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童文学翻译的言说类动词汉译范文

儿童文学翻译的言说类动词汉译范文

时间:2022-09-21 11:03:19

儿童文学翻译的言说类动词汉译

近年来,翻译理论被广泛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之中(寿敏霞,2008:132)。在这些翻译理论当中,翻译目的论对中国翻译学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而也被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然而,相对于其他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仍需引起重视。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键入“翻译目的论”并“儿童文学翻译”关键词,发现2005到2014年这10年间的论文只有31篇,输入“翻译目的论”并“夏洛的网”关键词发现只有3篇。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论文更是屈指可数。总结国内31篇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论文,发现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多采取对比研究方法,分析同一著作的不用译本,从选词,句法,修辞,插图,语义,语气,文化等几大方面讨论,极少论文从具体的词汇层面上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策略;(2)侧重针对儿童者来研究翻译策略。

国内基于翻译目的论分析研究《夏洛的网》中译本的3篇论文中,郄翠(2009)通过举例法从词汇,结构,语义和语体四方面探讨任溶溶译文达到翻译目的效果的翻译策略;卞月娥(2012)基于翻译目的论对比分析康馨和任溶溶两个译本,指出译文没有达到交际目的效果的三个方面;邹艳萍(2013)从翻译目的论出发,通过举例法从语义和修辞这两个角度研究任溶溶《夏洛的网》译文中采用的隐喻翻译策略。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试图通过统计任溶溶《夏洛的网》译本中言说类动词及分析其翻译情况以及其达到的交际效果,以探讨在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的英语言说类动词汉译的翻译技巧及策略,希望为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带来一定的启示。

1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在翻译领域中,“目的”包含三个层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目的,比如谋生;译文为在目标语环境中要达到交际效果的目的,如启发读者;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程序的目的,如为体现原文结构而采用直译法等。然而目的论一般指的是第二个层面,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张美芳,王克非,2005:35),即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是翻译目的论的核心部分。翻译目的论主要有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及忠实性法则。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诺德的书中曾指出雷斯和威密尔所说的:无论什么翻译,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张美芳,王克非,2005:37)。根据这一准则,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也就是“目的决定手段”。那么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特定翻译任务的目的要求的可能是意译,可能是直译,也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策略,这都依翻译所服务的目的而定(张美芳,王克非,2005:37)。”连贯性法则指的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译文要有意义,即语内连贯,能让接受者理解。忠实性法则指的是译文与原文要保持语际连贯,在译文交际目的达成及译者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篇际一致从属于篇内一致,篇际一致和篇内一致又都从属于目的准则(张美芳,王克非,2005:42)。”这说明译文所要达到的目的成为翻译过程的主要标准,因此目的论更强调的是目标语,目标读者和目标语文化这三者,并且注重满足目标读者,实现目标语在目标语文化中与目标读者的和谐关系的达成。翻译目的论对我国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卞建华(2006:45)网上采访诺德指出,目的论既有规定性又有描述性的特点,对处理翻译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2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翻译

根据我国儿童文学界的划分,儿童文学主要是供6至12岁的儿童阅读欣赏(徐德荣,2004:33)。6至12岁的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但仍然带有具体形象性,对韵律和节奏依赖性程度仍然高。翻译目的论提倡将译文目标读者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张美芳,王克非,2005:15)。”那么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就需要考虑目标读者儿童的背景知识及需求等。儿童文学翻译的目标读者是儿童,这是儿童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的最大不同之处。根据徐德荣(2004:34),儿童文学翻译的特定交际环境是翻译文本与儿童读者构成了一个译者通过译作给儿童讲故事这样的语境。根据目的法则,儿童文学翻译在“讲故事”这样的语境中应该要达成让儿童听懂读懂故事并从中得到教育,获得娱乐的交际功能。要实现此功能,儿童文学翻译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性格,认知,审美特点。李宏顺(2014:68)强调“童趣的再现是儿童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在语言层面上,要具体做到选择适合儿童读者接受的词汇和表达,要求儿童文学翻译译者在遣词造句上选用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和趣味性,从而实现译者与儿童读者特殊的“讲故事”与“听故事”的交际功能。儿童文学形式以故事和对话情节居多,会出现大量动词。因此,英语动词的汉译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交际效果。因而研究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言说类动词汉译具有一定意义。

3任溶溶《夏洛的网》中译本

《夏洛的网》(Charlotte’sWeb)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E.B怀特(E.BWhite)创作的一部儿童童话,主要讲述蜘蛛夏洛(Charlotte)利用其才智和努力帮助她的朋友小猪威尔伯(Wil⁃bur)的故事。童话里体现出的友谊之情以及真善美,对儿童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作品主要通过对话形式展开,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这部作品受到许多国家儿童甚至成人的喜欢,其译作非常重要。《夏洛的网》在国内有四个译本:康馨译本,春心和柳水的合译本,肖毛的网上译本和任溶溶译本。这四个译本各有特点,但任溶溶译本最大适度地体现了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准则。周望月,邵斌(2014)谈到“而2004年,任溶溶坚持儿童本位原则,归化异化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既保留了原作文化,又使译本处处充满幽默、乐观向上的童趣。”郭静(2012)研究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采访的方式对二百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任溶溶的译本比康馨的译本更容易被儿童接受,更受儿童欢迎。从以上可以看出任溶溶坚持的最主要翻译原则还是目的原则,让孩子看得懂,同时还具有趣味性。这与翻译目的论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文以任溶溶的译本为语料具有一定的价值。

