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2-04-29 11:43:11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

高校网络文化既是大学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与呈现,也是网络文化在大学组织中的选择与重塑。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做好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是推动高校和谐发展、繁荣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网络文化载体建设是基础、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是重点、发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是核心、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和机制建设是保障。

关键词:

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要求:“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和重点建设内容。正如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冯刚司长认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们紧紧抓住高校网络文化这一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工作重心延伸到网络空间,把教育要求融入到网络空间,把文化阵地构筑到网络空间,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成员所共生、共享、传递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大学精神。[1]网络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以网络现实物质创造为基础的网络虚拟创造。高校网络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交集,既可理解为大学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与呈现,也可理解为网络文化在大学组织中的选择与重塑。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高校网络文化是指高校校园中一切与互联网结合或者通过互联网展现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上的高校网络文化特指以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在校园活动中,大学人所共生、共享、传递的网络价值取向、网络生活方式和网络行为方式。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各种思想交锋、文化较量、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主要战场,其中,高校是前沿阵地,青年学生是争夺重点。高校能否在这一战场上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校园和谐稳定。新时期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尽快掌握网上舆论战场的主动权,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网络,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确保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校园网络正面舆论强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做好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提供了新的方式,网络文化愈加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一方面为高校开展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也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做好育人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一定程度来说,如果不能充分掌握网络育人的主动权,就意味着自动放弃人才培养的主动权。新时期确保高校育人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深入研究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掌握大学生喜爱的话语方式,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互动一体的育人机制,使网络育人成为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切实提高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和谐发展、繁荣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互联网已发展成为高校师生思想动态和矛盾焦点的第一反映渠道,成为师生表达诉求、发表意见的第一互动窗口。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畅通意见表达渠道,及时察觉、发现和识别网络信息,有效降低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同时,高校网络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拓展了大学文化的内容、空间和舞台,是助推大学文化繁荣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可以起到凝聚人心、潜移默化、传播文明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文化品位,也有助于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三、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高校网络文化载体建设是基础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形态复杂多样。技术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技术的内核。高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通过QQ、博客、论坛、短信和微信等手段,发送和接收着各种信息,形成一个庞大的数字化互动传媒平台,其间网络文化呈现出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和涨落等自组织特性。[2]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必然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校网络文化在技术层面的载体主要表现为传统网站和新兴社交媒体平台。做好高校网络文化的载体建设是做好一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强化高校传统网站建设。高校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对存在无功效、无更新、无管理等运营和安全问题的校内网站,要及时整改或清理关闭。进一步完善校园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校内网站的申请、审批制度,加强校内公共上网场所管理,加强校园网接入管理,规范校内单位接入移动互联网、使用社会网络资源管理。另一方面更要积极运用网络新技术,赋予传统网站建设新内涵,激发网站的活力和吸引力。明确责任人和管理员及其职责,定期组织开展网站自查,确保网站内容丰富、功能健全、使用方便、美观大方。建立学校各级网站评价机制,以评促建。努力形成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学校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职能部门网站、学院网站优势互补的学校官方网站群,让网站成为学校的互联网名片。规范高校新兴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主动占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阵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的特点,发挥官方微博、微信在加强师生沟通、网络宣传、网络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学校内部各单位官方微博、微信身份认证与内容管理制度,规范各单位官方微博、微信的运营管理,重点加强对师生员工开设的带有学校名称、标识的社交媒体管理。打造一批优秀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博客,以及学生班级、学生社团、教师组织微博和微信,努力让社交媒体成为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展示师生精神风貌,密切师生与学校感情的平台和桥梁。努力形成以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为核心,各二级单位官方微博、微信联动宣传的多级别、多层次的“微博矩阵”和“微信矩阵”,大力拓展学校网络文化的辐射空间。

