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建立与舞台艺术的关系范文

文化建立与舞台艺术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2-12-18 03:13:02

文化建立与舞台艺术的关系

作者:王相华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与研究中心

政策建设与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根据舞台艺术钻石模型理论,政府文化诉求与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政府通过政策建设影响舞台艺术发展格局与方向,舞台艺术的不断发展又为政策建设提出新要求,督促政府适时进行政策调整。

(一)政策建设对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格局的影响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舞台艺术相关政策建设也不断变革,从而影响到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格局。从政策发展脉络上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文艺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和地方管理的双系统模式基本格局并延续至今。上世纪8”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使国有院团改革工作提上日程并成为一根主线贯穿至今。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国有院团在经历了“承包制”“双轨制”“转企改制”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后,逐步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与此同时,作为演艺领域民营经济的代表,民营文艺院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了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前舞台艺术政策体系可以看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舞台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纲领性政策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

政府对文艺表演团体的文化诉求始终处于政策建设的主导地位,并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对国有院团的文化功能定位:文化传承功能、艺术生产功能和市场经营发展功能。[3]基于这些文化诉求,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建设扶植国有院团发展:管理体制上,大部分院团延续了事业管理模式的特色;资金投入上,不同形式的财政拨款依旧是院团主要的资金来源。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保障下,国有院团尤其是部属、省属院团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保证了其在艺术生产上的优势,使其在评优评奖、文化传承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成绩突出。

然而,当前的政策体系也给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首先,对绝大多数国有院团而言,政府依旧是其投资主体。但由于政府的投资缺乏相应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有效监管,国有院团压力较小,追求经济效益的动力相对较弱。其次,政府采购类演出和调演汇报活动又是国有院团的主要市场,民营院团目前还很少能涉足这一领域。这就形成了政府既是国有院团最大投资者、又是主要消费者,相对封闭的艺术生产、消费的循环,容易使国有院团在艺术生产上偏离观众的喜好、市场的需求。因此,有人戏称当前国有院团的运营模式:“财政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获奖是根本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4]第三,由于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运作主要局限于政府文化管理部门附属下的国有院团,民营院团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政府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这使得大部分民营院团规模较小,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和投资。

同时,因为政府是国有院团出资人,所以文化管理部门同时承担了文化资产管理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这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管办不分”的问题。文化管理部门对文艺表演团体管理过多,影响过大,不但弱化了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公共管理的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院团发展的积极性,不利于新型市场主体的构建。

(二)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对政策改革的影响

面对舞台艺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从改革开放一开始,政府就力推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进行政策调整。目前,转企改制、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已经成为国有院团改革的核心环节,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从整体上看,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院团的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还比较滞后。从政策角度评析,这主要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是党和政府,一切改革政策、方案都是经最高机构的设计和推动才得以实施的。这一模式存在的最大难题就是改革对象的内生动力缺乏。一方面原有体制的众多既得利益者改革意愿不足,甚至存在强烈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国有院团改革也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对政府的改革方案在认识上也存在差异。

国有独资的运营模式在改革初期有其合理性,有利于政府对文艺院团的管理,但在现阶段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国有院团在现阶段的改革应充分借鉴国有企业改制中股份制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国有院团进行股份制经营不但可以调动演职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消除改革的阻力,还可以引入战略合作者,拓宽院团资金来源。因此,探索更为灵活的改制模式应是下一步国有院团改制工作重点。民营院团的成长与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政策建设和市场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民营院团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演出市场,服务城乡群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文化产业政策的激励下,民营院团发展出现新态势:一方面一些大型民营演艺企业把演艺和旅游相结合,实现了演艺企业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大部分民营院团由于缺乏资金等各种原因,发展仍旧较为缓慢,还未形成规模效应。

这些新变化的出现同样对政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年以来,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鼓励和促进民营院团的发展。但从目前效果看,民营院团的政策建设多为宏观性、导向性政策,配套政策建设不够完善,尚无法满足当前民营演艺业的发展要求。这些新问题再一次给政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推进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还要不断调整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模式,完善相关政策建设。

政策建设与演艺消费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演艺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将会对舞台艺术的发展产生更为重要的作用。结合舞台艺术钻石模型,我们重点分析文化政策建设与演艺消费市场及相关支持产业之间的关系。

(一)政策建设对演艺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

从当前发展现状看,我国演艺消费市场主要由公益性文化消费和商业性文化消费构成。所谓公益性文化消费,指的是与送戏下乡和政府节庆活动等相对应的,由各级财政出资、群众免费观看的“公付民享”型文化消费活动;所谓商业性文化消费,指的是由个人买票或集资进行文化消费的行为,包括城市剧场售票和村镇演出市场的包场演出。公益性文化消费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保障欠发达地区群众文化消费权益意义重大。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目前出台的有关公益性演出的政策包括“文化下乡”“雏鹰计划”“高雅艺术进校园”及“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等项目,其中仅“送戏下乡”一项,每年就不少于1万场。[》]在政策支持下,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均推出相应的公益演出项目,公益性文化消费活动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不断递增,发展势头良好。

商业性文化消费市场是演艺产业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力量,是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最直观的体现,对舞台艺术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商业性演艺消费市场份额较小,遇到的难题较多。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公益性文化消费市场的增长必然会挤压商业性消费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当前出台的鼓励商业性消费增长的政策主要以构建健康有序的演出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为主。从长远看,商业性演艺消费的增长需要逐步发掘和精心培育,最终依靠的是院团的努力,包括剧目的质量、院团的营销等,仅仅靠政策支持是无法实现的。演艺业的发展壮大最终要依靠商业性消费市场的发展,依靠市场的力量,这就要求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科学合理地设计公益性演出模式,最大限度引入市场机制,鼓励院团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创作生产。