4英语言说类动词

根据方寅和夏燕舞(2012)对中文的言说动词研究述评可知,言说动词包括:所有述说动词(“说话”和“告诉”类动词);大部分赞成动词“(了解”及“检验”类动词);小部分情感动词。而根据维基百科,言说类动词被用来表示言语,作者在用直接引语时需要一个词来表达“说”这个意思,这个词就称作言说类动词,言说类动词使人知道接下来的话语是如何被表达的。综上所述,言说类动词一般是在直接引语发生前或后的“表示言语行为”的以及使人知道话语将如何被表达的一类动词,比如说、告诉、询问、表白等等。

5原文及译文中言说类动词的特点

5.1《夏洛的网》中英语言说类动词的定量分析《夏洛的网》中英语言说类动词的汉译分析采用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3版)进行参考(中阶第3版无gabble和holler因而参考高阶第4版)。中阶或高阶一般适合成年学习者使用,以此对比更能看出任溶溶的汉译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以目标读者儿童为核心的翻译效果。从表1中可以总结出原文中言说类动词的特点:第一,词汇多样性。原文共出现50个言说类动词,其中say,ask,reply,cry,scream,call,whisper出现频率最高,分别是357、85、48、33、14、11、10次,其他言说类动词均低于10次。除了普遍常用的say,reply,cry,call,ask,scream六个词,由于该书动物种类多,剩余的44个动词都使用地十分形象,其中14个动词专门生动描绘动物的叫声。第二,富于想象。“beg,boast,breathe,complain,growl,groan,gasp,grunt,gabble,grumble,honk,holler,plead,mutter,murmur,moan,ramble,retort,scream,shout,suggest,snap,shriek,sigh,sneer,whisper,yell”27个单词(超过一半的言说类动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和状态,适合儿童读者想象。见表1。

5.2任溶溶《夏洛的网》译本中言说类动词的特点

5.2.1频率最高的言说类动词语义明确原文出现频率最高的say,ask,reply,cry,scream,call,whis⁃per这7个言说类动词的汉译都和字典的翻译对应,采用直译,汉译次数分别是344、80、42、18、13、7、7次。译者对这七个词并没有增添过多的其他表神情,状态副词修饰。言说类动词增译想象较少,除了say只有一次翻译成“连忙说”(无其他副词修饰say),explain翻译成“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添加了开门见山的意味)”,其他的在儿童读者接受的程度上根据动词本身意义进行汉译。使用频率最高的这些动词语义明确,儿童容易理解,达成有效的交际目的,体现了目的法则。

5.2.2其他言说类动词具有口语化特点译文中言说类动词的其他处理体现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法则。以下关于译文言说类动词汉译的两方面可以证明。第一,口语化语言。从表1字体加粗的汉译可知,19个言说类动词的翻译口语化,贴近生活。比如,beg有一次翻译处理成“吵着要去”,begin翻译成“说起来,讲起来”,boast翻译成“说大话”,“snap”翻译成“狠狠地回答”,及其他的翻译“大叫一声”“,悄悄地说了一声”“,叹了口气”等。童话里很多情景对话,口语化的语言使译者成功充当一位“讲故事”的人,儿童读者成为“听故事”的人,从而实现译者与儿童读者通过译介达成交际目的,口语化语言的特殊处理,使译文的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符合目的法则。第二,拟声词、叠词或者重复词的使用。表1中加下划线的15个言说类动词汉译用到拟声词、叠词或重复词。这些翻译使语言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并且体现音律美。“儿童文学中隐含的情趣最终是通过语言手段来实现的”(吴艳晖,2007)。这样的特点迎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对节奏与旋律的接受程度高,使儿童读者容易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些动词的汉译富含动物语言意义,形象地表现动物及人类说话时的方式,体现出童趣,儿童读者更有效地接受,因而也实现了目的法则。

5.2.3对同一言说类动词的不同翻译处理表5.1中斜体的12个原文言说类动词根据具体情景对话采用不同翻译,既围绕词典的中心意思,又适当变化,是词语多样化的典型例子。这样的处理使得译文与原文在词汇多样方面是一致的,实现了忠实原则。更重要的是,语言多样化,使译文更生动风趣,有利于儿童进行丰富的想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认知特点,为实现良好的交际效果提供了可能,忠实法则为目的法则服务。

6言说类动词翻译技巧及策略

以上分析表明从目的论出发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言说类动词汉译技巧和策略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为了目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采用直译。为达成交际目的,译者需优先考虑目的法则,从读者理解的基础上出发。任溶溶译本的言说类动词体现了这一点。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采用直译,语义明确,目标读者——儿童易于理解,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第二,根据不同对话情景采用增词翻译法,使言说类动词翻译尽量多样与形象。任溶溶译本中除了使用频率最高的7个言说类动词采用直译,其他的言说类动词根据不同对话情景采用增词翻译法,具有形象生动的意味,利于儿童读者想象。因此,除了经常使用的言说类动词,根据不同的对话情景,其他的言说类动词应该围绕本身具有的涵义而拓展出更具有童趣的汉译,即增词翻译法,这可以为成功和谐的交际效果的实现提供可能。第三,言说类动词汉译多使用拟声词、叠词、重复词实现童趣。为了让儿童读者能更容易接触辨别不同生物特点及理解故事,言说类动词需要根据不同生物特点以及词基本含义使用不同的拟声词、叠词、重复词等,既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又体现童趣,从而为儿童读者呈现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儿童读者易于投入译者“讲故事”的交际环境,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交际目的。

7总结

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每一个句子和单词都值得思考与研究。任溶溶《夏洛的网》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语言明白如话,形象生动,幽默有童趣。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任溶溶《夏洛的网》中译本的言说类动词进行了探析,总结关于英语言说类动词汉译技巧和策略。日后若能继续将原文中的英语动词进行归类,并分析译本中的翻译,总结出动词的汉译技巧及策略,相信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翻译策略会有很大的启示。

作者:陈月梅 单位: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儿童文学翻译的言说类动词汉译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fylw/67923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