(二)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是重点文化具有“流动性”,它的规律就是从高势文化向低势文化流动、从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流动,这种文化的势差,在网络世界当中同样存在。只有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化,才是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根本之策。为此,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强化网络文化内容建设。[3]高校网络文化在内容建设上,要着力破解优秀作品产生传播机制、理论文章不会用网言网语来表达、文章刊发在网站上没人点击浏览等问题,必须坚持用户导向、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坚持传得开是硬道理。[4]这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丰富高校网络宣传内容。强化网络宣传意识,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及时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展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成果。要注重结合关键时间节点、社会关注焦点、师生关注热点和实际工作重点组织策划网络专题宣传,积极挖掘网络新闻素材,并及时向校外媒体推介,提升学校网络知名度。引导高校网络舆论内容。建立健全学校网络舆情监测及应对机制,科学研判网络舆情对学校全局工作和部门工作的影响,增强危机应对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支持学校各级干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结合本职工作和专长,发表网络文章,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答复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思想困惑,做好高校网络正面舆论宣传和引导,把握高校网络舆论主动权。创新高校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内容。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实施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网上学习中心、慕课、网络微课程等项目建设。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提高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水平,提升课程吸引力。鼓励和支持师生个人利用现有网络技术、校内网络资源和即时通讯工具,制作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开展日常服务和文化传播工作,拓展师生网络文化生活空间,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供给与服务的内容。

(三)发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是核心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必然会承载特定的价值观,只有注入或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具有灵魂,而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符号表征。[5]高校只有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打造优秀网络文化育人品牌、加强高校师生网络道德教育等,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这也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和核心任务。营造网络文化育人良好氛围。积极探索传统育人模式与网络结合的方式方法,主动运用校园综合性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等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加强学校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网上理论学习中心建设,创新先进理论网上内容呈现形式,营造网上理论学习良好环境。强化党员干部、专任教师通过网络开展育人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建立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党员干部、专任教师网络发表文章认定与评价机制,逐步将经过认定的网络文章纳入晋级晋升、职称评审评价指标与支撑材料,努力让校园网络成为学校师生员工共建、共用、共享的重要网络生活空间,成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重要网络阵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网络氛围。打造网络文化育人品牌。高校要积极参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按照教育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高校要求,扶持、成立一批特色鲜明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从网络文化、网络思政、网络舆情、网络技术等不同方向,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优秀工作室培育工程。大力推进思政教育类博客、微博、微信建设,培育和支持一批访问量大、互动性好、影响力大、教育性强的“名站”、“名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举办网络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提升网络文化活动质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文化育人品牌。加强师生网络道德教育。把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广泛开展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把文明用网作为师德建设重要内容,在教师岗前培训、业务学习、工作考核等环节提出相关要求。积极创新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式,注重网上网下教育结合,全面提升师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四)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和机制建设是保障当前部分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处在无专门机构、无专门队伍、无明确工作要求的“三无”状态,配齐配强工作队伍、健全工作机制是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保障,也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应成立党委领导、党政齐抓、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规划、整体部署和组织实施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党委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明确学院党委书记为所在单位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所在单位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划部署。要建立网络文化建设专干队伍,成立以专家学者为主、学生骨干为辅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和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为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大工作培训,形成三支队伍的工作合力,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队伍保障。健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要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宣传部门牵头负责,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网络信息化部门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宣传、网络文化活动、网络思想教育、网络信息技术等各项工作统一协调、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学校要为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设备等支持,为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提供物质保障。要制定网络文化建设考核评估和激励制度,定期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督导,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优秀成果和先进单位评比等,以评促建,确保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责任到人、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德祥.认清大学文化的双重使命[N].光明日报,2012-2-6

[2]彭玉凌,等.哲学视域中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

[3]朱克勇,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高校网络文化”论坛暨第二届上海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论坛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5,(6)

[4]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8)

[5]骆郁廷,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J].教学与研究,2012,(10)

作者:李成恩 张远航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校办公室 学生工作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lwhlw/69264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