(二)相关支持产业对演艺消费市场的影响

舞台艺术的发展受众多相关产业特别是影视、传媒、科技、交通、旅游等领域的支持和影响。其一,影视与舞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其诞生远远晚于舞台艺术,却因借助于传播手段的创新,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前文化消费主要方式之一。影视业的发展不但挤压了演艺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审美水平,给舞台艺术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当前传播语境中,创新舞台艺术传播手段,扩大演艺消费市场,是舞台艺术面临的一个全新挑战。其二,科技的发展不仅给舞台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舞台艺术是综合性艺术门类,由表演、音乐、灯光、音响、舞美设计等众多艺术门类共同构成。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舞台艺术的表现力和观赏性,助推了演艺消费市场的开拓。另外,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多以及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不但使文艺表演团体的演出更加便利、高效,同时也增加了潜在的市场和观众,改变着演艺业发展的模式,《宋城千古情》《云南印象》《丽水金沙》等剧目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些剧目的最大特征就是驻场演出,以高端科技打造绚丽的舞台效果,吸引中外游客,促成了演艺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以及演艺市场新兴业态的出现。交通和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改变着演艺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格局,还促生了全新演艺业态,为我们探索演艺消费市场的扩展提供了新思路。

(三)演艺消费市场的变化对文艺表演团体的促动

生产和消费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文艺表演团体的艺术生产与演艺消费市场之间同样存在这样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文化消费产品和文化消费样式的增多,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选择对舞台艺术发展的意义更加明显,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对文艺表演团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根据对当前演艺消费市场的分析,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公益性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其主要市场份额由国有院团占据,民营院团所占份额微乎其微,影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不利于民营院团的发展。另一方面虽然从整体上看,当前的商业性演艺消费市场还不具优势,但民营演艺团体的发展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商业性消费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是影响舞台艺术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力量。这给所有的文艺表演团体,尤其是正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国有院团一个警示:演艺消费市场瞬息万变,顺应发展潮流,重视商业性市场的开拓,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走在社会发展前列。

政策建设与舞台艺术生产

简单来说,舞台艺术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艺术人才和资金投入。舞台艺术的生产不同于一般性生产行业,它是内容为王的创意性产业,主要以现场呈现为主,所有的生产过程都凝聚了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因此,人才培养工作是舞台艺术发展的命脉,关系到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在当前各级政府及有关机构加大对舞台艺术投资,拓宽舞台艺术发展资金来源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探讨政策建设与舞台艺术人才培养之间的相互影响。

虽然艺术人才培养是舞台艺术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向来也比较重视该项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都有相关政策措施推出,但从目前人才培养情况看,效果显然还不够理想。由于当前演艺消费市场整体上不景气,加之影视、动漫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造成了舞台艺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创作人才培养工作不尽如人意,高端人才十分匮乏,已经严重影响舞台艺术的良性发展。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舞台艺术发展的瓶颈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般来说,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各类表演人才的培养投入较大,加上比较完善的教育基础,在政策和资金影响下,表演人才队伍相对完整。但其他诸如创作、导演、舞美、音乐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也难以看到成果。其次,由于文艺表演团体体制、规模上的差异,造成了人才向资源优势地区和院团流动和集聚的现象。人才流动是正常、合理的市场现象,有利于人才的培育和成长,但目前关键问题是,当前的人才流动还没有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国有院团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民营文艺院团则因缺乏相应的政策、资金的支持而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最后,各类评优评奖活动没有为优秀人才的涌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繁荣艺术创作,促进优秀人才和作品的涌现,各级政府都会举办各类评优评奖的汇报调演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优秀作品的涌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在人才培养方面效果却十分不理想。其中主要原因是各院团为取得好的名次和成绩,都会花大量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知名的创作团队。这就导致了一个节会的许多剧目会有相同的创作人员,甚至有时连演员都要外借,使得新人很难有展示的机会,更难以脱颖而出,造成艺术人才发展上的断档,从而影响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方案时,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给新人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形成良性的人才竞争环境和完整的人才梯队。

舞台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投资大、时间长、见效慢,更多地还要依靠政府相关政策引导,引入市场机制,为舞台艺术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制定长远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结语

通过借鉴钻石模型理论体系对文化政策建设与文艺表演团体、演艺消费市场及舞台艺术人才培养关系的系统研究,再次印证了政策建设对舞台艺术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从侧面反映出决定舞台艺术发展的资源绝大部分仍旧掌握在政府手中。根据上述分析,当前的重点问题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真正实现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

第一,管理机制方面,实现市场机制在舞台艺术发展中的核心配置作用,促进各类院团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创作演出。真正发挥市场的作用,使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主要通过市场手段实现。

第二,体制改革方面,探索改革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建设及相关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探索推动各类文艺院团发展的路径,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调整政策措施,调动文艺院团发展积极性。

第三,文化消费市场方面,积极培育商业性演出市场,在公益性演出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优秀演艺团体做大做强。第四,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人才培养工作长远发展规划,改变政府评奖机制的导向,面向市场、面向观众,着力推出新人、新作,确保舞台艺术的良性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建立与舞台艺术的关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tyswxlw/61357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