单是从教育意义上考量儿童文学,就会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也会使儿童文学的品种过于单一,比如深受孩子喜爱的西卷矛子绘本《我的连衣裙》。当初,西卷矛子拿着自己的处女作《我的连衣裙》出版的时候就四处碰壁。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出版这本画风单纯且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的绘本。然而,深谙孩子心理的作家坚信,不是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必须要有教育意义,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作品就是有价值的好作品。事实正如作家所期待的那样,《我的连衣裙》一经问世就深深吸引了孩子,一年内再版多次。如今,《我的连衣裙》因其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和对想象力的深度开掘,以及画面和文字带给孩子很高的审美愉悦等,而被更多成人接纳,并受到儿童文学评论界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二过度解读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思考

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我们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仍不够科学,仍存在急功近利的态度。之所以过度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忽略了它的认知、审美、娱乐上的诸多诉求,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的儿童文学观。在传统观念里,人们一般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鲁兵曾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过这一观点,即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于是,儿童文学便成为一种政治思想教育的工具,以可怕的面目教化一代代儿童。这个观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特定的语境和背景下是恰当且及时的,对当时处在阶级论桎梏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鲁兵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并不片面夸大这种教育功能,他还说:“我们应该给儿童快乐的诗、有趣的故事、充满快乐的戏剧和电影、富有积极向上的幻想的童话……这也正是儿童所要求的。”然而,现在仍存在过度解读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大量事实。许多成人无视儿童文学存在的多样性,仍把孩子看作盛放知识和思想的容器,对儿童文学作品做机械的思想解读,传播“微言大义”。这种情况出现在我们的教师身上使情况更坏,影响也更恶劣。教师在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单从意义方面进行设计,就有可能出现片面或者歪曲的解读,浙师大教授方卫平就提到这样的情况。他去小学听观摩课,老师讲的是儿童诗《知了》:“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知了热得受不了/脱了外衣还在吵/大家都在睡午觉/不睡觉的请不要吵/瞧,他做得多么好/知了,知了。”这首诗巧妙运用复义的手法表现出幽默和趣味,令人忍俊不禁。然而,老师给出的解读却让人大跌眼镜:我们要学习知了文明礼貌、知错就改的优点。这样的解释怎么能让孩子去感受到其中的诗意和美呢?因此,一味强调思想教育,对儿童文学做出片面甚至歪曲的解读,会让孩子丧失对作品文学性的感受力。当然,对儿童文学的正确认识还涉及儿童观的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把孩子当成缩小的“成人”,没有独立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事实上,现代意义的儿童真正被发现,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今天,我们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了更加科学和理性的发现。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遵循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儿童文学的正确认识: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的文学作品,它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影响和感染儿童,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只有这样,我们的儿童文学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阅读乐趣、情趣,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讲座之一[J].编辑之友,1981(1)

作者:金扬眉

被举报文档标题:过度解读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jylw/7071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